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彀中记 >

第290部分

彀中记-第290部分

小说: 彀中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水后来便又和郑芝豹合计起来,决定等郑家的水手训练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在领着人马出征。不过,按文书是要先发出去的。
俘虏的荷兰人已经跟着荷兰人过来打劫的欧洲白人们,这一下子算是遭了殃。若果受伤了,那几本是等同于死亡,因为陈家没有人去给这些伤员治疗,反倒是补上一刀,然后扔到水里。海水当中此时也是聚集起许多鲨鱼了,被扔下去的转瞬就会被鲨鱼吞噬个干净。剩下的,被按照他们所拥有的本事给分了开来。只是水手的,则是被当做奴隶,发送到陈家在南洋各地开的矿坑中挖矿,至于死活,那就是听天由命了。若是在欧洲度过海军学校的,则是被留了下来,送到大连那边,陈政已经把北岛的军事学校迁到了大连。诸如此类,凡事有能耐且陈家需要的人才,都是被留了下来,凡事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的,都是直接放到矿坑里。
对于进犯南洋的荷兰人,陈政还真是没有怎么太在意,他知道自家在南边的实力,若是连荷兰人都打不过,那真是没什么脸面了。
此时他正在皱着眉头看着陈峰送来的消息,是关于那冯恺章的。这冯少保自然是不甘于这样被架空的,看着李岩现下等同开了府,便暗中勾连京师中的勋贵们,图谋着把李岩扳倒。
不过他们也不是那些酸腐的书生,他们知道,要想扳倒这李岩,怎么样手里也要有兵的。京师里此时都是陈家的私兵,至于大明的京营或是别的什么兵马,此时早就被李岩勒令解散了。当时借着那控制瘟疫为借口,倒是真做了许多事。京营的兵丁,哪里能称得上是兵了。大部分都让李岩押送到东北去了,他们成了陈家开发东北的第一批生力军。
现下驻守在京师的,就是杨德功的那个师,其他的兵马都是调到了各地。陈武领着他的那个师和魏二虎去打陕西和关中了。赵云龙回防朝鲜,胡长风马上就要再次到南洋和顾勇换防。至于东北,则是张定远领着两个师的人马在向北和向西推进。在崇祯十七年秋天的时候,张定远领着两个师的人马还真的和蒙古那边的一些部落联军打了一仗,结果可想而知。那跟着满清鞑子混的科尔沁部这次是彻底被打残了,只剩下几十骑往蒙古高原深处跑去。而察哈尔部看到这股子明军竟然这样的强悍,马上就从臣服于满清鞑子的角色转变成臣服于保安军了。他们以为这是大明的军队,所以还准备派人到京师去朝贡。
不过陈政是没有同意的,让张定远直接告知对方,他们应该向谁臣服。然后蒙古人就派着代表来到了大连。陈政只是见了那人一面,算是让他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然后就让下边的人跟蒙古人提条件了。
要求他们部落出兵,跟着保安军继续向北进攻,同时和他们做生意,还要向草原里修铁路。前边几项那人都是明白,可是这修铁路倒是让那人一愣。他不知道这取代了满人的汉人为什么要往草原里修路。后来想了一下,大概是为了更好的做生意吧,便跟着允诺了。
对于蒙古人,其实陈政还是想控制住他们的,可是眼下在东北的保安军就是两万人,剩下的各个地方都是那新成立的警察部队在维持秩序,真要是对蒙古人用大兵,这边自家实在是抽不出太多的人手来。蒙古各部落,打他们倒是很轻松,但是问题是打完了怎么办。现下自家的精力还主要放在这开发东北上,至于蒙古高原,等到铁路修通了,那就是自家对这蒙古人用兵的时候。
眼下整个东北,陈家修的铁路已经从大连一直贯穿到了黑龙江边的三江城堡。那是张定远当初修筑的。至于被王铁柱等人打跑的俄国人,陈政也没有忽略。他命令王铁柱在春夏时节继续向北探索,如果摸到俄国人的据点,那没有什么说的,就是直接清理掉。他往北边移民,往北边修铁路,就是为了把那广阔的西伯利亚控制到自己手里。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冯凯章,到还是有几分脑子,竟然会想到联合大同的姜家,也是啊,这大明原来的九边守将就剩下这大同的姜家了。这姜家能混到现下这般格局,怕也是个圆滑的角色吧,李自成来了就投降李自成,太子回来了就马上又投向太子,手里攥着兵,他大概认为谁都得给他们家一官半职的吧。嘿嘿,想靠自己手里的兵保住富贵,可惜啊,这想法好是好,但是用错了对手了。以为现下这大明,还是以往的大明吗,哼,真是不知死活。阿峰,让下边人的密切注意,找到那冯凯章和姜家勾连的证据,让后这边让魏二虎把姜家灭了吧。反正我听说这姜家当年也是勾引过鞑子从他们驻守的大同破关而入劫掠京师左近的。大明的那些所谓的九边将门,我看也是该下场了,该咱们表演了。”
“谨遵少爷口令。”
待到陈峰出了办公室,陈政又开始翻看起这大连新成立的中学的情况。当初在北岛上的学校,现下也是都迁移了过来。经过这四五年的学习,当初读小学的孩子,现下已经结束学业了。跟着父母迁移到大连的,陈政便决定让他们继续读中学。而他请的那些教员们,也都是跟着来到了大连。钱世强和沈青虽然可以回松江老家了,但是他们还是决定留在这大连。因为这里有新建成的实验室,他们还可以继续他们的研究。那宋应星和老吴自然也是不愿意动地方的,他们更加注重的是那些所谓的“奇技淫巧”。当然,这其中有一批教员则是被陈政送到了美洲,那边建立起来的金山市和枫叶城都是需要教员的。完全做成现代一般的教育,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能教陈政编写的那些理科教材的人还真是不多。所以,这次创办的中学,陈政倒是奔着精英式的教育来执行的。那些造工厂里干活的工人们看到自家孩子能在东家的学堂里免费的学习,自然是感恩戴德。他们知道,他们既然已经入了陈家的门,那就一切要听东家的。虽然有的人想让自己的子弟走科举的道路,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好像这科举并没有多大用处的。
尽管在青岛和上海县那边,也有类似的学校创办,但是都不如大连这边正规,所谓的正规,指的是更加的接近于现代教育。毕竟,教育这种事,可是急不得的。陈政知道,他想要改变一个民族固有的一些东西,靠枪杆子可以压制住一段时间,但是长久来开,还是要靠教育。让新的一代不再拘泥于四书五经,转身投入到科学的殿堂,那才是他最大的理想。

