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20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20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吴克星———
  220年,曹二代老大曹丕继王位,一批曹二代人物开始得到重用。曹休升为领军将军,参照前后功劳,封东阳亭侯。同年,大将军夏侯惇病逝,曹魏军界老大夏侯惇因病去世。一颗巨星陨落,天并没有塌下来,因为另一颗巨星冉冉升起———曹休升为镇南将军,假节,以曹丕名义都督各处军事。与曹丕一起从穿开裆裤时一起长起来的曹休开始成为曹二代,进入核心层。
  曹休要去寿春接替夏侯惇的工作。临行前,曹丕率领文武百官为曹休送行,走下銮舆,与曹休握手告别。曹丕想方设法地树立曹休的国家权威。在与曹休握手的时候,在群臣艳羡的目光里,不知曹休的脸上是否还笼罩着抑郁的阴云。
  但是,曹休在孙权那里没有权威。长江对岸,孙权兴奋地直搓手:哈哈,曹一代都不能奈我何,况曹二代乎!
  他决定要给曹休一个下马威,就派遣部队过江,驻扎在历阳(今安徽和县),窥伺江北。曹休毫不含糊,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历阳。孙权这一下抑郁了:怎么曹二代更难对付呢?在他抑郁的时候,他看到芜湖一带火光冲天,听到那里哭声连连,他咬着牙想:是谁吃了豹子胆在那里放火?他想不到,吃豹子胆的人是曹休。曹休派一支部队,在芜湖横冲直撞,烧杀抢掠,全无客场的拘谨。孙权和曹丕同时得报:曹休部队烧毁芜湖营寨数千家。
  遥望芜湖的火光,曹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战后,曹休升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曹丕总想走出父辈的光环,就与曹休说:“我们得把东吴拿下来,让曹三代敬佩我们呀!”同为曹二代,曹休何尝不想建功立业?
  222年,曹丕征东吴,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于洞浦击破孙权大将吕范等。战后曹休被拜为扬州牧。抑郁王子曹休,成了东吴克星。
  226年,曹三代魏明帝曹叡即位。已成国家元老的曹休进封长平侯,他坚定地要完成曹二代平定东吴的任务。
  曹丕的去世,东吴人以为有机可乘,就派审德屯皖,伺机北上。可惜,东吴人忘记了,曹休没去世。曹休又一次扮演了东吴克星的角色,击破吴军,斩获审德的首级,吴将韩综、翟丹等先后率众投降于曹休。曹休陈兵江北,刺眼的阳光照在刀剑的锋刃上,反射着死亡之光。曹休面前,孙权胆怯了,他急忙修书称臣。曹休成了曹魏的最大功臣。曹休增邑400户,连同先前的共2500户,加了封户,还得升官呀!曹叡为难了,主管全国军政的大将军之职已经被作为气球送给孙权了,曹休老叔怎么办?
  好在皇帝从来不愁提干名额,曹叡拜曹休为大司马。大将军已经主管全国军政,不知道大司马主管什么。有一点很明确,孙权的大将军是个气球,好看,但是一点分量都没有,他连魏国的一个小卒子也调动不得。看来,主管全国军政的人应该是曹休了。可是,大司马曹休不在中央办公,却仍然都督扬州,任凭司马懿、曹真、陈群在朝内辅政。难道,他身上的大司马头衔也是一个只起装饰作用的气球?
  三 辅政情结
  比绿帽子还难堪的乌纱帽———
  孙权称臣,对着曹叡三跪九叩,曹叡说:“爱卿平身,念你一片赤诚,把大将军的乌纱帽给你吧!”转道而行,就像通缉犯一样。大将军这顶乌纱帽全国独此一顶,绝对限量版。从战国时,大将军就是全国最高统帅,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为中朝官领袖。曹魏第一任大将军是夏侯惇,第二任是曹仁,都是元老且是宗室。
  孙权口头上对曹叡谢恩,心底却骂开了:你们曹家哄人不眨眼的基因是代代遗传啊!曹魏大司马的乌纱帽,对孙权来说,不是荣耀,而是紧箍咒。曹魏用封官的形式表明对孙权的管理。不要以为头顶一只绿帽子就是邮政天使,保不准是一只王八。也不要以为被表彰就是荣誉,保不准那荣誉是另一种形式的限制。
  既然孙权的大将军是一只装饰性的气球,那曹休的大司马头衔也可能是一只气球,只能挂在一边看着玩。《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西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罢太尉,始置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号前,如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等。西汉一朝,常用为加官,授予掌权的外戚,也有不兼将军号者。东汉时,大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到了曹魏时候,大司马又还原了其加官功能。曹仁是大将军,但是后来又该升官了,大将军已是顶峰,不能再升了,曹丕就在顶峰之上加了个石头,上面写上“大司马”三个字,这块石头就成了顶峰上的顶峰,曹仁就成了曹魏的第一任大司马。
  曹魏的第二任大司马便是曹休。曹操死了,夏侯惇死了,夏侯渊死了,曹仁大司马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曹休做大司马时,他的职责范围却只是都督扬州军务,曹魏大司马贬值为扬州牧。
  此时———骠骑将军司马懿驻扎宛城,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荆州是曹魏南大门,战略位置远远超过扬州;中军大将军曹真驻守长安,专门对付蜀汉,长安是曹魏的西大门;曹魏的东大门扬州则由曹休把手。表面看来,曹休与曹真、司马懿平起平坐,可是,这也恰恰说明了曹休头顶上的大司马帽子,只是一个气球,他根本掌握不好全国的军权。曹休为此又沉陷在无边的抑郁里。
  曹休捧着大司马这只气球,真想一拳把它击爆,这个大司马的乌纱帽比绿帽子还让他难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只乌纱帽是司马懿们赏赐的。在曹休的内心里,他应该赏赐司马懿们才对。
  为什么辅政班子里没有我?———
  司马懿、曹真、陈群都是辅政大臣,而他都不是!
