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后院是唐朝 >

第147部分

我家后院是唐朝-第147部分

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悄θ琳疲胍诶類置媲罢故疽环桓鲈碌目际宰急钙诩洌庑┭г笔侨找箍喽粒恍┤松踔潦且惶於疾怀苑梗坑美囱埃萆瞎僖撬挡簧偃硕家蛭1够枇斯ァ

“他们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本领改变自己的未来了!”王银龙感慨道,眼眶微微湿润,多少年了,他们这些寒门士子心里苦啊,他们刻苦,他们努力,他们取得的成绩要比那些士族子弟高的多,可是到头来,那些批阅的官员甚至都不曾看过他们的试卷就扔进了垃圾桶,更甚者他们本应得到的名次全部被那些士族子弟顶替,寒窗苦读十年,到头镜花水月。

李愔拍了拍王银龙的肩膀,道:“等考试结束以后再感慨吧,你作为监考官的责任可是不小,我可不希望这批学员中有人靠作弊取得成绩,这种行为和优先录取士族的行为同样恶劣。”

王银龙听了李愔的话,咬着牙说道,“殿下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是他 们祖坟上冒了青烟,他们要是敢作弊,我王银龙第一个不答应,非把他们的门牙打掉,挂在益州城门上晒太阳不可。”

“哈哈哈……”王银龙咬牙切齿的样子让李愔和上官仪都是笑了起来,他们明白这场不分贵贱的考试一直是王银龙心中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会付出一切。

几人笑着的时候窦贤德走了进来。他摇了摇头,“殿下应该去学院门口看看。真是热闹。”

“怎么回事儿?”李愔问道。

经过一个月的宣传,学院大考的消息通过盛唐商报到达了巴蜀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学员的家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都是赶到了政务学院的门口,来给他们的孩子,兄弟支持。

李愔饶有兴趣地走到门外,站在三楼向学院的门口望去,此时在政务学院的门口聚拢了黑压压的一片人,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穿着褴褛的。衣着富贵的,各型各色,学员们分散在人群中或在父母的身边,或在兄弟姐妹的身边,有的兴奋,有的担忧,但是统一的都是饱含希望。

“大郎。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你还年轻,今年考不过,明年还可以再考,不是说了吗?每年都会举行考试的!”

管思兴点了点头,他望着一身褴褛的父亲眼睛微红。为了给他鼓励,他的父亲徒步走了百里路来到益州城,一路上就是靠吃饭团,喝凉水过来的,管思兴母亲早逝,是父亲把他拉扯大的,为了他。他父亲是起早贪黑的耕种着家里的土地,不要他干一点农活,而让他一心读书,“爹,这是学院的饭票,中午的时候你就在学院的食堂吃顿好的吧。”

“这个还是你留着吧,我用了,你吃什么?”管思兴的父亲不到四十岁,可是面相看起来却是已经像五十岁的样子,比同龄人多了些苍老之色。

管思兴把饭票塞到父亲的手里道:“没事,考试期间学院发了三倍的饭票,就是为了能让学员的家人能在食堂吃饭。”

“还有这样的好事啊,这个学院还真是不错!”管思兴的父亲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谁说不是呢!学员的衣食住行都是免费,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说话的人也是一副庄稼汉打扮,他身前站着一个和管思兴穿着同样校服的学员。

管思兴的父亲见大家都是庄稼人,也没了生分和那人聊了起来,管思兴则是笑着拍了拍那个学员的肩膀,“远山,你考的什么科目?”

被管思兴称为远山的学员叫刘远山,和管思兴同一期进的学院,两人也都相熟,他道:“我报考的是工商,不像大郎考的是综合。”

“综合?”刘远山这话说出吸引了不少学员的注意,在政务学院这场考试中,科目分类众多,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水利工程等科目分类,而在这些科目之上却有一个大综合考试,这些个考试将囊括所有科目的知识,非天才型的人物根本不可能通过,不少学员在反而分析了大综合以后都是忘了却步,但还是有不少选择报名,因为高风险预示着高回报,通过这门考试的人将是各州刺史,长史的直接候选人,而不像其他人一样可能要经过不少年的磨练才能转入核心政务系统。

管思兴道:“工商未必不是个好出路,如今殿下重视农桑的发展,同时鼓励商业,这工商管理很有钱景。”

这是刘远山想的,他能力不如管思兴,就只能报考这专业性的职位了,“多谢大郎吉言了。”

管思兴刚张口还要说什么,这时候学院内部突然响起了有规律的锣鼓声,这是考生进入考场的提醒。

“父亲,我进去了。”学员们听到声音纷纷和自己的亲人告别,管思兴也是如此,说罢,他和刘远山一起进了学院,向考场走去。

锣鼓声响起,在三楼的李愔几人也开始行动,各个监考从办公处鱼贯而出,手中拿着这次考试的试卷。

整理了一下衣服,王银龙郑重其事地向考场走去,上官仪,窦贤德,李愔也是跟在他后面,上官仪和窦贤德都是这场考试的巡考,李愔则是纯属来凑热闹的,以前,他竟是考试,这回也轮到他监考别人了,这种感觉也很爽。

几人来到考场的时候,监考官员正在对进入考场的学员进行搜身,任何带有文字的东西都不可以进场,一经发现立刻取消考试资格,三年内不准参加政务考试,在这样严厉的处罚条例下,根本没有考生敢冒这个风险。

而考场的设置李愔充分学习明朝科举考场的设置,每个考生都是单独的一间房子,在这个房子中只有一个小窗户,每个房间的大小都是两米高乘以一米五宽乘以两米的长方体,每个房间又相隔一米,就是通天的本事也很难作弊。

