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595部分

小市民的奋斗-第595部分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今天放声高唱,痛饮那冰凉的佳酿。我马上将要离去,就让那酒杯碰出轻脆的声响。让我再握住你的手,握你那白皙的手。再会,我的心上人,再会,我的心上人。再会,多多珍重。我们要出征。我们要出征,我们要出征樱之国,樱之国!……”

酒吧内几名水兵发出的粗野的歌声,让擦着酒杯的杨金耀眉头皱了一下,尤其是听到那句“我们要出征樱之国,樱之国!”时,杨金耀的手禁不住紧紧的握住了酒杯,看着那些兴奋的高唱着战歌的水兵,杨金耀调整了一下呼吸,用干毛巾擦去酒杯上的水滴。

这首海军的战歌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在警备舰队流行开∏什么人填词,没有人知道。所有人只是知道这首《我们要出征樱之国》一经推出即受到水兵们的欢迎,对于以“雪甲午耻”为信条的水兵而言,有什么比这首歌更能表达他们心声。

不过很多人都知道这首歌实际上源于德国,歌曲是德国人赫尔曼?伦斯94年作的。被德意志帝国海军所传唱。只不过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传到了警备舰队,并被重新填词,尽管这首歌十分悲壮,但却很有气势,使听者会产生有壮士一去不复返地感觉,这应该就是为什么这首歌会迅速在警备舰队甚至于全国流行开来。并被人们喜爱的原因。

尤其是在日本外务省就这首歌向京城外交部、西北边防公署外事处以及警备舰队多次抗议交涉之后,这首歌更是受到水兵以及人们的追捧,因为警备舰队还没有一首军歌,水兵们甚至提议将这首《我们要出征樱之国》作为警备舰队的军歌,尽管考虑到外交影响并没有接受,但是警备舰队例行巡航时乐队总会演奏这首战歌,它已经实际上成为了海军的军歌,尽管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份。

“战旗已在桅杆上飘扬,象征着我们无敌地力量。我们将旗开得胜,不会让小日本肆意嚣张!让我再握住你的手,握你那白皙的手。再会,我的心上人。再会,我的心上人。再会,多多珍重。我们要出征,我们要出征,我们要向日本出征,向日本!”

喝着烈酒唱着战歌的水兵们显然不会顾忌旁人的感受,对于这些需要训练十五天、一百八十个小时,才能得到一天的休媳间的水兵们。此时地他们只是借着烈酒以及这悲壮的战歌舒缓自己紧张而疲惫的身躯。

水兵们们只所以拼命地训练、训练、再训练,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那一天,出征日本的那一天!他们渴望着取得在出征日本时海战的胜利,水兵们连做梦都想着胜利。

“这是一首好歌!”

尽管不喜欢这首歌地一些歌词。但是杨金耀却不得不承认这首战歌地确是首好歌。以至于听长了。作为帝国海军情报官地杨金耀甚至于还重新填词弄了一个日语版地《我们要出征米利加》。在杨金耀看来弱小地警备舰队远不是帝国海军地对手。只有大洋地另一边地美国才配成为强大地帝国海军地对手“若是他们地袖珍战列巡洋舰服役了会不会威胁到帝国海军呢?”

想到这杨金耀地脑中浮现在了中国人在建地“袖珍战列巡洋舰”。通过帝国海军专家对那些基本数据地研究。帝国海军专家认为西北建造地袖珍战列巡洋舰。只不过是受限于自身技术水平而作出地技术上地妥协。落后地船体设计使得其仅只能达到2节到3节地航事。白白浪费了万马力地美国最新式蒸气轮机强劲地动力。薄弱地装甲、可怜地火力。袖珍战列巡洋舰一但下水服役。根本就是帝国海军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地靶子!

“如果我不能回到你地身旁。长眠在那海洋。不要为我哭泣。我地女郎。为祖国流血牺牲。才是荣光!……”

“可怜地支那水兵!”

