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的领袖,现在我说的话,只有您一个人听到。”铁木辛哥环顾着空落落的作战指挥室。
“谢缪,我们之间,难道还不能推心置腹的说吗?”斯大林也想起了和铁木辛哥当年一同闹革命的情景。
“约瑟夫,你不知道,我的部队中,一百多个团长,大部分都是刚从初级军事学校毕业的,按照以往军中的惯例,他们只能指挥一个排。”铁木辛哥说出这些的时候,一下子感觉身体内的力量被抽离了似的,整个人都觉得空落落的。
“谢缪,会好的,一定会好的,我保证。”斯大林没有在说话,失落的放下了手中的电话。十月革命后,斯大林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担任着战略指挥的重任,并取得了粉碎尤登尼奇、邓尼金的叛乱。
这一点,连列宁都很赞赏。
闭着眼睛躺在单人沙发上,良久,才自言自语的说:“难道我错了?”他的内心也承受着从来都没有过的艰难斗争,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代表全党宣誓要实现列宁的遗训。1924年5月,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大会继续选举他担任总书记职务。
在公执政的时候,斯大林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对昔日的战友下手。
但是一次次的政治阴谋之后,他才觉醒,原来党内对他成为领袖有着不少抵触情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斯大林在22年,面对格鲁吉亚自治中,强制镇压反对派,导致列宁在遗嘱中写到:“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
列宁的遗嘱并没有公布,而是在苏联政治局中传阅了一下,当时托洛茨基就强烈反对这种做法。
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元老的反对声音越来也大,引起了斯大林的恐慌。
要么死在别人掌权的集中营中,要么将潜在的敌人一个个的都杀死。斯大林想的很简单,列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苏联没有必要再活在列宁的影响中。强烈的猜忌心,让他走在了人生的边缘,随后的‘大清洗’成功扫清了所有障碍,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八百万苏联红军将再一次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十年,假如只有五年,也能完成,我保证。
斯大林一直在给自己做着心里暗示,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反而觉得苏联在他的掌控下会走上辉煌。
最后,斯大林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冬季战争的胜利,用实力将芬兰彻底压垮。西方国家在这一次,彻底见识了苏联的疯狂,超过120万的军队调动,足以说明,苏军在进攻方面的乏力。
40年3月,这场战争终于渐渐的要落幕了。
日本惊讶的看着芬兰人,出让了自己十分之一的国土,并承认战败。
丘吉尔是一个有着极端优越性格的贵族,在英国,两百多年的殖民掠夺,让贵族的生活,从精致开始往优雅看齐,但这并不能改变丘吉尔嘴中的零碎。在得知苏联胜利的消息后,丘吉尔在他的海军部队里大发脾气,他的部下都知道,只要丘吉尔嘴巴中嘟囔着,说些听不清楚的言语的时候,这些话往往不是好话。
丘吉尔愤怒的理由非常简单,早在一月份,两万人的英国陆军就已经准装待发,但知道3月份,这些士兵还在还朴茨茅次的军港内打牌闹事。
在东方,苏联胜利的消息并没有反响特备强烈。
蒋介石在得到英国佬送来的情报,苏芬战争中,第一仗,苏联两万多人,就被装备落后的芬兰军6000来人分割包围,并全歼。
就此,蒋介石还虚心求教了他的顾问,并详细研究了欧洲的情况,发现,芬兰这个国家连工业国都称不上,军队的武器也很落后,根本和苏军无法比。当时,老蒋就定论,这是英国佬的谣言。
至于,为什么英国佬要欺骗民国政府,蒋介石根本就没有兴趣去了解。反正洋鬼子的话要能信,猪都能上树。
苏联胜了,败了,都跟他没关系。蒋介石的对手是日军,而不是苏军,而且昆仑关战役打响,已经耗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只有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才公道的说了一句话:“苏联最虚弱的时候已经到来了。”
别国根本就不知道苏联伤亡了多少人,但动用一百多万军队,去进攻只有二十万守军的小国,历时四个月后,在战略上并没有取得实际的进展,最后是人口稀少的芬兰主动请降,才让这场战争落幕。
苏联并没有战胜,而芬兰也没有失败。
冬季战争,这场在苏联和芬兰之间的国战,不但影响了德国,也影响了中国。
不堪一击的苏军,让希特勒看到了战胜苏联的希望。相对于苏军,德军在陆军上的装备并不占据优势,只有在士兵和指挥官上,才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苏联也会因为一个小国家的试探性战争,是去了南下的实力,进入的大建军时期。
5月,抵达莫斯科的铁木辛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晋升为元帅。
但铁木辛哥知道,苏军是用一场场大败,用十倍的伤亡,才换回了芬兰的妥协。此战,苏军在前线就阵亡达二十五万人,伤亡超过七十万。
这个数字,斯大林也知道,当然,他还知道,南方方面军至少在两年内,无法恢复元气。
第一七五章 一个国家,四个政府
就在亚洲各参战国,盯着欧洲战局的时候。
西北中共中央驻地,窑洞中依然昏暗,但随着一群外国记者的市场光顾,摇动的主人越来越忙碌起来。
