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37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237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是个好日子!”
    似乎觉得气氛有些郁闷,赵朴无话找话的说着。
    “官家,臣不服气!”汪伯彦愤愤道,“自从为相以来,微臣战战兢兢,努力处理国事,深恐有一丝纰漏,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操碎了心,可是到头来,却是被虚妄之人到处乱告,总结出微臣有八大罪状。微臣不服!”
    回想着弹劾的奏章,汪伯彦就纷纷不平了起来,他觉得他比李纲,比赵鼎可是强了很多,却是遭受不公平待遇,心中愤懑,只想要将那些弹劾之辈,撕成碎片。
    赵朴微微一笑,并不理会,看向了秦桧。
    有些事情,没有太多隐秘可言。
    比如各种弹劾汪伯彦的奏章,外人可能看不出什么,可是赵朴通过内卫得知,或多或少,都与秦桧有些关联。
    只是,赵朴也不在乎。
    臣子之间,没有斗争才不正常,有斗争才是正常事件,只要不脱离预定轨道就行。
    觉察着皇上的眼神,秦桧似乎明白了什么,问道:“汪大人,觉得诸葛武侯是何等人物?而我朝王荆公,又是何等人物?”
    汪伯彦道:“诸葛亮乃是一代明相,保持蜀国安定,功过千秋;而王安石不过是一代奸相,致使我朝有靖康之耻。此二人一忠一奸,好似白云与泥土。”
    秦桧却笑道:“诸葛亮之才,在于文治,而不在于武功。其才在于蜀国稳固、富饶,以一隅之地,抗衡北方强魏;至于武功,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可见其武功之不足。书生用兵,不知深浅,怎能不败!可论及人品吗?诸葛武侯,人品真的不怎么样!铲除异己,致使李严、廖立等众臣纷纷贬谪,朝中唯有诸葛一派,形成大权独揽之势,致使后主权力架空,堪比傀儡。而后继者,姜维,也是继续架空后主,后主依旧是傀儡。世人皆是嘲笑后主,却不知后主不过一傀儡而已,无兵无权,空有皇帝的名头,什么也没有!”
    汪伯彦脸色凝重,喝道:“你莫非是指责老夫专权?”
    “官家委任大人为丞相,权势堪比蔡京,就是希望公正无私,可是大人呢?却是借助一己之私,私自扣押弹劾奏章,致使官家双耳不得闻纷乱之事。丞相难道无罪吗?”秦桧言词确确,咄咄逼人。
    到了这一刻,一切伪装,一切儒雅都消失了,有的只是赤膊相见,你死我活。
    政治斗争,来不得一丝留情。
    “你竟然污蔑老夫!”汪伯彦手有些发抖,的确是被秦桧点到痛楚之处。
    皇上最怕的不是乱臣贼子,不是乱民造反,而是借着忠君之名,架空皇帝,使皇帝成为傀儡。
    “而王安石又是何等人?”秦桧道,“王安石年轻时即以文学才华出名,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过王安石的文章后,忍不住赞叹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对王安石评价极高。如此有名的人,仅仅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难免有埋没人才之嫌。奇怪的是,当时推荐王安石的人很多,王安石均托故不出。即便是像欧阳修、文彦博这样的朝廷重臣表示希望王安石到京任职,也被王安石拒绝。王安石的这种行为在常人看来,是相当难以理解的。或许王安石当时的心态,有些类似当年西汉时的王莽,想以退为进,以博取更大的声名。”
    “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到京城任官,固然好处极多,可是京城人情繁杂,钩心斗角不断,必然要牵涉到各自利益体系内,过早进入京城,好处很少,坏处极大。王安石一直致力于地方,便是为了借地方历练,积累变法经验。”
    “王安石成功了,地方上的历练,使他提出了一些列法令。青苗法,减缓高利贷对百姓盘剥;免役法、募役法,增力朝廷财力。市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均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保甲法,农民编为保甲,以提升军队战斗力;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了政府支出。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若是这些法令,实施下去,我大宋真的可能中兴。只可惜,王安石高估了自己的才能,也低估了人性的低劣!”
    “以一州之长,入住中枢,可谓是根基浅薄,人脉匮乏,多数会处处受制。此刻,王安石应当韬光养晦,积累人脉,拉拢君子,减少阻力;可惜他太急躁了,总是想着快快变法,快快富强,却哪里知道,治国之艰难,富强之艰难?根基不牢,却又四处树敌,哪能不败!”



第331章论王安石
    ps:  订阅不给力,写作动力下降!!!
    说得是王安石,又何尝不是当今皇上!
    在这一段的观察之后,秦桧就发觉皇上,很是崇拜王安石,对王安石很是惋惜。
    这是不可想象的!
    在宋神宗之前,众所公认的奸臣只有宋真宗一朝的丁谓;而宋神宗后,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这些北宋奸臣,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靠王安石举荐起家。王安石,可以说是奸臣的老大。
    对于王安石,满朝上下都是恨之入骨,上到宗室、亲贵,中间的士绅,商人,到底层的黎民百姓,都是对王安石恨之入骨。
    可是,皇上对王安石崇拜至极惋惜居多,只是称他用人不当,而很少指责他为奸臣。
    而在实际的行政中,皇上也是处处模仿王安石。
    当然了,皇上很是聪明,没有再度使用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而是采取了更为容易,更为便捷,更为隐藏的手段。比如创办银行!
