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51部分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51部分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0年代,硅谷出产半导体;

70年代,硅谷涉足处理器;

80年代,那里是软件园地;

90年代,互联网自此兴起,传遍全球,改变了人类生活。1998年硅谷创造了2400亿美元产值,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1/4。

没错,70年代滞胀给美国带来了失业,带来了痛苦;80年代,日本气势汹汹购买了美国相当一部分资产。

又能如何?

对硅谷来说,制造业属于“傻大黑粗”,不打破一个旧世界,又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

硅谷需要的是敲击键盘的纤细手指,需要孕育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在这里,人们活着不再是为了工作,工作本身就是乐趣,是上帝安排给人类的娱乐。比尔·盖茨一类的大腕们根本不被尊重,任何一家顶级的公司距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硅谷,这片土地诞生了电气化之后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自此,硅谷引领美国,而美国又引领世界。

二战结束时;现代信息技术就已经问世,此后30多年计算机从大型到微型、从慢速到高速、从专用到通用、从低性能到高性能,最终普惠于人类,我们终于进入了信息时代。

美国,为何又是你?

一个人聪明一时并不难,难的是聪明一辈子;同样,一项创新出现可能确实源于偶然,但一个产业迸发于一个国度,绝非偶然。

道理很简单,人们在这里能自由发挥才华,才华能真正变成财富!

你本是身披金甲圣衣的齐天大圣,现在还没有变身,是因为还没有遇到那个能给你三颗痔的人。当你遇到它,你的一生就会改变……

这个人,名字叫金融——才华遇到钱!

美国人或许不勤劳,或许不勇敢、或许不智慧,但是,全世界的勤劳、勇敢、智慧都在这里集中。

1999年,在加州“硅谷”工作的高科技人员中33%以上是外国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50%以上是外国人。

90年代,硅谷、风险投资(VC)和纳斯达克终于成为梦幻组合,孕育出微软、英特尔、思科等超级大户。

1996年7月17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破千点,其后叠创新高,最辉煌的1999年上涨89%,2000年3月10最高位达到5048,先后5000多家企业在此上市,成为全球高科技企业的资金血库。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自此,人们开始将这个时代美国的经济誉为“新经济”。

按照一般的理解,VC的职责是在幼年期发现高科技公司,然后注资,将其扶持为上市公司,然后出售手中股份,赚取高额利润。这么说也不错,但VC不是投资银行,还要参与企业管理,甚至会把创业者赶出公司。因为拥有科技技术未必能管理企业,从创业到规范的上市公司,在管理框架上会有质的转变,创业者往往更适合作为技术人员,比如爱迪生、乔布斯(苹果创始人)、波萨克夫妇(思科创始人)。

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全才,不能说绝无仅有,起码很偶然。

纳斯达克市场更非传说中的点石成金,该市场创立于1968年,本意就是为高科技公司融资,但是,过去几十年里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名不见经传。80年代,里根新政放松了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大幅减税确实削减了联邦财政收入,但正是企业税负下降才刺激了市场化投资,也正是个人税负下降再次激发了人们赚钱的欲望。

——没人来抢劫了!

有人看到“新经济”通过一个“创意”(idea)就可以一夜暴富,于是有人成立一批“点子公司”——皮包公司。

新兴高科技企业,岂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囊括?如此,世界岂不是一个儿戏?

硅谷是人才的天堂,也是人才的地狱。确实有人在股票上市一夜成为亿万富豪,但创业过程,没人看见。确实有人靠“创意”发家致富,比如,google、e…bay,只是这些“创意”更新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从“创意”到运作再到盈利,多少人折戟沉沙?

2000年1—3月份;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新上市的企业有176家;然而;新下市的企业也有173家。到1999年底;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连续三年来;新下市的企业数超过了新上市的企业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新经济最大的后果,就是美国彻底垄断了新兴行业。创新优势使得美国“高赤字、高债务”的生存模式得以延续。

于是很多人指责,从“新经济”时代起美国就凭借世界金融霸主剥削全世界。这个道理,听起来是没错的。

现在,我让大家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为什么大家都抢着让美国佬剥削?只要大家不买美国货,不用美元不就不受剥削了?

全世界人的脑子都秀逗了?

答:不买不行。

世界是一个互联网的世界,世界更是一个信息的世界,归根结底是美国创新能力的世界,你的衣服、你的粮食、你的资源甚至你的金钱,都会向最有效率的方向流动,那里就是美国。

不是美国站在潮流之前,而是潮流本身就是他们引领。

这段时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又在干什么呢?

