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是单人独车。文聘和上次一样,带了三四个随从。他们这好几个人或轺车高冠,或骏马甲兵,荀贞又是一身官袍,站在官寺门口很显眼,引得来来往往的路人皆注目不已。荀贞不是个好声张的人,又担忧高素闻讯后,会再来找文聘的麻烦,便伸手一引,笑道:“公达、仲业,这瓦当也看过了,窦宪也议论过了,还站在门口作甚?请进寺中吧。”
他与荀攸同族,相识十余年,交情极好,熟不拘礼;又是文聘的“长辈”,既是“叔辈”,又是“师兄”,更不必拘礼,当下也不客气,当先引路,带着他们进入寺中。
第三十九章 得二荀举荐
荀攸、文聘诸人进入正院,见院中墙角种了一树寒梅,荀攸问道:“此梅便是文若送你的那一树么?”荀贞答道:“是的。”
荀攸走上前去,玩赏了片刻,嗅着清香,说道:“也难为你,又将它从繁阳亭移到这里。”
荀贞笑道:“我也是喜此梅傲雪凌寒,所以前几天特叫人将之繁阳亭移植了过来。”
荀攸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傲雪凌寒’。贞之,文若送你此梅,别有深意啊!”
荀贞接口笑道:“当是望我不坠族风,只可惜我才学浅薄,也无甚德操,每观此梅时,常惭愧不已。”
荀攸哈哈一笑,说道:“你在我面前还谦虚什么?当年你我同在我从父门下学经,从父可是没称赞你,说你少年老成,叫我多学学你呢。出任亭长以来,又施恩部中,击贼邻境,如今县中,无论官吏士子,还是黔首小民,对你都是赞不绝口啊!”
在荀氏的晚辈之中,荀贞的才智只是平常,中人之姿,但却因为是穿越来的,所以在“十来岁”时就显得心智成熟,像荀彧他们,因与他接触得少,所以不太清楚他的这个“有异常人之处”,而荀攸是与他从小一起玩儿到大的,对此却是非常清楚,常常“异之”,很赞成荀衢对他“少年老成”的评价,认为他自小就沉静安然,豁达有度,行事有方,不似孩童,将来必能成大事。——在荀贞的眼中,荀攸早慧聪敏;在荀攸的眼中,荀贞却也非是常人。
荀贞口中惭愧“荀彧之望”,心里更惭愧“荀攸之赞”,自嘲地想道,“所谓‘名不副实’,说的应该就是我这样的人。”嘴角带笑,谦虚了两句,说道:“公达,你这是头次来我寺中,——仲业上次虽来过,但也没有怎么细看,来,我带你二人参观一下寺、舍。”领着他二人看过前边官寺,又去后边舍中。
在舍中院里,碰见了唐儿。她正蹲在井边,给荀贞洗衣,见荀贞领着荀攸、文聘几人来到,忙在蔽膝上擦了擦手,起来行礼。
文聘和她不熟悉,荀攸与她很熟悉,顿时笑了起来,调笑似的对荀贞说道:“贞之,我说怎么最近很少见你回高阳里了呢?原来是把你家的美婢接过来了!好呀,你这前寺栽梅,后舍赏美,真是过的好日子,难怪流连忘返,不肯归家了。”他和荀贞自幼熟识,彼此不见外,说话肆无忌惮。文聘自觉这话不该他听,带着随从们挪步走到一边儿。
荀攸瞥了他一眼,说道:“文仲业年岁虽小,倒是老成,颇有你幼时之风啊,也无怪你才与他一见,就将之引荐到我从父门下。”问荀贞,“你何时将唐儿接来的?我怎不知?”
“便是前几日,给你送信的那天。”
“噢!原来就是你给我写信,邀我来你乡中看看的那天啊。那天我刚去趟阳翟。”
“已听送信人给我回报了。正要问你,这大冷天的,不在家待着,去阳翟作甚?是去看望六姊么?”荀攸的亲姑姑,荀贞的族姊嫁给了阳翟辛氏。前些时候,荀贞在荀彧家曾见过辛氏族中的一个子弟,“玉郎”辛瑷。
“不是。”
“那是为何而去?”
