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21部分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第21部分

小说: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剑客,身旁有位美人在弹琵琶,而真实生活中,是她画画,我在家当大厨!”
  第六章 周润发传奇
  他风流倜傥、潇洒自如,又有点吊儿郎当;他腰缠万贯,却过着平民的生活,自称是个永远的“乡巴佬”。
  他曾为失去初恋情人陈玉莲而自杀,闪电般地娶了“香香公主”余安安,又闪电般地离了婚。周润发的爱情名言是:“不爱我母亲的人,就不值得我去爱。”
  在香港影坛,周润发属于演技派明星,他曾经五六次获得地区性或国际性电影评奖活动的最佳男主角。香港亚洲电视台曾计划开拍“香港十大传奇人物传”系列《周润发传》,但由于周润发不愿意而只好作罢。
  今天,无论是银幕上下,周润发给人的印象,总那么一副潇洒自如又带点吊儿郎当的样子。功成名就的周润发,如今的确活得相当潇洒。他不像许多明星那样,成名之后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凡事藏藏掖掖,自我荡然无存。周润发不同,拍片之余,他可以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散步、购物,或者乘地铁、巴士回家。影迷们向他打招呼,他会笑眯眯地点头。
  一个红得发紫的大明星,怎么可能活得如此轻松,受到影迷如此平常的对待呢?
  其中的奥妙在于周润发在人们眼中是个“透明”的人,丝毫没有其他明星身上那种人为地制造出来的神秘感。周润发说过:“银幕下我是普通人。大家都知道我本来是个乡下佬,我从未隐瞒过身世。”
  的确,周润发不仅是个乡下佬,而且早年家境相当贫寒。1955年5月18日,他出生于香港南丫岛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祖籍是广东惠州,从祖父一辈便移居香港。他的父亲名叫周容允,母亲叫陈莱芳。家中有兄妹四个,周润发是老三。
  由于父亲是一名海员,常年累月在大海上漂泊,而且收入微薄,家庭生活极端贫困。还在周润发幼年时,父亲便因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父亲死后,兄妹四人的生活,全靠母亲种菜养鸡、卖食品杂货来维持。尽管贫困,母亲还是坚持送周润发上学。但他小时候十分顽皮,不好好读书,而对上树捉斑鸠、下田捉青蛙却特别卖劲,常常忙活得连书包都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那时,村上人经常会捡到他的书包,并交到他母亲那里。母亲免不了教训他一通,然后伤心地呼他的小名:“细狗哇,再不好好读书,妈妈为你吃苦不值呀!”
  周润发一见母亲伤心,便变得十分紧张,坦白说:“我抓青蛙、斑鸠,是为卖了钱好交学费……”
  大约在十一二岁时,母亲到九龙做工,全家便搬到了九龙旺角。那时,全家人挤在一间旧屋里,合用一张床。左邻右舍都是穷人,炒菜声、骂人声和小孩哭声闹声混在一起,是他们最常听见的声音。这个时期,母亲开了一家食品杂货铺。周润发每天早早起床赶集市,去采购一些货源,或者帮助母亲卖菜。在星期天,便去车站码头当搬运工,做苦力,一心要为母亲分担一些生计上的压力。
  到了上中学时,周润发更是边念书边打工,在电子厂安装收音机和电路板,到邮政局帮助送邮包等等。中学三年级时,家里再也无法供他继续求学了,他只得走上社会,靠自己的劳动谋生。
  经人介绍,周润发在半岛酒店附近的一家大饭馆里当了一名少年仆人,他的工作是替来住宿的客人把行李从车上拿下来,送到客人下榻的房间去。有时则要听从客人的吩咐,把他们的汽车擦洗干净。
  一天,有位富商坐着一辆劳斯莱斯轿车来投宿,吩咐周润发把车洗洗。那时,周润发可能是头一次如此接近这种名贵的车子,受好奇心驱使,他想进驾驶室体验一下某种感觉,不料车门拉开后,人还没坐进去,就招来领班的一顿羞辱性呵斥:“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你一辈子也坐不起劳斯莱斯!”周润发还险些挨了顿揍。
  周润发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当时泪水便在眼眶里打转。他咬紧嘴唇,把拳头攒得铁紧。但为了保住饭碗,他当时连还嘴都不敢。后来他成为香港影视圈头号明星时,一口气买了五辆车子,其中便有一辆劳斯莱斯。周润发用这辆劳斯莱斯载着他的母亲,示威般地在香港的大小马路、海滨公园,到处穿梭,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洗刷掉蒙受了多年的羞辱。不过,没多久,他又相继把这五辆车全部卖掉了,每天外出挤巴士、坐出租车。不少人对此都感到不可理喻。
  在饭馆做仆人的那段生活,对周润发的心灵刺激太强烈了。那次被领班羞辱之后,不久,他因为一元钱小费的事情,彻底失去了这个饭碗。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有一天,来了一位投宿的欧洲贵妇人,周润发帮她将行李送进她的房间,离开时,这位贵妇人掏出一元钱小费给周润发。在香港,顾客给服务生小费司空见惯,服务生将小费落进个人腰包也正常得很。这种规矩周润发是了解的。于是,谢过贵妇人之后,他便把一元小费放进口袋。但恰好这时被对他看不顺眼的领班看见了。这个霸气十足的领班不容分说,当即宣布炒周润发的鱿鱼。周润发恳求领班让他做完这一班工再走,以便领到这一班工的薪水,但领班不肯通融,要周润发立刻滚蛋。
  这件事铭记在周润发的心中。许多年后,周润发荣获第22届台湾金马奖和第30届亚太影展“影帝”时,在颁奖会上,他首次向新闻界披露了这一段辛酸的往事。当时,他语音哽咽,眼里充满泪水。所有在场的人士均为他的遭遇动容。
  那以后一个时期,周润发在一家照相机商店当了一名店员。
