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炮击金门-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事四
文天祥被元兵俘虏,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写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又劝他投降,并且保证他
到元朝有大官做。天祥哭道:“国不能救,做人臣的死有余罪,还能拿贰
心来求不死吗?”天祥绝食八天没有死,元世祖屡次叫他投降,不为所动,
并做正气歌一首,以示决心。后来临刑也毫无惧色,认为责任已尽,死而
无愧的。
临大难而不变节,才是圣贤,才是英雄!
故事五
汉朝霍去病说: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意大利英雄加富尔说:
“我无妻,我以意大利为妻。”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抱负!一个革命
者除了将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国家外,实在不应有什么需求。我们
现在正处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时代,应当将一切的欲望转移到一个欲望
上去,这个欲望,就是反共复国。我们要拒绝一切不急需的要求,忍受苦
痛,争取胜利。你想,如果大陆收复了,同胞得救了,那时的快乐将是如
何呢?
故事六
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打仗,由江西进驻祁门的时候,四面受敌,情势非
常危险,部下都功他撤退,他却说:“去此一步,即无死所。”并且把宝
剑挂在帐前,以示“死”的决心。人,不是随便可以死的,必须听从命令,
来作有价值的牺牲。譬如,你要进攻这个据点,如果攻下,共匪就被包围,
这是消灭共匪千载难逢的时机。进攻令一下,你就应当拼命冲锋,向前杀
去。假如据点攻占了,你还活着,那就有很大的功劳;不幸牺牲了也是死
得其所,心安理得,暝目长眠,让后面的人踏着你的血迹,继续前进,消
灭共匪,完成革命任务。
蒋经国一个又一个主旨相近内容相类的故事,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的强调:奋斗、牺牲,为孤岛御敌、孤军战胜之第一要义。
他还有一个自己不说而让别人去说的故事:经国先生冒着炮火上金门岛,这是何等的勇敢无畏,这正是金门军人的楷模!
10月23日14时,蒋经国参加金防部政工会议,他在口若悬河地讲述了几个小故事之后,忽然诗兴大发,脱口成章,同与会者共勉:
钢的意志,铁的军,
为了国家,为了自己,勇敢果决向前冲!
不怕天崩地裂,抱定决心灭共匪!
我们要在炮火中壮大起来!
他激动地站立起来,挥动着短而粗壮的手臂,用略带沙哑的语音说:现在真正到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了!事实证明,总统领导我们奋斗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共匪的覆亡是必然的。今天,我们的责任是要共匪灭亡在我们的手中;
与会者亦都站立起来,长时间猛烈地击掌。
30年之后,1988年,苍老衰弱的蒋经国仰躺在台北七海官邸的病榻上,死神一步步向他走来。病痛逼迫他攥紧了拳头。此时,他手中握着的仍然只有父亲留给他的台、澎、金、马。
弥留之际,头脑会一霎间的格外清醒,他大概想起了那些忠心耿耿跟了他父子一辈子亦将终老台湾的大陆老兵们,想起了那一张张因反攻无望而老泪纵流的皱脸,于是,他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就让那些老兵回大陆回老家去看看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没有再讲述他的故事集中的任何一个小故事,也没有再说一句振作民心士气的话。
其实,他所有的小故事所阐发的道理大都是好的,偏差在究竟何为国家何为民族的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国家认同的理念方面一直呈现着矛盾和混乱。
蒋经国后半生辛苦劳累,为台湾作了许多事,但现在台湾却很少人提起他怀念他。倒是他生命最后时候所做出的那个决定,给绝对禁锢隔绝的海峡两岸开启了一条窄窄的缝隙。他要在青史上留名的,很可能就是这一笔。这一笔恰说明了历史的潮流不可悖逆,包括他蒋经国自己。
胡琏评价说:“经国先生每次一到,不啻给战地带来了十万雄师和不可数计的军需补给,金门能够久守不怠,这实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郝柏村评价说:“经国先生于共军恢复炮击之次日,即又冒炮火来金门,这是他的伟大处。”
蒋经国则把功劳记在老爸的帐上,他在向父亲汇报时说:金门胡司令以下每一位官兵都托我转达对总统的问候,感谢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都表示,有总统的英明领导,一定能打赢这一仗。士气极高!
