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满等地的伪军配合下,对曾一阳部在三江地区进行围剿。
分兵两路,从七台河地区一路进攻三江腹地,另外一路越过天门岭,偷袭珠河,延寿等地守军。
这仅仅是梅津美次郎的一步棋子,另外,他抽调了关东军多门师团,在奉天的守备部队1个联队,哈尔滨的第24师团,吉林的第8师团一部,再加上组建的两个特设师团,沿着松花江向东进攻,并在水面部队的配合下,直接进入三江地区的腹地。
整个战役将动用的兵力,超过20万大军。这在关东军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大战。
其目的就是在演戏结束后,让曾一阳这个苏联红军在满洲最大的盟友消灭在佳木斯城下。
梅津美治郎的谨慎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充分了解了苏军的情况下,指定的一个非常充分的作战计划。将苏军在远东的主力吸引在珲春附近,等到他们知道其盟友,曾一阳在三江地区被包围后,将成为既定事实。
远离曾一阳部的苏军,将眼睁睁的看着曾一阳在重重围困中覆灭,却不敢进攻面前的珲春守备部队。
在整个战略中,珲春不仅仅是整个战役的诱饵,更重要的是,将抽调在珲春的大部分地面守备部队,这绝对是一场豪赌。在苏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举拿下曾一阳的精锐部队,巩固关东军内部控制区域。
周密的作战计划,即便曾一阳获得关东军的这个计划,也将无济于事。
更何况,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见,梅津美治郎对曾一阳的重视程度。
整个计划的唯一破绽,就在于珲春守备部队不能激怒苏军。一旦激怒苏军,在战役还没有发动的时候,被抽调完地面部队的朝鲜,只要一个师的苏军进攻,就会被打得溃不成军,毕竟在这一地区,日军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毫无用处的高炮部队,和少量的重炮部队,这是无法抵挡步兵渗透进攻的。
但现在,由于一个关东军参谋课内,毫不起眼的联络参谋,很可能将日军占领了40多年的朝鲜都要丢掉,甚至连关东军的侧翼都将暴露出来。而在该地区联合舰队的战列舰,将成为看客。在梅津美治郎的计划中,拥有比睿号战列舰,加贺号航母的这支超级舰队,将是一把包裹在剑鞘中的利刃,可利刃一旦没有了对手,和柴刀有何区别?
南次郎质问的电话很快就要到了梅津美治郎的指挥部,前一刻还自信满满的司令官,在接到了南次郎的电话后,立刻就陷入了沉思这种,眉头紧蹙,嘴唇都微微的哆嗦着,可以看出,梅津美治郎是在压制着心中的怒火。
“嵯峨中将询问,是否对目标区域,进行试探性空袭?”
梅津美治郎摆摆手,道:“命令嵯峨彻二中将,暂停一切行动,将其下的两个战斗机大队,转移至东宁要塞的野战机场。”
梅津美治郎没想到,他手下的参谋竟然如此大胆,擅自篡改作战计划图,将战火烧到苏军的头上去。
和苏军相比,关东军的空军明显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苏军冬季战争的实力说明不了什么,尤其是在远东,斯大林布局不可谓不巧妙,远东方面第1、第2两个方面军,一北一东,卡住了关东军向外扩张的步伐,也限制住了关东军的战略方向。
可以说,关东军时刻都受到着苏军的威胁。
曾一阳的出现更是让苏军多了一种选择,只要用几个师的武器,就能换取关东军疲惫作战的困境,对于苏联这个军事强国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送上门的便宜,没有不占的道理。
关东军想要打破这种被动防御的窘境,就必须先将曾一阳的部队消灭。
梅津美治郎已经等不及了,仅仅一个冬天的时间,他就通过关东军的情报机构获悉,曾一阳在获得了苏军的装备之后,从原先的2万部队,发展到了5万。
这绝对是一个让他担心的连睡觉都不安稳的坏消息,20万大军,分4路围剿曾一阳,如果可以的话,梅津美治郎甚至想要动用30万大军来做这件事。
在山西指挥过第2军,和八路军作战的梅津美治郎,非常清楚,八路军和40军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就是拥有精锐部队,用来培养部队骨干,而训练极少的民兵成为补充兵力,是一种全民皆兵的作战模式。
一旦让曾一阳拖过了今年,那么明年,关东军想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5万敌人了。
而是15万,甚至更多。
这是一群可怕的对手,只要有人,贫困的农民就会在他们的保护下,分得土地,然后那些农夫摇身一变,就会成为军人,拿起枪,保护他们的土地。对于农夫来说,土地和粮食,比他们的生命更珍贵。
在关东军的控制区内,原先的中国人都活在饥饿中,他们是最容易被蛊惑的群体,加上关东军近十年的殖民统治并不深入人心。大量的征调民夫修建国防要塞,并在工程完工后,大量的民夫被杀。关东军虽然保密措施做得很好,但没有一个民夫回去的事实是不容改变的。
这种恐慌,不仅仅是一部分人,而是关东军治理下的3000万中国人共有的恐慌。
当有一天,恐慌变成了仇恨的时候,就是压垮关东军在满洲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梅津美治郎心中大喊:“一定要阻止,一定。”~~~~!~!
