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圣记 >

第47部分

医圣记-第47部分

小说: 医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芊芊顿了顿。
    她拿起铜镜照,隐隐绰绰见面颊的确有了几分暗红的疹子。但那并不是昨晚发的,而是之前就有。
    她到了春夏时节,肌肤就不太好,时常会有点疹子。那点小疹子,过几日也就好了,根本不算疾病。
    至于胳膊上,是没有红疹的。
    “吃点药,总不会有坏处嘛。”李芊芊嘟囔,“二姑姑说,他医术很厉害的。”
    “。。。。。。这话您也信?”碧桃不屑道,“陈二官人才多大?自家小叔子,二姑奶奶自然使劲夸赞。”
    “你不信?”李芊芊回头问。
    碧桃肯定点头:“婢子不信。”
    李芊芊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叫人去抓药。
    碧桃见劝不住她,就把她的乳娘叫了来。
    乳娘也说她不懂事。
    “乱吃药,是要死人的!”李芊芊有点坚持,乳娘就痛心疾首说道,“把你奶这么大,难道是为了看着你听孩子胡言,自己将自己药死吗?再不听劝,婢子告诉大奶奶去,少不得你一顿打。”
    李芊芊的母亲,就更加不会相信了。
    李芊芊忙笑道,“乳娘,我不吃就是了,您别生气,也不必告诉母亲。”
    乳娘对于姑娘,就等于教习,姑娘要听她的话,这样才懂规矩。
    “这才是!”乳娘笑起来。
    李芊芊在心里,却是放不下的。
    陈璟从小就往李家来,李芊芊每年都要见他几面。他性格沉稳,不喜自夸,若不是有把握,他不会主动提及的。
    所以,李芊芊信任他。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把友情看得比较重,对朋友的信任也超过了对家人。
    但是乳娘和碧桃都拦着,李芊芊也不好公然和她们作对。她们都是母亲派过来,教养李芊芊的,违背她们,就是违背母亲。
    到了第二天,李芊芊的眼睛不肿了。
    喉咙还是有点疼,倒也不厉害。
    又过了两天,喉咙疼也好了。
    李芊芊暗笑,果然没事。
    看来陈璟学艺不精呢。
    不过,陈璟是好心的,李芊芊也是明白的,她并不怪陈璟。
    后来她母亲也叮嘱她:“不要胡闹。没有诊脉,看一眼就开药,那是儿戏。况且,你哪里有病?药也是乱吃的吗?”
    “不吃的,娘。”李芊芊一再保证,母亲才不再唠叨。
    一连又过了六七天,一点事也没有。
    在祖母院子里请安的时候,李芊芊也多次遇到陈璟。
    陈璟看她一眼,目光有点静,却没有多问她吃药了不曾。
    李芊芊还担心他追问,心里担心解释不好,让他多心。见他并不问,李芊芊也松了口气。看来,他也对自己的方子没把握吧?
