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蒙山军 >

第697部分

蒙山军-第697部分

小说: 蒙山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火是可以的。事实上现在就在停火状态。但要求我军撤退则不行。那样会使总统失信于西方。”
    薛晓才赞同熊勋的意见。
    王明远却想着将部队后撤一段距离以靠近文尼察后勤基地,缩短供应线,“老熊你考虑政治影响是对的,但我军迟早要退出这一带。你对一线部队的思想状况比我掌握,你没有发现我们的兵也不想打吗?如果我们能在一定条件下将部队后退上一二百公里,其实是很好的事。这样吧。我去跟他谈,视情况决定行止。”
    “但是。如此重大的事务,应当请示国内。”熊勋建议道,“不如由我去跟德国人接触,那样更主动一些。”
    “还是我去吧。”王明远知道熊勋对于战争的态度跟自己有很大差异,如果不是自己严禁主动挑衅,熊勋恐怕会发起好几次师以上规模的突击了。
    继续向西攻击有什么意思?总统的重心在远东或者中亚。无论是波兰还是乌克兰,距离中国实在是太遥远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不是谋求杀人,王明远欣赏熊勋在军事上的才华,但对其政治上的敏感性则表示失望。
    熊勋上将陪着王明远再次返回了前线,第3军军长阎树林少将跟跟着返回了部队。果然,在见到斯特劳斯这位老朋友,双方简短的寒暄后,斯特劳斯亮出了底牌,德军正式建议与华军实现停战——德方与俄方的和平谈判正在顺利进行中,德国已经准备扶持波兰复国了,我们没必要对峙在这里,难道不是吗?不如我们两军各自后退以脱离接触。
    斯特劳斯没想到华军总司令亲自会见他,由此感觉到了华军对德军建议的重视。
    “斯特劳斯将军,我同意实现停战,是事实上的,而不签署任何协议。而且,我们不能彻底脱离接触,您明白我的意思吗?”王明远沉声道。完全不顾熊勋递过来的眼色。
    “我明白”斯特劳斯少将似乎理解了王明远的意思,至少可以肯定,中国人也不想打了。
    “两个方法,”王明远继续讲道,“维持现有战线不变,让部队安然越冬。或者我们让出一些阵地给你们。”
    斯特劳斯少将大喜过望。他之前很担心中国人要求德军撤退,那样将暴露两翼。现在华军总司令官所提两条都在预定的方案之内,斯特劳斯立即表示完全可以。
    “我倾向于第二条,我军希望造出一些声势,以证明我们之间的战争仍在进行中,贵军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案发起进攻,我军将让出一些地段,包括卢布林。”
    斯特劳斯眨着眼,拼命琢磨中国人的意思。
    “还有两个条件。第一,贵我两军应秘密交换战俘。可以明确地告诉您,贵军俘虏受到了我军人道待遇。他们就呆着我的后方。第二,贵军缴获的我军武器弹药应一并交还,我们也一样。在完成战俘及武器的交换后。我们即可商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了。”
    “那么第二个呢?”斯特劳斯急切地问。
    “贵军缴获的俄军武器弹药,也应交给我军一大部分,数量不能太少,至少应可以装备一个军。这是我们让出地盘的报酬。”
    斯特劳斯终于明白,中国人在谋求撤退了。
    “关于交换战俘与贵军武器,我可以代表我方答应您的要求。时间可以定在圣诞节之后。但是,关于贵军出让卢布林及索要俄军武器弹药。我需要向上级报告。”
    “可以,我希望快一些。”
    整个会谈只用了半个小时。斯特劳斯少将满怀喜悦地回去了。
    “司令。卢布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让出卢布林,我军将无法在波兰立足。而且,俄军战线的侧翼将暴露。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应当请示国内?”熊勋屏退左右进谏道。
    “展功(熊勋字)。你要学会站在更高的立场考虑问题。政治远比军事更为复杂。俄军现在还怕暴露侧翼吗?他们在布列斯特干什么?他们在跟德国人商谈停战前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吗?以你的眼光,难道看不出撤退对我们的好处吗?最寒冷的季节就要到了,每缩短100公里战线对后勤的压力都会减轻很多。”
    “交换战俘我完全同意,你要的俄式武器是为了交给邓尼金等人吗?”
    王明远笑了笑,“没错。削弱俄国是总统制定的俄国战略的核心。但如何削弱呢?在我看来莫过于他们自己厮杀了。现在俄国原西南方面军很多部队公开对抗彼得堡新政权,我们横在他们之间好吗?我们不仅要让出波兰,还要逐步让出西乌克兰乃至整个乌克兰,一直撤过顿河才是我的目标。那样才能给邓尼金等人更大的施展空间。算了,文尼察的会议不开了。我拟一份电报给总统,就在你的地盘上等待德国人的答复吧。既然来了,你就陪我去看看部队。3军是我带过的老部队,就看看8师吧。”
    望着王明远笃定的神情,熊勋感觉到了与王明远的差距。如此重大的决定,王明远不经请示就做出了。如果换做石大寿和自己,是绝对不敢如此答复德国人的。尽管他给龙谦去了电报,在熊勋看来已经严重越权了。在军队系统。大概只有王明远有这个胆识,连已晋升元帅的封国柱似有不如。熊勋想起传说中广州举义的细节。主持大局断然发动的正是眼前的这位。司徒均也罢,封国柱也好,比起王明远还是差了一步啊。
    熊勋承认王明远的决策是正确的。而且也相信,总统一定会批准总司令官的建议。可惜了自己花大力气构筑的防线了,那些地雷,铁丝网及半永久性的工事花了自己多少工夫啊,
    论及总统的信任,在国防军系统中,在鲁山阵亡后,王明远说是第二,恐怕没有敢说第一。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国防部可谓权重之极,无论是部队
    他跟王明远结识很早,但不熟。蒙山整军后熊勋一直是叶延冰的部下,郑家庄整编时当上了连长,那时叶延冰、王明远都是营长了,虽然只差一级,但这一个级别的差距被历史证明是一道巨大的鸿沟。那时出任营长的人物,后来基本都是方面军司令一级了,除了新宁之变出了事的周毅和冯仑。熊勋在建军之初,跟周毅、冯仑的关系一直很近,特别是冯仑更是亲近,那是他俩常用菲薄的零花钱换了酒喝,一叠花生米就是下酒菜,在郑家庄的小酒馆里胡吹上半天幸亏自己在癸卯年跟随鲁山去了东北,否则说不定自己会受到牵连周毅的第二师可是蒙山军的起家部队,因为新宁之变,大批的军官仕途上蒙上了阴影,部队也沦为了二流,直到1914年秋季的山东之役,才算为这支老部队正了名自己离开了蒙山军主力其实是好事,不然也不会在建国后顺风顺水,一路升到了上将,终于在军衔上与那几位老上司平起平坐了,等欧战结束,自己肯定会接手一个大军区,有赴俄作战的经验,估计不是北方军区就是西北军区。
    第3军的前身是蒙山军第3师,组建于广东,首任师长正是王明远,他说3军是他带过的老部队一点不错。王明远在熊勋和阎树林少将的陪同下视察了第8师部署在一线的两个团队,23团和24团。在24团团部,王明远特意召来了将斯特劳斯少将领过雷区的几名巡逻队官兵,当场宣布为他们晋升一级军衔,“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应当立功受奖,但你们的行为意义更为重大。”他拍着24团3营那位机枪手的肩膀说,“好样的。”
    远征军总司令官的表扬令上士激动的脸色苍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阎树林认识这个叫张狗娃的机枪手,他在两个月前的反击战中立了一等功,阎树林曾亲自为其授过勋,授予其二级英雄勋章。机枪手已经是上士,是军士的最高级了,王明远的决定使其正式迈入了军官行列。
    “瞧你那个熊样!”阎树林笑骂道,“狗日的,跟德国人拼命的勇气都到哪里去了?”说完笑着对王明远和熊勋说,“二位司令有所不知,张班长是3军著名的战斗英雄,上一仗他就立了大功,事迹报上集团军,是熊司令更改了其勋章级别,他是二级英雄的获得者。”
    普通士兵很难获得英雄勋章,这是给军官准备的。
    “那就晋升为少尉!”王明远微笑道,“少尉,希望你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张狗娃镇定了些,“报告首长,我张狗娃不怕死,首长让我向哪里打,绝不含糊。”
    “不怕死是好的,但不能轻易去死。”王明远一直保持着和煦的微笑,“明白吗?我们打仗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不是为了逞英雄。好的军官不仅要身先士卒,每战争先,而且要善于理解上级的意图。好好活着,建设和保卫我们的共和国,还要靠你们!阎军长,如果方便的话,我们和英雄们合个影吧。”(未完待续)
    。。。
 。。。  

