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6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隽并没有急于下结论,道:“你们对柳河子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文天祥站起来,道:“臣以为,柳将军所言有理。组织义军,牵制敌人,实是目前急需的手段,还请皇上采纳。”
    李隽微微一笑,道:“今天,把你们集中到这里进行一次培训,目的就是要你们学会游击战争这一战争模式。游击战针的总方针是在敌人非常强大,而自己很弱小的时候,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利用山川、河流、湖泊、沼泽、树木、森林、山地、芦苇、草丛这些有利的地形地貌地物对敌人实施打击,袭击、扰乱敌人使敌人得不到休息,破坏敌人的补给线使敌人得不补给,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使敌人无法行军。不追求在一次战斗中取得多大的战果,而是要能长期有效地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今天打死一个敌人,明天打死一个敌人,后天再打死一个敌人,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多个敌人,这是一个不错的战果。
    “江南之地属平原,没有山地可供依托,但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可以利用,可以挖掘地道,把村庄连接起来。敌人攻击东村,通过地道可以转移到西村;敌人攻击南村,可以转移到北村,永远让敌人找不到,永远都在敌人的背后,有机会就给敌人一下狠的。
    “军队要化整为零,深入基层,放手发动百姓,要他们参与到抗击蒙古人的大业中来。百姓不一定参加战斗,但他们可以给你们提供帮助,掩护你们,侦察敌情,通报信息,就好比是你们的眼睛,好比是你们的耳朵。有了老百姓的帮助,就可以对敌人的营地进行袭扰,对敌人的交通要道进行破坏,对敌人的运输队进行打击,这就是你们的任务。
    “具体的战术指挥,我送你们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李隽非常清楚他所面临的局势,蒙古大军非常强大,光靠正面战场难以打败,侧面牵制是非常必要的。淮西军和李庭芝的淮东军的压力本身就很大,要指望他们打败阿术驰援临安那是不现实的,他们能够把阿术的军队牵制在淮扬之地,使其不得南下与伯颜会合已经是很不错了。
    为了在江南开辟第二战场,从背后牵制伯颜,李隽思虑再三,不得不祭出伟大领袖的游击战争法宝。
    游击战争在历史上就存在过,匈奴和突厥都是游击战的高手,面对华夏军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闪人,一有机会就进行骚扰,这让与之作战的将领伤透了脑筋。不过,匈奴给汉武大帝打败,突厥给唐太宗灭了,他们的游击战争最终都失败了。
    把游击战争发展成一种战争模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并取得巨大胜利,还是要数伟大的领袖。
    伟大领袖的游击战争理论是成体系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作战方式不胜枚举,李隽一一讲来,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根本就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作战方式,还如此的讲究。
    李隽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文天祥开始是不断地点头,感叹“老师讲得对”,后来是嘴巴张大了,到了最后课桌上湿了一大摊,因为哈拉子流下来了。哈拉子弄湿了桌面不是文天祥一个人的专利,听讲的学员无一不如是。
第十章 敌后战场(中)
    忽必烈的灭宋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堪称经典,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计划的提出者不是蒙古人,不是足智多谋、作风勇悍的伯颜,也不是骁勇善战的阿术,更不是雄材大略的忽必烈,而是一个汉人,他的名字叫郭侃。
    在历史上,郭侃大约是在灭宋战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攻打襄樊期间病逝了,是以他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并没有参与这一计划的具体实施,伯颜和阿术反倒成了执行者,因取得的巨大成功成就了一世英名。郭侃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反倒不为人所知,熟悉元朝历史的人才知道。
    当李隽得到郭侃仍然活在世上的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历史错乱得够离谱,曾经发生的历史并没有按照曾经发生的那样进展,“也许历史可以重写,南宋灭亡的悲剧可以避免”,李隽如此想。
    第二个反应就是李隽觉得头大。伯颜,阿术个个都不是吃素的,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就更不用说了,再多一个堪称忽必烈第一谋士的郭侃,李隽的头不大都不行。
    郭侃字忠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祖上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中兴名将令公郭子义,郭侃是郭子义的五十孙。作为名将,他能征善战,作为谋士,他足智多谋,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自是不在话下。他还是一个能从大处着眼,统驭全局的天才战略家,为忽必烈制计了灭宋计划。
    从他的祖父郭宝玉开始就在蒙古做官,能征善战,很得成吉思汗的青睐。他的父亲同样善战,搏得功名。他却更加不凡,青出于一蓝而胜于一蓝,少年时就与众不同,具有大气节,身长七尺,凛然有威。跟随旭烈兀参加蒙古第三次远征,征服了中东地区,率军打到地中海,攻下大片土地却没有吃过败仗,被当地的一个君主可乃算滩惊为不可战胜的“神人”。
    在中国历史上,率兵打到地中海的汉人仅郭侃一人而已。
    郭侃不仅仅是一位能征惯战的名将,还是一个能决大疑,能出奇计的谋士,奇计绝世,深得忽必烈的赏识。攻取襄樊的方针就是由郭侃创议,他对忽必说:“宋朝偏居东南之地,以吴越之地为根本,他的要害就是荆襄。当前急务,我们当先攻下襄樊。襄樊一下,宋朝的扬州合肥只不过是弹丸之地,置其于不顾,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临安。只要把临安拿下了,宋朝也就不复存在了,江淮巴蜀之地不攻自破。”
