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303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03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南藏目录》及诸经、租额、公费、僧规、公产诸条例。其馀皆略如志乘之体,编次颇伤芜杂。
  △《径山志》·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宋奎光撰。奎光字培岩,万历壬子举人,官馀杭县教谕。是编盖增补宗净旧志而成,分《开山诸祖》及《制敕》、《诗文》、《名胜》、《古迹》、《土产》诸门,殊多猥琐。盖一山一寺,地本偏隅,宗净志已具梗概。奎光必从而恢张之,其冗沓宜矣。
  △《延寿寺纪略》·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释圆复撰。圆复字休远,鄞县人。与屠隆同时。延寿寺在鄞县南三里,旧号保恩院。宋祥符间,改为延寿寺。是书详述知礼禅师本末,及宋相曾公亮置买庄田旧事,他无所载。盖自备古刹之典故而已。
  △《禹门寺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戴英撰。英字上慎,宜兴人。崇祯甲戌进士。禹门寺在宜兴之龙池山。是编前志山寺僧侣,后纪碑铭序记诗文,多未雅驯。
  △《邓尉圣恩寺志》·十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周永年撰。永年字安期,吴江人。邓尉故有《沈津志》,兹编乃踵而增之。
  凡梵宇、名释、序记、语录,无不备载。大约於寺之建置本末,尤为详悉。故以《圣恩寺志》为名。书成於崇祯十五年,而中有康熙中碑刻,及宋荦、徐秉义诗文。盖后人所续入也。
  △《天童寺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杨明撰。明不知何许人。天童寺在鄞县东六十里。晋永康间,义兴禅师居此山,有童子来供薪水,久之辞去,自称太白星。因是山名太白,寺名天童。兹编叙述形胜,缀以艺文。前序无姓名,疑即明所自作。中称撰为七卷,今止两卷,似尚非完帙也。
  △《南溪书院志》·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叶廷祥、郭以隆、纪延誉、陈翘卿同撰。廷祥官尤溪县知县。以隆称署县事,疑为丞簿之类。延誉、翘卿则尤溪教谕、训导也,其里贯均未详。南溪者,朱子之父松作尉尤溪,实生朱子於其地。理宗嘉熙初,尤溪令李修,以时方崇尚道学,人争攀附,遂於其地建二朱先生祠,即书院所自昉也。志中载书院额为帝显德祐元年所赐,而李韶所作记在嘉熙改元之岁,已称南溪书院。则初建时已有此名,但赐额在后耳。其书仅纪书院之迹,所附诗文,多不雅驯。延誉之序,以朱松、朱子及宋理宗皆跳行别书,使君臣相并,则欲尊朱子而不知所以尊,悖谬甚矣。
  △《破山兴福寺志》·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程嘉燧撰。嘉燧字孟阳,休宁人。崇祯末布衣。《明史·文苑传》附载《唐时升传》末。常熟县西北十里有破山,其麓有寺曰“兴福”,乃齐梁间所建。
  是书一卷、二卷记山中古迹,而诗文附焉。三卷志建置。四卷志禅宗。序次雅洁,为山志中差善之本。
  △《灵隐寺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孙治撰,徐增重编。治字宇台,仁和人。增字子能,吴县人。其书因明万历中昌黎白珩之志,稍增损之。体例与他志略同。惟以宦游寄寓之人概收之《人物》一门,则事涉创造,於义未安。
  △《沧浪小志》·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宋荦撰。荦字牧仲,号漫堂,商邱人。由荫生官至吏部尚书。是编乃荦为江苏巡抚时得宋苏舜钦沧浪亭旧址,重为修葺。因蒐辑前人传记诗文而附以所作记一篇,诗一首,及尤侗、范承勋诗各一首,共为一集。当时颇称其好事。然其所采,多为舜钦而作,与亭无涉。又南禅寺虽附近亭旁,而实非当日之故址。
  一概泛载,亦未免稍失断限矣。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郎遂撰。遂字赵客,号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为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犹之杨柳岸、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然流俗相沿,多喜附会古迹,以夸饰土风。故遂居是村,即以古今名胜、建置及人物、艺文集为是编。
  盖亦志乘之结习也。至於郎氏族系亦附录其中,则并非志乘体矣。
  △《二楼小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程元愈撰,汪越、沈廷璐又补葺之。与佟赋伟《二楼纪略》一书相为表里,皆记宁国府南北楼事。北楼即谢朓之高斋,南楼即文昌台。明嘉靖中知府朱大器所建也。赋伟书旁涉他事,殊为庞杂。此辑录历代题咏,并记南楼建造之始末,差为有绪。越有《读史记十表》,已著录。元愈字偕柳,廷璐字元佩,皆宁国人。
  △《青原志略》·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僧大然撰,施闰章补辑。大然始末未详。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
  顺治己丑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读。
  青原为吉州名胜,自唐行思禅师开山说法以后,遂为巨刹。至明王守仁、罗洪先、欧阳德诸人於此讲学,故第三卷特立《书院》一门,略记当时问对之语。而其所采录皆理之近於禅宗者,则缁流援儒入墨,借以自张其教也。
