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男人 >

第50部分

唐朝好男人-第50部分

小说: 唐朝好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一天写的手酸,今个就休息下。”兰陵立刻就把纸又卷回去,积极响应我的号召,“你等下,我差人回家再拿点果子来,多做些糖葫芦吃,刚刚没过瘾呢。”

咋不早说!我叫过个丫鬟吩咐:“去,给我吧刚收起来的糖葫芦拿来。”俺要大开杀戒!

第69章 初冬

天气越来越冷,伴随着一场雨加雪,永徽四年的冬季降临了。

这个时代的冬季是修养的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的活动次数也随之降低,心情也变的困顿下来,似乎马上就要进入冬眠。

由于花露水的暴利,王家的经济实力已经提升了一个档次,后宅碳炉里的木炭已经换成了更加卫生、耐用的竹碳,我吩咐管家把剩余的木炭都分发给府里的下人,终究不会浪费。

秦钰已经顶替杜家表兄的缺,如愿以偿的进入了近卫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唐中级军官,军队上的约束让他不能象原来那样频繁的过来上课,于是我就采取了假期作业的方试,给他适当的安排作业,等他有空到我这里来一趟,交出完成的,拿走新布置的,这样大家都方便。

程初仍旧按时来上课,没了秦钰这个伴当,程初好像突然开窍了,领悟力提升了一大截,这个变化让我欣喜,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进化规则?当一个物种灭绝后,马上就会出现新的物种去填补这个空白。而程初正好填补了秦钰留下来的空缺,于是,他进化了?这是好事,对师生都是好事,我教的轻松,他也进步的飞快,很好。

一大早看到二女两条挂在鼻子下面清亮的鼻涕,让我意识到应该采取点必要的取暖措施了,还没有到严冬,骤降的气温对家人的健康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影响的。虽然房子里已经打起了碳炉,但偌大的房间不是一个小小的碳炉能全部照顾到,到底竹炭的温度还不能和焦碳媲美。

关中煤碳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我不知道具体到哪里去开采,只能先打泥炭的主意了。泥炭在我国有两种,一种是埋藏泥炭,一种是表露泥炭。表露的泥炭很常见,这一向老往造纸作坊赶,经过庄子的时候就常常看到有农户用泥炭圈筑猪圈。

泥炭不少,下来怎么办?在屋子里盘个炉子的话,用不了多久大伙全得中煤气不可,得弄烟囱啊。拿了张纸写写画画了半天,没个头绪,看来这个时代要打制烟囱,的确很不容易。没烟囱就得想别的办法了,壁炉?看了看房屋的结构,得给屋顶捅个窟窿,可以在别的房子试试,正房暂时还不成。

想的头疼,吃串糖葫芦先。我最近变的比较馋,可能是活动的太少,一天都只在嘴上挖抓。自从发明了这个糖葫芦,一家三口就成了葫芦迷,尤其是二女,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咔咔嘣嘣的啃,没个时候,只怕给她牙吃坏了,说都说不住。

要是有根烟就好了,大半年没动烟,按理说也该戒掉了,怎么老是出现这个念头。我抽烟的毛病是高一的时候落下的,当时和同学去他老家玩,俩人一天躲到炕头偷偷抽烟……得,盘个炕吧,东厢房空着,就在那屋盘个炕去,至于该死的铁皮烟囱,让它见鬼去吧。

我把想法告诉颖后,遭受了质疑,关中人没有睡炕的习惯,很多人家连炕是啥都不明白,这其中就包括颖在内。她觉的我的想法匪夷所思,充满了泥土气息,如果去乡下务农的话,也许会更合适。

炕是按照山西农村的煤火炕设计的,大炕,占房间三分之一大小,周围用炕围子包着,中间留一个小门,把炕和房间分成了两个空间,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在炕上完成一套自由体操的全部动作。

盘好后,叫人烧了泥炭,烤了整整二天,把新炕的湿气除掉就能睡人了。

“冬天就睡这里?”颖不习惯的打量这个怪物,“太大了,能睡不?”

头发长,见识……算了,这个朝代用头发长短是分不清男女的。没理她,我取了几张字画挂到炕上,还是觉得空荡荡的,就是有点大了,嘿嘿。

颖看我开始布置了,自然不落人后,指挥丫鬟把什么首饰箱子,铜镜之类的统统都摆了上去。二女撅个嘴在一旁看着,鼻涕流老长,一个劲的吸溜,模样可怜很。

“还楞啥,赶紧给自己占啊,过一会就没你放东西的地方了!”看二女不乐意的模样,赶紧给提了个醒,炕这么大,就是再睡三个都能翻跟头,何况一个小丫头片子。

二女听我这么说,撒腿就跑回去招呼人手了,一会功夫,樟木箱子、针线盒子就弄了一大堆,都规整到炕边上,摆了一溜。

还是有点空旷啊,当时盘炕的时候光按记忆中的比例了(山西农村的传统大炕一般占卧房的1/3,有甚者能到2/5强。现在已经不长见了),没合算房间的大小,失算!赶明去定制个大炕桌才行。

哎呀,不容易,一家三口终于折腾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算不算发明,也许在长安城算是个希罕吧,上去先睡个处女觉。颖和二女见我上炕了,也都新鲜的爬上来,闹的嘻嘻哈哈的,让我看不上眼。富贵人家的女孩子,哪里知道劳苦大众的辛苦,我盘这个炕是为啥?还不是为了让她俩体验一下贫下中农的日子么,不过山西地主家好像也睡大炕,没道理。

