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游戏体育电子书 > 同事 >

第32部分

同事-第32部分

小说: 同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以丑为资,利用自己的缺点征服亿万观众之心的典型。现在几乎没有人不会轻易想起这个真诚的与陈佩斯比头亮的“台湾小丑”,无不为他幽默坦荡的胸怀所折服。
  自信固然是十分重要,但并不是要使你成为一个昂首挺胸的机器。承认自己的不足,正视它们,并且在交往中不要刻意去掩饰它们,将使你获得更多的好感。十全十美只能使人敬而远之。
  人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缺陷而自卑,因自卑而虐待自己。
  常叹“怀才不遇”的人难得志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李白
  笔者上大学时,非常崇拜系里一位青年教师,这位先生口才奇好,知识渊博,写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他的课上从来没有人打磕睡,交头接耳,甚至还有一些外系的同学慕名来听。枯燥的《西方哲学史》被他讲得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却从未见他带过一页讲义,同学们都暗称其为“天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却从未获得过应有的重视和优待,系里领导对他印象很不好,他的课程也从给大四学生上,逐渐降到给大三上,给大二上,不久前据一位留校的同学讲,他现在只能给大一新生上课,一周只有四课时。问及原因,同学只是平淡地说:“如果你是领导,难道喜欢一个天天恃才傲物,自认怀才不遇,被大材小用了的人吗?满世界又不只他一个人是人才!”
  回来细想一番,的确有理。
  翻开中国文学史,不难发现曾经“怀才不遇”的人才实在太多太多。仅从先秦到唐代,有才而又终未得用的人就比比皆是,像屈原、司马迁、阮籍、嵇康、陶渊明,像孟浩然、王维、杜甫、李商隐、李贺。尤其是李白,可谓中国最有才气的诗人,最终不也只能仰天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吗?
  事实上,虽说令他们“不得出”的原因有很多生不逢时的历史和社会因素,但却与他们自己的孤傲、不羁有很大关系。
  唐代有一位大诗人,有一天到皇宫里去找自己的朋友聊天,不巧皇帝驾到,连忙藏到床下,但被皇帝发现了。皇帝一问知道是当世的著名诗人,不但不怪罪,反而十分高兴,当即命他作诗一首。
  这位诗人以为就可脱颖而出了。立即使出浑身解数,迅速赋诗一首,首先称颂了当今皇帝的圣明,然后谦虚地说自己“不才”,本领太低,因而一直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皇上看了开头,还比较满意,当看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脸上立刻阴云密布,皇上心想,你这不明明是说我不识才吗?是说我把你的才能给耽误了,这真是从何说起,你从来没找过我,怎么谈得上“弃”字,我一向求贤若渴,今天听说是你,不但不怪罪你私闯皇宫,反而有意提拔你,没想到你原来以为是我误了你的才华。那好吧,你才华出众,我用不起你,你另请高就吧。
  这位大诗人就这样失去了他梦寐以求的从政机会。
  然而悔之完矣,谁叫他要表示“不才明主弃”呢?
  因此,在上班时的言行和态度上,注意不要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思。
  同理,也不要流露出“大材小用”的心态,很多青年到了单位后,一心要作出一番成绩来,可是一天到晚干的却是简单的工作,是小学生也能干的工作,便不安心工作,觉得上级大材小用,言行举止中无意识地便会透露出来,上级一旦知道,就有可能会对你产生一些想法,如果你小事也没干好,上级对你的看法就会加深,这对你今后在单位的立足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问到很多领导对年轻人的看法,回答大都是大事不会干,小事又干不好,还老觉得自己委屈得要命。这种“眼高手低”的年轻人真是太多了。
  怎样纠正这种看法呢?首先注意不要流露出“大材小用”的心态,要一丝不苟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去做,力求获得上级的认可,满足他们的要求习惯。其次,应该积极寻找机会来显示自己的才华,就像当年毛遂自荐一样。通过你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下级推选你,同事赞成你,上级提拔你。正如孔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为什么众多的文学家都有“怀才不遇”之感,为什么青年容易有“大材小用”之感?也许这里面有一些传才傲物的成分?年轻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高,恨不能一夜间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文学家自认为自己才华过人,出口成章,觉得官场上那一套程序不可耐,每每得罪于官场。如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能忍受作小官的种种拘束,便屡屡辞官。他最后一次作官是在彭泽当县令。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得很详细,说他当了80多天县令后,上级部门派的一个督邮来了,县吏告诉他,应该换好官服去接待。当时地位低的官去见上级是要弯腰行礼的,陶渊明哪里能向一个无名小辈行礼呢?于是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打点行装,回家过农夫的日子去了。
  这在文学史上,是一段佳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尽管你陶渊明“猛志逸四海”,愿意“大济苍生”,但实际上,你连一个县的百姓也没“济”好,只“济”了80多天就跑了,你也许有奇才,也许当县官是大材小用,但你这一跑,谁还知道你的从政之才呢?还怎么施展你的才华和抱负呢?
  年轻人有“怀才不遇”和“大材小用”之感是正常的,因为人才实在太多了,而一个人只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全的时候,才能彻底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在单位尽量不要流露出来“怀才不遇”和“大才小用”之感,以免造成上级不必要的误会,给自己的发展增加阻力,增加困难。