  197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第三届艺员培训班,18岁的周润发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报了名。当时,考试分三个部分:台词朗诵、小品表演和唱歌。周润发的三门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唱歌,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培养前途。
  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周润发的1。82米的身材,堂堂仪表,以及言谈举止,倒是引起了无线台主考官之一、无线台演艺部权威人士钟景辉先生的高度重视。
  开始,钟景辉先生简直不相信周润发是地道的香港人,因为无论是广东还是香港,男人普遍是偏矮偏瘦,像周润发这种大块头实在罕见。
  事后在研究录取名单时,许多主考官反对录取周润发,但钟景辉先生力排众议,直抒己见,认为周润发身材好,气质好,虽然考试时表现不佳,但潜力大,是块可以造就的材料。周润发就这样被录取了。
  培训班结业后,周润发留在电视台,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临近毕业时有一个小故事。快毕业了,周润发常常站在公司的电梯口旁,笑容可掬,看似在等电梯,其实是在亮相,因为电梯口是电视台高层人士的必经之地。这位高大英俊的小青年果然引起了头头们的注意。
  当时在宣传部任职的林燕妮就很欣赏他的机灵。刚巧当时“香港小姐”竞选,要拍宣传片,需要一个英俊的男子扮演“白马王子”,她把周润发找来了,问他会不会骑马。他一开口就说会,说在拍电视剧时扮演过骑马的士兵。于是她决定请他拍。谁知到现场才知他不会骑马,一上去就被摔了下来,痛得他龇牙咧嘴,大家见了又好气又好笑。但周润发还是坚持把宣传片拍完了。拍这个宣传片他得到50港元的报酬,还不够看跌打医生的,但他仍然乐呵呵的,因为他把握了一个机会。
  香港演艺界崇尚名人之风盛行,作为一个无名之辈,周润发在这一个时期十分苦闷,虽然演过一些电视剧,但都是些跑龙套的角色。当时,他每个月的薪水是500港元,这些钱还要赡养年迈的母亲。为了增加收入,他只好回到从前工作过的那家照相机商店兼职。白天在电视台工作,晚上去照相机商店送货、取货。这个时期,周润发担任较为重要角色的早期影片,有《捞家邪牌姑爷仔》、《他女》、《爱欲狂潮》、《苏乞儿》和《渔仔八条女》等,但这些电影都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
  使周润发崭露头角的,是他主演了长篇电视剧《狂潮》。他饰演剧中男主角邵华山。剧中邵华山双亲早逝,凭自己孤身奋斗,历尽坎坷。剧中人物的经历,触动了周润发心灵深处的创痛,使他很自然地进入了角色。这部连续剧在五个月内拍了150集,公开播映时,在全香港引起轰动。人们开始对周润发产生深刻印象。
  《狂潮》打响后,周润发又连续主演了《网中人》、《凤凰》、《亲情》、《奋斗》、《大亨》、《播音人》等,以他英俊、洒脱的扮相,逐渐成熟的演技,登上了香港无线台第一小生的台阶。
  1981年,无线台开拍描写旧上海黑社会帮派之争的连续剧《上海滩》,周润发饰演男主角许文强。这次成功的表演成为周润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海滩》在香港播映期间,周润发名声大噪。在每晚黄金时段,香港观众都要收看周润发的戏。香港报纸戏称,周润发成了“荧光屏上的主食”,甚至有些广告商宣称,必须有周润发的节目才肯买电视台的广告时间。
  拍《上海滩》时,周润发才26岁。周润发说:“许文强这个角色写得好,很立体,讲一个大学生如何在那么复杂的上海谋生,故事写得好便演得好啦!”
  这时,周润发已经在电视界站稳了脚跟,也许是心血来潮,也许是受人怂恿,周润发觉得应当学学演艺圈的其他红星,尝试向歌坛发展。
  于是他开始唱流行歌曲,但他的唱歌水平实在令人失望。他的声乐老师、香港很有名气的声乐专家林祥园曾说:“周润发唱歌的基础很差,不过,他学得非常认真,拍戏之余常来接受指导……”
  也许真正看清了自己不是唱歌的料,没多久他便放弃了。尽管他后来也曾出版过唱碟,那只能算是业余反串,过上一把瘾而已。不仅唱歌不行,而且在演电影方面,早期也受挫折,甚至被称为“票房毒药”。比如他主演的《捞家邪牌姑爷仔》等影片,每部都亏本,他几乎成了电影的祸水。这段经历,使周润发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82年开始的三部影片,是周润发在电影方面渐入佳境的转折点。
  在许鞍华执导的影片《胡越的故事》中,他的表演极为出色。在这部影片中,他饰演一个名叫胡越的越南军人,脱离军队后乘难民船逃至香港,本想做一个守法的市民,但黑社会势力逼得他当了一名职业杀手。该片展现了香港以及东南亚社会的混乱和恶浊,具有悲壮激烈的情感色彩。这部影片获得了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也是当时“十大国语片”之一。直到今天,周润发都十分感激女导演许鞍华。
  1984至1985年,周润发主演了两部描写抗战时期香港沦陷后知识分子生活状况的影片《倾城之恋》和《等待黎明》。其中,《倾城之恋》被选送参加伦敦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等待黎明》在第30届亚太地区电影展上,周润发荣获“亚太影帝”称号,同时以该片荣获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当时,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高度称赞周润发,认为他是难得的演技派男星,并说:“无论他是演靓衫戏的富家子、留学博士,或演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