    创办银行,在外人眼中有些微不足道。
    可是若是弄好了,可以实行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的一些好处。
    此时,秦桧故意这样说,为的就是试探皇上的态度,果然皇上脸上神情不变,可是眼神中却是带着喜色,显然一切如他预料的那样。
    这时,汪伯彦坐不住了,这里谈论的是王安石,可是又何尝不是借此讽喻于他。
    汪伯彦道:“仁宗皇帝时,有一天皇帝在宫苑中宴会群臣,并决定由大臣们自己到池塘钓鱼,作为宴会的主菜。众人都兴致勃勃地钓鱼去了。唯独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着,竟然将面前盘子里的鱼饵都吃光了。宋仁宗由此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奸诈之人,因为不经意地误食一粒鱼饵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里糊涂地把整盘鱼饵都吃光,这实在是不合常理。有相士说,王安石面相“眼中多白”,这是奸臣之相。苏洵《辨奸论》说:洗脸换衣是人之常情。只有大奸大恶之人,才会违背人之常情,整天不修边幅,吃着猪狗之食。邋遢地谈诗书礼乐,以此博取不流俗的名声。王安石当时以不修边幅出名,他很少换衣服,据说也不洗澡。王安石为奸臣,早已有了定论。秦大人。处处为王安石辩护,莫非是新党之人吗?”
    “新党?”秦桧笑道:“那丞相。莫非就是旧党了?”
    汪伯彦道:“那也无何不可!”
    秦桧笑道:“莫非大人。要挑起朝廷党争吗?”
    “党争的不是我,而是你!”汪伯彦毫不客气的道。
    此时他对于这个政敌一点也不客气。虽然此时,他还是丞相,却被秦桧分割了一部分权力,之前更是受到压制,心中愤恨不已。言语中一点情面也不留。
    “仁宗皇帝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奸诈之人,因为不经意地误食一粒鱼饵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里糊涂地把整盘鱼饵都吃光。这实在是不合常理。其实,仁宗皇帝误解了他,王安石此人讲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安石那时定然是心有所想,致使心不在焉,才导致误吞鱼饵为食。以此论断奸臣与否,有些不恰当!”
    秦桧为王安石辩解道。
    “至于苏洵《辨奸论》以生活邋遢,不修边幅,就说人是奸臣呢,太过了。这是书生之见,心思狭隘。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安石不修边幅,只因为他太重视大事了,反而是疏忽一些小细节!”
    赵朴点点头。
    历史上,总是将王安石吃鱼饵,王安石生活不修边幅,指责他为奸臣。
    其实,这都是文人的阴暗心理所致。
    若是生活在后世,就可以理解了。一些工作狂,工作起来,往往是废寝忘食,及一顿饱一顿,饭食睡觉都不规律,更不用说生活邋遢,不修边幅了。至于吃鱼饵事件,更是好理解了,一位伟人幼年时,因为看书太仔细,用饼蘸芝麻酱,结果蘸成了墨水,直到有人提醒时才发觉。
    总之,这一切,只能是反应出王安石是一个工作狂,不注重细节,上纲上线的借此说是奸臣,有些过了。
    汪伯彦道:“秦大人言语中,处处同情王安石,莫非是要当王安石第二吗?”
    秦桧道:“我朝不以言论罪,莫非我连几句公道话都不能说了吗!“
    “公道话!”汪伯彦道,”国之初定,必生奸臣。秦大人要慎之,以免误入歧途!”
    “咳咳咳!”看着两人继续争吵的情形,赵朴不得不打破沉默,开口道:“王安石是一个好的州官,却不是一个好的丞相!”
    “细节决定命运。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即便是完美无缺的圣人,尚且会被找出诸多的缺点,更不用说王荆公只是一个凡人。诸葛亮身为丞相,战战兢兢,事必躬亲,为的就是防止错误出现。因为诸葛亮明白,身为丞相,不能有一丝错误,丞相犯下一点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可对百姓却是惊天灾难。可是王荆公没有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没有诸葛亮的战战兢,更没有诸葛亮相父的权威,可是却疏忽细节,不断的犯错误。这些小错误,很是微小,可是积毁销骨,小错误积累的多了,足以毁灭大宋江山!”
    “传言,王安石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直极为朴素。即使是王安石政治上最坚决的反对派,也挑不出他品质上的毛病。即使他当上了宰相后,却连自己多少俸禄都不清楚,总是一包拿回家后,交给家人随便花销,从来不清点数目。如此一来,更显得王安石实行变法,既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这无疑让宋神宗分外感动。所以,在新法开始推行后,尽管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一浪接一浪,诋者无数,宋神宗也一度动摇,但最后依然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王安石个人品质的信任。”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繆!治家与治国,本身就极为相似。王荆公却连自己多少俸禄都不清楚,总是一包拿回家后,交给家人随便花销,从来不清点数目,这说明他对数字不敏感,大概就是文人耻于言利。连薪水尚且如此马虎,可见对国库财政,是何等马虎!连这点做不到,还当了丞相,真是奇迹!”
    赵朴心中暗自道,这大概就是王安石犯下的最大错误!
    王安石,一生犯过诸多错误,有的说他性格倔强,有的说他与民争利,有的说他识人不明。在赵朴看来,这些错误,其实不算是错误,大多数改革都会出现,甚至更严重。论及性格倔强,斯大林、毛太祖更为倔强;论及与民争利,谁能比得上苏联的战时**政策;论及识人不明,毛太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