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仕途 >

第67部分

北宋仕途-第67部分

小说: 北宋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苏子瞻在,能不来么?”

    如怡姑娘幽怨地道:“原来公子不是自己愿意过来的。”

    沈欢道:“愿意来了,不愿意也来了,对如怡姑娘来说,不都一样么?”

    如怡姑娘强笑道:“不错,公子能来,对人家来说,已经该是欢喜的了。好的,人家该好好休息,不然公子以后来了又没力气与你说话,那就亏大了!”

    沈欢看着如怡姑娘温婉地趟下,闭上美目,她真是累了,一会儿就睡了过去。他站起身来,帮着拉了拉被子,看她真睡着了,终于嘘了一口气,转身出了香房。

    “怎么样?”如嫣姑娘与苏轼都等在门外,一见有人出来,就赶过来问道。

    沈欢笑着介绍了一下情况,总算能安心了。

    “如嫣姑娘,你看,苏某就说了,只要子贤过来,什么情况都会好起来!”苏轼不无向美女邀功的意思。

    如嫣姑娘娇笑道:“只要如怡妹妹吃了药就好!还是苏公子有办法,如嫣在这里多谢了。”

    “应该的,应该的,能为姑娘尽绵薄之力,是苏某的荣幸!”

    沈欢白他一眼,这苏大才子,有异性没人性,在美女面前就大献殷勤细声好说,刚才拉他过来的时候就恨不得吃了他一样;再看他看向如嫣的眼色,不消说,这个以风流出名的才子又看上人家了,就是不清楚能否有个好结果。貌似苏轼这家伙有着不重视女人的前科,连侍妾都能送来送去!此举令沈欢难以接受,不过这个时代风气就是这样,纵是苏轼人品高超也难以超脱这个局限。

    如嫣姑娘倏地为难道:“沈公子,你看这如怡妹妹只有你才劝得下她吃药,你看以后……”

    不消说,她的意思肯定是让沈欢今后多来几趟,至少也要让如怡姑娘身体好转再说;沈欢一时无话,他能不答应么,看,苏轼又给他怒色的模样了!只能慷慨承诺多来看望。

    如嫣姑娘大喜,感谢了几声。

    苏轼把沈欢拉到一边,轻声道:“子贤,你莫要不乐意,这个如怡姑娘才艺比之如嫣姑娘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来苏某是属意于她的,不过既然她对你青睐有加,君子有成*人之美,苏某也就只有眼睁睁看你抱得美人了!”

    沈欢很不明白苏轼怎么一说起美女来就滔滔不绝,一脸疑惑,只见苏轼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子贤,人不风流枉少年呀!”

    沈欢郁闷地出了情馆,苏轼好不容易得如嫣姑娘欢心,留下来再尽“绵薄之力”。今天不到一个时辰里,沈欢就累得够戗,对苏轼也不无埋怨起来,不禁嘀咕道:“好吧,你现在先拽点,以后给我抓到把柄,你就等着挨我宰吧!嘿嘿,以后得把你身上所有的价值都给榨个精光!”

    接下来的几天,沈欢都在苏轼的监督下,亲自到情馆,督促如怡姑娘吃药。如怡姑娘也看出了沈欢心性,多次撒娇,扭捏这不肯吃。给苏轼逼得无可奈何的沈欢只能像初此一样,端起药碗,亲自给美女喂药。其中气氛,不无暧昧。一时间倒也习惯了这些动作。

    厮混了六七天,如怡姑娘的身体逐渐好转,时令也进入了十一月,大雪纷纷飘下,开封城又是银色的世界,素裹银妆,令喜爱冬季的人欣喜不已。这天刚从情馆回到家,就得颖王府的人来传颖王召见。自颖王表明身份后,他也就不必亲自跑到外面了,有事就传沈欢过去。

    相会之处依然是那个相熟的书房,只有赵顼一人而已。一见面,赵顼就笑脸迎上来,不无暧昧之色地道:“子贤,听闻你最近艳福不浅呀!”

