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241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4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明道长开始讲寓言故事,道:“贫道在山中潜修,一天,贫道看见一只鹿为猎犬追逐。  猎犬凶猛,奔走如飞,鹿却气喘嘘嘘,难以为继,眼看就要给猎犬追上。  就在这时,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鹿一下子变成了一头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对着猎犬就咬了过去。  猎犬正在自鸣得意,万万想不到会有如此事情,眼见就着就要给猛虎吞噬,贫道心有不忍,喝道‘猛虎猛虎,尔乃山中大王,何故欺一平阳之犬’,猛虎对贫道微一点头,虎吼而去。  ”
    忽必烈何等样人,哪会不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就道:“敢问道长,谁是虎谁是犬?”
    “陛下圣明之人,自当知晓。  ”扬明非常技巧地道:“贫道此来,是为解蒙古之危而来,陛下置贫道之言于不顾,必将后悔莫及。  ”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那就是南宋是虎,蒙古是犬。  这个故事本身没什么创意,一点也不新鲜,妙就妙在与现在的形势极为吻合,先前的南宋非常弱小,四十多年来任由蒙古欺凌,而无还手之力,现在的南宋大不相同了,已经化身为虎,准备收复中原了。
    扬明道长的意思是说:要是忽必烈不听从他的话,退兵塞外地话,南宋大军一到,蒙古必将败军覆师,忽必烈到时追悔莫及了。
    群臣都是才思敏捷之人,哪有不明白他话中之意,群起斥责扬明道长:“住口!大胆妖道竟敢侮辱大元朝。  来人,把妖道拉下去斩了。  ”
    扬明如此高调把蒙古比作狗,对于自视极高的蒙古群臣来说,是莫大的侮辱,扬明道长足以死一万次了,还有不下令把他处死的道理。
    殿前武士冲上来,如狼似虎一般,架着扬明道长往外就走。  忽必烈心想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给扬明道长一点颜色瞧瞧,也不阻止,坐在宝座上静观扬明道长如何应对。
    要是换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又是斥骂,又是蹦跳的,摆出一副不屈姿态。  而扬明道长的表现却是与众不同,他好整以暇。  一点惊惧之色也没有,也没有怒斥喝骂,只说了一句话,道:“不要你们动手,贫道自己走就是。  ”大步一迈,跟着殿前武士往外就走。
    如此平静地面对即将到来地危险,比起那些又是喝斥。  又是怒骂来,就高了好几筹。  忽必烈不住点头,脸一沉,喝道:“扬明,你这妖道,你死到临头,还有什么话要说?”
    “没有。  ”扬明非常干脆地回答,道:“就是有话。  我也不对你说,我会去和成吉思汗辩个明白,他地子孙为何会堕落到这种程度,不敢真刀真枪与人在战场上拼杀,只知道斩杀孤弱之使者。  ”
    忽必烈知道象扬明道长这种人再试也是没用,挥手道:“放开他。  ”金殿武士闻言放开扬明道长。  忽必烈称赞道:“道长能言善变,胆识过人,不惊不恐。  是出使绝国的人才。  ”对群臣道:“你们都看见了吗?大元朝不缺人才,人才济济,但是,朕求贤若渴,不怕人才多,人才是越多越好。  道长可否入朝为官?道长只要应允。  道长有什么请求,尽管说。  ”
    如此当着群臣之面称赞敌国使者的事,忽必烈并非第一人。  在汉代,汉使出使匈奴就有不少汉使得匈奴单于的尊重与称赞,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个。
    “皇上圣明,大元必昌!”群臣一齐颂扬。
    如此盛赞敌国之使虽非忽必烈的首创,但这种度量的确非同小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刘到,扬明道长在心里暗自赞叹,心想怪不得清风子这样地高人都对他很是心仪。  其人真有过人之能。  道:“谢陛下谬赞,贫道本是华夏人。  不敢为异族效力。  ”
    这话说得很是平淡,但是话里的坚决之意却是谁都听得出来,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斩钉截铁!
    “来人,给道长看座。  ”忽必烈对端着锦墩地太监道:“近点,再近点,对了,就是这里。  ”皇帝赐座,仅是对自己地臣子而言,对敌国之使赐座并非没有,也不多见,忽必烈如此做为,已经够让人感动的了。  更让人感动地是,他居然要太监把锦墩放得离他很近,要是扬明道长暴起发难,行刺于他的话,问题就很严重了。
    群臣马上上奏道:“皇上,万万不可。  ”
    扬明道长一下脱下道袍,露出里面的贴身衣服,伸手就要在身上拍拍,示意自己没有暗藏利器,忽必烈笑道:“道长不必多疑,道长不是那种小人,道长,请过来就坐。  ”朝群臣挥手,道:“你们也起来。  给他们赐座,你们都坐下来,听听道长的高见。  ”
    太监送来锦墩,群臣谢过恩,坐了下来。
    行刺忽必烈有没有好处?有,不仅有,还大有好处。  忽必烈这份气度真地是足以让任何人心服,李隽得知这事后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忽必烈!”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把李隽要说的话全部表达出来了,胜过千篇美文。
    扬明道长穿好道袍,坐了下来,不容忽必烈说话,先行问道:“陛下为何对贫道前倨而后恭?贫道山野散人,无金无银。  ”
    前倨后恭一词,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习以为常了,不以为意,这个成语有一个典故。  苏秦未读《阴符》之前游说天下,一事无成,回到洛阳老家,饿得不行,要他嫂子给他烧点饭吃,他嫂子找借口不给他烧。  直到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再次回到老家后,他的嫂子对他是恭敬异常,苏秦就问他们嫂子为什么对他前倨而后恭。
    他嫂子回答了一句大实话:你金多。  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你有钱了,我要巴结你。
    扬明道长引用这个典故,含有讥讽之意,是嘲讽忽必烈对他先是威逼再是利诱,后来对他又很是礼貌,是妇人之行。
    忽必烈哪有不明白扬明道长的话,哈哈大笑,很是欢畅,道:“道长妙人妙语。  朕对道长前倨后恭,非为道长之金,为道长之才,为道长之节,道长之行当得起‘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长真丈夫!”
