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死他,打死他,打死这个狗汉奸。 ”正走间,一阵怒斥声传入耳里。 李隽定睛一瞧,一群老百姓围成一个圈,手里的棍棒家伙抡动不停,不住地怒骂,怒斥声和乒乒乓乓的声音传来,道:“走,过去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
解晋和段干木也听得清楚,也想去看个究竟,自然是没有异议。
三人挤进去方才看清,原来是老百姓正在捶打一个四十多五十来岁的胖男子。 这男子一身的横肉,大腹便便,给愤怒地老百姓打得不成样子,躺在地上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地份,看样子是死多活少了。 老百姓与其说在打人,不不如说在打尸体。 就是如此,这个男子仍是一脸的横气,李隽老辣地眼光一眼就看出这人平日里肯定是不个良之辈。 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的一脸凶气。
仿佛是在验证李隽的想法,一根木棒狠狠一下捶在胖子的额头上,发出砰的一声响,胖子头上出现一个在青包。 以李隽想来,在如此重击面前,这个胖子额头肯定是血肉横飞,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只是一个青包。 有点好奇,把抡棒的人打量一下。 方才发现这个人是一个老头子,这老头子的年纪不小,可能有八十好几了。 用现在地话来说,他已经老得快掉渣渣了,把木棒举得如此之高已经是使出了最后的力气,自然是不能把胖子打得血肉模糊。
这一棒虽然没有把男子打得血肉模糊,老人很是解气。 喘口气道:“打死你,打死你,打死你这狗汉奸。 老头子活了二十年,等地就是今天,王德全,你这狗汉奸,终于遭到报应了。 ”一副咬牙切齿之状,好象这男子和他有万年深仇大恨似的。
这一来。 李隽有点好奇了,问道:“老人家,你和他有什么深仇大恨,如此怨恨他?”可以想象得到,要不是有深仇大恨,快入土的老人断然不会如此怨恨。 这个问题也是解晋和段干木二人心里所想,静静地听着。
李隽的问话好象引爆风暴的源头,一下子激起了愤怒的狂潮,两百来个老百姓七嘴八舌地道:“王德全这狗汉奸的罪恶大了去了。 ”“这狗日地汉奸罪恶太多,就是杀他一万次都不少。 ”七嘴八舌的,还是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这些老百姓没有读过书,口齿不清,很难把事情说明白,李隽深知此点,对一个年青人道:“你说。 王德全有些什么罪过?”
过了一年多的帝王生活。 李隽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威势,年青人不敢不遵。 道:“这位贵人,你不是本地人吧?你还不知道,说起这王德全,那可是罪恶多得比地上的蚂蚁子还要多。 我们这些人,哪一个和他没有深仇大恨。 ”
他的话给一片附和声打断了,老百姓七嘴八舌地道:“这狗日的王德全,仗着投靠了蒙古鞑子,当了汉奸,就知道欺负老子。 ”
李隽知道他们一说起来就是没完没了,摇手阻住他们,对年青人道:“你接着说。 ”
“别的不说,就说这位张老爹,他的女儿可是我们这带出了名地美女。 二十年前,鞑子打过来时,就是这个王德全带着鞑子来到张老爹的家里,把张老爹的女儿抢走,后来后来……”看着那个叫张老爹的老头,不再说话。
很明显,后面有难言之隐,果如李隽所想,张老爹恨恨一脚踢在王德全的身上,骂道:“你说,老头子快入土了,不怕那些丢人的事。 老头子仇也报了,死了也没啥牵挂地了。 ”
年青人看张老爹不是作伪,道:“张老爹,那我真说了。 他的女儿给鞑子污辱到死。 ”
蒙古人抢掠成性,烧杀奸yin之事多不胜数,李隽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在另一时空就从历史资料中看到了不少,蒙古人抢一个漂亮的女人会做出什么不用想也知道,一点也不惊奇。 但年青人后面的话却让他义愤填膺,年青人说的是“鞑子真他**的不是人,是畜牲,张老爹的女儿死去也被污辱,就是在这里,给绑在柱子上,污辱到身子发臭。 ”
他的话有点含糊,才思敏捷的李隽想象得到,蒙古人把张老爹的女儿地尸身绑在柱子上奸尸,直到尸体开始腐烂,无法再施yin欲为止,双眉一轩,骂道:“禽兽不如!”
