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

第1311部分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1311部分

小说: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十二月,辛巳,左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击反獠于壁州,大破之,虏男女万余口。
  '23'十二月,辛巳(初七),左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在壁州进攻反叛的獠民,取胜,俘获其男女一万多人。
  '24'是岁,以给事中马周为中书舍入。周有机辩,中书侍郎岑文本常称:“马君论事,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烦,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增,亦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24'这一年,任命给事中马周为中书舍人。马周机敏善辩,中书侍郎岑文本常常称赞他:“马君议论事情,旁征博引纵横古今,提纲挈领删繁就简,用词准确切中事理,一字不可增,也不可减,听者心服,难以忘怀,全无倦意。”
  '25'霍王元轨好读书,恭谨自守,举措不妄。为徐州刺史,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人问玄平王所长,玄平曰:“无长。”问者怪之。玄平曰:“夫人有所短乃见所长,至于霍王,无所短,吾何以称其长哉!”
  '25'霍王李元轨喜欢读书,谦恭谨慎,举止合体。做徐州史,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之交。人们询问刘玄平霍王的长处,玄平说:“没什么长处。”问的人觉得很奇怪。玄平说:“人有短处才能见到他的长处,至于说霍王,没有短处,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
  '26'初,西突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每部有酋长一人,仍各赐一箭,谓之十箭。又分左、右厢,左厢号五咄陆,置五大啜,居碎叶以东;右厢号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居碎叶以西;通谓之十姓。利失失众心,为其臣统吐屯所袭。利失兵败,与其弟步利设走保焉耆。统吐屯等将立欲谷设为大可汗,会统吐屯为人所杀,欲谷设兵亦败,利失复得故地。至是,西部竟立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乙毗咄陆既立,与利失大战,杀伤甚众。因中分其地,自伊列水以西属乙咄陆,以东属利失。
  '26'起初,西突厥利失可汗将其国土分为十部,每部设首领一人,各赐给一支箭,称为十箭。又分左、右厢,左厢号称五咄陆,设置五大啜,居处于碎叶以东地区;右厢号称五弩失毕,设立五大俟斤,居住在碎叶以西;通称为十姓。利失失去民心,被他的臣下统吐屯袭击。利失兵败后,与他的弟弟步利设退守焉耆。统吐屯等人想要拥立欲古设为大可汗,这时统吐屯被人杀死,欲谷设部队也被打败,利失收复旧地。到此时,西部终于拥立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乙吡咄陆即可汗位后,与利失发生激战,杀伤甚多。于是便从中间分其领地为二:自伊列水以西属乙毗咄陆,以东属于利失。
  '27'处月、处密与高昌共攻拔焉耆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焚其庐舍而去。
  '27'处月、处密与高昌一同攻占焉耆五座城池,掠走男女一千五百人,烧毁其房舍后离去。
  十三年(己亥、639)
  十三年(己亥,公元639年)
  '1'春,正月,乙巳,车驾谒献陵;丁未,还宫。
  '1'春季,正月,乙巳(初一),太宗乘车驾谒见高祖献陵。丁未(初三),回到宫中。
  '2'戊午,加左仆射房玄龄太子少师。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男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女为韩王妃,深畏满盈,上表请解机务;上不许。玄龄固请不已,诏断表,乃就职。太子欲拜玄龄,设仪卫待之,玄龄不敢谒见而归,时人美其有让。玄龄以度支系天下利害,尝有阙,求其人未得,乃自领之。
  '2'戊午(十四日),加封左仆射房玄龄为太子少师。玄龄自己觉得身居尚书仆射的高位十五年,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女儿为韩王妃,深怕富贵至极反招灾祸,上表请求解除所任机要职务,太宗不应允。玄龄不停地执意请求,太宗下诏断绝上表,玄龄只好就职。太子想向玄龄行弟子礼,设仪卫等待他,玄龄即不敢谒见太子转身回到家中,当时人称赞他有谦让之风。玄龄认为度支郎中一职关系国家利害,曾有空缺,未能访求到合适人选,于是便自己兼领此职。
  '3'礼部尚书永宁懿公王薨。性宽裕,自奉养甚薄。于令,三品已上皆立家庙,通贵已久,独祭于寝。为法司所劾,上不问,命有司为之立庙以愧之。
  '3'礼部尚书、永宁懿公王去世。王性情宽和大方,自己的奉养却很薄。依照唐代制度,三品以上大臣均可立家庙祭祀三代祖先,王致身显贵已有很长时间,只在内室举行祭祀事。被有关司法官署弹劾,太宗不予过问,只是命令有关官署为之立家庙以羞愧他。
  '4'二月,庚辰,以光禄大夫尉迟敬德为州都督。
  '4'二月,庚辰(初七),任命光禄大夫尉迟敬德为廊州都督。
  上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太宗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要谋反,为什么?”尉迟敬德回答说:“我谋反是实!我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因而脱下衣服置之地上,展示身上的疮疤。太宗见此流下眼泪,说:“你尉迟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太宗又曾对尉迟敬德说:“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怎么样?”尉迟敬德叩头辞谢说:“我的妻子虽然微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才疏学浅,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换妻子,此并非我的本愿。”太宗只好作罢。