大中午,一家三口就在炕上赖着了,反正外面下雨,没什么事情做,猴到一块也满温馨的,除了有点热以外,啥都好。

就说呢,为了烘炕,火都烧了两天了,赶紧找人把火灭了去,要再烧下去,晚上怕是睡不成觉了,怎么说现在才是初冬,不小心上火就划不来了。

正指挥灭火,下人跑来给我通报,秦钰来了。

怎么现在过来了?秦钰浑身都湿透了,正在前庭喝热茶。

“嗣业怎么现在过来了?”我转身吩咐下人搬个炭盆过来,让秦钰把衣服换下来烘干。

秦钰忙阻止,“子豪兄,今日特地过来给您辞行的,马上就得赶回去收拾东西,后日就随大军开拔赶赴拢右。”

“哦?”我纳闷,“怎么要从禁军抽调人马过去?”

“昨日接到的消息,百济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左武卫大将军已经动手了,这次抽调关内九支府兵加强拢右兵力,以防吐蕃趁火打劫。”秦钰几口喝完茶水,转身就欲告辞。

“等等,兵者,国之凶也;讳战,然战则必胜!切末心存善念,给对手可称之机!”我肃穆道。

“小弟受教,告辞!”

第70章 动员

永微四年(654年),百济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夺其三十余城,新罗真德女王撰写《太平颂》,亲自刺绣,呈献大唐,乞求援救。(当时朝鲜半岛并存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其中新罗一直与唐廷保持朝贡关系)

高丽已经被太宗李世民打残了,如今朝鲜半岛就剩下百济这根鱼刺,对于养息多年的大唐来说,只要拔除了这根刺,就能顺利的把朝鲜半岛紧紧握在掌心。瞌睡送上热枕头,新罗女王的求救给了唐朝政府一个师出有名的好借口,在辽东经营多年的唐军将士终于可以活动一下筋骨了。

在接到新罗女王求援的同一时间,朝廷就任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10万讨伐百济;同时任命金春秋为蜗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兵5万与苏定方配合作战。

这是李治登基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战争,也是对新君的一次岗位能力考核。如果能顺利拿下百济,不但雪了太宗皇帝当年被迫撤退之辱,更能提升其在朝野的声望,威震对大唐抱有狼子野心的周边邻国,并彰显唐朝政府为维护地区和平所表现的大国责任感和决心。

此战至关重大,举国注目,在开战前夕,府兵已经开始频繁调度,关内道将近二十府的兵将陆续开拔,向拢右进发。吐蕃一直是大唐最强大的敌人,分量之重让百济等跳梁小国难以比拟,近年来两国边境上的冲突频繁,规模逐渐加大,如果吐蕃要趁大唐进攻百济跳出来趁火打劫的话,局部战争就可能演化成国家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巩固唐吐边境的优势,关内道的府兵源源不断的开往拢右和剑南,造成关内兵力不足,为补充兵源,朝廷随颁发募兵令。

唐朝的兵制建立在隋朝的兵制基础之上,其编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军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称卫士或侍官。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军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个,约百分之四十分布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

均田制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征点标准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初期规定,凡20岁至60岁有受田权利的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后改为25至50岁。通常情况下,把全国户口分为三等九级,资财在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从中挑选一人充当府兵)。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其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城宿卫(称为“番上”),或到边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卫士服役期间,免除其自身的租调,但衣装、口粮和大部分兵器都要自备。

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统领和管辖。和平时期耕地种田。战争发生时,自带粮食与马匹,兵刃,出征打仗。这种兵役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也扩大了兵源。

这种藏兵于民的军制成为大唐建朝不久就能横扫周边的重要条件。

募兵令下达不久,关中百姓的凡符合条件者纷纷响应,母送儿,妻送夫,田间街头持刀跨剑踊跃从军者比比皆是,国家的荣辱已经深深的和百姓们联系在一起,尽显强国子民的优越意识。

王家接到募兵令的同时也忙碌起来,凡符合从军条件的庄户杂役都先来王府报道登记画册,一个个身穿戎装,腰跨利刃,表情严肃的排列整齐站在王府门前。平时的温和谦恭的庄户杂役瞬间变成热血沸腾的勇士,前后的反差让从没体验过战争的我有点难以接受。

“夫君,妾身已经将老侯爷的铠甲收拾好了,待会点兵的时候您穿上。”见我准备带领众农户,是众勇士去办理入伍手续,从后面追了出来。

“啊?咱家不符合条件吧?”按王家三代单传硕果仅存还没有后代的我来说,除非是兵部特招,要不就算送去都要被退回来的。

颖不吭气,撤着我的袖子把我拉了回去。二女正盘腿坐在大炕上细心的收拾着一幅被擦拭的乌黑锃亮的甲胄。

“来,妾身给夫君换上。”颖扭头招呼二女,“去把我昨天打好的丝带拿来。”

二女点点头,飞快的下炕出去了。

是鱼鳞软甲,做工十分精美。颖站在炕上,吃力的提在手里的样子,怕有个十来斤的分量,看她费劲,我顺手就要接过来。

颖把我挡开,轻声道:“妾身亲手来。”说着就往我身上套。

“是不是先得换装?”我一身儒生打扮,套上这个有点不伦不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