    沈欢听得突兀,大是奇怪。

    “难不成冤枉你了?”赵顼笑得古怪,“据闻你与苏子瞻经常进出情馆,与馆中两位绝色成了至交。”

    沈欢大惊,此事连颖王都知道了?

    赵顼道:“情馆之名,在开封也是大有名头的,其中艺女,更是令人歆羡,可惜本王身份特殊,不敢流连,若不然也不能让子贤你等独美呀!不过子贤,你这样每日进出,可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第五十六章 案件

    “殿下,难道沈某之事弄得整个开封城的人都知道了?不然何来此说?”沈欢听得赵顼的担忧,也不禁待了一下,进出青楼艺馆,在这个时代,是众多文人士子的最大爱好,他也不过逛了几回而已,就惹得别人不高兴了?

    赵顼笑道:“子贤如今是开封城名人,一举一动也当引人注目。  虽说玩乐不错,可子贤毕竟还没有功名,又临近大考,若给其他官员知晓,难免风闻有碍。”

    沈欢撇撇嘴,官员知晓了又如何,他们不也一样狎妓取乐,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过眼前这位毕竟是未来皇帝,他的告诫,怎么也得给几分面子,只能称是,说今后会当心。心里想到的却是如怡的面容,几日相处,他们倒也熟了许多,至少她也能在沈欢心里留下痕迹了。

    赵顼淡淡地看了沈欢一眼,又道:“子贤,早些时候翰林学士司马君实上的请求在陕西河北一带改义勇军为义务军的奏章,昨日已经通过了。我父皇已采纳这一建议,委派屯田郎中徐亿、职方员外郎李师锡、屯田员外郎钱公纪具体负责刺陕西农民为义务军。打算陕西地区除商、虢二州不刺义务军外,其余地区都征调老百姓为义务。凡是主户三丁以上选一丁,年龄在二十至四十岁之间身强体壮者为义务,每五百人为一指挥,设指挥使和副使各一人,正都头三人,十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五人;每年夏季练一个月,冬季再练两个月,全年共三个月,其余时间回乡务农。初步打算征集十万人。”

    沈欢点点头,赵顼口中的诸多名词术语他根本分不清,只知道自己所上的义务军策略已经开始进行,不禁笑了笑,这个义务军哪里只是吓唬敌人而已,在他的计划里,这可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只是时间未到,用不开来,只能以后再说了。

    赵顼又道:“子贤,君实先生虽然也是当世大才,不过军务却不是其所长,此次奏章,是不是有你的功劳呢?”

    沈欢笑道:“沈某只是与司马老师稍微一说而已,至于其他,则全是老师功劳了。”他本来不打算泄露此事,不过转念想及眼前这位仁兄是个战争狂热者,对军功有着无与伦比的渴望,若是稍稍提及自己也懂军事,应当更得他的好感。

    “没想到子贤如此多才,连军务都涉及了!”赵顼大喜不已,连声赞叹,今日召沈欢过来,既是他欲与之一晤,也是他父皇的意思。官家要他打探沈欢这个司马光的学生是否就是站在司马光背后施展手段的人物,如今得到确认,他当然为对方的才华高兴。不过想及父皇对此有着担忧的神色,又有点不明白了。如此人才,对大宋天下来说,不该欣喜吗,何来忧患呢?

