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

第1426部分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1426部分

小说: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孙臣民是能得到好处的啊。”这段话所说的就是象卢怀慎这样的人。
  '2'御史大夫宋坐监朝堂杖人杖轻,贬睦州刺史。
  '2'御史大夫宋因在朝堂上监督杖刑时处刑轻于罪人应得之刑,被唐玄宗贬为睦州刺史。
  '3'突厥十姓降者前后万余帐。高丽莫离支文简,十姓之婿也,二月,与跌都督思泰等亦自突厥帅众来降;制皆以河南地处之。
  '3'突厥十姓中先后归降大唐的达一万余帐。高丽族的莫离支文简是突厥十姓的女婿,二月,也与跌都督思泰等人率众从突厥前来归降。唐玄宗下令用黄河以南的区域来安置所有前来归降的突厥部众。
  '4'三月,胡禄屋酋长支匐忌等入朝。上以十姓降者浸多,夏,四月,庚申,以右羽林大将军薛讷为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等军并受节度,居凉州;右卫大将军郭虔为朔州镇〔军〕大总管,和戎等军并受节度,居并州,勒兵以备默啜。
  '4'三月,突厥十姓中的胡禄屋酋长支匐忌等入朝谒见唐玄宗。夏季,四月,庚申(初九),由于突厥十姓归降朝廷的越来越多,唐玄宗任命右羽林大将军薛讷为凉州镇大总管,驻凉州,赤水等军都受他指挥调度;又任命左卫大将军郭虔为朔州镇大总管,驻并州,和戎等军都受他调度指挥,负责领兵防备突厥可汗默啜的进犯。
  默啜发兵击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屡破之;敕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发兵救之。五月,壬辰,敕嘉惠等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及定边道大总管阿史那献互相应援。
  突厥可汗默啜发兵征讨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部落,连战皆捷。唐玄宗命令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人出兵相救。五月,壬辰(十二日),唐玄宗又命令汤嘉惠等人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以及定边道大总管阿史那献的军兵互相策应。
  '5'山东大蝗,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下不敢杀,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议者以为蝗众多,除不可尽;上亦疑之。崇曰:“今蝗满山东,河南、北之人,流亡殆尽,岂可坐视食苗,曾不救乎!借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上乃从之。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崇曰:“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
  '5'山东出现特大蝗虫灾害,有些灾民在受灾田地的旁边焚香膜拜设祭祈福,却不敢下手捕杀蝗虫。姚崇奏请派遣御史督促各州县捕杀埋葬蝗虫。有些人认为蝗虫数量太多,无法尽行除灭,玄宗也对此举能否奏效感到疑惑。姚崇说:“现在山东蝗虫漫山遍野,黄河南北两岸百姓逃亡略尽,岂可坐视蝗虫吞噬禾苗,却不动手灭蝗救灾呢!即使这样做没能将蝗虫全部杀死,也要比养蝗虫造成灾害强。”唐玄宗于是同意按他的意见去办。卢怀慎认为如果杀灭的蝗虫太多,恐怕会对天地阴阳之气的调和造成妨害。姚崇道:“当年楚庄王吞吃了水蛭,他的病就痊愈了;孙叔敖杀死了两头蛇,上天降福给他。为什么不忍心看到蝗虫被杀死却忍心看着百姓被饿死呢!倘若杀死蝗虫会招来灾祸,那么我姚崇请求一人承当责任!”