第一七九章 潜伏在迷雾下的危机
珲春的意外,不仅仅把关东军吓了一跳,连苏军都被吓坏了。
第1集团军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动员,相对于第2集团军来说,远东方面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兵力有限,尤其缺少装甲部队,反而以炮兵和步兵为主。
即便如此,苏军前沿观察哨将日军演习炮弹飞到境内的消息传达上去之后,第1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在下午,开进珲春边境。
局势一触即发,这种情况,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就要有一个结果。苏军将领们知道,要是这件事情被斯大林知道,就斯大林的脾气,是不介意在远东再一次发动一场战役,来浇灭日本人的幻想。
关键是,远东方面军的大门口,还有一支舰队在虎视眈眈,这让苏军远东最高指挥官普尔卡耶夫顾虑重重。坐在办公室内,看着闻讯而来的同僚,普尔卡耶夫皱着眉头,视线根本就没有看一眼桌子上的奶茶,沉闷的气息在周围萦绕。良久,他才开口道:“我建议,将情况马上上报给莫斯科,先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过目一下,再上报给军事委员会。”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在未确定日军的最终目的前,有必要让第1集团军的部队保持冷静的头脑。”参谋长舍普琴科的话,几乎就是针对集团军政委伊戈尔的,都知道这个家伙是个战争狂热分子。
“我没意见。”伊戈尔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地,竟然头一次在会议上保持了冷静。这让他的同僚不由的吓一跳。
下午,电报送到在莫斯科军事委员会任职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者立刻就询问了斯大林办公室,斯大林秘书巴让诺夫正好要找华西列夫斯基,在东京的情报组织,已经将一份秘典送达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看后,神色显得非常凝重。
为此,还将准备好的行程都推迟了,并很反常的换上了军装。
要知道,斯大林在苏联刚成立的时候,担任过方面军政委,挫败了英法等国对苏联建国初期的军事干预。但自从他退出军队之后,斯大林很少穿军装了。这次的反常,让巴让诺夫看到了一个信息,斯大林认为的苏联最严峻的时刻要来临了。
巴让诺夫轻轻推开斯大林书房的房门,走进斯大林轻声说:“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在会客室等您。”
“哦,我马上过去。”斯大林入神的看着高高悬挂的苏联地图,眼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远东。远东的局势有着向糜烂的趋势发展的可能,要真的如此,对苏联来说,确实是一场灾难。
斯大林咬着烟斗,走在其前面的警卫推开了会客室的大门,正在会议室内焦虑不安,等待斯大林接见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在大门发出轻微响动的时候,就站起来,恭敬的面对着走进大门的斯大林。
后者微微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坐着谈。”斯大林的话不多,更显得精神有些疲惫。但身上的军装礼服,让他看上去比往常更加精神。
华西列夫斯基将他从远东方面军司令部传来的消息,一件件向斯大林汇报。在得知,远东的局势,不过是一发日军演习炮弹引起的时候,斯大林不禁苦笑:“什么时候,苏联也变得草木皆兵了?”
对于苏联来说,英国是敌人,法国是敌人,美国也是敌人。甚至连日本,德国都是潜在的敌人。在国际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盟友,这就是苏联的危机。这也是斯大林想在诺门坎之后,跟日本人妥协的原因之一。苏联的敌人太多,让他们都无法顾及远东领土的安全。
“什么说,我们可以用外交手段,将远东的边境摩擦消除?”斯大林听完华西列夫斯基的汇报,立刻想到了在莫斯科的日本外相重光葵。这位被苏联高层闲置了大半年的日本高官,这两天在莫斯科似乎也变得焦虑起来。
“是的,外交手段。”华西列夫斯基肯定道。
“你先看看这份绝密文件。”斯大林将手中的文件递给了秘书,巴让诺夫将文件又交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手中,这位远东方面军司令官一目十行的看着文件上的内容,神情也渐渐的阴霾起来。
日本人到底想干什么?
华西列夫斯基心中郁闷的想要大声呐喊,关东军将在两年内扩军50万,总兵力到达80万。这绝对是一个挑战的讯号,要么将对方的计划遏制在摇篮之中,要么就放任其发展,最后成为刺向苏联后背的一把利剑。
华西列夫斯基是被斯大林看成将来苏军的统帅级别的军事高官,自然对其非常信任,尤其是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方面军司令中,非常少有的睿智。而铁木辛哥在冬季战争之后,已经被斯大林放弃了。
毕竟是统帅几十万大军的人物,加上在远东这片国际局势复杂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能力,有着超越常人的大局观。
最初的愤怒在冷静之后,华西列夫斯基似乎感觉日本没有必要不顾及苏军的反应,公然在满洲和苏联过不去。
会不会有其他原因?
华西列夫斯基渐渐的放下心思,沉思起来。
“你看出来了?”斯大林满意的点头道。
华西列夫斯基有些惶恐的接道:“会不会日本在中国战局的糜烂,让日本国内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转移进攻目标?但关键还要看日本海军。”
他并没有将心底最大的疑问说出来,不过有一个信息是肯定的。关东军将要训练的这50万大军,将不再是用来投入中国战场的,要么南下,要么直接作为进攻苏联的部队。
“海军?”左手扣着烟斗,轻轻地敲击着手边的茶几,颇具韵律的梆梆声,声音在宽阔的房间内回荡,斯大林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几分钟,斯大林才说:“你先回去,让第1集团军做好防御准备,部队进入防御工事,尽量避免在野外修建临时工事。”
斯大林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和国民政府的合作,加强**的军事实力,牵制日军主力兵团的设想。但在国民政府中处处受排挤的苏联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少将,不断的向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