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145部分

食王传-第145部分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自然是问及岑余子落脚何处了,王况一听问这话,又见了岑余子的伪装,当下就接口道:“岑明府还没住下?这长安如今想找个好点的客栈可是不容易,不到午时就都客满了,而眼下已经过午,正好,况的小院也是处默兄送的,就在左近,如今空着也是空着,若是不嫌弃,就在安顿下,家人什么的,您尽管当自己家人使唤就是,一应吃的,都从林府送去,也省得再麻烦。”
    听了这话的员外郎,越发的坚定了要帮岑余子谋个好出路的心思,于是在王况的热情邀请下,和岑余子在林府吃了顿丰盛的晚餐,心满意足的回去筹划去了,他得回去好好谢谢婆娘,然后再好好的找几个同僚推敲推敲,把岑余子安排在什么位置最是合适,既让岑余子满意,又要让官没有理由驳回。同僚间谁没个三亲六戚九乡十的?往日里某家帮他们,今日也合该他们来帮帮某家了。
    “嘿嘿,这个员外郎,恐怕一晚不得睡了,光是考虑给岑县令安排个好去处,就够他愁的,整个大唐的县掰着手指头也能数的过来,就那么几个,以岑县令的考课,升到州里的可能性实在太小,最大的可能就是改知个县,也是不错了,县县令可是从六品,比起从七品的下县县令足足提了一品,最不济的话,也能给谋个中县县令,也是个正七品的官职,比二郎还要高一级。”
    王况以前并没怎么注意到这县令和县令之间还有这么大的差别,这要在后世,所有县长的级别可都是一样的,至少在待遇没什么中下之分。这一听就来了兴趣,程处默见王况感兴趣,加王况如今也是官身,这些个属于常识性的东西要是不了解,还要被人笑话,这才耐心的叼了根细竹签一边剔牙一边给王况起了课,岑余子比程处默算起来更属于体制内的人,了解的当然比程处默更详细,只是小公爷既然开口说了,自己也不好插嘴,只在旁等到程处默不确定的问他的时候,这才补充两句。
    原来这时候的县令品级,从最低的下县从七品下一直到最高的正五品都有,其中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七个县不是京城所在,就是前朝故都所在,要不就是大唐发端所在,所以这些个县令的品级别都是正五品,比中州别驾都要高一级;京畿道、都畿道和太原府及河南道,都是和皇家有关,所以这些县无论贫富大小,其县令都是正六品;剩下的就是全国各州的富裕地方,都算是县,一般这些个县年缴税赋能抵得一个下州的全州缴纳额,县令从六品,中县则是稍微富裕的地方,县令根据所在县在本州的位置,从从七品到从六品下都有;剩下的就全是下县了,几乎下县占了全国县的九成以,县令也是根据税赋有从七品下也有从七品。州也是一样有中下之分,其刺史的品级除了那些个和皇家相关的外,都是有品级之分的。
    而建州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下州的抹游,就是建安也比不寻常一个中县一半的税赋,所以建安一直都是下县,不过,据说今年建安有忘摆脱下县而步入中县之流,这都得归功于王况当初搞的建安小食来。现在建安小食是遍地开花,加当初王况制定的制度,最大限度的使税收流失最少,所以,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建安升格成中县几成定局,林明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能升两级从从七品升到正七品了。这话若要是从旁人口中传出,林荃淼还是不大相信的,可从和建安相邻的唐兴县令口中说出来,那就基本是没跑了,得到这个喜讯,林荃淼赶紧兴冲冲的跑去找林老太爷报喜去了。
    听完介绍,王况就动起了心思,原来升官还有这么个途径,这不跟后世海南从地级市直接升格到省时发生的情况一样么?如果是这样,倘若自己能帮着把整个建州搞繁荣起来,把建州从下州升格到中州甚至州的话,那岂不是说,林明和黄良就坐着直接升官了么?对了啊,好象自己看过一本双穿越的,猪脚就是这么干的呢,怎么自己倒把这茬给忘了呢?州的刺史可是从三品,绝对的封疆大吏,而现在黄良只是个和万年县令平级的正五品,这中间可是差了整整的八级。
    这要是几年之内,把建州搞到州的级别,那黄良岂不是跟坐了火箭升官一样么?这对别人来说是千难万难,可对王况来说,那就是绝对的捷径一条,而且是没什么困难的捷径。
    想到这里,王况就想到,唐兴县如今有两个独有的特产,一个是丹桂,一个是金桔,这两样东西其他地方是种不起来的,若是将这两样好好的利用利用,升到中县应该不是问题,但想升到县的话,恐怕还是不够,如果唐兴县能有自己人或者向着自己的人在,运作起来也是容易些,没那么多的阻力,要知道黄良虽是一州刺史,却是没有权利插手地方经济的。
    只是,不知道岑余子的意思怎么样?