  '6'秋,七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6'秋季,七月,庚辰朔(初一),出现日食。
  '7'上谓宰相曰:“朕每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可选儒学之士,日使入内侍读。”卢怀慎荐太常卿马怀素,九月,戊寅,以怀素为左散骑常侍,使与右散骑常侍褚无量更日侍读。每至阁门,令乘肩舆以进;或在别馆道远,听于宫中乘马。亲送迎之,待以师傅之礼。以无量羸老,特为之造腰舆,在内殿令内侍舁之。
  '7'唐玄宗对宰相们说:“每当朕读书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都找不到一个可以请教的人;你们可以挑选儒学之士,每天入宫侍读。”卢怀慎推荐了太常寺卿马怀素。九月戊寅(疑误),玄宗任命马怀素为左散骑常侍,让他与右散骑常侍褚无量每人一天地轮流入宫侍读。每次他们到宫门,玄宗都让人用肩舆将他们抬进宫内;有时因为在别馆道远,就允许他们在宫中骑马。玄宗还亲自迎送,用对待师傅的礼节侍奉他们。由于褚无量年老体衰,玄宗特意让人为他做了一顶腰舆,褚无量在内殿时,玄宗就让内侍们用腰舆抬着他走。
  '8'九姓思结都督磨散等来降;己未,悉除官遣还。
  '8'九姓思结都督磨散等人前来归降,己未(疑误),唐玄宗全部委以官职,将他们遣还。
  '9'西南蛮寇边,遣右骁卫将军李玄道发戎、泸、夔、巴、梁、凤等州兵三万人并旧屯兵讨之。
  '9'西南诸蛮进犯边界,唐玄宗派右骁卫将军李玄道调集戎、泸、夔、巴、梁、凤等州兵马三万人,会同边地原有驻屯兵马前往征讨。
  '10'壬戌,以凉州大总管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太仆卿吕延祚、灵州刺史杜宾客副之,以讨突厥。
  '10'壬戌(疑误),唐玄宗任命凉州大总管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任命太仆寺卿吕延祚和灵州刺史杜宾客为朔方道行军副总管,率兵征讨突厥。
  '11'甲子,上幸凤泉汤;十一月,乙卯,还京师。
  '11'甲子(疑误),唐玄宗来到岐州县境内的凤泉汤;十一月乙卯(疑误),玄宗回到京师。
  '12'刘幽求自杭州刺史徙郴州刺史,愤恚,甲申,卒于道。
  '12'刘幽求自杭州刺史改任彬州刺史,心中愤愤不平。甲申(初六),刘幽求在赴任的路上去世。
  '13'丁酉,以左羽林大将军郭虔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虔请自募关中兵万人诣安西讨击,皆给递驮及熟食;敕许之。将作大匠韦凑上疏,以为:“今西域服从,虽或时有小盗窃,旧镇兵足以制之。关中常宜充实,以强干弱枝。自顷西北二虏寇边,凡在丁壮,征行略尽,岂宜更募骁勇,远资荒服!又,一万征人行六千余里,咸给递驮熟食,道次州县,将何以供!秦、陇之西,户口渐少,凉州已往,沙碛悠然,遣彼居人,如何取济?纵令必克,其获几何?倘稽天诛,无乃甚损!请计所用、所得,校其多少,则知利害。昔唐尧之代,兼爱夷、夏,中外义安;汉武穷兵远征,虽多克获,而中国疲耗。今论帝王之盛德者,皆归唐尧,不归汉武;况邀功不成者,复何足比议乎!”时姚崇亦以虔之策为不然。既而虔卒无功。
  '13'丁酉(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左羽林大将军郭虔兼任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经略大使。郭虔请求自行招募关中士卒一万人到安西讨击胡人,并且要求由官府负责向这些人提供运输工具和做好的干粮。唐玄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将作大匠韦凑上疏认为:“现在西域各族均已臣服朝廷,虽然有时也常出现一些轻微的盗窃现象,但当地原有的官军就完全能够控制局势。相反,为了做到强干弱枝,关中地区的军事防务倒是应该大大加强。自近年西北两大敌人侵犯边境以来,关中各地壮丁,几乎被征发殆尽,怎么能够再次招募骁勇之士派遣到那么边远的地方去呢!