杨金耀看着那些高唱着地战歌地水兵在心头感叹道。长时间地接触让杨金耀明白这些水兵都是出色地水兵。他们绝不比帝国水兵差劲。至少在斗志和意志上。只不他们落后地技术使得他们只能去得到歌中地那种荣光。

“怎么还没来!”

擦完酒杯的杨金耀朝酒吧的玻璃门望了一眼,从下午开门到现在,杨金耀一直在等着一个人。

而此时站在水兵之家门外的付连海看着水兵之家的那个霓虹灯招牌,看着上面用灯管制成夸张的卡通水兵,付连海犹豫着,尽管已经作出了选择,但是每当看到街头上巡逻的宪兵时,付连海总是会忍不住心生恐惧,生怕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一天会被揭穿。

终于在犹豫了几分钟之后,付连海还是走下了通往地下酒吧的楼梯。

“这个挎包是经过伪装的相机,使用时挎在肩膀上,用手指轻扣这个金属纽扣相机就能自动拍摄,电动卷片!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在卧室里杨金耀拿着一个黄碣色的皮质挎包对身边的付连海介绍到它的使用方法。

这台伪装成挎包的间谍相机是两天前从上海寄来地,是海军情报课为了这次行动而设计的一种新式间谍相机。

“海鸥相机?”

当挎包被打开后付连海一眼认出了挎包中的相机竟然是海鸥相机,有些错愕的看了一眼杨金耀。

“你们支那人聘请的德国技术人员制造的相机很精巧!”

付连海地惊讶在杨金耀看来根本就是一种羞辱。帝国的企业直到现在都无法制造出品质优良的望远镜、照相机,而支那人现在制造的这种小型相机竟然已经出口到了欧洲、美国,即便是在日本这种小型相机同样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于杨金耀前些时间还在报纸上看到,帝国海军从支那的西北光学公司定购了4部86海军望远镜,原因是自欧战爆发后,帝国海军在战前购买的德国望远镜已经损耗。需要采购新望远镜。

而西北光学公司生产的望远镜每一架都是精品,如德国的蔡司望远镜一般在鉴别率方面要高出一筹,清晰度高,无论从颜色,还是形象上看,不容易失真。在零件装配组合,以及外观设计上,它和蔡司一样都做得“非常德国”,即考究、细致、一丝不苟。可以这么说。每一架出厂得都是精品。也正是因为如此帝国海军才会采购性能与蔡司望远镜毫不逊色地支那望远镜。

阎崇连看着手中的挎包,这个挎包的式样和自己平时用地一样,显然是日本人特意而为。看着眼前的付连海熟练的教授着自己如何使用这种相机挎包,阎崇连的心跳忍不住加速起来,从山海关赌场回来之后,按照他们的要求阎崇连将自己在基地内拍摄的照片都多洗了一份给他们,在几次交易后尝到甜头的阎崇连,已经像初时那般有种负罪感。

“自己只不过是给他们一份照片而已!”

阎崇连在心中如此劝到自己,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他们是让自己去偷拍基地炮台的照片。

“连海,你为什么要帮……他们!”阎崇连问道刚盖上挎包的付连海。两人早已认识,甚至于过去都是付连海来取照片,然后把钱交给自己,尽管当初知道付连海也为他们干活时,阎崇连有种被欺骗地感觉,一定是他和日本人一起设个套拉自己下水。

“钱!有了钱我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付连海如实的回答道!现在的付连海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汽车、房子甚至于女人。

付连海的回答让阎崇连沉默了,自己选择和他们合作不也是为了钱吗?至于国家,有钱重吗?在阎崇连的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

“真羡慕你啊!一万块!”

