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更简单,把庙里的铜钟给我化了,铜汁铸成箭头;再砍了大批的木料,准备大批的绳索,彻底备战。并且向朝廷申请救兵。
这时他和上官正一样的好命,同样从成都败退下来的都巡检、内殿崇班卢斌带着十州之兵路过他这里,张雍的脑子来了个急转弯,立即扣留。卢斌,你哪儿也别去了,我委任你为梓州监护之职,就在这儿给我看家!
这还不算,他还在城外新挖了条大沟,把附近的河水引了进来。这下子梓州城什么都不缺了,连护城河都有了……这样的一座城,已经没有破绽,得用什么样的军队才能迅速攻破?
李顺派来的那些不再饥饿的饥民吗?结果八十多天过去了,梓州城岿然不动,四月中旬时,宋朝的援军终于跨过千山万水,从开封城来到了蜀川门前。十全十美大太监王继恩率军顺利通过剑门关冲进了蜀川。
王继恩变成了二十多年前的平蜀主帅王全斌,他走的路几乎和前任一样。先川北,由剑州开始进攻。他的副手曹习从葭萌关出发,进攻阆州。两路势不可挡,进展极速,很快剑州、阆州就相继陷落,紧跟着他们攻向了绵州和巴州,进一步向成都逼近。
这时距王小波发动起义已经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此前节节胜利,不可阻挡的起义军们怎么了?他们的战斗力下降了这么多吗?还是王继恩带进川里的人马过分骁勇和庞大,超出了蜀川饥民的承受力?
不,两样都不是。第一,起义军内部最核心的部分露出了它真正的底蕴,本应最强的那一点,变得让人绝望;第二,在这个时间段里,宋朝派进蜀川平叛的军队,最多只能算是二流角色,真正的精兵,就在王继恩刚刚离开开封城时,就派向了另一个地方。
那边的敌人,才是宋朝的心腹大患。从这时开始,它反复无常,苟延残喘,之后突然间壮大,一直纠缠了宋朝一百多年,直到最后把北宋的江山拖垮耗干。
西夏,李继迁。
人见人爱,丈人众多的小吉吉自从上次惹火了大辽的萧太后之后,似乎就沉默了。他一直很安静,真的在悔过而且自新了?
才怪。在这一点上,赵光义是非常清醒的。狼,总能知道另一只食肉动物的真正心灵内幕。他从最开始就对李继迁实行了控制,军事上暂时做不到,那么来更狠的。
经济,可以不客气地说,太宗时期的宋朝就已经是当时整个世界上最有实力进行经济打击的国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宋朝什么都有,而辽、西夏甚至高丽,它们的出产都太单一。
针对西夏,宋朝只是一纸法令文书,就断了党项人的活路。他们有什么?别提千年之后,宁夏地区驰名中外的五宝——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在当时,他们只有两样东西——骏马和青盐。
党项的战马宋朝这时还能得到一些,但是青盐,宋朝突然说我们不要了。一瞬间,党项人看着自己大批上好的青盐堆成了山,可是都成了废物!大宋有无边无际的海岸线,煮海成盐,说不用就不用,可是汉人的绫罗丝绸,大米白面,茶叶药材,却是党项人少不了的。
怎么办?聪明的李继迁在巨大的危机中看到了极其珍贵的机遇,太棒了,宋朝在给他送礼!他迅速召集党项族人,为了共同的生存利益,大家请把刀拔出来,跟着我一起到宋朝的边境去抢劫!
