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500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500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北越是鼎盛,有人越是对韩国戚的北伐说三道四。认为在宏观的对比下,同时期的南宋比金国差远了,以弱伐强,主动找抽。

这是韩国戚的一大罪证。

可惜的是,某些人隐匿了自己的良心,或者一叶障目学识不到,看不到公元1205年左右开始的变化。首先金国的人是多了,钱也多了,可那又怎么样,会多过北宋时代吗?它的人民——国家主体的女真人,已经脱离了原轨道,视自己民族的立身之本为耻。

他们热衷于舞文弄墨,以考取进士穿长衫立朝堂为最高荣誉,以世袭猛安谋克等武夫官职为莫大耻辱。曾经的铁血精神彻底远去了,他们在北部边疆上居然不再以骏马刀枪为国家屏障了,而是去修筑像长城一样的防御工事。

他们在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至泰州(今吉林洮南市东北)一线,开凿了绵延九百里,深三四米,宽十余米,内侧筑有墙堡的界濠。

以此来抵御来自更北方的威胁。

这些严格地来说,是人祸。是主政者脑力不足的外部表现,是不清楚本民族内核是什么,弃本逐末,丢西瓜捡芝麻的愚蠢行为。这很严重,但还不致命。因为女真人哪怕再汉化,也没有长江南边那边原汁原味发酵腐烂来得彻底。

所以女真还是女真。

而且天灾也光顾着女真。这段时间前后,中原区域水、旱灾情频发,黄河也跟着凑热闹,连续三次大决堤,河道南移夺淮入海,搞得金国手忙脚乱。

得治水吧,得救灾吧,没赋税了吧,死人破财了吧……这些让金国的实力一落千丈。而完颜璟本人还是个享受派,单说他重新装修自己的宫殿,想加点针织品什么的,规模就让人头大。他每天动用一千两百名绣工,两年过后,才搞完了这批窗帘、被褥、坐垫之类的花边儿。

韩国戚选择这时候给他来点雪上加霜的事,难道不合时宜吗?

为期必胜,韩侂胄在战前认真回顾了宋室南渡之后历次北伐的得失细节,注意到了那个非常让人抑郁不解的症结所在。

每逢北伐,蜀川总出状况,没法配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力作战。

比如吴玠病死,比如吴璘在决战前突然被史浩暗算等等。怎样解决呢,韩侂胄早有准备。

在他手里有众多的人才储备,包括吴家第四代的领军人物吴曦。吴曦的身世前面交代过,实在是太阴暗了些,亲生的老爹都把他一脚踢到火堆里,导致毁容。这要求他必须很早就学会怎样生存,具体到细节,就是眼光与钱。

吴家有无数的良田美地,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帛,可以说整个蜀川,或许军队有些时刻不是吴家的,可财权永远随意调用。

吴曦有不限额不透支的支票本。

至于他的眼光,也非常独到。很早以前,他就接触到了韩侂胄。那时的韩国戚低微潦倒,手里总是缺钱,吴曦慷慨从容地签支票、送支票,却从不问啥时候还。时间长了,谁都会被这样的朋友所感动。这时举国伐谋,韩侂胄需要蜀川,需要一个掌握在自己亲信手里的蜀川。舍吴曦,还有何人呢?

吴曦入川,先只是兴州都统制兼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这官职一般,仅仅拥有蜀川一部分的权力,可是他迅速壮大,等到战前临安派西线主帅——原枢密副使程松入蜀担任四川宣抚使时,他已经目空一切了。他根本不去参拜主帅,而是派人过去,把程松的一千八百名卫兵收编了。

这实在是强势得过分,但并没有谁为之紧张光火。吴家四代主政蜀川,从来都是军、政、财三权归于一身,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奋力抗金,力保长江上游不失。这时吴曦的跋扈,很容易被人解读成了英武果敢,从而对他信心大增。

蜀川能适时出战,解决了北伐的最后一点隐忧。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中旬,韩侂胄下令北伐开始。此次出兵分为三路,东路战场在两淮,由御史中丞邓友龙任宣抚使,郭倪以副殿帅兼山东、京东路招抚使,为东路主将。中路在湖北,兵部尚书薛叔似为湖北、京西宣抚使担任主将,鄂州都统赵淳兼京西北路招抚使,皇甫斌兼京西北路招抚副使为铺佐。西路的主将是程松,副将是吴曦。

战斗率先在东路打响,东路的两淮区域地势平坦,利于长驱直入,尤其是淮东,是原财迷大将张俊的辖区。战前临安还派三衙禁军火线支援,可见对它的重视。五月十四日,东线左翼宋军进围寿州,金军反应非常迅速,亳的守将率军驰援,宋军稍微试探了一下很快撤退。

开局看似不利,不只是胜负的问题,而是金军为什么会有防备。要知道韩国戚不是韩将军、岳将军,他的斗争史里从来不看过程,结果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的开禧北伐事先没有任何的官方声明,更没有惯例中的拜将誓师等活动。

偷袭才是王道!