第二十四节假戏真唱
    1917年元月11日,德军第11集团军打破了战线沉寂已久的平静,数百门大炮猛烈轰击华军北翼战线,拉开了德军进攻的序幕。次日,南翼德第9集团军发动了进攻,重炮及飞机开始对华军第7和第16军阵地狂轰滥炸。
    由于德军的进攻达成了“隐蔽和突然”,至13日,中国远征军第1集团军阵地被突破,第1集团军所辖的五个军开始撤出他们驻守了几个月的阵地,北翼向卢布林方向,南翼向利沃夫方向,开始了华军自参战以来的第一次大退却。
    元月15日,接到消息紧急从文尼察赶至卢布林的法军上校弗拉索瓦惊恐地看到一幅他不愿看到的景象,虽然有条不紊,但华军远征军总部已经在撤出卢布林了。
    “为什么撤退?据我所知,贵军在格鲁耶茨方向的阵地相当坚固,究竟发生了什么?”弗拉索瓦上校对接待他的那位总是阴沉着脸的华军少校喊道。
    卢布林已经戒严,弗拉索瓦上校被佩戴白色袖标的宪兵所阻挡,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后,来了一个华军少校,自称是远征军总部军官,说明德军已经突破了阵地,华军正在向科韦利方向撤退。
    “德军将主要兵力集结在我第1集团军地段了,我们没有料到德国人会发起进攻。如果要问为什么,还是去问俄国人吧,看看他们从这几个月究竟做了些什么。”少校嘴巴显然受过伤。说话漏着风。
    “我要见你们的最高指挥官!我是奉了贝当将军的命令而来的!”
    “没办法,首长们在指挥作战,没有时间。”少校冷漠地拒绝了法国上校的请求。
    “少校。我警告你,你无权阻止我进入卢布林,更无权阻止我了解真相”
    “那你就向上面告状吧。我只是奉命行事。我也警告你,如果你继续待在这里,小心被德国人俘虏。”少校转身对宪兵少尉说,“看着他,在17点之前押送他们离开这里。”说完。少校离开了“囚禁”法国盟友的屋子。
    弗拉索瓦上校感觉到事情有些蹊跷。他在来卢布林的路上,看到了华军向东川流不息地通行着的各种车辆。汽车、畜力车装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军资,甚至还装载了各种机床,根本不像是打了败仗的样子。德国人在和该死的俄国人商议停战,法国和俄国新政权的关系已经破裂。法**事代表团的大部分人员已经启程回国,他是驻莫斯科的法军联络处负责人,已经接到了新的命令,今后只联络中国远征军并向国内报告中国远征军最新的情况。本来他是要到卢布林远征军总部供职的,但中国人不允许他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