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间那些事儿-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梦里,他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第二章 铜锁的古怪梦境
铜锁有段时间睡眠不太好。晚上磨磨唧唧睡不着,即使勉强睡了也不实,梦特别多。每天五点就醒了,赖在床上发呆,头是又晕又疼。
他甚至考虑过服用安眠药。铜锁本人没什么不良嗜好,除了好点色,不过也正常,一大小伙子不好色反而有毛病。他也没往太复杂的地方想,一个成年人睡不好心思多,正常。
可是这种不好的睡眠习惯,越来越严重,到最后,铜锁几乎彻夜不眠。直到那天。他做了一个噩梦,随梦而来的,是一连串匪夷所思的经历。
那天洗了澡,看了会儿电视,到午夜十二点。铜锁躺在床上发呆。又失眠了。他勉强合上眼默默数着山羊,数着数着,还真就睡过去了。
他很清楚地梦见,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个梦,铜锁说,毫发毕现,细节栩栩如生,就跟真事一模一样。
那地方好像是江南水乡,整个小镇修建在蜿蜿蜒蜒的水河之上,山清水秀,风景秀美,镇里铺着的都是石板路。在梦里他是有意识的,能自主思考。他置身古镇,看着眼前的情景,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劲。
哪儿不对劲呢。铜锁家里很有钱,他也算富二代。他平时活得挺低调,最大的开销可能就是出去旅旅游,做个背包客。铜锁走过很多地方,他尤爱江南,各种古镇几乎都留下足迹,而眼前出现的这个地方。铜锁判断,似乎并不在中国。
听他讲自己的梦,我本来有点听不下去,可铜锁表情十分严肃,态度郑重其事,一再强调这个梦和随后发生的一连串怪事息息相关,然后就查出了绝症。
他凭直觉认为,这背后肯定藏着很重大的缘故。
解铃和解南华听得非常仔细,他们丝毫没有因为这是梦,而忽略和轻视。我也只好跟着听下去。
听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问:“那里的场景,比如建筑啦,街道啦,都是外国的风格?”
“不,”铜锁说:“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元素。”
“那你凭什么判断,那里不在中国,就因为你从来没见过?”我说。
铜锁说:“江南水乡我几乎都走遍了,可以百分之一万地肯定,梦里那个地方不属于现代的中国。有可能是不知什么时代的过去。”
“你在梦中穿越了?那地方可能就是你在梦里幻想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你不必较真。”我说。
铜锁摇摇头:“我可以肯定,那个地方确实存在过,绝对真实,你往下听就知道了。”
“继续说吧。”解南华道。
铜锁说,他来到这个江南水乡,走在石板路的街上,看不见人影,空空荡荡。当他路过一店铺时,看到里面的东西,忽然没有理由的就是心念一动。
江南多雨,这家店铺里卖的是用竹子编成的尖顶斗笠。店铺没人,铜锁走进去径自拿起一顶斗笠扣在自己头上,斗笠下面有绳子,他顺势系在脖子下面。铜锁这人不差钱,即使在梦里,也没忘了付钱,可当他摸兜的时候,发现事情有些怪异。
他看到自己居然穿着开襟的无袖坎肩,下身是到膝盖的麻裤,脚上蹬着草鞋,地地道道的江南农民扮相。正迟疑间,他抬起头忽然看见,在店铺深处,黑暗暗的老式柜台上,放着一面铜镜。
铜镜不大,下面有支腿,让它镜面斜着朝上,正照着天棚。
铜锁摸着下巴,他现在这身扮相有点怪,下意识就想从镜子里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