可是战况表明,东线需要强力战将才能打开局面。由此,开禧名将毕再遇开始了他极其短暂却绚烂夺目、威震江北的军旅生涯。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他的父亲毕进是鄂王岳飞的部将,家传渊源。毕再遇不仅战力惊人,达到了“挽弓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的罕见战技,为人更有岳家军的遗风。他清廉,他睿智,他不融于官场。开战前他已经年近六十,可官阶只是小小的武节郎。

一介芝麻小官。

他的军中威名却如日中天。毕再遇临战,骑黑骏马,名“黑大虫”,那不是马,而是兽。他戴铁兜鍪,覆鬼面具,狰狞凶狠,宛若北宋第一名将狄青重生。

东路副帅郭倪命他出战,他要求亲自挑选新刺配的敢死军,精中选精,只得八十七人,连他在内,不满百骑。毕再遇就这样走上了战场。

北伐第一战选在泗州,古泗州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凤阳府志》云:“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虽平旷,而冈垄盘结,山水朝拱,风气凝萃,形胜之区也。”

这不是乱说,更没有夸大其词。数百年之后,一位重整华夏、再立乾坤的强者诞生在这附近,他成功之后,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祖坟,从而大兴土木,建成了当时最显赫的一片陵园——明祖陵。

这些是后话,在这时毕再遇进军,所面临的问题有两点:第一,这里本是宋金两国的榷场,几十年间商贾云集,各种人物龙蛇混杂,什么事都有不确定性;第二,金军明显事先得到了消息,他们果断地关闭了榷场,连城门都用重物堵了起来,作好了战争准备。

毕再遇迎难而上,他决定加快速度,比预期早一天发起攻势。

到泗州了。这座城很有特色,像当年的澶州一样,分东西两城,跨汴河两岸。骑不满百,毕再遇无法两线出击,他直奔西城,于城下、河边陈列旗帜罗列战船,当声势高涨之后,他突然间攻向了东城。

东城的金军并不是没有防备,毕再遇率领八十七人攻城,城墙内外一片血肉横飞。当他冲上城头时,金军的尸体达到了数百具。

之后就再没有战斗了,金军的守将立即弃城逃跑。四十三年了,从上次的隆兴北伐到现在,金国人也过惯了平静的小日子,像李显忠那样的大煞星已经近两三代人没见过了,今天近距离遭遇毕再遇,女真人的小心脏再也受不了这种惊吓了。

东城既下,毕再遇一鼓作气冲向了西城。在西城下,他没再强攻,而是命人高高举起了他的将旗,那上面大书三个字——毕将军。

毕再遇在城下大称姓名,喝令城上投降。西城立即陷落,没人敢与之争锋。

东路军初战告捷,紧跟着各条战线上捷报频传。中路宋军由江州统制官许进克复了新息(今河南息县),进而又攻克内乡(今河南西峡),由金国归宋的忠义人孙成也收复了褒信(今河南新蔡南)。四川方面吴曦也出兵攻入了天水地界。

形势大好,临安一片振奋。韩侂胄觉得时机成熟,应该让北伐官方化了。

他请赵扩正式下诏伐金,同时请幕僚中最著名的笔杆子水心先生叶适为北伐写出师诏。以宋、金不共戴天的君父世仇,以水心先生与朱熹不相上下的道学大宗师身份,两者再合适不过,一定会对民心士气、对北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奈何水心先生不这么想。

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人生最大职责的道学大宗师在关键时刻暴露了本来面目。哪怕他之前支持,也只是口头支持,绝不会在胜负未分之时,让北伐与自己的实际利益挂钩。

叶适说:“俺写东西超慢的,要十天半月才能搞定,这样会耽误你的大事。韩国戚,你另请高明吧。”

韩国戚无奈,请来了礼部尚书兼直学士李壁。他请对人了,李壁的出师诏名传千古,每一句都深深地铭刻着宋人近百年的屈辱仇恨,它道出了宋人群体的心声。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衣冠遗黎,虐视均于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剧于豺狼……兵出有名,师直为壮,况志士仁人挺身而竟节,而谋臣猛将投袂以立功。西北二百州之豪杰,怀旧而愿归,东南七十载之遗黎,久郁而思奋……为人子,为人臣,当念愤。益砺执干之勇,式对在天之灵,庶几中黎旧业之再光,庸示永世宏纲之犹在。布告中外,明体至怀。”

这样的字句,道学家怎么写得出来?

出师诏颁布七日后,赵扩以伐金事祝告天地、宗庙、社稷。江北迅速作出了反应,完颜璟下诏在南京(今河南开封)恢复河南行省,由金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仆散揆为主帅,全权负责对宋战争。

同时升诸道统军司为兵马都统府。

女真方面,东线以山东东、西路统军使纥石烈执中为主将,中路以枢密副使完颜匡为主将,西路以陕西统军使完颜充为主将。

与南宋的三路北伐军针锋相对。

战事全面铺开,南宋诸将的攻击欲望空前强烈,出现了不等主将下令,就带兵冲向敌城的状况。这位激情哥是中路主将之一的皇甫斌,他带了一千多个大兵就去攻击河南重镇唐州。看这个数字,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又一位毕将军出现了。

实战结果是:皇甫将军没见到唐州城,他先败于支池河,再败于方城,之后觉得兴致阑珊,就直接打道回府,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后来总结他的失败原因,发觉是他的幕僚们太奇葩了。这帮人是皇甫斌的激情来源,自从开战以来,每天的宣传不断,让金军在一个月前就知道了皇甫斌可能攻击的方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实在是职业的问题。

这帮幕僚是一群优伶,也就是戏子。

戏子误事。皇甫斌痛定思痛,恢复了正常。他下令属下的曹统制率步骑数万人分路攻击重镇蔡州。攻击方向正确,兵力部署靠谱,眼看可以打一场正规战斗,却没料到运气突然变差。途经溱河,正好河水大涨,把桥淹了。

中路攻势停顿,轮到东路主攻战场表现。东路主将是原副殿帅郭倪。此人不是戏子,不是票友,他学问很高,爱好三国。

每次他喝酒,都会歌颂诗圣杜甫,高声吟唱诸葛亮的名作《蜀相》。旁观的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一起高声称颂:“您和诸葛亮是一样一样的……”

这导致他的病越来越重了,时刻觉得诸葛亮上身,当战争开始时,他宴别先期出发的军需官,说的话是:“木牛流马,就劳驾足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