第一七二章又凑了一堆
    不愧是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精,岑余子见王况仔细的打听中下县令和中下州刺史品级的差别,再一想,一个建安小食就让建安挤入中县之流,那倘若只要王二郎肯出手,唐兴升到中县应该也不是很难,如今自家和王二郎可算是有了点关系,若是自己还在唐兴的话,王二郎看在慎家的分,说不定会出手相帮,那么别说是中县,要是几个县令联合起来形成共识,成为县也是大有希望的,可莫要就这么凭白的浪费了机会,把唐兴就这么拱手让了人,如今的唐兴,也有不少的人在做建安小食的,这要以后做的人多了,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成,某不能走,得留下来,树是自己帮着王二郎种下的,可别被人摘了果子去。在唐兴任直接升品,那就是实打实的铁板一般的政绩,比起靠关系升的官来,坐得更是稳固而且安心。
    当下,他也没等王况试探,立即表态,若是宣德郎有意造福建州百姓,他也不走了,明天就去吏部说明自己想留任的意思。
    这可是一块大蛋糕程处默和尉迟保琳也不是傻子,当下一琢磨就知道王况打的什么主意,这一个州从下州升格到中州州,所有的官员品级都会跟着往提,绝对是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厉害的升官方式,要知道,一个州里,连带着下面的县,文武两个系统大大小小也有一百多个位置,那是一百多人同时升官啊,多壮观的事?以王二郎捞钱的本事,那点子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一个下州而已,能有多少人口?随便一出手,不说别的,光就把辣椒种植给推广开来,造福一方那是轻而易举的。不行,这样的热闹少了某怎么能成?某也得分一杯羹。
    于是这俩活宝就心急火燎的回去找自家老头去了,他们自己是不用愁,可以继承老头子的爵位,可下面还有弟弟呢,还有族人呢,怎么地也得安排几个进去不是?至于说建州原来的文武官员,找个稍好点的位置调了去就是,也没亏待他们,他们要是能认识到王二郎的能力,自然是不肯走,那样的人也犯不着为难,留下来也是个帮手;若要是没这般见地的,留下来反而可能成为碍手碍脚的绊脚石,这样的官员,许他们更好点的位置,能调走就调走,空出来的位置就自个几家分配,岂不妙哉?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吏部的官员很惊讶的发现一个问题,先是那个唐兴县令明明有可以到中原的一个中县当县令的机会,却是死活不去,赖着不走了,甚至扬言,若是非要调他走,他就辞官不做。结果那个中县县令自然是被吏部某中层官员的一个关系户顺理成章的笑纳了,岑余子还是继续做他的唐兴县令,自然一个拒不受命令的处分是少不了的,好在他是拒绝左迁的机会,所以处罚并不重,只罚了他三个月的薪俸,若要是拒绝右迁的话,那搞个不好连官都会丢掉以左为尊,左迁则是升迁,右迁则是贬拙。
    接着唐兴县拒绝左迁后,就有几个国公家的前来活动,有的是要从长安放着清闲官不做,非要跑到建州去做官,甚至答应和建州原来的官员互相换个位置;有的则是要从中县或者是离中原更近的下县调到建州去,哪怕为此降级也在所不惜。开始的时候,一切的运作还是瞒着面偷偷摸摸的进行,但随着要求调换位置的官员越来越多,引起了层的注意,连杜老头也过问起了这事,最后杜老头觉得事关重大,和房老头一合计,捅到了李世民那里。
    “这个王二郎究竟想干什么?”李世民听了俩老头的禀报,迷惑不解,想都不用想,那帮想挤进建州的人肯定是冲着王况去的,这些个小家伙,都是和程家,尉迟家或是秦家有瓜葛的人,其中甚至包括了程家和尉迟家的两个刚封了爵的小子。这个王二郎倒底给他们施了什么迷魂计?让这帮家伙宁可放弃在长安的家和舒适生活,或者是品级而想方设法也要挤到建州去呢?建州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得这帮小子趋之若鹜的?
    “陛下,老臣觉得,这帮小子定是冲了宣德郎捞钱的能力而去,别看宣德郎如今年纪尚小,且家产也不算甚丰,仅比长安中户人家强少许而已,但他拉起这帮家产仅用了两年多三年不到的时间,据底下报来说,富来客栈如今在整个江南两道的几个县都开了分号,且各分号的规模比起富来客栈最初的规模来要强不少,若不是长安有个建林酒楼在,恐怕此时富来客栈已经开起了分号了,这要是换了其他人,恐怕没个十年八年的苦心经营,怕是难以完成,而宣德郎却总是做着甩手掌柜,并不参与经营,由此可见,其在吃这一道,恐怕花样不止于此。而这仅是一项烹食业,这王二郎手中可还是有辣椒酱和粉的,据说明年就要在长安种辣椒了,那日宴会时,某曾见到王二郎院里竟然也种了灯笼果,而据程处默那个小子说,这灯笼果也是可以食用的,可以想象,这个王二郎,从其师傅手中学会的东西不少,其师果然是个奇人啊。”杜老头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老臣以为,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这些要求去建州的几乎都是卢国公,吴国公及秦大将军大有干连之人,且其中还包括了卢国公次子及吴国公次子。这三家不论从其家产来看,都不是王二郎所能企及的,仅说尉迟家,当初前齐王元吉的所有财物均已被陛下赐给尉迟敬德,仅凭这一项,足够尉迟家子孙不愁,更何况之后陛下每每的赏赐颇丰厚了,因此,臣以为,即便是王二郎再能赚钱,他自己本人估摸着可以赚到这些,但跟着的人却是未必,能十停中有一停就不错了。因此,臣以为,他们除了钱财原因,却是有更主要的原因。”房老头不愧被称为谋,一下就道破了核心,但是他也不清楚这些人究竟冲的是什么去的?
    房玄龄不是没想过跟着王况可以有升官的机会,可这也太渺茫了罢,王况这次能得到宣德郎,那是在诸多巧合之下才促成的,今后自己等人已经有了提防,不会再让陛下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来,所以,以后像这样飞速的升迁是断断不再可能发生了,那么这些人要跟着王况一步一个脚印的爬来的话,也未免太过可笑,有什么升迁的途径能比呆在长安,呆在自己家族核心人物身边更快的呢?
    他根本想象不到,这些要求去建州的大多数人也想不到,王况有让他们连升好几个三极的办法,他们大多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