想照你就照呗,可铜锁偏偏迟疑了,为什么呢,铜锁说,当他看到这面镜子时,不知为什么,心里会生出一股强烈的恐惧。
他说,他有预感,镜子里照出来的自己,会非同寻常的可怕。
从进这家店铺,到拿斗笠,一直到看到镜子,铜锁一直被一种很莫名的情绪所支配。他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进去,来到柜台前,把镜子扶正,朝向自己。贞土大弟。
铜镜的表面全是划痕,里面根本照不出任何东西,就是黑漆漆的一块铜面。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面镜子。
也不知为什么,莫名的恐惧感就像蚂蚁一样在身上爬行,他不敢再看,从店铺里走出来。他现在想迫切地找到一个人,谁都行,想问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他走了很远,小镇的街路上空无一人,所有居民都像是凭空蒸发。就在他彷徨恐惧之时,忽然听到很远的地方,响起三声爆鼓。
紧接着是很多人的欢呼声。他大概揣测到一些端倪,今天可能是镇子上一个重大的节日,老百姓们都跑去参加庆典了。
他赶忙朝着欢呼的地方跑过去,穿过镇子,前面是一片汪洋的湖水。铜锁看到在湖水岸边,人山人海,有舞龙的,有敲鼓的,有放爆竹的,这个热闹劲就别提了。
铜锁观察一下地形,找了条路绕过去,眼看就要到湖边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因为眼前这些人让他心生恐惧,心就像被蛇咬了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铜锁告诉我们,他看到镇子上的这些老百姓,全都没有脸。
听到这里,不但我来了兴趣,就连解铃强忍着疼痛坐起来,凝眉听着。
铜锁说,我当时真是吓坏了。梦里虽然艳阳高照,眼前又是人山人海,湖光泛水,可他全身像被一层看不见的黑雾笼罩。
他细细说来,原来梦里那些人并不是没有脸,而是每个人都戴着一些类似帽饰的东西,把脸遮住了。比如,男人戴着尖顶或圆顶的斗笠,女人像阿拉伯人一样戴着口巾或是遮着面纱,总而言之吧,每一个人把真实面目藏了起来。
铜锁摸了摸头上的大斗笠,和眼前的场景正好应了景。这很怪,就好像他有种未卜先知的能力,下意识就知道不能暴露自己的貌相。
他慢慢走过去,混进了人堆。他的衣服,他的斗笠,他的气质,完全融入人群,就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原住民。
他往前挤着,想看看这些人到底在看什么。
镇民们站在湖边的平地上,在离岸边远远的湖水里,搭着一个数米高的鼓楼,上面悬着一块超大的匾额,木头匾额上就写了一个字:仙。
这个“仙”字不知出自何人之笔,写的醉醉欲倒,还真是飘逸如仙。铜锁对我们说,他现在想起这个字,都不禁神往,那个字形看上去很像是一个混迹红尘捧着酒葫芦的老神仙。
鼓楼上站着一堆小伙子,个个打着赤腿,互相说笑。他们各有分工,有的打鼓,有的扶着高台。是的,鼓楼上还有个很高的台子,目测怎么也得有五六米,上面坐着一个人。这个人穿着一双几乎和高台一般高的长靴子,其实这靴子就是外表做成靴子状,里面是高跷。
在鼓楼西面的岸边,有一处高崖,上面是气派十足的大看台,苇子扎成遮阳棚顶,四面红绸包地,台子上坐着的都是镇上有头有脸人物的家眷,她们可不和镇子里那些泥腿子混在一起,小媳妇大姑娘穿着节日盛装,坐在铺着绣花垫子的靠椅上,一人手里拿着把小扇子,说话时遮着口,指着湖里鼓楼上的小伙子,嗤嗤笑着,指指点点。
铜锁混杂在人群里,他完全融入不到热闹中,和这里格格不入,他就是个莫名的穿越者,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只能冷眼旁观。
鼓楼高台上蹬着高跷的那个人,打扮成吕洞宾的形象,一身道袍,背后背剑,脸上却戴着一副鬼脸面具。红彤彤的脸上,大大的眼珠,十分骇人。
