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618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618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新政府命令军队忍耐克制,不再抵抗。事实上,他们的抵抗一开始就是徒然的。俄国人通过阿塞拜疆已前进到远达拉什特、赞兼和雷扎那等地。较小规模的英国军队在第一天战争告终时,也占领了阿巴丹和沙赫普尔港,到27日傍晚,已进抵前往阿瓦士的中途靠近克尔曼沙赫的地方;英军伤亡总数,计死二十二名,伤四十二名。这两支盟国部队,于8月29日傍晚在辛纳,又于8月31日下午在加兹温稍南的地方会师。
  德黑兰的德国人,直到最后时刻,还深信波斯和同盟国之间的谈判会再拖延两个月,让他们有充分时间结束他们的业务,然后安排取道土耳其撤退。德国公使馆人员曾为这种看法鼓气,宣称英国人向波斯进军尚未准备就绪,俄国人在其他战线也分身乏术,无力及此。结果是七百多名德国男女老少被困在德黑兰。
  就暂行解决办法的条件进行的谈判时间拖延很久。同盟国于8月30日第一次递交波斯政府的照会,要求将所有德国公民,除已在德国公使馆避难的那些人和某些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外,在一周内一律驱逐出境。继而于次日又发出照会,要求将所有德国人,除公使馆真正的工作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外,均应交给英国和苏联军队。波斯政府9月1日的答复则要求修改所拟英苏占领区的范围,并要求赔偿波斯人生命财产的损失。同盟国于9月6日答复,要求逐走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各国的公使馆。英国的复照表示愿意讨论调整占领区的范围问题和最后撤退时支付一笔赔偿费的问题;苏联政府却拒绝对其占领区范围作任何更动,拒绝支付赔偿费,拒绝交还所缴获的枪支弹药,也拒绝使其部队尽量不同波斯居民接触。9日,波斯首相取得议会同意,接受了同盟国的要求。国王怒火中烧,闷闷不乐,波斯人在其支配下,一如既往,甘冒不韪,仍持公然对抗态度;官方《消息报》9月10日的一篇社论,据说几乎可以肯定是出自国王的授意,引起了同盟国的抗议。这篇社论为轴心国公使馆的关闭表示惋惜之后,继称:“我们在这些国家首都的使节将照旧留在那里,我们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将继续下去。”在波斯政府机构中奉国王之命行事的那些阻挠分子的纵容下,德国公使馆继续拖延交出其侨民。因此,陆军部于9月14日通知韦维尔,一俟同俄国人议妥,英俄就开始向德黑兰联合进军。俄国人同意于9月17日下午3时同时进入首都郊区(而不进入城区)。但16日上午11时在议会临时会议上,据宣布:“由于健康日衰”,国王礼萨业已退位。来自德里和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的波斯语广播,已为这事制造理由,并于9月13日至15日期间越来越直言不讳地提醒听众,这位国王的统治是如何一天一天地变得更加专制独裁;并将波斯最近发生的种种事端都归咎于国王及其“纳粹式政府”,最后则提出要不要恢复立宪政府的问题。这些广播,据说在德黑兰很受欢迎,并在议会最近的一次会议中得到反映。二十一岁的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当即宣布为国王,政府并宣布将以立宪为基础。
  到了9月21日,在波斯的德国第五纵队已被基本肃清,英国人拘捕了四百名左右嫌疑分子,俄国人约拘捕了六十名,其余的人经允许取道土耳其回欧洲。但是德国谍报部两名最危险的特务罗曼·加莫塔和弗朗茨·迈尔却逃脱了。对来自伊拉克的亡命之徒也开始兜捕,但耶路撒冷的穆夫提却再次漏网。据信他在日本公使馆避难,不过此说遭到否认。10月14日,据宣布,同盟国同意自德黑兰撤军,英军退到哈马丹和苏塔纳巴德,俄军退到加兹温。关于缔结一项调整战时三国关系的英国…苏联…波斯同盟条约的谈判于9月下旬开始,但进展缓慢,因为波斯人还在审慎地注意着俄国南部战事的发展,而且同情德国的人还在政府中任职,同柏林还有电报往来。12月5日,同盟国代表方将同盟国拟就的条约定槁交给波斯政府;12月21日,波斯政府提交议会审议。可是仍有相当多的反对意见,因为国王礼萨的政权垮台和波斯士兵复员后(很多士兵把步枪卖给了游牧部族和其他不安分守已的分子),盗匪四起,有人把它归罪于同盟国;新政府将国王礼萨的垄断政权任意规定的粮食管制价格取消后,生活费用又急剧上升;至于期待或希望轴心国胜利的那些人,则已因日本人在远东的胜利而增添了新的信心。当然,这些要考虑的事不可能公开列入议会辩论,所以提到台面上来反对条约的理由就耐人寻味了,因为它们说明了波斯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经历了最近几个月的事件之后,对于铁一般的事实是如何热中于争论不休。议员哈比布拉·努巴克特(后因与德国特务勾结而被拘留)说,波斯随时可让军需物资过境,但无意成为一个结盟国家而去冒拖入战争的风险,也从没有希望任何别的国家来承担波斯防御可能入侵之敌的责任。另一个议员说,他在阅读条约之前,原曾设想英国和俄国意欲赔偿波斯在它们这次进攻和以后任何侵犯之中所受的损失,或是赔偿由于同盟国的占领造成它对外关系失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并还曾设想波斯将被邀请参加和会。因此,直到1942年1月26日,议会才以八十票对五票批准条约,而且弃权票和缺席的议员为数不少。