这个号召被全体通过,李继迁终于当上了带头大哥,党项人以空前的激情投入到了抢劫运动之中,收获很大,死伤也很多,但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建立的同盟牢不可破,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了李继迁的周围。
不过论聪明,有谁想和宋朝人较量一下吗?一纸文书,李继迁就立即众叛亲离,而且被反攻倒算。
宋朝人突然说,很好,青盐吃着顺口,我们又要了……结果党项人瞬间从李继迁的周围散开,争着抢着回家拿盐做生意,把这位老大扔在了茫茫戈壁滩上乘凉发呆,提着刀气得说不出话来——弟兄们你们倒是想想啊,宋朝人是因为什么才答应我们又开了盐禁的,那就是因为我们抱成了团,拿起了刀!所以弟兄们我们要继续奋斗……
斗你个头,这些族人们不仅再不理他,其中有位叫高文岯的哥哥还掉过头来,抽刀向他砍了过去。李继迁气得晕头转向,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他只好收拾人马回自己的老巢,但是没过多久,他的脑子里就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
他越过了时代的鸿沟,瞄准了一个让大宋、吐蕃、回鹘都胆战心惊的目标,只要拿下了它,他瞬间就能变幻体态,再不是蟒蛇了,而是一条腾空而起,不可遏制的妖龙!
灵州,只要拿下了这一点,他立即就能成精。
翻一下地图,灵州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现在它很平常了,就算在宁夏自治区本地,也排不进前五的位置。但是在历史上,它的作用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它在公元前一九一年就由西汉帝国建立,是当时整片茫茫戈壁草原上的政治经济中心;秦始皇时,在这里筑城,防卫匈奴;到北魏、隋朝,这里的地位再次上升,是灵武路行军大总管的驻地;到了唐朝,这里变成了圣地。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亨就在这里即皇帝位,重振大唐江山。
为什么这么重要,看一下地理位置就什么都明白了。说位置,我们把之前所有文章里夸夸其谈的什么“位于黄河上游、河套以西,土地肥沃,农牧两宜……”的废话都扔开,简单点,它在宋朝版图的左上方,李继迁老祖宗的定难五州把它压在了宋朝的边境附近,它右边稍上方,是夏州、银州;它的上方稍偏左,就是怀州和静州。这样形象吧?
那么又是什么让它比定难五州重要了那么多呢?是因为当时的民族分布图。它下边的南方是宋朝、它西边是河西走廊里甘州的回鹘、它西南边是吐蕃族的诸部,再加上它北边的党项人。怎样?一目了然了吧,它就是道堤坝,至少四股洪水被它顶在了四面八方,哪一方面冲破了它,立即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势力的均衡就会被打破。
现在很幸运,它还在宋朝的手里,托辽国人的福,汉人的军队损失很大,赵光义暂时把它闲置,但只要稍有转机,宋朝的军队就会冲出边境,以灵州为基地,开拓大西北无边的疆土。所以现在李继迁就盯上了它,他不管这时的力量与局势,就是要出其不意地拿下它。
怎样,这是个无理手,没什么道理就发力,但是他运气就是这么好,正好碰上了王小波的起义!无情的事实在那儿明摆着,如果你不管,那么他就会成功……局势逼迫,赵光义无论如何必须作出反应,他可真不想两线同时作战,但是不行,那好吧,他咬了咬牙,开始在他的将军中挑选既能打,还听话的贴心人。
老天保佑,他还有一位能与汉武帝的舅子将军群落相媲美的将军,一样的骁勇,一样的至亲——李继隆,他的大舅子。
就这样,当年的三月份,李继隆几乎与王继恩同时从开封城开拔出征,他的任务简单明确,就是击溃李继迁,甚至擒斩李继迁,必须将之在党项的势力连根拔起!
军队都派出去了,真的两线作战了……开封城里的大宋皇帝赵光义变得沉默,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李继迁、李顺是他眼前的敌人,可更大的隐忧让他接近崩溃的边缘,怎么办?为了避免亡国,难道他真的要那样做吗?
赵光义的头脑告诉他,他必须那样做。可是只要稍微那样想一下,他都会痛不欲生。他不懂,为什么上苍一定要这样折磨他,越是骄傲自尊的人,就越要忍受这种最不能忍受的屈辱!