白天,刚刚和美国记者斯诺长谈《持久战》和中国淮河以北战区,对日已经具备反攻能力。主席的健谈,说的斯诺一愣一愣的,作为《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中国战地记者,斯诺每天都要着手准备大量的新闻素材,发往美国。
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像斯诺这样的记者,是不被重视的。
但也有例外,国军大胜的时候,往往能够收到军政部,或者侍从室的邀请函,参加酒会。当然在酒会上,主持酒会的高官会在尽心之余,宣布他们的好消息。这种传统,据传是源于封建王朝,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与民同乐,万邦来朝’。
斯诺毫无政府背景,不过是一家报纸在中国的驻地记者,参加这样的就酒会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更喜欢在各个战区奔走,而最后,他决心在北方,这个红色政府的中心地带,用他的话来说‘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给美国带去最真实的中国资料。
主席是忙碌的,和斯诺等外国记者大谈抗战形势之后,傍晚还要迎着寒风,骑马半个小时,赶到五里外的一处小教堂内开会。
日军占领北部湾之后,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已经成为事实,这个消息,对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来说,看到了日军南下的希望。
一直以来,日本被美英卡着脖子,连荷兰这样的欧洲小国,都想在战争中分一杯羹,用东印度的石油和橡胶,换取日本的黄金储备。
这让日本海军恼怒之余,有了蠢蠢欲动的想法。
进入越南北部,和老挝等地,正是日本南下的信号。美国人被欧洲的战局吸引住了,已经无法估计他们在太平洋的利益了。而日本的中心就在远东,远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南亚。
汪精卫的叛变,让日本内阁看到了日军从中国战场抽身的希望。
他们幻想着,凭借汪精卫的政治人气,组建一支足以维持中国战场现状的伪军,来防御日军在全面侵华两年内占领的土地和人口。
对此,中G中央也调整战略,准备进一步加强日军南下后,对北方各战区的控制权。卓有远见的政治家,都会看到,在中国,和平的困难程度,不亚于中国军民,将日军赶出国土。
从27年的那场政变开始,联合政府的构想,已经破裂。
在中国,只能有一个政府。
曾一阳在东北建立的根据地,幅员辽阔,足够养兵之用。只要坚持到日军拿下的那一天,就永远不担心,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独裁政府时候还有存在的可能。
至于,抗战为什么会胜利?
只要日本敢南下,抗战获得最终胜利,就会缩短几年。一旦日本进入南亚,那么他们的对手就再也不是苏联和中国,而是美国,一个工业上强大日本十多倍的超级国家,世界海军第二强国。
通过十多天的讨论,中央终于决定,在原来40军的基础上,建立第四野战军,成为战略反攻的信号。
准备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将现在山东战区,河南战区的40军主力逐步抽调至东北,通过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协商,加大对东北战场的援助,在未来的几年内,对东北战场扩军等等计划,彻底压垮日军在中国的统治。
在东北的1纵队,接到了一份组建野战军的命令。由中央、军委联名下达的命令中,任命曾一阳为第一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罗荣桓,参谋长谢维俊……
一系列的命令,让曾一阳看到了中央已经决心在抗战结束之前,和日军在北方争夺控制权。
重庆政府完全依赖华侨支援的战时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多次指责重庆政府的不作为。除了一年前的万家岭战役,74军强吃106师团之外,一年之内,各地的国军都相继和日军保持了一种相对的默契。
也就是,日本人不进攻,国军绝对不会发动进攻。
这种默契,直接导致了国军中不少杂牌军的将领,失去了以用开战来获取军饷和军需机会。国民政府一再拖欠杂牌军的补给之后,单单靠着山区和边缘区域的粮饷,已经无法维持军队的开销。
导致大量的杂牌军将领在部队溃散之前,心思有些活络起来。
武汉保卫战之后,汪精卫的行政院院长之职已经形同虚设,加上对抗战的信心不足,看到蒋介石在抗战中,不断的收拢对地方军阀的控制权,在抗战一年之后,其下所有的地方割据军阀,大部分都被瓦解,少部分臣服。
蒋介石的控制地位已经到了巅峰,要知道,在抗战之初,蒋介石实际控制的省级行政区只有5个。
从38年的叛逃,到39年进入上海,汪精卫的精神一直在一种亢奋之中,他以为只有自己开始拯救中国免于战火毁灭的英雄,不断的向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西尾寿造献媚,期望能够尽快入住南京。
就在汪精卫满心欢喜,准备荣登大宝,成为第二个‘溥仪’的时候,发生了戏剧化的一幕。
汪精卫手下的大将,一直担任汪精卫和日本内阁往来协商代表的高宗武,突然联合汪精卫手下另一个重要人物陶希圣,将汪精卫卖国的最后一条遮羞布扯掉,将‘汪日密约’付诸于公,开始了他戏剧化的反角一色。
原来,高宗武当年是蒋介石和日本谈判的代表,往来国民政府和日本之间。后来蒋介石的薄幸,让高宗武心生反感,决心跟着汪精卫干。
汪精卫叛逃之前,高宗武和梅思平两人受汪精卫委派,先期赶赴上海,和日军中国派遣军磋商事宜。但当时的日本内阁一致认为,中国已经沦为其殖民地,即便有少量的反抗,也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