共和党不断炮制“琼斯案”、“莱温斯基案”,总统的绯闻层出不穷。尽管对手出于政治攻击,但也可以肯定,克林顿总统有很多时间在和美女鬼混,而且不是希拉里。

创新的本源是创造者思想的火花,是任何计划、规划创造不出来的,等计划制定者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创新不需要审批,需要审批的就不是创新了;创新更不需要认定,市场利润是最好的认定。

90年代后期,印度也建立了很多所谓软件基地,想模仿硅谷模式,遗憾的是,走进这些所谓的“基地”,看到更多的似乎是兜售软件的小贩,类似于中关村天桥上的吆喝:

办证,办证;毛片,毛片……

跨国货币:欧元之梦

国际政治舞台不是电视相亲栏目,不能靠作秀吃饭,更不能靠丑闻提高知名度。没好处,政治家们才不会放弃货币主权,甚至放弃本国宪法、中央银行,没事弄个欧元、欧盟出来解闷。强势欧元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刺激外资流入,起码在美国死磕萨达姆的时候法国可以发出强硬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欧盟内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没有汇率风险,这一条怎么表扬都是不为过的。

“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 我曾问我自己; 对这个遍遭涂炭、民穷财尽的欧洲大陆的兄弟公民们,我能向他们提出什么最好的建议呢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

——丘吉尔

欧元诞生,很伟大,而且不只针对金融界而言,因为,是第一个打破国家界限的区域性货币。

以下内容并非杜撰,笔者亲身经历。

欧元诞生后,中国人民大学曾经邀请中、日、韩三国经济学家,组织了一次“亚元”座谈会。与会期间,一位日本学者正在津津有味的神侃,大概意思是“亚元”应该以日元为核心。

一位韩国著名学者(此处隐去姓名)突然拍案而起,提出了一条与论坛毫无关联的命题:“我爷爷就是日本人杀的”!

四座皆惊,座谈会不欢而散。

按经济实力,还是要承认日本是东亚老大。不过,以上事例说明,如果把日元放到马克的位置上搞亚元,恐怕亚洲人民(日本除外)不会答应。

关于欧元诞生的历史这里不讲,讲多了太枯燥,少了又说不明白,这里要讲清的是欧元诞生前后的文明诱因。

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小的城邦、城镇、领主,指望领主听国王命令基本不靠谱。但作为地缘,西欧发轫于“希腊—罗马”文明,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里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就是英法百年战争这样的历史事件放到古代中国也就是个军队依仗,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一搞就坑杀几十万了。

因为势均力敌,统一欧洲的成本很高,高到一个领主或者国家不能承受。后来,西欧人发现,即使不统一,混得也不错。或者可以这样说,西欧的封建制度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超级猛人。大家都靠契约吃饭,你非要弄个帝国出来,打仗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开疆拓土满足某一个人的自我膨胀需要。

二战之后,事情变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雄踞于世界之首,苏联在边上虎视眈眈,两个超级大国没事搞搞冷战,搞得西欧相当郁闷。想跟苏联单挑,恐怕不是对手;完全靠老大美国罩着,又不服气。

既然不能单兵作战,联合起来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结果。

1957年3月25日,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等6国在罗马签署了欧盟经济共同体条约,史称《罗马条约》,迈出了欧洲统一的第一步;1992年12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确立了欧洲经货和政治联盟目标。之后,欧盟先后6次扩张,2008年已经囊括了西、中、东、北欧共27个国家。

根据《马约》,欧盟于1998年7月成立欧洲中央银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超国家的中央银行,欧盟各国放弃了象征国家独立的货币政策权力,但是没有任何指责这是一种丧权辱国的行为。欧洲央行以独立性著称,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指令,也不受各国政府监督,是唯一有资格在欧盟境内发行货币的机构,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后,11个欧元国政府将失去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必须实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

2002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跨国界的货币——欧元诞生了。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世界货币舞台最拉风的始终是美元。欧元诞生,最不爽的肯定是美元。欧洲中央银行俨然已经可以和美联储平起平坐,盟友成了挑战者。

比如您天天吵吵着向全世界要粮食,就算自称太阳,也不会有人蠢到把您的货币作为外汇储备。

更令美国心惊的是,欧盟具备这个实力:1998年欧盟占世界GDP30%,为美国的75%,虽然欧元仍无法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与美元抗衡,但欧元为欧洲地区带来了低汇率风险、低交易成本、市场一体化……

谁敢抗衡我的霸权,那是打你没商量。

1999年3…5月,美国在科索沃狂轰滥炸——不只是在炸南斯拉夫,还有刚刚诞生的欧元。科索沃搅得整个欧洲都不得安宁,炸弹就在邻居家里,投资者肯定要考虑资金安全:2000多亿美元欧洲资金流入美国。

于是,美国纽约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10000点大关,逼近11000点。

于是,不但美国公司利润上升、资本充足、投资力度放大,美国普通人在财富效应带动下也再次燃起了轰轰烈烈的消费热情。

可怜欧元,国际投资者先是对欧元稳定性产生质疑,继而失去信心,欧元汇率就在科索沃炸弹狂轰滥炸下暴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财长多次向美国提出希望美国、欧盟、日本三方联手扭转欧元跌势,但美国始终充耳不闻。

刚在科索沃炸了个不亦乐乎,世界经济老大就挨了恐怖主义飞机撞击,世界经济开始显露疲态。自此,美元汇率一路下滑,欧元又一路走强,半年之内欧元超过30%。克林顿曾经的口头禅是“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此时,布什却反复强调“让市场决定美元汇率没什么不好”。

升值、贬值,反正对欧元都不是好事。

在发展问题上,欧盟自身也有失误,毕竟欧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为了扩大影响,欧盟里穷哥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