  得“红眼病”的人苦恼多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的人上升。
  —— 培根
  培根这句咄咄逼人的名言恐怕会令不少人触目惊心,因为短短的一两行字便登时榨出了他们皮袍下的“小”来。
  很多人所谓的“为工作烦恼”、“为上班烦恼”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于不能忍受同事的升迁而自己仍平平,不能忍受上司表扬了他人而批评了自己,不能忍受别人(哪怕只有一个)涨了薪水,而自己竟没有,不能忍受……
  而这种种“不能忍受”的烦恼背后,便是一种极端消极和狭隘的病态心理——嫉妒和攀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眼病”。
  办公室里的“红眼病”堪称危害同事关系的毒瘤,是影响一个人正常工作情绪的腐蚀剂。
  莎士比亚曾形象地比喻道:“嫉妒是绿眼妖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指出:“嫉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在《基度山伯爵》一书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情节:“罗杰觉得他的头脑里浮起一种以前从来不曾有过的感觉。那种感觉像是在一口口地痛咬他的心,然后又毛骨悚然地透过他的骨骼,钻进他的血管,弥漫到他全身。他用眼睛跟随着德丽莎和她舞伴的每一个动作。当他们的手儿相触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像是要晕厥了;他的脉膊猛烈地跳着,像是有一只钟在他的耳朵旁边大敲特敲。当他们谈话的时候,虽然德丽莎只是低垂着眼光胆怯地只听她的舞伴独个讲,但从那位美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的目光中,罗杰看出他是在讲赞美的话。他似乎觉得天昏地旋,种种地狱声音都在他的耳边低语,叫他杀人,叫他行刺。他深怕这种强烈的感情使他不可自制,于是就一手捏住他身边靠着的那棵树的丫枝,另外那只手则痉挛似地紧握住他那把柄上雕花的匕首,时时不自觉地把它抽出鞘来。”这里,大仲马用他那传神之笔,把罗杰醋意大发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巴尔扎克说得好:“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可见,嫉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
  显然,嫉妒主要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通过这种对比,其结果对人产生两种压力,即正、负压力。能够积极、善意地回报对方,没有给对方构成身心威胁的,我们称其为正压力;而消极、恶意地忌恨对方,并由此害了“红眼病”,给对方的身心构成了威胁的,则就产生了负压力。
  可见,嫉妒就是通过这种对比而产生了负压力的结果。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嫉妒是一种恨,此种恨使人对他人的才能和成就感到痛苦,对他人的不幸和灾难感到快乐。”也就是说,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偏狭的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在这种狭隘情感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以求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消极的心态,将产生人际间严重的内耗,其结果不是把人向前推进,而是把人向后拉倒。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由于忌恨他人而不讲条件、不择手段,一味地与别人进行攀比的消极心理,是一种增加人际隔阂,影响人际沟通,妨碍正常交往的病态心理。而这种病态心理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我们应主动地消除这种狭隘情感,坚决抵制这种消极心态的滋生和漫延。
  有一位工程师,嫉妒心特别强,只要别的同事搞出成绩,他便立即眼红,恨不得那是自己的成果。有一次,其所在设计院有两个出国进修的名额,但僧多粥少,上级决定通过对候选人进行外语考试,择优选派。这位工程师本身外语基础不错,但又总担心有人会超过他,尤其令他忧虑的是同科室的一位工程师,实力确实比他强,上次在职称考试的时候就比他成绩高。于是,他开始行动了,不是在其他同事中间中伤该工程师,便是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甚至在考试前几天常常半夜往那位工程师家打匿名电话,令其休息不好,而自己却夜夜点灯熬油地猛学,暗下功夫。结果,在考试那天,他由于偷看资料而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弄得狼狈之极,在领导和同事们心目中的印象也一落千丈,最终自做自受,更加痛苦。
  从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大凡嫉妒、攀比心强的人,总是担心别人强过自己,而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便去贬低他人,诬陷他人,以得到心理的平衡。事实上,不但最终难以真正平衡,反而会更加烦恼。
  俗话说,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何况是人。世界处处充满差别,不如我们的人有很多,比我们强的人也有很多,8小时的工作、交际、应酬本来就够令人疲惫了,如果再三天两头地患“红眼病”,那恐怕也只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压力是动力的燃料
  压力是把两端锋利的剑——既可以带给你奋勇前进的力量,也会摧毁你的身心健康。
  —— 纽约大学心理学家罗曼克
  现代都市是90%以上的上班族们所栖身和工作的地方,由于整日紧张繁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