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颠覆大宋 >

第486部分

重生之颠覆大宋-第486部分

小说: 重生之颠覆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赵谌将后世三岁小孩都懂得阿拉伯数字写了出来,将阿拉伯数字的记数方法告诉王庶。
    王庶一边按照赵谌所写的写下来,一边用心的思考,过了一阵之后他呆在了那里。
    “陛下真乃是学究天人,对于算学都如此精通!”王庶震撼道。
    阿拉伯数字本来是印度人发明,一直到了公元八世纪的时候,一个印度数学家将阿拉伯数字带到了巴格达,之后在阿拉伯世界流行起来!等到了十二世纪,阿拉伯数字才传入了欧洲,到了十四世纪才传入中国!不过阿拉伯数字进入中国之后,并没有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一直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才开始大规模使用阿拉伯数字!
    在国际上,阿拉伯数字被当作是数学进步的最大基础发明,对于数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且,赵谌所写的乃是后世现代社会的阿拉伯数字,这些也是到了十四世纪才正式出现。
    “这些不算什么,朕曾经看过一些色目人记数,和这有些不同,因此加以变化!关于算学,应该由浅入深,先总结出一些简单的算学规律,如加减乘除等等,然后再加入稍稍高深一些的东西!”赵谌道。
    “到时候正式编书的时候可能还需要陛下指导。”王庶道。
    赵谌点了点头。
    “除了算学之外,农学也至关重要!孩童学习农学,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如一些节气歌等等,明白四时划分,明白何时播种何等作物等等。等到他们年纪稍长,再学习一些简单的播种方法,用以增长见识。年纪更大的时候,则会学习一些农家经验。”王庶道。
    “节气歌?现在的节气歌是怎样的?”赵谌感兴趣道。
    “节气歌各地都不相同,微臣所在的家乡是这样说的‘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王庶不明白赵谌为何对这个感兴趣,不过还是说了起来。
    赵谌笑了笑,这个时代的节气歌比起后世的二十四节气歌要复杂得多,不过也好听的多。
    “关于工学,主要是一些图形之学,比如制作农具、制作船只,需要先画图出来,如何画图,期间有什么规律,这些要交给学子!另外还有一些火药之学。”王庶道。
    “商学则是一些经商之学,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交税,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等,都在商学之中。”王庶又道。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赵谌道。
    “那日里陛下曾经和我说过,全国学堂应该规范化,微臣回去仔细的思考,各地的学堂可以分为各个年级,每个年级所学也不一样,第一年入学,只需要学会简单的识字即可,第二年则要学习论语、简单算学,之后依次加深难度。”王庶道。
    “很好!”赵谌点了点头。
    “陛下,制定书籍,之后散发全国,所需的钱财实在是太多!尤其是陛下所说,实学书籍以后或许会增加新的内容、改进旧的内容,这样一来,需要的银钱就更多了!印刷书籍,首先要雕版,几年一变,实在是不好。”王庶道。


第五百八十章 变革2
    “雕版?雕版印刷?”赵谌道。
    “是的!陛下,您或许不知道印刷术的工序,首先便是要制作雕版,这十分的困难,并且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王庶道。
    “王庶,你没有听说过活字印刷吗?”赵谌有些惊讶的道。
    “活字印刷?这是什么?”王庶困惑的道。
    赵谌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表情来。
    活字印刷本来是北宋初年毕生发明,距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到了现在,王庶竟然没有听说过活字印刷!历史上,活字印刷术确实是中国发明,只是活字印刷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用!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虽然有活字印刷的书籍出现,但是数量极为稀少,活字印刷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印刷术的主流!等到了清朝末年,洋人靠着船舰打破中国的大门,进入中国之后,因为洋人要印刷圣经,这才将经过西方改良的铅字印刷传进了中国,中国人这才大规模使用活字印刷。
    “陛下,这很重要吗?”王庶道。
    “国人不看重实学,只看重儒学!从古到今,我中华发明众多,但是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真是可惜可叹!关于教材,主要是下发给各个学堂的老师,一开始可以用誉写,不用印刷!至于活字印刷术,你回去之后找找相关的资料,百年前就有人发明出这个东西来了!”赵谌道。
    中国古人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尤其是其中的造纸术、印刷术,这是欧洲文艺复兴、传播文明的重要工具,可惜在中国只有造纸术流传开来,活字印刷一直没有传播开!至于四大发明的火药,在中国更是使用范围狭窄,在西方反倒被发扬光大!
    从古到今,中国的读书人只想着要做官,从来未曾将书中的知识用在实学之上,对于实学的重要发明,读书人也根本不放在心上,这些都让赵谌叹息不已。
    “看来除了教育、科举改革之外,还要在整个国家鼓励创新、鼓励发明,给予创新者以重大的奖励,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今后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赵谌暗暗道。
    “微臣回去之后便会去查看这活字印刷术。”王庶道。
    “教材除了儒学、实学之外,我看还应该再加上一项。”赵谌道。
    “陛下请说。”王庶道。
    赵谌站立在窗前,沉默了许久,道:“将朕的一些话语汇集起来,让学堂学习。”
    他主要是想要将自己心中的一些民主、创新、开拓的精神写出来,用以冲淡儒学的中庸气质,改造国民。
    “陛下,这本就是宣传处应该做的事情,微臣疏忽了,学堂里必须学这些。”王庶急忙道。
    “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你先编写出一套简单的书籍来,然后给朕查看!另外,现在就将消息散发出去,告知百姓,朝廷即将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赵谌道。
    “微臣明白!”王庶点了点头,这才告辞离去。
    赵谌站立在窗前,看着外面,外面现在竟然阴云密布。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中原大地虽然受尽了磨难,但是许多腐朽文人也同时被清除!眼前的中华大地好比是一张白纸一样,我可以在上面任意的作画!这教育科举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动动嘴皮子、说说话,但是真正实施起来需要的人手之多,花费的金钱之多,社会的影响之大都将超乎想像!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之后,科举改革自然也能够顺利进行!通过教育改变国民思想,让国民重视实学,重视创世,愿意开拓,这样一来,即使没有其他的改革,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中国定然要比现在强大得多!中国现在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外族入侵,我们的潜力被逼迫了出来,而以后则是不用别人逼迫,我们也会显得强大无匹。”赵谌暗暗道。
    
