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老板那边早给加盟公子馒头的街坊们发着小旗,样式和公子煎饼果子一模一样,只是那几个字改成了公子馒头。这些旗子是按肖林的意思统一制作的,精致漂亮,鲜艳夺目,马大姨举在手里,整个人都显得精神了几分。
“街坊邻居,老少爷们,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有事要和大家商量。”
;
第二十五章 双赢才是王道
肖林看看差不多了,提高嗓门对众人说道:“第一件事,从今天开始,公子馒头敞开向大家供应,只要你能卖的出去,想批多少批多少,不再限量!”
人群中立刻一阵躁动,公子馒头一直好卖,就是供货不足,每天不得不早早的收了摊子,不知道少赚了多少钱。
“我再多三五笼也能卖出去啊,真的想要多少有多少吗?”
“还是那样又大又白的馒头吧?价钱不变吧?”……
众人欣喜之下不由得有些患得患失,七嘴八舌地提着问题,肖林笑着点点头接着解释道:“咱们的公子馒头要打响牌子,价钱和质量当然都不会变,大家也看到了,铺子里多了好多伙计,以后馒头有的是,大家放心好了。”
“哎呦!那可太好了,要是要多少有多少,我得把我们家老头子也拽上,好好的干上一场!”
王二嫂的大嗓门先在院子里响了起来,街坊们也都兴奋不已,全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筐筐的馒头看在大家眼睛里,早就变成了白花花的大洋。
“大家请静一静,今天除了公子馒头以外,还有第二个买卖要介绍给大家。”
肖林举起双手往下一压,院子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肖林楞了一下,却不由得有些飘飘然。
利益,只要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就能获得尊重和威信。
略一停顿,肖林笑了笑接着说道:“大家已经看到旗子了,今天要介绍的新买卖,就是我们精心打造的全新品种——公子煎饼果子。”
随着肖林报出字号,李叔白走到了小车跟前,熟练的从桶里舀出一勺面糊,手腕轻轻转了个圈,刺啦一声,均匀的倒在铁板上,一团热气蒸腾而起,用竹刮子来回翻转抹上两下,一个圆圆的煎饼已经有了模样,就着煎饼磕上个鸡蛋,用竹刮子打碎抹匀放上根油条,再把煎饼对折一下,抹上面酱辣酱酱豆腐,随手撒上点葱花儿,用粗纸包好,递到了马大姨手里。
“马大姨,您尝尝看。”
小车周围早已经豆面和蛋香扑鼻,马大姨接过了煎饼果子,闻着这香味就想马上吃到嘴里,却烫得简直拿不住,不停的来回倒着手。捧着煎饼看上去,只见面皮金黄,薄厚均匀,边儿上起着酥皮儿,连吹上几口气稍微凉一点,总算送到嘴里一口咬了下去,只觉得面熏油劲、焦脆弹牙,滑韧的面皮和焦脆的果子在咀嚼中交相辉映,豆香、蛋香、面香、油香以及各种酱料的香味在葱香的催发下直窜鼻腔,最终在心满意足的吞咽中合化为煎饼果子的美味。
“马大姨,这套煎饼果子卖您五分钱,您看合不合适?”
肖林笑吟吟的问道,马大姨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腮帮子鼓来鼓去动个不停,鼻子还不停的吸溜着,百忙之中扭过脸来连连点头,根本顾不上说话。
肖林在来天津的路上已经想好,决心推出旧时空的煎饼果子,作为配套产品,同时推出洗衣粉油条。
之所以推出煎饼果子,主要因为肖林熟悉它的制作方式,在旧时空,这可是他最爱吃的早点,租住的单身房楼下,正好就是天津著名的二嫂煎饼果子,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肖林对其原料和做法很感兴趣,早就了解的七七八八。
这个年头,天津街头已经流行着煎饼果子,但是和旧时空的相比还比较原始,不仅味道差别不小,原料和做法也不太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煎饼里只裹油条,还没有裹煎饼的。
做油条肖林可有绝招,洗衣粉油条那也是大名鼎鼎的特色小吃,因为特别加料的原因,明显比普通的油条个大光鲜,量多出数,蓬松酥脆,味道可口。肖林相信,只凭自己的独门绝技洗衣粉油条,就能把天津现在的煎饼果子全部挤出市场。
主意拿定,来到天津后,肖林就开始仿制煎饼果子和洗衣粉油条,油条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又成了肖林和乔老板的独门绝招,但是煎饼果子却一直不太顺利,总是感觉差些味道,不比普通小贩做出来的强多少。
李叔白却在这个时刻,表现出了极高的厨师天赋,每每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第一个找到问题的关键,带领大家一路前行,经过多次的失败,反复的试验,终于大功告成,做出来的煎饼果子,无论风味口感都仿佛旧时空里的天津名小吃,已经很像那么回事了。
说来奇怪,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李叔白明明身为督军的儿子,却在摊煎饼上天赋异禀,肖林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据说宋朝有个皇帝爱画画,明朝有个皇帝喜欢做木工,看来大人物的儿子们基因突变是有传统的。
“诸位,摊煎饼是个小买卖,但里头可有大学问,我这就拣着重要的给大家说说,这个绿豆面啊得自己调,泡豆磨豆,拣绿豆皮,调杂合面,都是磨工夫的琐碎活,不精心那可不成……”
街坊邻居们尝过公子煎饼果子,都对这个新买卖很感兴趣,正围着李叔白问东问西,李叔白也毫不藏私,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解说着:“用的油条果子,一定要是当天新炸出来的,晾凉之后才能又酥又脆,不老不筋,葱也得选不嫩不老的,嫩葱没味,老葱的味道可就有点发臭了,得找那叶多茎少的,切成指甲盖大小的碎末,薄撒匀铺才好;面酱可不能太咸,稍微带点甜头,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辣子糊要自己熬,选那种新鲜的红尖椒……”
一院子的人都仰着脸听的十分认真,有的人还不时的连连点头,李叔白说的高兴,一样一样举着材料给大家验看着,又为大家做了几个示范。
看到街坊们都在认真学着技术,肖林心里非常得意,这些人都是煎饼果子销售的一线人员,他们赚钱的同时会给铺子里带来丰厚的收益。
制作煎饼果子的技术教给大家,肖林却并不害怕,没有人能凭这点技术就另起炉灶,只要守住洗衣粉的秘密,公子煎饼果子就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里,铺子里将来有赚不完的钱。
双赢,只有双赢才是长久的买卖之道!