  封拜大司马是魏国重要新闻,更是军国大计。很明显,封曹休为大司马,不是辅政大臣们的建议,就是得到辅政大臣们点头的。作为曹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人物,曹休为无权封赏别人只有权接受别人封赏而抑郁。
  曹叡登基,曹休过渡成了元老,当年曹操眼中的“吾家千里驹”早已把自己看成曹魏栋梁。在曹操葬礼上,他想起自己曾经以参军身份被委以军权,压过了曹一代人物曹洪;曹丕葬礼上,他想起曹丕把节交给他,亲自走下銮舆与他握手告别,把南方所有的军队交给他一个人的情景。
  曹叡年轻,无军界和政坛经验,需要辅政。曹休早就在心底把自己当成了辅政大臣的一员。曹丕执政期间,曹休就充当了辅政的角色。有一次,曹丕想赐给贾逵假节的权力,曹休站出来说:“贾逵性情刚直,多次侮辱怠慢诸将,不能让他做督军。”奇怪的是,一贯刚愎自用的曹丕居然对曹休言听计从,最终没有授予贾逵督军的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丕对曹休的信任,也可以看出曹休已经渗透进了国家决策层中去了,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扬州牧。曹丕对他的倚重,也非别人所能比。
  曹丕初登基,有一些人心里不服气,他就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对军权重新洗牌。221年,他拜曹休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准备对吴的战争。当曹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噩耗传来———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溘然辞世。母亲的去世,激活了曹休身上的抑郁细胞。幼年丧父,是母亲和他颠沛流离,从家乡谯县到吴郡,又从吴郡到荆州,再从荆州到北方……孤苦的孩子对亲情更加珍惜———可是,现在母亲抛下自己走了。曹休向曹丕请假回谯县葬母,按照人之常情,丧假怎么也得一周,最起码要过了“一七”呀!可是,越骑校尉薛乔拿着诏书和节,出现在曹休面前,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听好消息:曹丕下诏书命令曹休节哀,曹休的悲哀就是政府的悲哀,政府出面对曹休进行心理干预,这是曹休的荣耀。再听坏消息:曹休回家当夜葬母,不得拖后,葬礼过后,曹休立即向薛乔销假报到,曹休没有权利像常人一样守灵N天。其实,对曹休来说,坏消息更是好消息———这意味着国家离不开曹休。
  抑郁气质的曹休见了祖父的遗像就眼泪哗哗流,现在母亲去世,他却连泪都流不出来了———泪早就流干了。这一天,曹休穿着丧服,悲痛万分地坐在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脱掉曹休的丧服。曹休跪下,泣不成声地说:谢主隆恩!曹丕派侍中关心曹休来了,侍中们带来曹丕的诏书,让他节哀,还让他饮酒食肉。
  曹丕为什么这么不遗余力地对曹休进行心理干预?曹丕需要曹休,他刚刚即位,迫切需要有人来扶自己一把。这个人,就是曹休,否则,他不会这么不顾人之常情地剥夺曹休尽哀的权力。很明显,曹丕把曹休当作了股肱。从小被曹操当作亲生儿子养育的曹休,知恩图报,更想帮助曹丕。在心里暗暗地把满朝文武梳理了无数遍,把自己和所有人做了个比较,最终,曹休想,如果有一个辅政名额,那就会是他———如果有两个辅政名额,那么这个另外的人会是曹真还是陈群,或者司马懿,他拿不准,死了脑细胞N亿个。
  历史和生活一样,有很多意外。曹丕死了,让曹休意外的是,最终辅政人员有三个,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三个人里没有他。没有曹休!三位辅政重臣———曹真、司马懿、陈群。
  屈辱,失望,愤懑,不平……男儿有泪不轻弹,曹休又像以前那样在抑郁里沉默,把牙咬碎,咽下去,慢慢地消化。受伤的猛兽,总是在无人的角落里默默地舔着自己的伤口。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辅政班子里没有我?曹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其实,当曹休这样问的时候,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千古之谜———
  曹休认为自己被排除在辅政班子之外,是一个阴谋。
  事实上,《三国志》里有一处记载说曹休是辅政大臣,《文帝纪》中“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这里是有曹休的,可是,再读其他部分,问题就出来了———
  《三国志·曹真传》,“真与陈群、司马宣王(司马懿)等受遗诏辅政”;《三国志·陈群传》,“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这两处记载里的“等”表示“身份等同”,三人受诏辅政,排名不分先后。曹休不会在这个“等”字里。《晋书·宣帝纪》,“七年,天子(曹丕)感寒疾笃,托太子(曹叡)于帝(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这里,依然没有曹休什么事儿。
  人们都说白日见鬼,现在是史书见鬼,尤其是《三国志》,更是连连“见鬼”:对曹休是否辅政这件事情,前后居然有出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曹休实际上并未辅政,因为他要是辅政的话,陈寿在《三国志·曹休传》里就记载了。
  那么,怎么解释《三国志·文帝纪》里关于曹休辅政的记载呢?
  晋朝人陈寿写《三国志》不容易,因为涉及当朝的一些人或一些人的先人,所以他一边瞧着“雷区”一边动笔,唯恐破坏了和谐,引火烧身。今人在天涯发个帖子还被跨省追捕,要是陈寿笔端一歪,写了不该写的事儿,那就可能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