    到了五月十八,二姑姑准备回望县的事。
    这几天,大家都在准备礼物。
    李芊芊也拿出几样自己的珍藏,送给二姑姑、小表妹陈文蓉。
    当天夜里,她练字到了后半夜。后来洗了个热水澡,就睡下了。
    半夜的时候,总感觉胳膊和脸上有点痒,像蚊子咬。
    “这个时节,就有了蚊虫吗?”李芊芊半梦半醒,挠了几下胳膊,继续睡。
    后来不知怎么,越来越痒。她使劲挠,自己也醒了。
    醒来之后,只觉得自己胳膊和面颊,痒得钻心,她使劲挖胳膊,恨不能把一层皮

第049章转变
    陈璟跟着他嫂子,在李家住了十二三天。
    大嫂的长兄有两次把陈璟叫到外书房,和陈璟聊天。
    话题无外乎是“从医还是读书”。
    前代的医学名家认为,医者乃仁术,“医出于儒”,想做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郎中,要先读儒学。不仅仅是为了医书的解词释义,还要学习儒家的“仁”“孝”。所以陈璟先读书再学医,是占了优势的,比土郎中强多了。
    然而,随着大梁开朝,有了科举制,儒学似乎有了更好的出路。
    并非学医不妥,只是把苦读了几年的儒学,用来钻研医术,有点浪费。
    读书,是件昂贵的事。
    既然如此昂贵,自然要用在最好的地方。
    就像后世,名牌大学毕业生,去大企业就职是理所当然;若非要去小企业甚至自营,外人甚至至亲不是很能理解,觉得是浪费才华。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可大嫂长兄话里话外,就是这么个意思。
    陈璟也终于明白,为何他大嫂要回姚江住这么久。
    她还是希望有个人劝劝陈璟。
    女人在这个年代,以男人为天,顶礼膜拜。作为女子,她的话在世人普遍的认识里,是“妖言”“无知”。
    她的劝说,怕陈璟听不进去。
    而她,又不喜欢旌忠巷那边的人来教育陈璟。在李氏看来,陈璟就是七弯巷未来的家主。不管他兄长回来还是不回来,陈璟都要支撑门庭。
    他和旌忠巷的地位是相等的。
    他没有必要受旌忠巷人的指点,在气势上输了旌忠巷一成。
    这是李氏的小见识。而她自己娘家的哥哥,她从感情上偏袒他,而且又是亲戚,陈璟和她的长兄不存在门第关系,气势上就没有强弱之分。
    这样,不会削弱陈璟的男子汉气概。
    对于大嫂长兄的劝说,陈璟也是认真对待。
    “。。。。。。还是想从医。”陈璟很明确表达了这个观点,没有敷衍了事,胡乱答应什么。
    他的主要观点,是“医者乃仁术,虽不能匡扶社稷,却可以济世救民”。况且,他擅长从医。
    大嫂的长兄,并不是思想冥顽之人。对于小辈,他也是鼓励多于苛责。
    陈璟不是李氏子弟,他的前途如何,与李氏一族的兴衰无关。见陈璟不肯听劝,李大郎也只是说:“这事,还是得慎重考虑。”
    然后就把陈璟的意思,转达给了陈璟的大嫂。
    李氏听了,心想:“央及倒是执迷。也不能狠劝。劝得狠了,他反而离经叛道。不如顺着他一年半载,兴许他哥哥回来,能劝动他。现在要稳住他,免得他偏激走了歪道。”
    她心里,就没有再使劲阻拦的意思了。
    旌忠巷那边,还是要遮掩一二,以免他们认为是李氏教坏了陈璟。
    心里有了这样的打算,李氏松了口气,以往的担心也放下了几分。
    过了几天,李永容把马球赢得的银票交给李氏,李氏错愕不已。
    一共三千五百。
    这其中还是李永容的,凑了个整数给陈璟。
    看着这三千五百两银票,李氏惊愕之余,也有了点欣喜。
    “。。。。。。你真的帮着他们打赢了马球?”李氏问陈璟。
    陈璟点点头,道:“运气好。我只得了一球,剩下都是他们的。八哥厚道,分给我银票,我是不太好意思拿着的。大嫂你收着吧。这钱补贴家用,别替我存起来,反正不是我的。”
    李氏还仔细问了问到底怎么回事。
    可是她从来不看马球,规矩不太懂,说了也不明白。
    陈璟混沌解释了一通,李氏听得糊里糊涂的。
    她看着银票,又看了几眼陈璟,眸光闪动,情绪难以言喻。
    这孩子。。。。。。