(我刚才看了下,现在分类新人榜第24名,这是上传以来的最好成绩,毕竟咱们是在裸奔,谢谢大家啦!另,不知道到周末成绩如何……)
;
第二十六章 生意兴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平平淡淡,仿佛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只有一面画着尿布娃娃的小旗,悄悄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蔓延开了。
以前公子馒头虽然生意火爆,但因为产量有限,也就在附近的几条街有的卖,天津卫的大多数居民都还没见过这传说中的洋面馒头,现在突然放开供应之后,就好像洪水漫过了河堤,很快就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在那条街上,只要公子馒头不收摊,其他卖馒头的就别想开张。
公子煎饼果子也大出风头,刚刚推出就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一夜之间成了天津卫里最时髦的吃食,手里举着个煎饼果子边走边吃,再冷冷地瞥一眼那些还在啃着窝头的穷棚户,那可是一件很有身份的事情,就连租界里的日本人,也有不少人好上了这一口。
一些饕餮老客们吃遍了各个摊子,最后一致推举,还是李叔白做的煎饼果子最好吃,不论味道火候,全都掌握的恰到好处,这倒正好名符其实,既然叫做公子煎饼果子,当然还是李二公子亲手做的最正宗。铺子里每天都排满了等个的食客,李叔白一天到晚都忙活在煎饼炉子跟前,不辞辛苦反而兴致勃勃的乐在其中,完全不像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肖林有时候看不过去,劝着让他歇歇,李叔白却根本不听,继续自觉自愿的充当着铺子里的摇钱树。
附近的好几家饭店馆子都送来了单子,让铺子里每天给他们提供馒头和煎饼果子,没办法,现在就嘛,客人总是点着名的要,不能不准备。就连南市一带最大的火锅店,老字号的齐捞斋,每天也定了两笼馒头和三十套煎饼果子,就这样还经常会不够,又专门派伙计来再买些。
公子馒头现在已经成了同行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家店太厉害了,各种新奇的招数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随着它迅猛的脚步,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关注公子馒头店。连齐捞斋的老板梁义仁都以此为例教训着自己的伙计们:
“看看人家公子馒头,生意做的那叫一个红火,连东洋人和西洋人都吃上了他们的煎饼果子。咱们要是再不加把劲,将来也到人家店里买饭吃吗?……”
公子馒头和煎饼果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市面上的同行们全都被挤得没了生意,一些脑子活络的就想自己仿制,但是他们费尽了心思,却怎么都做不出一样的馒头和油条,最后也不得不收起自家的煤火蒸笼,找到铺子里要求加盟,成了公子系列产品的销售代理。
洗衣粉的秘密只有肖林和乔老板知道,铺子里的伙计们也只知道,那是肖林拿来的洋方子,里头用的是特别的洋药。虽然如此,所有人也都被再三警告,谁要是出去乱讲话,小心牛头冲的山规伺候着。
从牛头冲新来的人男男女女,足有二十多个,铺子里一下子塞得满满当当,好在天气正是热的时候,男人们就干脆打起了地铺,把房子腾给女人们去住。这么多人都挤在一起,实在太不方便,凑合下去可不是长久之计,铺子里现在也有些钱,肖林就准备给大家盖几间宿舍住。
这一带全是贫苦百姓搭建的棚户屋,沿着胡同往里走到尽头,紧临着墙子河边的地方,那里还有一大片空地正好闲着,买了些砖头棚板一类的材料,开始在这里搭建棚户屋,准备用作铺子里的职工宿舍。
虽然大多数棚户屋都是老百姓自己动手搭的,但是肖林却专门请来了几位砖瓦师傅,争取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把房子盖的尽量好一点,让大家有一个还算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几位师傅的手艺果然不错,棚户屋盖的又快又漂亮,几天下来已经初具模样,四周还围起了一堵简陋的院墙,受到旧时空里高昂房价的影响,肖林把这个院子围的硕大无比。
这天早上吃过早饭,肖林去工地上找到了领头的师傅,带着他回到了馒头铺子,然后兴致勃勃地开始解说自己的装修计划。
“赵师傅,这里的窗户全部打掉,直接开成落地大窗,全换成整块的大玻璃。”
“这里用洋灰搭个花架,能爬葡萄藤的那种,夏天正好遮阳。”
“堂屋的大门也换了……呦,来客人了!”
肖林一边说着,师傅一边点着头用笔记着,两个人刚刚来到堂屋门前,正看到李叔白陪着两位母亲坐在屋子里,两位老太太一人举着一个煎饼果子,乐呵呵地正在和儿子说着话。
“走,咱们再去那边看一下,有堵墙我想打掉,就不知道是不是承重墙……”
肖林带着赵师傅各屋转了一圈,指指点点说了一大堆装修意见,赵师傅一条一条的,把手里小本子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