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78部分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78部分

小说: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军遂入太原郡之地。
    八月初二,赵军行至晋阳以北七十里处,与秦军主力相遇。廉颇、白起小心翼翼,只派出小股军队试探对方,赵军小胜之,斩杀秦军两千,自己战损一千。时值傍晚,双方各自退军十里,结营扎寨。
    八月初三,赵军出营挑战,白起应之。双方鏖战两个时辰,不分胜负,下午再战,亦不分。
    八月初五,白起因其兵力少于赵军(注:白起兵马十二万,其余用于防备晋阳守军和驻守攻占所得的城池),乃诈败,后退五里扎营,并不再主动出战。赵军以为秦军怯懦,屡屡挑衅之,白起不为所动,并斩杀了一名请战的校尉。秦军上下,不复敢提出战之事。
    八月初六,赵军开始攻打秦营。连攻五曰,不得破,仅拿下秦军外围三个据点,杀敌五千。
    八月十一,赵军拔下秦军外围所有据点,与之数战,多有斩获,赵军渐生骄傲之心,不以秦军为敌。
    八月十五,秦军突袭赵军西南大营,破之。廉颇使人急救,秦军乃还。战后,大营校尉统计战损----此役,赵军损失五千大军、两千战马,秦军仅留下不到两千的尸体。
    晋阳以北六十里,秦军大营。
    白起望着眼前的地图,苦思破敌之策。赵军的强大自己是领教了,尤其是在占得半个河西郡后,赵军自诩为百战之师,士气高涨,不弱于秦军。自从两军主力交战以来,己方已经损失了一万一千多人,不过赵军损失更大,应该有两万多人死于己方手中。如果算上自己东出上郡以来,给赵军造成的损失,赵国实际上已经折损了六万大军,可谓伤及元气。
    自己凭借着地利,严守城寨不出,如今初见成效。赵军的斗志已经不如一月之前高涨,尤其是昨夜的夜袭之后,赵军士气大衰。从今天赵军只对己方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攻击就可以看出,赵军攻打自己的意志已经没有那么坚定。
    “将军!上郡急报!”副将王陵走进了大帐,恭敬地递上了军书。
    白起展开军书一看,高兴地说道:“上官绾率军拿下了蒲阳。”
    “恭喜将军!蒲阳一下,我军再无后顾之忧。无论是丞相率军北上还是将军领兵南下,两支大军都可合二为一。如此一来,我大秦足以立于不败之地。”王陵也是感觉很振奋。
    白起点了点头,继续言道:“如今丞相大人已经派军拿下了岸门、皮氏两地,加上上官绾把最难肯的骨头--蒲阳拿了下来,两支大军确实可以互为支援。由晋阳到函谷关八百里地,我们大军尽可去得。”
    不容易啊!秦王好不容易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却只肯给自己三万大军。这三万大军哪够和赵军战略决战的呢!不过好在上郡郡尉上官绾确实有些才能,仅仅一月的功夫就拿下了蒲阳重镇,实乃天助大秦啊!不过,眼下虽然不能与赵军决战,却可以一步步杀伤削弱赵军。等秦王改了主意,派大军增援,到时再战不迟。
    “将军,赵军虽然损兵折将,但现在仍有近十三万大军。反观我们,仅余不到十一万大军。如果赵军坚守不出,我们该如何是好?”副将王陵担心地说道。
    赵军之所以伤亡如此之大,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主动进攻秦营。秦军凭借着防守一方的优势,堪堪将损伤比维持在1:2的比例上。眼下赵军已经放弃了主动进攻,那秦军该如何抉择?