所有考生入场在各自的房间中坐下,侍卫上前把这些房间锁起来, 考官则是通过窗户把考卷塞给考生,随着又一阵锣鼓声,考试正式开始。

李愔带着上官仪和窦贤德从南到北的在考场里转悠,这些考生拿到试卷以后都是专心作答,李愔走过几乎没有人在意,都是奋笔疾书,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制的。

不同于唐朝的科举,这场考试不考四书五经,基本是一些实用的知识,只有综合类涉及到政务管理知识。

“殿下这就是综合楼的考区了?”绕着考场走了一会儿,上官仪指着贴着综合类考试的牌子说道。

李愔望了眼那个牌子道:“走,进去看看。”,考生们对综合类如此关注,李愔何尝不关注综合类的考试,他是故意搞出来这么一个综合类的考试,因为他相信天才是有的,不能把这些人才浪费了。

沿着考场慢慢走,李愔竭力不发出任何声音影响了考生的专心作答,这点素质他还是有的,不能因为不是自己在考试就影响别人。

一个个审视着答卷的考生,李愔走到一个考生面前的时候停了下来,他有些意外,前面的考生都是抓耳挠腮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这个考生倒是镇定自若,与那些基本都是空白的卷子想必,这个考生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半,几乎停不下笔来。

李愔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考生正在答的题目,这是一道简答题,问的内容很犀利——针对蜀王殿下重商,重农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是李愔要求加上去了,对于学习了现代管理办法的学员分析出这其中利弊并不困难,寻找真正敢于批评李愔的人才是李愔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李愔自认不是圣人,不可能所有的决断都是正确的,或者说,李愔一些现代的管理方式并不符合唐朝从而形成一种矛盾和对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敢于直言的人向李愔提出反对的意见,而对于纳言这块李愔自认为还是可以做到的,缺少的只是一些敢于批评时政的人,而李愔也正打算广开言路,鼓励读书人对时政进行评判,发出不一样的看法。

 第二百二十三章 女子大学

在这个考生面前逗留了一会儿,李愔三人继续巡视考场,转了一圈,回了到楼上。

“殿下似乎对刚才的那个考生很感兴趣?”李愔刚坐下,上官仪给李愔端了杯茶说道。

窦贤德也同样看了出来,于是道:“这并不奇怪,上官长史对管思兴不也同样很看重吗?”

“他叫管思兴?”李愔这个时候问道,他瞥了眼管思兴对重农重商的评论,觉得管思兴的回答很到位。

在考卷上,管思兴写道:商人逐利而行,不事生产,这是历代王朝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而这条政策在农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是正确的政策,但商贸的发展的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富足的生活,但同时这需要得建立在农业生产足满足了百姓需求的基础上,而益州商业的兴盛就是建立在益州农业生产力过剩的基础上,这就为重商提供了发育的条件,使经济的重心开始转向商业和手工业。

这种现象是益州兴盛的表现,但同时商人的行为也应该得到控制,过多的百姓放弃土地势必会影响粮食的生产,而富有的商人利用金钱可以大量收购土地,最后形成富者田地阡陌,贫者无有寸土,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粮食的短缺,商人控制国家命脉的后果,而大商人偷税漏税能力更强,这又将造成税收的减少,其次,大商人必然会谋取政治上的利益为商业服务,从而导致政商合一,甚至是政治为商业服务,操控官府的行为谋取商业利益,而不顾国家兴衰。

“回殿下,他是叫管思兴,这管思兴在政务学院中是最优秀的几个学员之一,微臣曾和他相谈过不少次,也问过他一些政务上的事情,他无不对答如流。”上官仪毫不吝啬对管思兴的赞扬。

李愔点了点头道:“的确是个人才!”。在受限于唐朝这个封建时代的前提下,管思兴居然有这样的见解实在难得,他文中描绘的场景正是从资本主义走来的M国社会,财阀控制国家政治的现象,“考试结束以后,你们对照答案进行阅卷打分,要灵活一些。不要太死板。”

“是,殿下!”上官仪和窦贤德应道。李愔也只是来走个过场,以表示他对政务考试的重视程度。

喝完了茶,李愔把茶杯轻轻放下,“等你们选拔结束以后,我请你们去喝抹茶,这煮茶以后就别喝了,跟喝粥一样,让你们明白什么是茶。”

“抹茶?”上官仪和窦贤德是一头雾水,都没听说过。

李愔买了个关子。道:“过些天你们就知道了,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那微臣都等着殿下请客了。”上官仪呵呵笑道。

离开政务学院,李愔去了医学院,这长孙皇后和李渊来益州也有一个月了,在孙思邈的精心治疗下,再加上护士的周到照顾中,两人的病情好转了不少。

“皇祖父?”李愔进了医馆。直接上了三楼,在李渊的病房前探了探脑袋。

李渊刚来益州的时候是骨瘦如柴,一个月的调养下来,李渊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是红光满面,腰圆体胖。

“是愔儿啊!快过来。”李渊冲着李愔招了招手。长孙皇后由崔莺莺负责照料,这照料李渊的责任就自然落到了李愔的头上,这一个月来两人也算是混熟了,一些礼仪李渊都让李愔省了,可见李渊对李愔的宠爱。

望着一脸嬉笑的李愔,李渊眼中露出慈爱的光芒,十年过去了。久违的亲情又回到了他的身边,这让他这个老人倍感珍惜,有时候他甚至在想他这一生又为何?儿子自相残杀,自己被儿子软禁,还不如做一个寻常百姓,享受天伦之乐。

“皇祖父,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