    “稍稍涉略而已!”沈欢赶忙解释,说实在的,他来此自己几年了,但是对宋代那繁杂的军事制度还有点摸不透,记忆里全是后世有关它的评价而已——窝囊!被周边政权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想来就令人大感窝囊。

    “殿下今日召见,是否还有其他之事?”以沈欢对赵顼的了解,此人无事不登三宝殿,若没有其他疑问,估计也一时不会召见自己,以他的用功程度,想来也不会只为了聊天闲谈浪费时间而已。

    赵顼迟疑一下,道:“本王确实又遇到了难题疑惑,要子贤过来,看看是否能为本王解惑。”

    “请说。”沈欢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话说,当初结交不久,这个年轻的皇子可是最爱提出问题了,若不好好敷衍,他总不会罢休。

    赵顼道:“前日开封府遇到了一个案件,在朝堂又形成了一番小争议。”

    “开封府?”沈欢吓了一跳,如今司马光不就是开封府的知府么,难道他又捅了马蜂窝不成?大感泄气,拜司马光为师还真是累人,总得到处为他救火。

    原来开封府前日接到报案,有一个妇人嫁到丈夫家,因为嫌弃丈夫长得丑陋不堪,心生不忿,半夜的时候趁着丈夫熟睡,操起刀子要把他砍死,谁想到这位丈夫惊醒,躲了开去,只给砍伤,尚未死掉。事件闹到了开封府,司马光愤其所为,判妇人死罪。结果上报大理寺,不少人认同,却有一个年轻的官员觉得司马光援引律例有误,因此闹到了朝堂之上。

    沈欢听得惊奇,有点印象,仔细一想,有点怪了,这件事当年看王安石传记时有提到,可那也是神宗时代的事了,如今怎么又提前那么多了,难道这种奇事何时何地都有着的?好像司马光与王安石就在此事上争了颇久,最后以王安石胜利告终,却让两位好朋友闹得不可开交了。

    “子贤,此事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闹得开来,也不过是大家对律例援引有争议罢了。司马君实认为妇人该死,却也有人认为不当死。不过认为当死的人更多。本王就疑惑了,同是臣子,用的都是大宋律例,怎么会有如此分歧呢?”

    “殿下,沈某对律例不大了解,按例该是如何?”

    赵顼思索了一下,道:“按律例,杀人者当斩。”

    “杀人未遂呢?”

    “按律减罪二等,监禁数年。”

    沈欢苦笑了,他后世而来,当时依法治国,罪否全是看法律有否,听得大宋律例,以他薄弱的法律知识也清楚司马光判罚有误了。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认为他是对的呢,也支持他的主张?想必更多是以所谓“道德”来判,认为以妻杀夫,乱了三纲五常,于风化害莫大焉,因此愤而杀之。也许大家要责怪他们不懂法,也守旧,不过这个时代的风气就是这样,身处其中的他们又怎会跳得出这个局限呢?在这一点上,王安石“迂阔”得就有点合理了,他爱钻牛角尖,以后世观点来看,反而是最符合人心的,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他就有点激进了。这是他与司马光的分歧,一激进,一持稳。

    “子贤,依你之意该如何判罚?”赵顼不解地问道,“本王真是有点想不通了。”

    沈欢看着这个年轻的皇子轻皱着眉头,极力思考的样子,心中一动,史书说他最好《韩非子》,想必对他法家的那一套颇合胃口,这也是他为何支持合他脾性的王安石的原因之一吧。如今他问起来,自己在他面前万万不能与之向背太远,另外,此事他也得相劝一下司马光才成,不为其他,就为影响一下他的思想,同化于他。

    “法律不外乎人情”,这种德治深入司马光之心,但是在沈欢对他的规划中,这种思想却是落后王安石一点了,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也该不遗余力去作出改变。他选择司马光,可不单单是因为他人品高尚,而是想把他改造得比王安石还适合这个时代!

    面对赵顼的询问,沈欢暗叹一口气,决定还是投其所好,脱口就道:“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这是《韩非子•;八经》里的话,大概是从人情好恶上说赏罚,之后就是立法来治道。沈欢对韩非子不是很了解,对其句子也只记下经典的而已,稍稍涉略,因此只能微微提及一下。

    赵顼闻言却大是振奋,他这些年瞒着老师偷偷读《韩非子》,奈何大家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