只听一声炮响,紧接着是隆隆的鼓声,所有人都沸腾起来。
打扮成吕洞宾的人,一抬屁股从高台上站起来,踩着那数米高的长靴高跷,在鼓楼上颤巍巍走着,每一步都极其危险,摇摇欲坠。铜锁看得眼都不眨,心想他可别掉湖里去。
走着走着,他来到鼓楼边缘,下面是深深的湖水,那人低下头,看向湖面。
就在这个瞬间,铜锁说,我就像突然遭遇电击,全身有电流穿过,眼前的场景有些幻化,我看到了深绿色的湖面。
后来他才想明白,就在那个瞬间,他进入了高跷者的思维,在用那个人的眼睛来看世界。那人盯着湖水,所以他也看到了湖水。
为什么会这样,铜锁说,往下听你们就知道了。
这时,湖面像开了锅,从下面涌出无数气泡,咕噜噜作响,周围涟漪越来越大。所有的声音都停了下来,没人打鼓,没人欢呼,大家的目光紧紧盯着湖面。
湖面的波动越来越大,泥沙翻卷而出,铜锁看得屏息凝神。他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不是害怕,而是期待。他似乎隐隐觉得,湖里要冒出的这个东西,会影响自己以后的整个人生。
☆、第三章 脸
水面沸腾,“哗啦啦”水响,一条喷泉从湖里喷出来。这股水流非常清澈。洁净如玉,从黑绿色的湖里出来,像是烂泥塘里生出的一朵白莲花。这股水流越喷越高,脱离水面足足两米有余,在水流最顶端,水花四溅,浮动着一颗金色的圆球。
此物一出,湖里湖岸的人群像是开了锅,鼓声震天,鞭炮齐鸣,耍龙队。泛龙舟,所有的庆祝仪式都开始了。扮演吕洞宾的那个男人,踩着高跷,用极为艰难的姿势慢慢倾斜身子,越来越低,看那意思他是想用手去拿,远远湖面上那白色喷泉顶端的金珠。
鼓声敲得颇有节奏。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栓在他的身上。在铜锁看来,他就是在找死,踩着五六米的高跷,整个人像吊车一样慢慢倾斜下坠,去拿深湖里一颗莫名其妙的珠子,一旦失足落水。就这两根又粗又长的高跷,立马能带着他沉底,救都没法救。
不过,话说回来,这珠子是哪来的?怎么会随着水流喷出来呢?真是奇哉怪也。贞亩坑技。
铜锁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在梦里,他还生出一个念头,这里的仪式很可能是一件很古老的乡间传统,梦醒以后可以查查百度,根据这个奇怪的传统便可以找出发生地是在哪里。
此刻。眼前的情景越来越惊险。高跷的两只“脚”还在鼓楼上,而高跷已经倾斜到差不多和湖面快要平行的角度,那人就在高跷的顶部,像腾云驾雾一样,凌空在湖面之上,探出手去捞水里的金珠。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就连看台上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也不嬉笑了,一个个用扇子掩着口,看得十分惊悚。
这个人肯定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功夫着实了得,顺手一捞,抓住金珠,紧接着高跷猛地往回一弹,他也随之快速腾空,恢复原位。整个过程不过电光火石,却看得人如痴如醉。
波澜的湖面,远处翠绿的青山,嗅着清新的乡风,铜锁整个人都醉了,甚至盼望自己永远在大梦中不再醒来。
抓到了金珠,那人把珠子放到鼓楼最高处,藏在那块写着“仙”字的匾额后面。仪式就进入了尾声,铜锁懵懵懂懂随着众乡人一起舞动庆祝。后面的过程,模糊起来,完全就是梦境,如白马过隙。
当铜锁再次清醒过来,天已经黑了,到了入夜时分。
他迷迷糊糊站在一所江南大宅院里,这宅子高墙厚瓦,庭院深深,还有很古老的天井,抬头看天,黑黑沉沉,那种气氛简直没法形容。
他懵懵懂懂往前走,本来紧锁的院门,让他一推就开,稀里糊涂到了内院。这个大院子,周围是厚厚的石墙,靠着墙根插着两排十几根高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