    已经到了麦收季节,天空中阴云密布,燕云地区的农民们都在抓紧时间抢收庄稼。
    下午的时候,燕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吏、守城的将士都纷纷出动,帮助燕京周围的百姓收割小麦。
    在燕京城以南十余里的地方,天色越来越黑,渐渐的小雨下了起来,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所有的小麦才收割完毕。
    这个时候天空中开始电闪雷鸣,雨越来越大。
    一个老农全身湿透闯到了村口的屋檐下,几个中年人迎了过来。
    “老刘头,你们家里的小麦收割完了吧?”一个中年人道。
    “总算是收割完了!多亏了军中的那些小伙子帮助!”这老农一边擦拭身上的雨水,一边欣慰道。
    “大宋和大辽果然是完全不同!”有一个中年人乃是契丹人打扮,此刻突然开口道。
    “这是自然!如果是当年辽国统治之下,他们的官吏、军队不来欺压我们就好了,哪里会帮助我们收割庄稼?”老农点头道。
    “是啊,现在的朝廷、皇帝都远远胜过以前的朝廷、皇帝!”旁边众人纷纷开口道。
    “你们知道吗?刚才还有一个官员问我咱们村子里谁种田最好,你猜怎么着,他们竟然去了东头的钱家,向钱家人询问种田的法子!”远处有一个年轻人冒雨跑了过来,之后冲着这些人道。
    “还有这样的事情?他们询问这个做什么?”老农惊讶的道。
    “我听说朝廷要编写农书!”年轻人道。
    “哦!”老农点了点头。
    中国古代农业方面的书籍很少,即使有也脱离大众,大部分都是一些奇思妙想,不接地气。
    “朝廷很快要在全国各个州县开教育、办学堂,到了那个时候,学堂里面的学生也要学习农学!”年轻人道。
    “学堂里面的学生学习农学?”这一下子老农呆住了。
    “你这是胡说八道吧?学堂里面学的都是圣人之学,怎么会学习农学?”
    “是啊!什么时候学堂可以学农学了?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
    周围人七嘴八舌道。
    “绝不骗你们!这学堂和以前的学堂也大不相同!这些学堂里面的老师都是朝廷供奉,家里贫寒的学子都可以入学!不过那官员说朝廷钱财有限,一开始的时候公办学堂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渐渐的会越来越多!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才能进入公办学堂,其余的仍旧在私塾!但是不论是公办学堂或者是私塾,都要学习农学!据说加入农学乃是陛下的旨意!陛下说,他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让天下孩童都可以入学,而且今后进入学堂不仅仅是为了当官,更多是为了增长学识,可以用于实际!”年轻人道。
    “这如果不是为了中举当官,谁去上学?”老农摇头道。
    “老刘头,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孩子能识字,能够通过书本增长见识,这也是不错的!而且,那公办学堂中根本不需要花钱,只要每天带着吃食过去即可。”年轻人道。
    “不用花钱,还有这样的好事?”老农惊讶的道。
    “据说是陛下将农学称之为实学,今后这科举也要考实学!陛下说了,如果只读圣人之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明事理,如何能够治理地方?”年轻人又道。
    “陛下这话说的不错!我就不明白一些读书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靠着什么来当官?难道懂得几句之乎者也就能当官了?想想也不对啊!”老农这一次赞同道。
    “不错!如果官员懂得如何种田,定然能够更好治理地方。”
    “以我看来,这实学比儒学顶用的多。”
    周围的农人议论纷纷,对于科举考试加入实学,他们倒是非常赞同。
    
    大海之上,波涛滚滚,此刻一艘大船正在海上穿梭。
    船头站着十几个或老或少之人,这些人竟然都是掌柜、帐房之类的打扮。
    “听说朝廷要编写算学之书,我等乃是江南算术最好之人,因此朝廷将咱们接到燕京去。”一个头发花白的掌柜模样的人满脸笑容道。
    “我还听说今后天下的学堂之中都要学算学,这可是一件大好事!算学可不仅仅是用于商贸之上,平日里家中也能用到算学!朝廷当官,各种统计,也需要算学!”一个中年人道。
    “是啊!我等可以参与算学编写之事,等到了将来,我们也能名留史册!我还听朝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