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说论语 >

第7部分

说论语-第7部分

小说: 说论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也可以。可是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解析】孔子是赞成言论自由的。孔子认为,没有言论自由,国家必亡。这段话在历史上并不常用,因为历代统治者不愿意看到这段话。

孔子在这个时候表达这个观点,是希望鲁定公能多听自己的想法。

【现实解说】万众一心,那是可怕的,因为这样的力量是无法阻止的;万众一声,那也是可怕的,因为这就是一言而丧邦的前兆。

1。25(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如果老百姓可以依照周礼来行为,那就不必约束他们;如果不能,那就教会他们。

【解析】这是孔子在对鲁定公讲怎样处理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说明自己开办私人学校的重大意义。

对于上面这句话,历来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来的解释都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按照这样的解释,孔子被扣上了愚民思想的帽子。

其实,愚民思想是老子的思想,不是孔子的。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为什么应该按照本书的断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分析。

首先,如果按照历来的那种解释,反推回原文,应该是“民可使之,不可知之”。这才是纯正的春秋语言。相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身就很别扭。

其次,在孔子的思想中,找不到其他例证来佐证他的愚民思想。

再次,孔子原本是个民办教师,他做的事情就是“知之”,就是把知识把周礼教授给普通百姓。如果他是愚民思想,那就等于否定自己,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基于以上的原因,这句话的断句一定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因为孔子在做的事情是“知之”,所以他一定告诉鲁定公现在的状况是“不可使”。

【现实解说】民可使,也不能乱使,因为乱使的后果就是不可使;而一旦到了不可使的时候,知之并不那么简单。

1。25(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解析】这就算是以德治国的定义吧。

这段话是孔子对鲁定公说的,意思是只要您用周礼来要求自己,处处遵循周礼,那么,大家就都会向周礼靠拢,以周礼来要求自己了。

这段话里,什么是德?不是道德,也不是品德。德,用李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律。一个国君做好了自己该做的,臣下也就会去做他们该做的。所以,什么叫以德治国?就是统治者以身作则。以德治国不是用所谓的道德去忽悠老百姓,让老百姓做牺牲做奉献,而应该是统治者自己首先做出表率,老百姓有了楷模,自然就会跟随。

当一个国家失去公信力,当一个政府政令难行的时候,统治者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自己要求老百姓做的事情,自己做了没有。

当统治者对自己所宣传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去做,就不要再说什么以德治国了。

统治者是以德治国还是以缺德治国,只要看看他们所做的和他们要求老百姓做的是不是一致,如果他们要求老百姓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那么即便他们喊着唱着以德治国,那也是骗人的鬼把戏。

在春秋时期,有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现实解说】“不喝茅台,就要喝拉菲,拉菲更贵。”某官员谈“官员喝茅台”的问题时这样说,令人无语。

1。26(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百姓,用刑法来限制百姓,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廉耻之心;统治者以身作则来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规范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解析】两种统治方法,区别是这样的。前者是暴力的统治,告诉老百姓什么不许做,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这样老百姓只有恐惧,没有尊严,因此谈不上什么荣辱感,没有廉耻也不需要廉耻;后者不同,后者温柔并且很给面子,《|Zei8。Com电子书》首先是统治者以身作则,老百姓跟着做都是有面子的事情。其次礼和刑是不同的,礼是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不能怎么做,因此谈不上威胁,然后人们觉得按照礼去做就很有档次。所以,这种统治方法让人有自尊,所以就有廉耻感,就会主动地遵守规矩。

第一种统治方法就是统治者拿着鞭子,对老百姓说:“你们不能这样做,否则,就惩罚你们”;第二种统治方法是,统治者对老百姓说:“你们看,我们应该这样做。”随后,统治者带头做。

在民主社会实现之前,统治者是缺乏监督的。因此,“导之以德”就是最好的统治方法了,就是自我监督,这样的君主就是好君主。但是,靠自觉是不能长久的,民主社会是“导之以德”之上的层次。

这依然是孔子对鲁定公谈治国,这段话非常精辟,直抵要害。

正是因为几次交谈下来孔子的话打动了鲁定公,鲁定公在不久之后任命孔子为中都宰。中都是哪里?中都宰是干什么?中都是鲁国的一处地名,按鲁国的规矩,有宗庙的所在称为都,否则称为邑。中都有鲁国宗庙,因此称为都,地点在今山东汶上西。中都宰就是中都地方行政长官,今天的说法就是中都市市长。

而中都是鲁国公室不多的几块自留地,因此孔子算是鲁国官员,而不是三桓的家臣。从民办教师,孔子一夜之间野鸡变凤凰。要知道,孔子不是鲁国公族,在这个特别看重出身的国家,能够成为中都宰算是个奇迹了。

【现实解说】客人分三等,第一等,来到家中,主人说:“随便啊,跟到自己家一样。”第二等,来到家中,主人带着熟悉地形,告诉客人:“这是你的卧室,那边是卡拉OK,饿了可以去厨房找吃的。”第三等,来到家中,主人吩咐:“那边不能去,这个不能用。”三种感觉截然不同,第一等像亲人,第二等像朋友,第三等好像是防贼。

老百姓就是这样,你把我当亲人,我把你家当我家爱护;你把我当朋友,我把你家当朋友家小心对待;你把我当贼,嘿嘿,那我也不会客气了。

1。27(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应该使诉讼根本不发生!”

【解析】由于在中都宰的任上干得不错,孔子被提拔为小司空,之后又被提拔为大司寇。小司空是个什么官员?鲁定公要重用孔子,可是,重要职位都有人了,怎么办?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空,来管理所有的公室自留地。可是司空这个职位被叔孙家世袭了,不可能出让。不过,鲁定公还是想出了办法,他任命孔子为“小司空”,活是司空的活,也就是国土建设部长,不过加了个小字,比司空级别低了一级,算不上卿,算中大夫。可是在《史记》及《孔子家语》中都说孔子被任命为大司空,明显为抬高孔子地位。

当然,公家的自留地没几块了,也就养个鸡种个菜什么的,所谓的国土建设,基本上也就是搭个鸡窝树个栅栏之类。

半年之后,鲁定公把孔子提升为大司寇。原本,司寇应该是卿的级别,可是在鲁国只能算是上大夫,名义上的地位仅次于鲁国国君和三桓。司寇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所以孔子负责士以上阶层的诉讼。孔子比较反对诉讼和刑罚,而强调大家遵从周礼,做好自己,不要伤害别人,这样就没有诉讼发生了。所以,孔子尽量寻求诉讼的调解,在这一点上对中国后来的司法影响巨大,至今依然有民事诉讼的调解程序。

一次,父子二人互相诉讼,孔子将他们关了几个月却不审理,父子二人领悟到骨肉相残的愚蠢,于是撤诉回家了。这是孔子担任司寇的著名案例之一。

孔子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家都遵从周礼,那么根本就不会有诉讼发生了。孔子在这里,实际上还是在鼓吹周礼。

【现实解说】如果这个社会懂得礼让,诉讼就会减少很多。换言之,很多诉讼多是因为小事引发的,多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28(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孙家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做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操心的不是颛臾,而是国君的利益吧。”

【解析】当上鲁国上大夫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孔子在齐鲁国君的夹谷会上发挥出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