  这一条约于1942年1月29日签字,确立了以英国、苏联为一方和以波斯为另一方之间的同盟关系。英苏两国共同并分别保证波斯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独立,并保护它不受任何外来侵略。它们和波斯并互相保证,在对外关系上不采取有损同盟条约另一签字国或两国的态度。凡和上述两盟国都无外交关系的任何国家,波斯政府将不再与之保持外交关系(这不包括日本在内,因日本同苏联仍有外交关系)。波斯的武装力量将不被要求参加反对任何外国的军事行动,而只要维持波斯境内的治安。波斯同意同盟国使用整个波斯的一切交通工具,必要时有权军管,俾使一个盟国的军队和给养得以通过前往另一个盟国;并同意对它们取用物资、征用劳力、维持和改善这方面的交通运输,给以一切便利。它将同两国进行合作,建立和保持它们所需要的新闻检查制度。在两盟国和德国及其同伙(即目前已经或将来可能与两盟国的任何一个国家作战的所有国家)之间的战事全部停止之后六个月内,两盟国可在波斯保持它们认为必要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的存在并不构成军事占领,并尽可能不干扰波斯政府机构、治安部队、经济生活、居民的正常迁移以及波斯法律的实施。两盟国将尽其可能保障波斯经济不受战时困难影响,为此将与波斯政府进行协商。
  如果波斯不是向俄国输送给养的要道,同盟国或许不会入侵这个国家。但另一方面,德国第五纵队的存在,已不仅是一个干涉的借口,它确实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德国逐步向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渗透的后果,英国人是历历在目的,英国作战部队刚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过战役,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第五纵队在波斯制造的麻烦,英国中东问题的高级专家们还记忆犹新。入侵的主要责任是在国王礼萨,他同外国的外交代表向无直接联系——即使对可能向他提供有益忠告的中立国家的代表也是如此——而只是听取波斯大臣们的口头汇报(他无阅读能力),而这些大臣无疑地总是把那些可能使他大发雷霆的消息和意见说得缓和一些。因此,他耳目闭塞,独断独行,对于同盟国消灭敌特的决心既盲然不察,对他本身绝不可能通过腐败而亲德的警察来控制这些敌特活动又无自知之明。所以,后来波斯人埋怨说,同盟国如果能使他面对一份更明白无疑的最后通碟,那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很可能会及时屈服。这种指责几乎肯定是无视于这位国王的断绝言路和不近人情。
  第七章 从阿富汗驱逐轴心国侨民
  1939年9月战争爆发后,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政府宣布中立。这一举不仅保持了阿富汗政府的对外关系,而且也适应了眼前的内部局势。
  1935年,阿富汗遵照前国王纳第尔的决定,正开始实施一个广泛的工业发展纲要,并打算通过开发本国资源来稳定阿富汗的经济。与此同时,还实施一项为一支小型机动部队提供现代化装备和运输工具的重整军备计划。对这样一个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并花费国家开支好几百万英镑的计划,现有的本国资源无法提供资金,如果没有外国顾问和技术人员的帮助,这项计划也不可能完成。于是阿富汗政府求助于欧洲一些国家,主要是依靠大不列颠、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那时英国政府感到无力提供他们所要求的信用贷款,但同意供给小型武器,后来又供给了一些飞机和教练人员。此外,在1937年再提供一笔五十万英镑用以购买机器的信用贷款。随后,从规模巨大的斯科达兵工厂运来了机枪、部分榴弹炮和其他重炮。1937年国际制裁解除之后,意大利在装备和训练阿富汗空军方面同英国展开了竞争。但阿富汗政府获得的最巨大的援助则来自德国。德国政府愿意承担对一个几乎不能提出,或者甚至无法提出确实偿还保证的国家提供长期贷款的风险。他们给新创办的纺织厂、水力发电厂提供高级机器,并且派遣艰苦耐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安装。他们建造桥梁并指导修筑公路。在各类技术性工业方面,他们同阿富汗人合办了一个联合公司。作为交换条件,他们接受阿富汗的原料,并为这些原料寻找欧洲市场。纳粹分子在其他方面也煞费苦心地讨好阿富汗人。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阿富汗的曲棍球队和几位高级官员居然成了德国政府的座上客。他们亲眼目睹德国人所炫耀的效能和力量,回国时犹感到眼花缭乱。1938年,从柏林至喀布尔每周一班航空线的开航,使阿富汗人得以首次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这也给德国在效能和友谊方面带来日益增长的声誉。
  因此,1939年战争爆发时,阿富汗政府感到处境为难。它的工业发展和重整军备计划正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向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订购的大量材料已经运到,但还有许多要运来。纺织厂的工程仅完成一半,水力发电设施缺乏主要部件。而且存在着有枪无弹或有弹无枪的情况。要与德国断交,那比什么都要糟糕,至少要等到新近订购的货物全部交货后再说。且不论政府的政策,阿富汗人民的心里也绝不愿与发生冲突的任何一方结盟。他们的传统敌人英国和俄国,即使说还没有同他们处于交战状态,也所差无几了。在英俄两国中,他们更担心的是俄国人。尽管他们看到英国人哪怕遭受一些挫折都会幸灾乐祸,他们却也害怕德国人取胜,如果这意味着俄国人也赢得胜利的活。同时,德国协助他们国家的发展已在阿富汗的大多数阶级中产生了亲轴心国的感情。然而这一切仅仅是情感而不是政策,而且也不大可能发展成为政策,如果英国能通情达理地行事的话。阿富汗政府在紧急时期,同别国一样,必先考虑本国的利益;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保存自己,并尽可能继续贯彻其对外政策,旨在使他们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