    灭掉南宋,统一中国一直是蒙古几代皇帝的心愿,只是由于南宋军民奋起反抗,蒙古虽然拥有很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南宋苟安,权臣当道,君昏臣弱,蒙古依然做不到。忽必烈的哥哥,也就是蒙哥可汗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鉴于蒙古没有强大的水军,难以突破长江防线,决定改变战略进攻方向,先攻下巴蜀大理,从侧后对南宋进行大迂回大包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蒙古终于占领了巴蜀大部和大理,利剑已经对准了南宋的后背。
    郭侃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和蒙哥遗策大相径庭,要求进行中央突破,派出部分兵力牵制南宋江淮扬庐巴蜀之地的兵力,主力直扑临安,打掉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正所谓“摧其坚,夺其魄,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忽必烈雄材大略,审时度势,欣然采纳了这一建议。
    李隽深知这一计划的利与弊,好处在于充分发挥了蒙古人善骑射,多骑兵,长于野战,进行快速突进的优势,可以在南宋来不及作出反应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临安,摧毁南宋朝庭。
    这一计划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推进过快,交通线过长,难于补给。再加上忽必烈下达了要善待江南百姓的禁令,伯颜大军的补给不能通过剽掠获得,补给就成了大问题。要是一旦出现意外,比如说南宋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无抵抗的勇气与决心,而是奋起反击,抵抗到底,战局就会发生改变,战争的胜负之数就很预料了。
    如果南宋再精明点,进行坚壁清野,伯颜就算不顾忽必烈的禁令进行剽掠,也无法进行就地补给,大量的补给只有依靠后方运输,漫长的交通线和不稳固的后方就将成为致命伤。在历史上,伯颜和阿术曾经努力修补过这一计划的不足,曾经花费时间打下郢州、汉水流域,因而有一个不错的后方补给基地。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历史再次发生时,伯颜居然没有攻占郢州、汉水流域,而是全力推进,直下临安。这使得他的后方不稳固,要是把伯颜的大军拖在临安,再对他的后方动刀,伯颜大军的命运很是堪忧。
    李隽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地说:“天助我也。”正是看准了这点,李隽才下定决心派出军队到江南失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临安的正面战场,把整个江南之地变成一个笼子,而伯颜就是给关在笼子里的猛虎。
    “让广大的老百姓参与到游击战争中来,不得搞特殊,要搞好军民关系,要把老百姓当成你们的亲人,老百姓就是你们的长辈,你们的兄弟姐妹。如有虐民者,朕会灭他的九族。”最后,李隽威严地下了一道严令。
    李隽非常清楚游击战争的特点,没有广大老百姓的参与,无异于空中楼阁,因而融洽的军民关系将是游击战争成败的关键,才不得不下达这道严令。
    游击战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拉队伍的速度非常快,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只要播下种子,很快就会有一支为数众多的队伍。历代政府并非不知道游击战争的好处,而是远处敌后不敢采用,原因就在这里,这股力量过大,难以驾驭,要是有人怀有二心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对于这一点,李隽才不用担心,因为他有伟大领袖的宝贵经验可以借鉴,根本就不用担心失控。
    游击战争还有一个好处,是任何政府都欢迎的,就是省钱。不用花一文钱,却可以得到一支庞大的军队。兵是民,民是兵,也可以说半兵半民,一旦遭到敌人的进攻,除了自己保护自己以外,还能指望谁?只要喊一声:我们在精神上支持你,在精神上与你同在,就可以取得巨大的好处。国库空虚的李隽根本就不用为军费去发愁。
    李隽拍拍手,两个军卒抱着厚厚一摞印刷品进来,给听讲的人一人一本,他们拿起一看,上面印着《游击战击手册》六字。
    “我的讲课结束了,你们是否是合格的学员,将根据你们的战功进行核实。合格者,会发给你们毕业证。”李隽作总结发言。
    李隽兑现了这一诺言,战后给他们补发了一本《大宋皇家讲武堂毕业证书》。这次培训使李隽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创建以先进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军事学院已经迫在眉睫,把这次培训的地方改名为“讲武堂”,创建了“大宋皇家讲武学堂”,以此为基础,逐步创建了一系列、涉及各兵种的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出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
    李隽威严地扫视了众人一眼,道:“现在,我以大宋皇帝的名义命令你们:挺进敌后。”
第十章 敌后战场(下)
    十里长亭,李隽带领文天祥,高达群臣为张世杰和柳河子送行,道:“二位此去,身系朝庭安危,华夏百姓的命运,肩上的担子不轻,还望二位多用心力。”
    讲堂上一见,柳河子的对答让李隽很是满意,课后找他详谈发现他深体游击战争的诀窍,头脑灵活,人又明辨是非,很有大将风度,李隽决定要他负责江南失地的游击战争。柳河子这位以游击战著称的名将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张世杰和柳河子道:“请皇上放心,我们一定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蒙古人的骑兵很是难以对付,而我朝又缺少骑兵,正面交战蒙古骑兵将是最大的威胁,我思之再三,绘出了这幅机弩图,你们到了之后,找个好地方生产出来,大量装备军队,则蒙古骑兵不难破。”李隽拿起两卷图纸递给两人一人一卷,道:“这机弩比我们现在用的神臂弩的威力还要大,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是骑兵的克星。集中使用机弩兵,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