  △《崇恩志略》·七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僧智藏撰。智藏字竺堂,安福人。崇恩寺在庐陵,创自吴赤乌中,屡经废兴。康熙丙午,智藏重修之,因辑是书。一卷《山水道场》及历代住持上堂《语录》,二卷《记疏》,三卷《诗对联》,四卷《序》,五卷《启书》,六卷《杂著法语》,七卷《法产》。大旨在张皇佛教,以外护为至荣。体例芜杂之甚。
  △《江心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释元奇撰。江心寺在温州府北永嘉江中,即谢灵运诗所谓“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者也。宋高宗尝幸其地,称为名胜。明释成斌、郡人王旸谷始创为之志。元奇因旧本重加编辑。凡《纪迹》一卷,《敕书》一卷,《艺文》八卷,《世系》、《杂记》二卷。
  △《白鹿书院志》·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廖文英撰。文英有《正字通》,已著录。初,唐李渤与其兄涉读书庐山,蓄一白鹿甚驯,因名白鹿洞。宋初置书院於五老峰下。朱子守南康军,援岳麓书院例,疏请敕额,遂为四大书院之一。康熙中,文英为南康知府,因即旧志修辑,以成是书。意求繁富,颇失翦裁。
  △《灵谷寺志》·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云撰。云号舫翁,安福人。灵谷寺在江宁锺山之左,明太祖迁梁宝志塔於此,改赐今名,而号其山曰“紫金”。旧有景泰间僧洁菴、嘉靖间黄河二志。
  康熙庚辰,云重辑为是编。前有云自序,及寺僧寂曙所纪修辑缘起。凡分二十四类,其门目皆因明志之旧,仅略为删补耳。
  △《白鹿书院志》·十九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德琦撰。德琦有《庐山志》,已著录。康熙甲午,德琦为星子县知县,因取廖文英原志重加订正。分类凡十,曰《形胜》,曰《兴复》,曰《沿革》,曰《先献》,曰《主洞》,曰《学规》,曰《书籍》,曰《艺文》,曰《祀典》,曰《田赋》。《形胜》等七门,皆因旧志,《兴复》、《主洞》、《书籍》三门,则德琦所增也。
  △《通元观志》·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陈琰撰。陈琰有《春秋三传同异考》,已著录。通元观在钱塘县。宋绍兴中,刘鹿泉请於高宗,建为修真之所。嘉靖中,姜南始志之。陈琰以姜志未备,更为此书。
  △《孔宅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诸绍禹撰。绍禹,松江人。青浦县治之北,地名孔宅。旧有孔子庙,相传隋末孔子三十四代裔孙苏州刺史祯侨寓於吴,乃立家庙,并葬先圣衣冠於此。
  后渐湮废,明陆应阳重修之,始述为《孔庙记》,陈功又作《续记》。康熙中,绍禹增删旧本,以成是编。案:祯生於隋代,不应尚存先圣衣冠。即有之,亦不应携至吴中。且隋时郡县,并无苏州之名。其说殊未可尽信也。
  △《丹霞洞天志》·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萧韵撰。韵字明彝,南城人。康熙中举人。明万历中,建昌府知府邬齐云,尝属郡人左宗郢为《麻姑山志》,久而版毁。康熙中,湖东道罗森,复令韵增补成之。首系以图,次列考、表、志、记诸目,而於题咏词赋为尤详。
  △《武林志馀》·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旸撰。旸字东榑,号涤岑,钱塘人。是书搜辑武林诸名胜,於道观、祠庙、名贤、古迹,纪载尤详。其末一卷,附录方物,亦颇有考订。名《志馀》者,欲以补前志所未备也。然采摭颇富,而体例未精,往往失之冗杂。所录近人题咏,亦殊少别裁。
  △《东林书院志》·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高嵀,高嶐、高廷珍、高陛、许献同撰。嵀等四人皆高攀龙之裔,献亦攀龙同县人也。其书分《建置》、《院规》、《会语》、《祀典》、《列传》、《公移》、《文翰》、《典守》、《著述》、《轶事》十门。意在博搜广采,而体例冗杂颇甚。所附诸人,又多牵附。不特孙承泽滥厕其间,即宋荦平生,亦仅刻意于文章,未尝闻其讲学也。
  △《增修云林寺志》·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是编成於乾隆甲子,以灵隐旧志脱漏尚多,且圣祖仁皇帝省方南幸,驻跸山中,赐名云林寺,不宜仍用旧名。故因前志而增辑之。首纪《宸恩》,次《山水》,次《禅祖》,次《法语》,次《檀越人物》,次《艺文诗咏》,而以《遗事杂记》终焉。
  △《宋东京考》·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城撰。城号石匏,嘉兴人。是书前有雍正辛亥王珻序,称城“客大梁三载,随境讨蒐,以成此书”。其凡例有云:“建隆以前,东京非宋;靖康而后,宋不东京。”盖专纪汴都一百七十年之遗迹而作也。每条皆援引旧书,列其原文。盖仿朱彝尊《日下旧闻》之体。然多引类书,其博赡殊不及彝尊。又多载杂事,务盈卷帙。如所引《宋稗类抄》“二近侍争辨贵贱由天”一事,因首有仁宗御便殿一语,遂列之《宫殿类》中。然则一代帝王,何事不在宫殿内,岂胜载乎?他如造字台、吹台、繁台,卷中所引各书,皆谓一台而数名。乃於繁台则并入吹台,又别立造字台名之类。多彼此牴牾,无所考证。其精核亦不及彝尊也。
  △《鹅湖讲学会编》·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郑之侨撰。之侨,字东里,潮阳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宝庆府知府。
  鹅湖为朱、陆讲学之所,今其地属铅山。之侨官铅山知县时,因作是编。首卷为之侨所作图传、赞考。二卷至八卷皆四贤问答诸书,及学规条约讲义。九卷为之侨及雷鋐所立条约。十卷、十一卷皆自宋迄今诗文之有关於鹅湖者,而之侨所作亦并录焉。十二卷则之侨所作《鹅湖书田志》也。书中大旨,多调停朱、陆之异同。其意盖欲附於讲学,然实则惟以书院为主。故题咏名胜诸作,亦皆收录,今仍附之地理类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