付连海用一种贪婪的眼光看着阎崇连提起的挎包。作为他地上线自然知道这次任务的奖金的数额。

钱是他们出卖国家以及灵魂的根本原因,没有任何其它的任何借口,所有的一切仅仅只是为了金钱。和古往今来那些以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人一样,他们依靠出卖换取金钱与地位。

《荣誉》杂志是边防军内部刊物,杂志创刊于民团时代,在边防军的任何一支部队都可以看到《荣誉》,即便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也是如此。尽管《荣誉》杂志是一份军事刊物,但是他地记者却并不见得都是军职,尤其是边防军建立了严格地文职制度之后。杂志社的记者不乏非军人身份地普通记者。阎崇连就是杂志社的非军籍记者。

乘车进入海军基地后,在登记处填写了一份登记表然后送过去后。显然登记处的士兵对眼前的记者早已经熟悉:

“阎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月您已经是第三次到要塞区采访了!”

“嗯!要塞区也是舰队不是,这不杂志社那边要些新题材,所以我想到要塞区看看。”

强压住心中紧张的情绪,阎崇连表情冷静地回答道,但左手却不自主的摸了一下挎包带。

有《荣誉》杂志记者身份作为通行证的阎崇连轻易的进入了要塞区,尽管无法进入要塞区内部,但是阎崇年还是在要塞区待了大约两个半小时。不但把多座装甲炮塔的各个部位拍摄下来,甚至于在和一些士兵的聊天之中得到一些意外的资料。

“炮塔地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射角调节都是电力机械助力完成,火力反应性强。可以快速将火力转移至其他目标。弹丸装填由液压机械助力完成,一分可以打4樊寸炮弹!……”

看着手中的这些照片,最吸引人的是那几座有迷彩伪装的三联254毫米装甲炮台,其外部特征和战舰的装甲炮塔完全一致。而阎崇连从那些士兵口中获得地一些信息也可以作为佐证,这些装甲炮台实际上和战舰的炮塔近似。

“这些中国人!炮台比旅顺还要密集!”

一张一张的看着手中的照片,尽管不少照片很模糊,但是大大小小四十多个联装装甲炮塔让杨金耀感觉头皮发麻,可以想象如果和支那爆发战争的话,如果海军试图攻击葫芦岛,像刺猬一样密集的装甲炮台将是最大的障碍。

“还是由那些参谋们去考虑这些吧!”

杨金耀把桌上的照片和阎崇连的采访资料一起封装到一个牛皮纸袋中,然后装了一个木箱地夹层内,随后将一旁的倒在报纸上的虾皮重新倒回了箱子。三十斤一箱地虾皮是葫芦岛的特产。

将箱子封死后,杨金耀随手用桌上的报纸包了一下木箱,在一张信纸上写上京城的收件地址后将其粘箱上。随后杨金耀便拿着木箱离开了酒吧。在离水兵街不远就有一家邮递所,也是杨金耀邮寄情报的第一选择,邮寄是传递情报时最安全的办法之一,至少没暴之前的确如此,往往方法越正常,越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寄出的邮箱之后,杨金耀和往日一样在邮递所对面地一家茶馆里叫了杯茶,静静的等着邮车的到来,每一次杨金耀都是选择在下午三点半时寄出情报。四点邮车就会到邮递所接包裹,几十多斤的木箱往往都是被单独抱上邮车,只要箱子上了邮车,就意味着安全。

“听说没有,上个月承德的几个毛行联手租了几十辆卡车到去青海收羊毛,听说那地方的羊毛都是随地扔鸟用没有。这今个羊毛价格又涨了三块,早知道当初我也……,哎!这下他们可发达了!”

旁桌的茶客的话题一字不落的被杨金耀听进了耳中。

“羊毛?青海?涨价!”

这些显然引不起杨金耀地兴趣,羊毛涨价并不是什么新闻。毕竟现在普布西北的大小各异的毛纺厂、毛呢厂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上涨并不奇怪。喝着茶的杨金耀看似兴趣盎然的听着茶客们聊着羊毛,但是眼睛的余光却一直盯着邮递所。

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