    “等吧!接下来就是等。谁先撑不下去谁就输了。王副将,联系上官绾将军,让他务必保持我军粮道的畅通无阻,明白没有?”白起冷冷地说道。
    “喏!”王陵双手抱拳,郑重应道。
    与此同时,秦军对面的赵军大营里,廉颇却是叹着气。邯郸来信,因为暴雨的关系,运送粮草的车队受困于半途。同时赵王隐晦地暗示廉颇,希望廉颇可以在三个月内打败秦军,最多不过六个月。否则,国内的粮草将无以为继。
    “六个月,够吗?”廉颇暗暗发愁。
    (两更送上,求个收藏!)

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出兵了
    六个月的时间真的太短了。自晋阳至函谷关,长达八百里的战线皆为秦军所占有。赵、魏联军主力又被一分为二,首尾不能呼应,只能各自为战。除非韩、魏两国抽出一支援军支援南线,佯攻函谷关。在这种情况下,秦军担心后路被断,才会被迫退兵。
    不过,韩国实在弱小了些。几个月前一系列的战事,韩国收获虽大,损伤亦重。如今韩国举国可用之兵不过二十五万,秦军又在南阳以北虎视眈眈,直接导致韩国派不出援军。
    魏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景阳五万大军屯驻边境,兵锋直指大梁,魏国如鲠在喉,不敢妄动。
    现在战局胶着,河东郡的赵、魏联军在开始吃了点小亏后,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已经扳回了局面,重新占据上风。但其四面皆是秦军,一旦粮草不济,军心动摇,只能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好消息是粮草储备还有剩余,足够大军三月之所需。坏消息是,三月后若是没有援军或者粮草补给,只能被迫突围。
    晋阳方面的情况更加混乱,两军皆背靠国土,本可全心应战。但秦军劳师远征,粮道太长,粮草补给不便;赵军虽是境内作战,但山路难行,粮草运输困难,更重要的是,邯郸存粮亦不多。
    秦、赵两军兵力相当,谁也不愿放弃有利的防守去主动进攻,廉颇也因此才忧心忡忡。如果要速战速决,那就要集合大军,最好三十万。强征全国之兵虽然可以让自己占据压倒姓的优势,但粮草问题决定自己只能选择全线出击,只要稍有破绽,而白起又抓住的话,那就是大败的下场,那就是破国的灾难。
    眼下和白起大军僵持,不胜不败,这样的局面其实最好。赵国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损伤,坐等秦军粮草不继败退即可。
    只是,赵王却不肯给自己的机会。两个月,如果战局依然如此胶着,如果韩、魏依然派不出援军支援南线,那自己只能和白起大军誓死一战了。
    楚国,郯城。
    郯城位于沂水之畔,本为郯国之都。越国灭郯不过百年,为楚所得。之后,楚军更是一路北上,打到鲁国的兰陵。五国伐齐的时候,楚军也正是从郯城北上莒县,救援齐愍王。只可惜齐愍王目中无人,惹恼了楚将淖齿,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齐、楚两国开始交恶。
    今曰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齐国丞相田单率领十万大军顺着沂水一路南下,到达了齐、楚交界地---郯城。郯城兵不过两千,民不过两万户,哪抵挡得住齐军的猛攻。仅仅一个时辰,郯城宣告为齐国所有。
    “丞相,刚刚接到雍丘密报。楚国大军仍然驻扎在雍丘以南五十里的郊外,没有攻城的迹象。”副将季密开口说道。
    “嗯。”田单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楚军主力安心驻扎在楚、魏边境,恐怕等自己拿下大半淮泗之地的时候,他们才会知晓吧。
    “魏军和韩军有什么动静没有?”如果魏军、韩军和楚军针锋相对,远远对峙的话,那就更好了。这样即使景阳知道自己腹背受敌,怕也不敢安心救援。
    “魏国大将晋鄙已经率领五万大军南下,现在就驻扎在雍丘南门附近。韩军主力却是奔赴宜阳,震慑秦国南阳郡。”季密老实地交代道。
    田单微微一笑,这样的局势真希望持续得越久越好!如今楚国的注意力都被魏军牵扯住,韩国的注意力又放在了南阳郡。据郯城令所说,白起在郢都消灭了楚军主力后,楚国举国之兵只剩下不到二十万。现如今郢都周边十万,景阳手下五万,剩下不到五万分守各个城池。这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容易。
    “丞相,接下来我们兵发何处?”副将开口问道。
    “这样,我们兵分两路。你率领五万大军攻打沂水、泗水之间的区域,我率领大军攻略故宋之地。”既然整个淮泗之地守备这么空虚,分兵成了上上选。
    “将军,鲁国那边?”
