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 >

第15部分

解放战争-第15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陶一战;刘邓部伤亡三千五百人;国民党整编第三师死伤近五千;被俘者高达一万两千人。由于被俘的人太多一时不好看管;在国民党军飞机盘旋轰炸的时候跑了四千多。 
  消息传来;蒋介石震怒。 
  最大多数万岁 
  就在中国内战爆发的那一刻;一个美国老人骤然卷入了中国政局。 
  没有哪一个美国人像他一样在中国当代史上留下了如此丰富的人生轨迹。他的大半生与中国的当代教育史密不可分;晚年的生活更与纷扰的中国政局密切关联。无论历史给予他什么样的评价;他那静卧在中国北方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墓碑;至今依旧是一道令人心绪复杂的风景。 
  一八九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清光绪二年——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司徒家族对教育和传教的热爱与执著在近代美国史上颇具盛名;家族成员先后独立创办或参与创办过五所学校;先后出了五位大学校长、学院院长和女子学校校长;同时;从司徒雷登的曾祖父开始;家族中曾有十三位男性成员成为传教士。一八六八年;约翰·林顿·司徒来到中国传教;几年后;他把一个名叫玛丽的美国私立女校校长也带到了中国;他们在中国杭州城北的贫民聚集区盖起了一座教堂和一所学校;这就是日后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五十年的司徒雷登的老家。 
  有着与父亲一样惊人的耐心;但更具社会干预欲望的司徒雷登;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的动荡岁月。他在南京的一所神学院里当教师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他因为对革命十分向往而结识了孙中山。在孙中山宣布辞去大总统的演说会上;他是在场的唯一一位外国人。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受教会委托来到北平筹建燕京大学;筹款、选址、确定校名都是他一手操办;他决心把这所风景如画的私立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学府。他的努力成功了。燕京大学聚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学者;而学生多数成为开创中国新时代的前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为了能使中国军队齐心抗战;他甚至以南京国民政府特使的身份去东北劝说张学良“易帜”。他与很多国民党官员与国民党军将领私交很好。因为真心认为蒋介石是孙中山革命的唯一继承人;他对蒋介石的倾慕几乎到达了崇拜的地步。 
  他已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符号。 
  美国对日宣战后的第三天;日军将其逮捕。日方试图用他作为与美国和蒋介石讨价还价的人质;同时也是对燕京大学不接受“奴化教育”的一种威胁。但是;日方没能让司徒雷登低头;他宣布已把生命交给了他信仰的上帝和他热爱的中国。日本投降后第三天;被囚禁三年零八个月的司徒雷登出狱了;他立即被飞机送往重庆;流亡在那里的燕京大学的师生们看见面容憔悴的老校长;与他相拥而泣。 
  就在马歇尔为国共两党的难以调解感到万分苦恼的时候;司徒雷登在蒋介石夫妇的建议和安排下会见了马歇尔。——他坦率地承认;在这之前;他只是听说过马歇尔的名字;之所以前去拜会;完全是因为他对这个承担着特殊使命的人有点好奇。司徒雷登并不知道;这种老年人的好奇心会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麻烦。初次会见;他只是耐心地听马歇尔详细介绍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分歧。然而;两个月之后;他在北平接到了来自马歇尔的邀请;请他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他和蒋介石都感到吃惊。司徒雷登已经准备退休了;为此他已提出辞去燕京大学校长一职;同时;他根本没有任何从事外交工作的经验。而令蒋介石吃惊的是;虽然他与司徒雷登私人关系很好;但在中国政局万分敏感的时刻;司徒雷登并不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合适人选;坚决支持国民政府的驻华美军司令官魏德迈已经做好了就任的准备。更让蒋介石愤怒的是;马歇尔事前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却征求了共产党方面的意见;周恩来鼎立推荐的人就是司徒雷登。而马歇尔选择司徒雷登的理由也让蒋介石有口难言:“我之所以要求他出任;是根据所有在中国的知情人士;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的反应;他是一位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受到普遍尊重的外国人。他完美无缺的人格标准以及五十年来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乃西方世界最后的榜样;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同样信任和仰慕他。” 