北方的死敌辽国人。谁敢把他们忘了吗?只要这时辽国人突然出兵趁火打劫,宋朝就会三面受敌,局面立即崩盘。
赵光义不寒而栗,但思来想去,只有两个办法能让他躲过这一劫。一个,是祈求上苍让辽国人突然集体失明,宋朝出了什么事他们都视而不见;另一个,就是他心底里不由自主升起的那个办法……而且这个办法如果要用,那么就必须得快用,晚一点都会失去意义。
但他真的不甘心,他祈祷着奇迹能出现,那就是李继隆和王继恩能迅速结束战斗,把四川和西夏在短时间内全都搞定,这才能让辽国人在根本上断绝幻想!
但是谈何容易,王继恩面对的是遍地烽火,要全都浇灭必须得用大量时间,要不然就得用上非常手段。为此,赵光义下令,把剑南、东西川、陕路诸州上至官吏下至黎民,所有人欠朝廷的赋税钱物都一笔勾销,从心底里瓦解起义军的斗志;另外严令王继恩不许在外围恋战,要直取成都,擒贼擒王先抓住李顺。
而李继隆,他面对的就是苍茫天地无边的大漠,你去抓吧,骑着党项骏马的李继迁就是一缕时聚时散的妖魂,或许你只有把全部宋朝的子民以及城池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定难五州,把那片地儿挤得满满的,然后才能在人堆里把李继迁揪出来……
很荒诞,很黑色,但一点都不好笑。就从这时起,宋朝君臣齐心协力和时间赛跑,王继恩在蜀川大地上攻城拔隘,一路势如破竹直奔成都;李继隆在唐代时的“参天可汗道”、“灵州大道”上,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上快速突进,他的目标先是夏州,这是定难五州的中心点,正是由于戈壁荒原的庞大,才更要占据中心,四下撒网。只不过,他的大军才动,西夏方面就得到了消息,等待他的是一个更加迷乱,甚至敌我难辨的局面,远远不是能用马刀就能解决一切的。
至于皇帝赵光义,他在开封城内努力平缓着呼吸,镇静心神。他必须精确客观地计算眼前,以及之后的每一方的每一时刻的战局发展,来判断在什么时候去做那件让他生不如死的决定。
西南、西北两战区同时开战,但动作最快的人却不是李继隆和王继恩,而是宋朝定难军节度使兼职辽国西平王的双料高官两面派李继捧。
李继隆刚出国境,他的人就进了开封。对宋朝的皇帝说,他的保吉弟弟已经非常乖了,尤其是非常听他这个大哥的话,完全是宋朝的忠实臣子,至于灵州……非常抱歉,保吉知道错了,正在改正中……您给他次机会吧,为了担保,也为了预先感谢您的仁慈,我特意贡献五十匹党项战马,您笑纳,您开恩……赵光义的回答是,李继隆,给我再加快点速度杀过去!
李继隆的速度更快,李继捧的反应是更更快加超复杂。他第一个反应,是带着亲信,搬着财产,到了夏州城外,再不在城里待着了。第二个动作,是派出了亲信手下李光祚去找……李继迁。
把宋朝的所有行动都告诉了这位“好兄弟”。
这就是他为什么忙乱的根源。生存是需要智慧的,他此前做得非常好,当时的西夏里,小迁迁、宋朝、辽国,哪个他都惹不起,可是他的脑子灵光一闪,我为什么就一定要惹他们呢?和他们全都做朋友,难道就不好吗?
于是他有了大宋的官职,更有辽国的头衔,还和小迁迁也重归于好。但是好日子就是这么的短,大宋发兵了,他以前有多好,现在就有多糟,最起码他还得保证李继迁的安全,小迁迁一旦落网,他第一个就得被供出来。
还好,信送到了,他也到了城外,随时都在观察着李继隆的进度,随时都能逃跑,似乎很安全。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就在宋朝的大军还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