再说,一万名丁壮长途跋涉六千余里,还要全部由官府提供运输工具和熟食,沿途经过的州县又怎么支付得了这样庞大的开支!秦、陇以西,户口逐渐减少,过了凉州以后,到处都是戈壁沙漠,把这么多人派到那样的地方去驻守,又从哪里去筹措军需呢!纵然此次发兵有十足的取胜把握,能得到的东西又有多少呢?倘若征伐计划受到延误,岂不是所失更大!陛下只要认真计算一下此行的所用与所得,两相比较,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利害与得失。上古唐尧之时,仁爱兼及华夏、夷狄,中外太平无事;汉武帝穷兵黩武,远征异域,虽然多次取胜,但中国却因此而民穷财尽。现今论及有德之主,都向往唐尧,不向往汉武帝;何况那些邀功不成的,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当时姚崇也对郭虔的计划不以为然。后来郭虔终于无功而返。
  '14'初,监察御史张孝嵩奉使廓州,还,陈碛西利害,请往察其形势;上许之,听以便宜从事。
  '14'当初,监察御史张孝嵩奉命出使廓州,回朝之后力陈大漠以西地区的利害,请求再次前往该地考察军事情势;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允许他相机行事,不必等待上奏。
  拔汗那者,古乌孙也,内附岁久。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之,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谓都护吕休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会有言其赃污者,坐系凉州狱,贬灵州兵曹参军。
  拔汗那国是古代乌孙国的后裔,归附大唐朝廷的岁月很久了。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王,调集军队进攻拔汗那,原来的拔汗那王兵败之后,奔往唐安西都护府求救。张孝嵩对都护吕休说:“如果不发兵相救,今后我们就没有资格向西域诸国发号施令了。”于是率领附近各戎族部落兵马一万余人,出龟兹镇向西挺进数千里,攻占了数百座城池,长驱直入敌境。在这个月,张孝嵩率部在连城进攻阿了达。张孝嵩亲自披甲上阵,督率士卒快速攻城,从巳时开始直至酉时,连屠了阿了达三座城堡,俘获、斩首共计一千余人,阿了达只带了几名骑兵逃入山谷之中。张孝嵩传檄诸国,唐军声威震动西域,大食、唐居、大宛、宾等八国全都派遣使者请求归降。这时恰好有人控告张孝嵩贪污,张孝嵩因此被关进凉州的监狱,后来,又被贬为灵州兵曹参军。
  '15'京兆尹崔日知贪暴不法,御史大夫李杰将纠之,日知反构杰罪。十二月,侍御史杨廷奏曰:“若纠弹之司,使奸人得而恐,则御史台可废矣。”上遽命杰视事如故,贬日知为歙县丞。
  '15'京兆尹崔日知贪婪残暴,不守法度,御史大夫李杰准备检举他的恶行,崔日知却反诬李杰有罪。十二月,侍御史杨在朝廷上上奏玄宗说:“假如负责检举弹劾的部门,可以让奸邪之徒随意恐吓威胁,那么御史台也就应该撤销了”。唐玄宗马上下令李杰照常处理政务,并且将崔日知贬为歙县县丞。
  '16'或上言:“按察使徒烦扰公私,请精简刺史、县令,停按察使。”上命召尚书省官议之。姚崇以为:“今止择十使,犹患未尽得人,况天下三百余州,县多数倍,安得刺史县令皆称其职乎!”乃止。
  '16'有人进言说:“各道按察使只会给官府和百姓添麻烦,请陛下精简各地的刺史、县令,停止向各道派遣按察使。”唐玄宗下令召集尚书省官员讨论这件事。姚崇认为:“现在只不过是选派了十道按察使,尚且担心未必都找到合适的人选,何况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州,至于县的数量则又超过好几倍,每一位刺史县令怎么能都称职呢!”玄宗于是没有停派按察使。
  '17'尚书左丞韦玢奏:“郎官多不举职,请沙汰,改授他官。”玢寻出为刺史,宰相奏拟冀州,敕改小州。姚崇奏言:“台郎宽怠及不称职,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