“咱们郡中的太守换了人,你知道么?”
“有耳闻。”
“这次去阳翟,便是奉新任的郡守之召。不但我去了,文若昆仲、伯旗等人也去了,还有县里的刘家、长社钟家、许县陈家、定陵丁、杜、贾三家、阳城杜家、郏县姚、藏二家、颍阳王、祭二家、以及阳翟郭氏、辛氏诸家的一些子弟。”——伯旗即荀祈,荀衢之子。
颍川郡的大姓、名门很多,荀攸说的这几个都是其中的翘楚。
荀贞心道:“阴修接任何进,任职本郡,召见郡中著姓名家的俊彦子弟以和大族拉近关系、方便日后施政乃是情理之中,只是他才上任没几天怎么就开始召见了?这也召见得太着急了点,而且还差不多把郡中的名家都一网打尽了,几无遗漏。”心中一动,又想道,“莫非真如那天给我报喜的那个小吏所猜,他这是想打算要大举任用郡中的这些后起之秀么?”
虽然他不在阴修的召见之列,不过他并没有不满、不乐,毕竟,比起荀彧兄弟、比起荀攸,他不管是家世,还是声名都差得远。
荀彧乃荀淑之孙,父辈八人号称“八龙”,其父荀绲任过济南相,两千石的高官,几个亲叔伯也或任过太守,或当过县令。荀攸的祖父荀昙是荀淑的兄子,曾任广陵太守,从祖父荀翌名列“八俊”,乃当时党人的领袖之一,也曾出任过沛国相、越帯兀⒉斡牍敝锘鹿僬庋拇笫隆H缃耱R踯魇显谑苛种兄阅苡匈即蟮拿蟛糠侄际且虼肆街Ф础6髡晁湟辔魇献迦耍皇歉鲋屑业某錾恚妗⒏附悦挥腥喂僦埃袼湓谙缰新杂斜∶舱娴闹皇恰氨 泵眩廊辉恫荒苡胨窍啾取
说起阴修之召,荀攸倒是想起一事,说道:“府君在私舍中召见了我们,并赐酒肉,在与文若昆仲和我说话的时候,曾问起咱们族中还有何俊秀。你猜我和文若怎么回答的?”
荀攸问这话时,脸上带笑,一双眼里净是笑意,荀贞略微猜出了几分,问道:“怎么答的?”
“我与文若异口同声。文若说的是:‘我有族兄荀贞之,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我说的是:‘在下族父荀贞之,少年沉敏,我所不及’。”
荀贞尽管猜出了几分,但此时听荀攸说出后,还是忍不住“砰砰”心跳,他虽志不在出仕,但如果能得到阴修的赏识,对他聚众保命的大计却也会很有帮助。好在他城府深沉,脸上的表情纹丝不动,笑道:“文若有王佐才,公达十三岁即能识人之奸。我学无所成,人无所长,怎当得起你二人的赞许?”
荀攸问过荀贞“猜他和文若怎么回答的”后,眼睛连眨都不眨的,一直都在盯着荀贞的表情,见他毫无变化,不觉失笑,说道:“贞之,别的倒也罢了,但就你这沉静晏然的态度,好像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会惊奇,就算泰山崩了都不会变一下色似的,我真的是远远不如。”
“我这不是沉静晏然,我这是反应迟钝。”
荀攸哈哈大笑。
荀贞将文聘召过来,领着他们将后院也看过一遍,对荀攸说道:“寺舍简陋,招待像我这样的俗人尚可,招待如你这般的雅士便不成了。乡中虽小,却也有一两处景观可玩。离此二十里外,有一处竹林,溪水环绕,我听佐史们说颇是清雅,早就想去看看,只是一直不得闲暇。公达,你若有意,今天我就沾沾你的光,咱们去赏玩一下如何?”