  一九四六年七月十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对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的任命。 
  四天以后;司徒雷登告别燕京到南京上任。他的首要工作就是和马歇尔一起制止中国的内战蔓延。 
  但是;在河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北以及东北地区;国共两军的军事冲突不断发生;而且已有愈演愈烈之势。司徒雷登立即感到自己几乎无能为力;他和马歇尔共同预感到;他们的调解面临着最后破裂的危险。而司徒雷登对蒋介石的劝告是:唯一的办法是重新赢得民心。 
  司徒雷登的劝告不是空穴来风。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大员只关心两个字:接收。“接收”二字至少包括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含义:军事上;要与共产党军队拼速度;十万火急地开赴战争中的沦陷区和共产党人开辟的解放区;这就是“为国收复失地”的概念。而在经济上;所有的政府和军队大员甚至比蒋介石还心急火燎;因为小到汽车房产;大到金库银行;敌伪留下的巨额财产已经失去了主人;谁先贴上封条或者抢到手里财产就是谁的;这就是“个人发财致富”的概念。 
  几乎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同时;国民党军陆军部成立了“党政接收计划委员会”;也就是以国民党的名义成立的“接收”机构。可能觉得以一个政党的名义这样做有点不合适;很快;“行政院派驻陆军总司令部收复区全国性事业临时接收委员会”成立了。各省市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成立“敌伪物资产业处理局”;国民政府的各级行政大员和驻扎在各地军队高级将领混杂在一起;开始了空前的资财侵占。 
  从重庆返回南京的政府高级官员和军队各级将领;到处收集各种各样的高级小汽车;为给各种各样的别墅贴上封条而忙成一团。南京城内的公馆别墅集中在莫干山路、山西路、中央路和斗鸡闸一带;按照规模和档次;每一处建筑物上都直接挂上了从蒋介石到各级官员和将领的名字。处长、科长和科员们抢不到别墅;就抢民房、高级家具和名牌汽车;甚至连日伪办公楼里的地毯都扛走了。房产、财物到手之后;最有油水的查封“逆产”行动随即开始。“逆产”二字几乎无所不包;从银行、矿山、工厂直到某户人家厅堂里的一件古董。南京原来的“伪中央政府”官员和重庆来的国民党大员互换名片之后;成为阶层一致、利益一致的朋友;像亲兄弟分家一样商量着如何把“敌产”变成“私产”;把“逆产”变成“民产”。 
  为了不被追究自己在日伪统治时期的所作所为;各地的官员想出一个可以让重庆来的“同志”一夜暴富的好点子:以行政命令或者军事命令;将原来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储备票一律兑换成重庆国民政府发行的新法币。按照正常的兑换率;两种纸币价值大致相等;也就是说兑换率应是一比一;可是公布出来的兑换率竟然是两百比一——用两百面值的储备票;才能兑换一面值的新法币。结果;拥有大量重庆钞票的国民党大员和将领瞬间成为巨富;就连薪金很低的来自重庆的公务员也发现自己像中了彩票一样;手里的那点新法币的价值突然间膨胀了整整两百倍!有资料说;仅南京一地;国民政府大员在兑换中获得的暴利价值三十万两黄金。 
  由于“接收”已经成为致富热点;来自中央系统、行政系统、军事系统、地方系统;再加上行业系统的“接收机构”相继冒出;最后连国民政府也搞不清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接收机构。根据官方有限的统计:天津二十六个;杭州二十八个;北平三十二个;上海八十九个……各“接收机构”之间常常发生剧烈的冲突。那些价值较高的“接收”目标;往往被地方机构抢先接收;但是随后又被开到这里的军队将领派兵抢走。于是;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到达后;不得不与军方展开讨价还价的谈判。最终;所有财产和物资殊途同归;统统进了军阀和大官僚的私囊。 
  野蛮的原始掠夺造成了社会生活的迅速崩溃。 
  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高达三万五千八百八十一亿元;为财政总收入的一倍。而通货膨胀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九四六年一月;上海米价为每担六万元;六月上涨到每担五十万元;十二月涨到每担一百一十万元;物价比抗战结束时上涨了六万倍。 
  官富民穷的畸形统治终于面临着统治根基的倾覆。 
  两年以后;当蒋介石都已确信国民党政权垮台在即时;面对国民党军上百位高级将领;他有过这样直言不讳的检讨: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围剿”时还要有利。但由于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为饥饿所迫;全国四十多个城镇;包括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接连发生了抢米风潮;国民党无一例外地宣称这是共产党的煽动和组织;这些城镇的城门上因此挂着“共党首要分子”血淋淋的头颅。紧接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面对血腥镇压。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一日;一个没有任何凶兆的平常日子;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李公朴和夫人走在昆明的街道上;突然;李公朴跌倒在地。夫人以为他不小心摔了;企图把他搀扶起来;李公朴呻吟道:我中枪了。——一粒子弹由腰部射入至腹部穿出。他立即被送往医院;不久就停止了呼吸。气绝的那一刻;将“在中国办一份民主报纸”视为人生理想的李公朴连声说:“我为民主而死!我为民主而死!” 
  刚刚就任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听闻这一“残忍的消息”后说道:“怎么能向长袍里裹着的那颗心开枪?” 
  中国的民主人士高喊:“经过几百年的考验;民主是不怕暗杀的!” 
  中国的热血青年高喊:杀了李公朴、闻一多;杀不完全国的人民!人民是多数的;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多数万岁! 
  对于苦难的中国来讲;最大多数的人是谁? 
  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这个生存能力最脆弱;生存条件最恶劣;政治和经济地位最卑微的群体;是这个苦难国家的基石。 
  就在国民党政府大员和军队将领忙着进城“接收”财富的时候;共产党人提出的口号是:“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的衣服”;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并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一九四六年底到一九四七年初;在东北凛冽的寒风和狂暴的大雪中;共产党的干部们敲开了一户户赤贫农民的家门。然后他们用恳切地语调描绘出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景象;去打动那些对他们心存疑惑的庄稼人;他们用最坚决的手段将垄断土地的大地主和大恶霸从深宅大院中拉出来;让他们面对世代遭受压迫的赤贫农民的控诉。这些残酷的利益盘剥、人身损害以及生活中的种种悲伤往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与土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