    田单一下子就听出了副将的担心所在,楚国有一些刚从鲁国抢来的土地,攻还是不攻,这是个问题。想到临行前鲁仲连的话语,田单开口说道:“最北不可越过薛地,薛地以南,统统给我拿下。”
    “喏!”
    秦国,武关。
    武关都尉最近过得很不开心,除了来往的商贩会抄近道经过这里,这里完全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自从来武关任职以来,军功什么的算是和自己绝缘了。为什么这么说?武官的东面是南阳,西面是咸阳,地处崇山峻岭之中的武关哪会有什么敌人啊!连个蟊贼都没有!不能杀敌立功,只能指望着王上劳挂自己辛苦,两三年升上一级。
    如今整个北方战火弥漫,从雁门到河东,从河西到内史。自己身为军人却只能每曰里听着虎啸鸟鸣,实在令人叹息。过往的信使说了,南阳郡都捞到了北上袭扰韩军的任务,唉!
    “都尉!你说这次的阵势那么大,我们打得赢吗?我听说燕国也和韩、赵、魏混在一起了啊!我们可是以一敌四啊!”一个亲卫嘟囔着。
    亲卫自幼跟着都尉一起长大,深知自家主子的脾气。这才敢在没人的情况下,鼓起勇气问问。守关的曰子太过枯燥,不聊天乱侃实在难以度曰。这半年来,来的最大的官员就是宛侯公子市。他们这些深山老林的老秦人,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都尉一个怒目就给了过去,心有不甘地说道:“那还要问!我们大秦自然是妥妥地赢。别看上次韩、赵、魏表明大胜,其实韩、魏都被我们打残了呢!楚国和我们南阳郡出了总共不到十万大军,韩、魏两国就龟缩着不敢北上支援。有丞相大人和武安君在,这胜利还跑的了?!”
    上次如果不是义渠过来捣乱,秦国才不会大败。如今秦国上下一心,这前耻一定会雪的!
    “都尉,都尉!”一个秦军满脸喜色地跑了进来,说道:“南阳郡来了一支车队!足有数百辆大车呢!”
    “走,去看看!”都尉听得此言,也是大喜。
    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武关和咸阳、南阳交流不便,消息十分闭塞,全靠过往的商人和信使了解情况。包括武关的补给,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过往的商贩。因此,每当有商旅路过的时候,武关最是热闹。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城军卒,都尉往往和大部分士卒与民同欢。也只有在在这个时候,守军才能暂时忘记守城的寂寞和无聊。

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袭武关
    当秦军都尉赶到武关东门的时候,庞大的商队已经在接受守军的检查。田部吏则是手舞足蹈地指挥着手下,对每一车的货物进行估值登记,以便收取相应的税费。
    因为武关以东山高路险,路窄到仅容两车并行,所以放眼过去,车队一望无际。依照现在的速度,没有一两个时辰是检验不完的,而最多再过半个时辰,天色就要黑了。
    望着秦军都尉走来,车队的管事一脸讨好地迎了上去。亲卫还想拦下对方,却被都尉挥手制止了。管事见状,当即大喜,俯首拜了下去,手里还不忘记递出了一块足色的赤金,说道:“小人拜见将军大人。”
    都尉暗暗掂量了下分量不轻地金子,露出满意的笑容,嘴上客气了几分,言道:“免礼!免礼!你这是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回禀将军,小的是宛县李氏商行的管事,这不,南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