    “陛下光胆磊落,心胸坦荡。  ”扬明道长赞道,这是他来到金殿上第一句真心赞赏之词。
    “听得出来,道长是真心话,朕很高兴。  ”忽必烈笑呵呵地道:“敢问道长,道长有何妙策息虎犬之争?”他引用了扬明讲的故事,等于说他接受了现在这个南宋鹿变虎,对蒙古不利的局势判断。
    扬明道长缓缓道:“这事不难。  贫道北行之前,皇上托贫道带了几样礼物给陛下。  来啊,把礼物送上来。  ”
    随从把礼物呈上,是一个大匣子,太监接过,打开匣子,惊呼一声,手一抖,差点摔在地上,马上意识到失仪,急忙闭嘴。
    “赵先生英武不凡,他的礼必是让朕大开眼界。  ”忽必烈虽然听出了太监的惊呼声,还是不动声色地问道:“敢问道长,是什么礼?”
    “四贤礼!”扬明道长平静地回答,道:“这四贤礼是博尔忽,汪德臣,木札礼,术速忽里地人头。  ”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道:“这是皇上写给陛下的亲笔信,还请陛下过目。  ”
    忽必烈接过书信拆开一看,只有四个字“西南光复!”
    博尔忽四人早就战死了,现在李隽派人送来他们的人头,无异于在向忽必烈叫板,无异于在向忽必烈示威,这种事任谁都难以忍受,对于雄材大略的忽必烈来说就是侮辱,忽必烈的脸色一下就变了,目光炯炯地看着扬明道长。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九章 舌战忽必烈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九章 舌战忽必烈
    “柳将军, 伏牛山的位置非常重要,西接秦岭,东连霍山,北望洛城,南临汉江,西北靠近熊耳山,是很好的战略要地,你在这里好好下点功夫,以伏牛山为基,打出一个新的局面。  ”李隽很是高兴地给柳河子布置任务。
    柳河子接到段干木带来的命令,和清风子一商议,两人一致认为要是能在中原打进一个楔子的话,对南宋有莫大的好处,要是能把这支农民队伍打造成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伐极为有利,完全可以从战略上进行牵制蒙古人。
    两人的意见一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就是如何加强这里的实力问题,清风子提出三条建议:一是马上派人给解晋送去情报,要求他从汉中开始,加大向东突击的力度,目的当然是牵制蒙古人的军事力量,使其不能集中兵力围剿这支农民队伍,为他们的发展壮大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二是柳河子马上赶去伏牛山,接替李隽坐镇此处,因为李隽身负极其重要的使命,不可能在伏牛山呆得太久。  在中原打进一个楔子固然是好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比起回到临安去筹划北伐大业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再说,李隽是九五之尊,要是在伏牛山呆得太久,消息泄露,蒙古人不计代价向伏牛山发起进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象李隽这样的终极目标,要是给蒙古人知道他就在伏牛山上地话。  不用想都知道蒙古人肯定会调动大军,对伏牛山大打出手。  那样的话,李隽就太危险了。
    三是柳河子此去要带上一批军事经验极其丰富,绝对忠诚可靠,能够吃苦耐劳,机变灵活的军事骨干。  因为伏牛上真正经受过战火洗礼的也就十几个侍卫而已,对军事骨干的需要实在是太迫切了。
    之所以要加上吃苦耐劳一条。  那是因为这里的斗争将会非常难苦,这是在中原活动。  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就是钻进铁扇公主地肚子里去了,艰苦程度可以想象,要是不能吃苦,问题就会很大。
    清风子把想法一说,柳河子也是这样想的,很是赞同,他只补充了一点。  就是他要马上出发,至于派人给解晋送信,选拔军事骨干一事只有交给清风子了。  选拔军事骨干可以分批完成,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即使选出来也不可能集中出发,这要深入中原,是去险地,集中行动地话。  危险会很大,必然要分批出动。  分批出发,当然可以分批选了。
    柳河子越快赶到伏牛山越好,他越早赶到,李隽就能越早回临安。  柳河子稍一收拾,带上一百多军官马上就出发了。  他们隐秘行动。  不引人注意,一路上倒也没有出什么麻烦,很快就赶到了伏牛山。
    说实在的,李隽进入伏牛山也是迫不得已,要不是李隽不忍心老百姓给蒙古人吊死的话,他完全可以硬着心肠不理,直接回临安就是了。  他在伏牛山中呆着,无法筹备北伐大业,心中的焦虑非笔墨所能形容。  柳河子一到,李隽马上就和他交接。  准备回临安。  去安排相形之下更加重要的事情。
    柳河子依然是神采飞扬,并没有因为长途跋涉而稍显疲惫。  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打造出一支精锐部队,在鞑子的胸膛上插上一把利剑。  ”正如他所言,要是这事发展得好的话,无异于是在蒙古人地胸膛上捅了一刀。
    顿了顿,道:“伏牛山和熊耳山相邻,更靠近关中,更容易得到关中的支援,臣会相机移师熊耳山。  有了伏牛山和熊耳山为依托,鞑子要想不倒霉都不行。  ”
    现在的局面对伏牛山的发展很是有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引起蒙古高层的注意。  现在的蒙古高层仅仅以为是一场不太重要的民变,派了几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