第三百四十九章 风潮

九月份的上海,已经初现冷意。不过黄浦江东岸的工厂区中,却是仍旧热火朝天。工业生产,因为大都集中在厂房中,倒是受那天气影响的不太多。
这一条江,倒是暂时性的把这上海县分成了两个世界。江西边仍旧和大明其他各处一样,到了江东边,那就是烟囱林立,机器轰鸣了。
每天在这江边的码头上,外洋来的帆船都是一堆堆的堆在那里。码头上的工人们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着装货,忙着卸货。
不过在九月十日这天,上海县这边也突然的热闹起来。在上海县城外三里远的地方,一座新的建筑拔地而起。
建筑外观自然还是大明的固有样式,不过进了里边,那就不一样了,若是有一个现代人来到这里,怕是要惊奇了,因为这里边和现代任何一所大学的设置都是相差无几的,甚至有些地方还要好过现代的大学。
几处主要的教学楼外观都是采用飞檐画梁,完全的是大明的建筑特色。但是细心观察一下,却会发现这料子却不是和大明用的一样。
大明各处的建筑,多用木料,但这些房子,却大多是用钢筋水泥的。那些主要的柱子,也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浇注成的,只不过外观上描画的像木质一般。
此时,这学院的外边,正在进行所谓的开学仪式。外观的人也是多,这个时代,没有更多的娱乐,离城三里也不远,城里的闲人们自然是要出来看着热闹的。
有识字的算命先生告诉众人,这是一所书院,因为那牌子上写的很清楚,上海东方学宫,学宫便是书院的意思了。
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就看到一些先生模样的人在那早就搭建好的台子上开始讲话了,说的也是之乎者也的那一套东西,众人都是听的不怎么太懂,但大致意思是明白的,那人是在感谢建了这学宫的陈家。有人问那算命先生,这陈家可是松江府那创立了几社的陈子龙,那算命先生却是不知道。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对于现下朝廷中的事情,知道的还是不多的。但是整个江南地界的缙绅们,现下都是知道了这陈家到底有多厉害了。
就在几天前,就有人从北边带来了消息,说是大同的姜家被朝廷下旨羁押了。理由是曾经里通鞑子,造成边患。同时朝廷也下令解除原来九边的军镇。
这两个消息看似和陈家没什么关系,但是知道底细的人都是知道,现下朝中的首辅李岩,曾经就是被陈家提携起来的。在山东曾经做过一省的总督的,只不过那时候大家都盯着京师,没有人关注过山东。
可是谁会想到,故去的崇祯皇帝竟然暗中就选上了这李岩来辅佐他的太子,选中了陈家来帮扶这永历皇帝呢。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借口,私底下,众人也都是明白,大概是这陈家借着保扶太子的机会上位。这和南京城这边那阮某人曾经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只不过陈家下边的私兵的确厉害,要不然,说不定此时大明就是一南一北两个朝廷了。
裁撤边镇,这句话要是放到崇祯朝的时候,那就是自绝后路了。大明早就已经没了可战之兵了,只能靠着各个边镇的军兵来充门面。然而这些边镇的表现却是让崇祯皇帝费劲了脑筋。最后却是谁也没用上,还是让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那些边镇,几十年下来,早就成了大明身上的毒瘤了。辽东李家倒了之后,便在崇祯朝出了吴家。这姜家在大同也是有了几十年的根基的,现下倒是说打倒便打倒了。吴家在山海关那边也曾经力抗过鞑子的,可是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没了踪影。现下大同的姜家,在面对朝廷的旨意和斥责后,竟然也是没怎么样就服了软,连最起码的反抗都是没有了,这让众人都是惊讶。不反抗是不可能的,已经在一地经营好几十年了,怎么样身边也是要有一些用的上的家丁亲兵的,可是这些人竟然在那所谓的朝廷兵马面前一点风浪都没有掀起来,这就让众人吃惊了。这朝廷的兵马现下竟然已经厉害到了如此地步。想一想也是,据说山西陕西那边现下早就平定了,也是朝廷的兵马过去平定的。
崇祯一朝,十七年的时间,到处都是烽火,到处都是漏子,到处都是民变。崇祯皇帝从上位开始,事情就是一桩一桩的,没个消停。而且从他爷爷万历朝就起兵反抗大明的满清鞑子也更是嚣张。内忧外患,让崇祯皇帝每日里都是难以睡个好觉。
可是自打他儿子上位后,这天下就奇怪的仿佛一瞬间就消停了。原来攻破京师的西北反贼们,现下竟然被朝廷兵马剿平了;原来盘踞在辽镇的满清鞑子,也是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跟着消失了踪影。这真真是怪事。
江南这些缙绅,也都不是糊涂的,自然有人打听清楚了这朝廷新的兵马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在南京小朝廷刚成立那会儿,众人就已经清楚朝廷兵马是个什么水平了。船上的炮能直接打到南京城上,五百人的一队军兵就能打的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