“总统”高兴了,对爱将大为夸奖,说:胡、郝等将军历来带兵有一套,对党国又忠心不二,均堪大用。
3
搞政工的蒋经国强调精神作用。
搞技术的俞大维则看重物质力量。
五十年代,文人国防部长俞大维跑金门甚至比蒋经国还要勤,由此在台北军政界,获得了“经文纬武奇男子,特立独行大丈夫”的美誉。此公确是一个事必躬亲一丝不苟说到做到的人,对“总统”的赤胆忠心和对本职的敬业精神无可挑剔没得话说。每到一处,他向官兵免不了也要讲上几句鼓舞勉励的话,但他来这儿的目的绝不在此。他一项一项询问官兵的战备工作和物质生活,掏出小本认真地做着记录,然后,不嫌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诸位同志、弟兄,凡是你们缺乏而又需要的东西,只要我有,一定发到你们手里;如果仓库里没有这样东西,我会想办法来解决;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找不到要不到买不到,对不起,我也没有本事啦。”果然,有许多物资及时分拨到了前线。
俞大维的观点:士气决非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每个士兵手里握着的不是来复枪而是烧火棍,打现代战争士气再高有屁用。相反的,军队改善了装备加强了火力,士兵作战便会更有信心,士气也就水涨船高了。
有一回,他听一位炮兵军官偶尔提到,美国有一种威力无比强大的“八吋(英寸)榴炮”,金门如能装备此物,立刻就能改变火力上敌强我弱的态势。他在小本上记下了这种武器,并在“八吋榴炮”四字下面,重重地划了一条横杠。
弹道专家俞大维博士曾半开玩笑说:我和毛泽东差不多,是个唯物论者。
其实,他同毛泽东差很多,因为,他“唯物”得过了头,成了“唯武(器)”论者。
“八吋榴炮” 即口径203毫米榴弹炮,四十年代美军先装备于大型军舰,后也装备陆军, 主要用于要塞防御。M2式203榴炮最大射程16850公尺,战斗全重16000公斤,弹重90。6公斤。由于该炮弹丸重量是155榴炮弹丸的2倍,故威力大体相当于两发155榴弹同时在同一点爆炸。
203榴炮的破坏力固然强大, 但实战表明,其仍不可能绝对保证一发炮弹就能摧毁永备工事,当然,它的爆破效果与射击精度间也仍然存在着正比关系。
大有大的难处, 转移阵地困难、射速慢、发炮光烟浓烈,使得203榴炮在重重打击对手之时,也把自身的弱点亮给了敌人。
俞大维开始了对203榴炮楔而不舍的追求。
在台湾,他先后同美军顾问团团长史密斯少将、协防司令蒲莱德中将以及波格特将军商谈,均提及应在金门部署203榴炮,希望美方给予支持。
三位美国将军或点头,说:言之有理;或哈哈哈,说:俞部长阁下,你的胃口好大啦。然后,便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俞大维毫不气馁,心说,哼,我还嫌你们三位级别不够,当不了家呢。
一赌气,他跑到美国去,住了整整三个月,登门拜访的美国显要人物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海军军令部长勃克上将,国防部战略计划处处长邓尼森少将,海军部长汤姆森,空军副参谋长怀特将军,空军参谋长丁宁上将,国务卿杜勒斯,国防部主管援外的助理副部长麦盖尔,陆军部长布鲁克,陆军参谋长泰勒上将,太平洋总部地面部队司令克拉克将军。
俞大维同至少20位美国将领进行了商谈交涉,台中公馆机场兴建案、补充兵员案、海军汰换军舰案、陆军成立基地师案……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唯独203榴炮案,美方口径一致地表示:暂无必要,暂不考虑。把门封得死死。
美国人贼精得很,他军援台湾的原则始终是:我可以给你盾,但不能给你矛。你拿到了203榴炮说不定就会情不自禁地招是惹非, 搞得中共不高兴,搅得台海不安宁,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要知道,美国在这一地区最大的愿望就是长期维持海峡两边不战不和的局面。
人的心理上,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觉宝贝,越想得到它。俞大维二次赴美,日程表上,写的是研讨“海空军建军计划”、洽谈更换军舰事,骨子里,仍旧为了203榴炮而来。其它案子,均有收获,张口要203榴炮,还是白谈。回到台北,俞大维自嘲:在华盛顿当了一回“高级乞丐”。国防部官员们私下说:也真难为咱俞部长啦,老头两只手都伸出去了,美国佬一扭头“No”、“No”,他娘的一点面子都不给。
俞大维并不介意,他笑眯眯地说,好事多磨嘛。1957年12月,他第三次访美,在美国政界和军方高层整整“磨” 了102天,回台后逢人便讲,有眉目啦!有眉目啦! 美方确实批准了向台湾运送203榴炮的计划,但有一个附加前提,“何时提供将视台海形势而定”。知情人说:实际仍是纸上的大饼。
“八·二三”一声炮响,终于让俞大维三年奔波辛苦结出了果实。老头在金门负轻伤回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报给台北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何世礼上将,“速洽获取八吋炮!”
正在进食的何世礼丢下手中的刀叉即趋访美海军军令部长勃克上将。何、勃两人二战时均在麦克阿瑟总部供职,同事多年,私交甚笃。何世礼先夸张地叙述台海情势的严重危殆,然后说:请你们立即向我们提供八吋炮。一向在此问题上推三阻四支吾搪塞的勃克上将已经没了回旋余地,索性痛快答复,“OK,先把琉球美军的3门第一批拨给你们好了。”
两小时后,俞大维兴冲冲遏见蒋“总统”,呈上见面礼:总统,好消息,好消息,美国第一批八吋炮,近期就将交运我们!
据说,俞大维当晚按时吃了安眠药却未能按时入睡。据说,他很少断然下结论讲绝对肯定的话,但现在他说了:下面的仗还有什么好打,我们已经赢定了。
203榴炮抵达时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待遇, 因为,迎接它的是“中华民国”的“总统”。
9月12日,蒋介石提前两天来到澎湖马公,视察巨炮启运的先期作业。他下令,一周之内,停止所有中外记者到澎湖和金门采访,他要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把这批威势猛烈的秘密武器搬运到金门,给老对手毛泽东一个突如其来的教训。
9月14日, 载炮美舰靠岸。码头上久旱盼首霖般翘首苦盼的人群热烈地鼓起掌来。
卸载,换船,“总统”兴致浓浓地观看了全过程,面容洋溢着喜色。俞大维俨然一个巨炮专家权威角色,在一旁絮絮不休地介绍着有关这种武器的历史和知识。
“总统”对左右道:古人云,“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