荀攸自无不可。
去游玩不可无人伺候。唐儿想去,荀贞没答应,说:“天冷风寒,你就不要去了,免得再冻出病来。”文聘带的都是如董习这样的壮士,荀贞雅不欲令其行奴仆之事,便去前院叫了两个佐史,令备些果蔬,拿了好酒,又从后院的马厩中牵出坐骑,与荀攸等前去竹林。
这一去林中,见了两个人。一个是荀贞想见的,一个是荀贞不想见的。
第四十章 荀攸之志
今日天气颇暖,阳光明媚。竹林在二十里外,荀贞、文聘诸人骑马,荀攸乘车,一行人在那两个佐史小吏的带领下,经官道、转乡路,过了四五个里聚,来到林外。
他们又是骑马、又是乘车,兼有乡吏前导,声势不小,这种情景在乡下是很少见到的。早有认得荀贞的乡民腿快,跑去竹林附近的两个里中,告之了当地的里长、里父老。所以,当他们到时,竹林外已有十几个人躬腰相迎。荀贞升任乡有秩后,还没有怎么下到诸里,不认得这些人,前边带路的小吏来到他的马下,低声介绍,说:这是某里里长、那是某里里父老。
荀贞忙从马上跳下,急走几步,在这些人面前站定,作揖说道:“在下因闻此地竹林清幽,故一时兴起,与亲友前来游玩。不意惊动诸位父老、乡贤,劳累迎接,罪莫大焉!”
那十几人乱糟糟还礼不迭,都道:“乡父母来吾处游玩,是吾等荣幸,未能远迎,尚请恕罪。”
荀攸从车上下来,走到荀贞身边站下,抬眼观瞧,见这竹林占地十数亩,虽是深冬,叶多落了,但竹竿劲直,色多青绿,枝干相接,疏密有致,冬阳下,望之如一片青色的湖泊,时有风过,波浪起伏。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远处蜿蜒而来,在林外曲折流过。
林、溪相映,实佳妙野景。
他说道:“‘瞻彼淇奥,绿竹青青’。贞之,这片野景还真是不错。”
荀贞给那些乡人们介绍:“这是我的族侄,荀公达。”
荀攸的名头可比荀贞大多了。荀氏乃颍阴望族,是本地的骄傲,老一辈如荀氏八龙,少一辈如荀彧、荀攸,乡人们但凡在乡庠、里序中读过些书、认识点字的大多都听先生们提起过他们的名字,闻言之下,惊喜不已,又都是乱糟糟一片行礼。
荀攸秉承荀氏的家教,不以家世傲人,亦敛袖还礼。
荀贞注意到了乡民们惊讶、仰慕的表情,心道:“我乃本乡有秩,适才他们对我行礼时,畏多过敬。公达今为白身,却因名声在外,他们行礼时,却就全然是一片敬意。”
他想到此处,心中一动,看了荀攸一眼,又想道:“为政地方,劝学也是一桩政绩。昔日我在繁阳亭时,秦干便曾督促我,要我多劝乡人子弟入学。这一开春,便又到了子弟、幼童入学之时,到时倒是可以把公达请来,在乡庠中坐镇。虽然黔首多贫,不可能因公达之名便全部将子弟送来就学,但少说也能引领一下风尚,最重要的:传出去也是个美名,不致让外人说我只重杀戮。”——“只重杀戮”四字,他指的却是“准备族诛第三氏”一事。
来的这十几个乡民,有里长、里父老,也有他们家的子侄,既听荀贞说是来竹林游玩的,当然就不需要那两个随行来的佐史再去铺排安置,自有伶俐的飞快地跑回家中,取来了榻、案、果蔬、酒水,在竹林中选了个开阔的地方,一一安置摆放。有一个家中较为富有的还指挥奴婢扛来了一个屏风、一个帐幕,扎下帐幕,放下屏风,以遮蔽冷风。
人多力量大,很快这一切就都安置好了。
荀贞的本意是带着荀攸、文聘来游玩,他们都是自家人,也能玩儿得尽兴,突然多了这么好些个乡人,不免觉得拘束。他初来上任,正重名声之时,却也不能直言将他们赶走。如此一来,说话就有些寡淡无味,有一搭、没一搭的。
乡人们中有机灵的看出了他的心意,说道:“今天是荀君携亲友游玩,吾等外人、粗人就不多打扰了,以免败坏君之游兴。”拉了别的人,告辞离去。
瞧着他们离开,好一会儿没怎么说话的文聘笑了起来,说道:“这些乡人倒是还挺识趣。”
荀攸适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