    李氏之前觉得,赚钱特别艰难,生活也举步维艰。但现在,陈璟赚回来的钱,皆是大把的,轻松简单,甚至够他们衣食无忧十几年。
    陈璟让生活变得轻松容易得多。
    从前他只读书,似乎没有这样。
    “也许,从医更好吧?”李氏在心里想。她只是个女人,再精明也只是小家庭的人际来往上,没有大格局上的见解。
    她觉得念书是男人唯一的出路,也是因为她丈夫是个读书人,她以丈夫为傲,从而产生了那样的认知。
    念书的陈璟死气沉沉,和李氏疏远;想从医的陈璟亲昵,甚至能赚到大笔的银子。两下对比,李氏更喜欢现在的陈璟。
    她心里对陈璟从医的抵触,又减轻了几分。
    这十几天,陈璟没什么变化,李氏的心境倒是和来之前大不相同了。
    ***
    李氏打算,五月二十启程回望县的。
    她回姚江的这些日子,带着女儿和清筠,一直歇在她母亲正院的厢房,给她母亲作伴,娘俩说些体己话。
    日子到了十九,李氏想着明早就要回去,有心孝顺,故而寅初就起床,带着清筠,去小厨房做了顿早膳,专门孝敬老太太的。
    等到了卯正,老太太醒了,李氏和清筠已经端了一小几吃食。
    甜枣羹、玫瑰藕丝荷粉、香杏凝豆腐、素烩三鲜丸、玉笋蕨菜、乳香苏卷、木樨百合糕、藤萝饼、银芽鸡丝粥等,摆了满满一桌。
    老太太醒来后瞧见,眼睛微亮,笑道:“许久没吃到二娘做得早膳了。”
    李氏请专门的厨娘,教姑娘们做菜。几个女儿里,只有李二娘做的饭菜,最合老太太口味。
    所以几位女儿里,老太太最疼李二娘,大概也有点这个缘故。
    “是女儿不孝。”李氏安箸,扶了老太太坐下,亲自服侍她用膳。
    老太太才尝了一口香杏凝豆腐,却见长房大奶奶身边的丫鬟,急匆匆跑进来,给老太太跪下道:“老太太,大姑娘发病,大奶奶派人去请大夫。大奶奶让婢子来禀老太太,说今日请安不能来了,让老太太勿怪。”
    媳妇们每天早上,要到老太太跟前,服侍早膳的。
    哪怕不用亲自下厨,亦要帮着安箸、布让。
    大姑娘,就是李芊芊。
    李芊芊是长房的长女。
    “芊芊怎么了?”老太太急道。
    年纪大了,老太太早已不管家务事,交给媳妇们做主。她现在比较关心的,就是孙儿孙女们。
    这叫隔代亲。
    说到李芊芊生病,老太太立马就急了,早膳也不用,放下碗箸就要长房。
    李氏忙搀扶了她。
    几个服侍的丫鬟也连忙跟着。
    路上,大奶奶身边的丫鬟把李芊芊的病情,一一告诉了老太太:“三更天没到,就发痒。说是奇痒无比,睡不着。大姑娘坐在床上哭。
    她那些丫鬟婆子们,也不敢吱声,只是哄着她,到了天亮才敢回禀大奶奶。大奶奶现在到了大姑娘的院子,已经派人去请郎中了。”
    “痒?”老太太脚步不慢,疑惑问丫鬟,“怎么个痒法?”
    “先是脸上和胳膊痒,现在全身痒。胳膊都挠破了。”丫鬟回道。
    老太太脚步微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她转颐问李氏:“二娘,上次璟儿莫不是说,芊芊会出红疹?”
    李氏也一愣,道:“是啊,好像是说过的。。。。。。”李氏心里惊诧,央及他不仅仅会看病,还会未卜先知吗?
    难道那孩子,真的是得了祖爷的保佑?
    上次陈璟说,他被药王庙的神像砸中,李氏其实是半信半疑的。可这一刻,她惊愕发现,陈璟医术简直骇人。
    他能望面断诊。
    医学里讲究“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陈璟难道到了神医的地步吗?
    “。。。。。。去,把陈二官人请来。”李氏愣神的时候,老太太吩咐她的丫鬟,让她去外院请陈璟。
    丫鬟道是。
    她们很快就到了李芊芊的院子。
    院子里种了株银杏树,已经有了些年月,树冠如盖,碧叶郁葱。
    刚跨入院门,就听到大奶奶焦急的声音:“。。。。。。别挠,别挠!”
    “娘,好痒!”李芊芊哭得凄厉。
    “。。。。。。皮都破了,再挠下去就要烂了。不许挠,大夫快要来了。”大奶奶哄着她,也急得哽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