事情远没有结束,张老爹又是一棍子打在王德全地身上,哭道:“就是这个狗汉奸,他要鞑子把老汉绑在这里,亲眼看着鞑子污辱花儿。 呜呜!”说到伤心处,眼泪如雨般落了下来,哭得天愁地惨。
如此万恶之事,有伤人伦天理,任凭李隽料事无有不中,也是想不到,热血一下子涌上来,道:“此种汉奸,应该碎尸万段。 ”
李隽的话说到老百姓地心里去了,齐声附和道:“对啊。 这狗汉奸,一定不能放过。 ”
张老爹一下扑在王德全的身上,大吼一声:“狗汉奸。 还花儿地清白。 我要吃了你,我要吃你的肉。 ”狠狠一嘴咬在王德全的脸上,也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一股子力气,居然给他咬下一块肉,咀嚼不停,道:“吃了你,吃了你。 ”狠狠地吞咽着。
没咀嚼几下。 扑在王德全身上不动了,已然断气。 一脸的安详。 说不出的惬意,不用说自然是大仇得报,让他无牵无挂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嘴里还含着一块人肉,血水顺着嘴角往下滴,说不出的诡异,让人毛骨悚然,和他一脸地安详全然不配。
张老爹的举动好象火星飞到火药上。 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这些老百姓大是赞成道:“吃了他,吃了他地肉。 ”争先恐后地扑在王德全身上,大口大口地咬起来。
只一会儿功夫,王德全肥胖的身躯已经不见了,只有一堆白骨,和一地的肠肠肚肚。
在历史上,吃人肉的事情真的发生过。 那也是发生在战争时期,在没有粮食的时候,饥饿的老百姓才会吃人肉,比如李庭芝守扬州就发生过。
另外大规模吃人地事情要数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了,真的是惨无人道。 他们吃人可不是一个一个地吃,也不煮熟了吃。 而是集体吃人肉,把那些饿得没有力气的老百姓扔进大舀窝里,捣烂了,连人带骨就吃了。 也许,这是黄巢没有得到民心,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按:黄巢农民起义军吃人肉一事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见于《唐书》,非我杜撰。 )
这些事情,李隽这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早就熟知于胸,就是没有想到如此惩处汉奸的法子。 李隽不要说看见。 以他丰富地学识也是没有找到过这方面的资料,真的是闻所未闻。 见所未见,亲眼目睹之后,从不吃惊的李隽也是吃惊不已,直到老百姓象贪婪的食尸鬼把王德全的尸体吃光才惊醒过来。
一阵恶心涌上来,李隽干呕不住,快点逃离。 解晋和段干木忙跟上来,问道:“皇上,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 ”李隽拍着额头,评价老百姓地举动,道:“这是民心。 我们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还没有满足民心。 ”
李隽说得没有错,老百姓之所以有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那是因为汉奸的作为太伤人心了,居然做得出如此惨无人道的恶行,让人发指,难得发一次火的李隽都忍不住热血上涌。 不要说李隽,只要是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会热血如沸,恨不得让他们死光光。
XXXXXXXXXXXXXXXXXX
李隽和解晋,段干木三人一头扎进屋里,才发现张珏,柳河子,郑静和,欧军行,陈宜中,以及一干将领都在屋里,人人一脸的气愤,一副向李隽请命之状。
“来,给我来杯水,让我漱漱口。 ”李隽对段干木说,段干木忙给他递上一杯水,李隽濑口之后感觉恶心稍却,对群臣道:“你们是不是看到了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
李隽的话音一落,立即响起一片:“皇上圣明!”的赞扬声。
很明显,他们也如李隽一样,看到了不少老百姓大爆发后地行为,老百姓之所以有这样地举动,归底结底还是汉奸和蒙古人咎由自取。
“我和解晋,段干木出去走了一趟,发现了一件让人发指,足以青史留污的大罪行,惨无人道,禽兽不如!”一想到王德全地恶行和蒙古人的暴行,李隽的热血又上来了,虎目中神光一闪,好似一把利剑,道:“民心要求朝廷惩处汉奸,现在,就让我们采取行动,严惩汉奸吧!”
李隽的说话立即引来一片赞扬声:“皇上仁德。 ”
张珏最是兴奋,道:“皇上,臣等刚才出去巡视,老百姓扬眉吐气,臣等也很高兴。 但是,臣等也了解到汉奸残害百姓,罪恶如山,正要向皇上请命,请求朝廷严惩汉奸,没想到皇上倒是先想到了,臣等佩服。 ”
“是呀。 皇上,君玉说得对,臣也是这么想的。 ”连一向很少说漂亮话的郑静和也很是兴奋地拍起马屁来了。
郑静和这人除了善长海战,具有冷静的战略眼光以外,还有一个长处,就是不轻易拍马屁,连他都这样说话了,可见惩处汉奸是多么的得人心。
“这事,要做为一种制度,那些作奸犯科,残害同胞的汉奸,一定不能饶过。 ”李隽浓眉一轩,道:“对于那些蒙古军卒,凡是有过罪恶行径者,一律严惩不怠。 一定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
顿了顿,道:“宜中,你去查查,王德全的家人和他的亲戚朋友是不是跟他一样坏。 要是有罪恶的话,那朕就诛灭他的三族,以此告慰张老爹在天之灵!”一字一顿,字字千钧!
这就是著名的惩汉奸诏令,从此以后,那些罪大恶极的汉奸难逃法网,他们的末日从此时被注定。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一章 西进北上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一章 西进北上
屋子里坐满了人,陈宜中,郑静和,张珏,柳河子,解晋,欧军行,朱瑞裤,许光汉他们个个一脸的喜色,好象有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似的。 要是不知究里的人,还以为他们捡到元宝了。
成都战役结束,四川全境基本上光复了,盘踞在四川的蒙古军队被封在历史中了,人们在现实中已经不可能再遇上他们,更不会给他们蹂躏。 要想知道他们的事迹,只有依赖史家的直笔,但愿史家在史书上写道“大元驻守成都的军队全部殉国”,而不是写成“大元驻守成都的军队多有不法之事,横行成都,欺压百姓成性。 王师一入成都,百姓暴起发难,雪十十年心头之恨,蒙古军队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全部伏法。 蒙古军队遭遇之惨,无出其右者。 ”
四川一光复,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不用想都知道,应该是兵分两路,一路前去川西,从金沙江的源头进入云南,与黄汉会合,攻打大理。 大理自从西汉武帝时期就并入了版图,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给人分裂出去,属境处之地。
宋军这次打下来,李隽肯定不会容许分裂势力的存在,会把他并入版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这样一来,云南将是第一个给并入版图的故土。 要是北伐成功的话,东北,西北,西域,西藏这些原本是华夏的领土,现在却是境外之地的故土将会并入,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万世,此大丈夫建功立业之良机也,要柳河子他们不高兴都不行。
李隽也是高兴,一脸的笑意,道:“你们都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