  '5'戊戌,尚书奏:“近世掖庭之选,或微贱之族,礼训蔑闻;或刑戮之家,忧怨所积。请自今,后宫及东宫内职有阙,皆选良家有才行者充,以礼聘纳;其没官口及素微贱之人,皆不得补用。”上从之。
  '5'戊戌(二十五日),尚书省奏称:“近来掖庭女官的选拔,有的出身微贱,不知道礼仪训教;有的是受刑遭戮之家,因获罪而没入宫中,心中郁积忧怨。请求自今日起,后宫及东官的女宫有空缺,都应选择有才行的良家女子充任,以礼聘纳;那些没入官府以及出身微贱的人,都不能再补充录用。”太宗同意。
  '6'上既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宁以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侍御史马周亦上疏,以为:“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留之也,而栾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6'太宗已下诏今宗室贵族大臣的子孙袭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事理不同,恐怕不是长治久安之策,上疏谏诤。侍御史马周也上奏疏认为:“尧、舜这样的父亲,还有丹朱、商均那样的儿子。倘若让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百姓们遭殃国家也因此受到损失。如果想取消他的袭职,则其先人功劳尚在;如欲保留袭封事,则他的罪恶已昭彰于世。与其毒害芸芸众生,毋宁割舍皇恩于已经死去的一个大臣,这是很明显的道理。这样看来一向称之为爱护他们的作法,其实正是害他们。我认为只应该赐给他们食邑封户,如果真有才能,则量才授予官职,使他们得以尊奉皇恩而子子孙孙享受福禄。”
  会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皆不愿之国,上表固让,称:“承恩以来,形影相吊,若履春冰;宗族忧虞,如置汤火。缅惟三代封建,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礼乐节文,多非己出。两汉罢侯置守,蠲除曩弊,深协事宜。今因臣等,复有变更,恐紊圣朝纲纪;且后世愚幼不肖之嗣,或抵冒邦宪,自取诛夷,更因延世之赏,致成剿绝之祸,良可哀愍。愿停涣汗之旨,赐其性命之恩。”无忌又因子妇长乐公主固请于上,且言“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柰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上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意欲公之后嗣,辅朕子孙,共传永久;而公等乃复发言怨望,朕岂强公等以茅土邪!”庚子,诏停世封刺史。
  适逢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人均不愿意去就外职,上表执意辞让,称:“禀承皇恩以来,形影相吊,如履薄冰;宗族的人忧心忡忡,如同置身汤火之中。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是由于力量不能制衡诸侯,便施利于他们,礼乐作为节制修饰,多非出自王朝。两汉罢除侯国设置郡守,免除过去的弊病,深合事理。如今因为我们这些人的缘故,又重新变更,恐怕搞乱了王朝纲纪;而且后代愚幼无知的不肖子孙,有人会触犯国家法令,自取灭亡,更因袭封的赏赐,而遭致灭顶之灾,实在是可怜。愿陛下停止赐封世袭刺史旨意,赐我等保全性命为盼。”长孙无忌又让其儿媳长乐公主极力向太宗请求,而且言道:“我披荆斩棘事奉陛下,如今海内升平,为何又要将我弃置外州,与迁徙有什么不同?”太宗说:“割地以分封功勋大臣,是古今的通义,朕的意思是想让你的后代,辅佐朕的子孙,共同传之久远;然而你们却多次上言充满怨言,难道是朕强迫给你们土地吗?”庚子(二十七日),下诏停止世袭刺史。
  '7'高昌王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征其大臣阿史那矩,欲与议事,文泰不遣,遣其长史雍来谢罪。颉利之亡也,中国人在突厥者或奔高昌,诏文泰归之,文泰蔽匿不遣。又与西突厥共击破焉耆,焉耆诉之。上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往问状,且谓其使者曰:“高昌数年以来,朝贡脱略,无藩臣礼,所置官号,皆准天朝,筑城掘沟,预备攻讨。我使者至彼,文泰语之云:‘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又遣使谓薛延陀曰:”既为可汗,则与天子匹敌,何为拜其使者!‘事人无礼,又间邻国,为恶不诛,善何以劝!明年当发兵击汝。“三月,薛延陀可汗遣使上言:”奴受恩思报,请发所部为军导以击高昌。“上遣民部尚书唐俭、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赍缯帛赐薛延陀,与谋进取。
  '7'高昌王文泰多次阻止西域诸国向唐帝国进贡,伊吾先臣服西突厥,不久又归附唐朝,文泰联合西突厥一同讨伐伊吾。太宗寄书责备他,又征召其大臣阿史那矩,想与他议事,文泰不让他出来,而派他的长史雍前来谢罪。颉利可汗灭亡后,在突厥的中原人多投奔高昌,太宗诏令文泰放他们回到唐朝,文泰将他们隐匿大放。又与西突厥一同进攻焉耆,焉耆上告唐朝。太宗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往询问情状,并且对高昌来使说:“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的礼节,所设官职称号,均与我大唐一样,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