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曲尽星河 >

第11部分

曲尽星河-第11部分

小说: 曲尽星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前东夏铸币,两年前成立国立钱庄,东夏的币值几何,钱庄运转情况,也都是国家的根本。
最后,自己要到黄埔讲学,讲尊王攘夷,讲东夏立国离不开朝廷的扶持,讲自己有义务随朝廷攻打陈国,从而为战争造势。再接下来,他想隐匿身份,去一趟备州,阿师田晏风老先生,屈指一算竟已七十好几矣,见面还是在去年,悄悄潜入备州见的一面,拉着自己的手不让走。此去,他仍可以作为智囊之一,给自己些意见参考,回来后,自己更应该和自己的风月阿师长谈。
他在黑夜里思考,马蹄自己踯躅。同行的人眼看天色不早,却劝他说:“大王莫要再迟疑。再不赶路,进不得城镇了呀。”
他没有打算住进城镇,就说:“走到哪算哪,既然在咱们的土地上,随处都可借宿。”
就这样,他们信马由缰,天黑下去又一个时辰,才走近一片聚居地。
东夏为维护各族平衡,尽量尊重游牧的习俗,仍保留一部分军队编制的百姓,让他们以编为单位,或进行游牧,或已半定居,或者为矿山劳作,或者仍未恢复自由之身,为勾栏人氏,均要由军府安排相应的营地,被称为军乡,又称为旗旅,设编领一,军录一,箭长三到五名。
但大多数地方都设了县,县下设乡录,给修公所三间,设录事一名,督事一名,乡老三到十名,马丞一名,录事掌管籍贯,督事责耕作游牧,乡老参政,马丞训练青壮,缉捕盗贼,乡老以名望正直之人充任,马丞则以军队里退下来的五级以上爵充当。
督事待遇最高,俸禄为八十石;录事享受低级参士待遇,俸禄为五十石,马丞与军队中编领平级,俸禄为六十石;乡老受推举产生,兼任箭长,不领俸禄,有事坐议,无事可不去。
也就是说,东夏行政单位最小为箭。
这一单位之下,往往为一族别,十几户亲族,旧识,但每一乡各箭却什么族都有,借以形成小聚居,大杂居的百姓格局。
而甚高爵不让落籍在乡,要么落籍到县城,要么落籍到州城,他们有某一块草场或耕地若干年的使用权,出租草场、耕地给一些有余力放牧、耕作的百姓,或者出租给县里,自己也自主经营一部分,军府代为安排勾栏人氏服役,一旦农忙缺人,也可向地方要人,支付相应的酬劳。
他们一行来到的地方是一处乡录。
狄阿鸟不许众人泄露身份,径直来到一户人家,敲门投宿。
这家人开了门,一听他们要投宿,回头看看自己笆篱围成的小院和一只手数得来的房屋数,顿时犯了难,五十多岁的大爹听他们说是去高显公干的,二话不说,一边让家里人招呼,一边披上衣裳去寻箭长。
狄阿鸟到他们家里坐上,给了些钱,要他们弄些茶水和吃的,就与他们家坐陪的二十出头后生交谈上了。
问了一下,他们一户七口人。母亲五十出头就已经有点糊涂,早早在后院睡下,除了父母,家有三男一女一孙,分有七十亩地,有一男在柳城当兵,是长设兵,因为已是八级以上爵,又任了编领,朝廷给予俸禄和住处,就把媳妇、儿子接去了柳城,家里长女已经出嫁,地却留在了家里,该后生是老二,县里要劳役,老三去干活去了。问起收成和生活,后生表示去年收成不错,买了官府选好的种子,平均一亩地竟收了270斤粗细粮,共收粮19000斤上下,交粮时每亩地评产180斤,一亩地交6斤细粮,交了420细斤,家里卖了足足一万五千斤,得钱15贯,除去一家人买种子,修农具,穿衣吃茶改善生活之外,净收入在十贯左右。
东夏的铜钱比价较高,相当于十二、三两银子。
后生说,现在一家人愁的是七十亩地种得太累,加上去年的积蓄,大爹想再买一头牛,也想给他娶媳妇。
狄阿鸟问了一下牛的市价,才知道牛竟然价值五十两以上,上好大架子耕牛要八十两左右,不少人靠租牛致富。
他自以为畜牧、农耕立国,却没想到牛的价格竟是五十两银以上,而据他所知,在东夏普通马匹的价格也没超过四十两,自己控制马匹走私,与朝廷集中贸易,出手的价格是三倍,也不过一百一二十两上下,便是这一百一二十两上下,给靖康马市冲击极大,将他们本国的马匹价格拉到一百两不到。
但是这种情况也能理解,马匹耕地不如牛,耕地数量的激增,造成牛价高涨,牛又不是羊,一窝下几个,短时间内难以繁衍。
难不成自己要一边卖马,一边高价买牛?
他沉思了片刻,说:“高显那边,还有草原北面过来的牛呢?官府不知道去草原上收牛吗?”
后生说:“一个文参给官府提过,县里还组织人手,让军府派着人一起去北方,可那些牛是生牛,不听使唤,还伤人哩。谁买呢。只能吃肉。”他说:“没牛。七十亩地可把俺爷几个给累死了。现在呢,俺娘糊涂了,俺姐出嫁了,没牛明年能荒十亩地。唉。要俺说,还是先娶媳妇。媳妇来了还能干活。”
狄阿鸟点了点头。
他已经记住了。
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天大的问题,一旦战争爆发,没有牛,男丁怎么解放出来去打仗?
正想着,三十来岁的箭长已经被找来了。
他大着嗓门在外面跟大爹说话:“又讲买牛的事儿,买不到呀。买得到,咱们凑钱也买。钱是小事,乡里开会了,说县里立了官办钱庄,借贷只需一厘死息,钱不够,咱都能找官府借贷,关键是买不上牛。我看你还是把钱存去钱庄去,给二子娶亲用,二十好几了,不能不成亲呀。”接着又问:“那客呢。几个人,给我看看,我带到各家去……还有,我再给你说,你们家也做好准备,快春耕了,到时候别忘了一起去抢水,马丞大人向着咱们呢,咱们是他的老部下了,他说了让上游按方放水,到时上游不肯,咱就给他干。咱们当年跟着大王打过仗,到时打不过他们些皮帽子,没水不说,能丢死人。”
狄阿鸟又一个激灵:“难道水也跟牛一样么,湟西虽然没有高显多雨,但是不该缺水呀。”




十四节 内斗可耻
狄阿鸟的出行随意而且隐蔽,但也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因为身边没有政要配合,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得起诏安排,夜晚留宿,没有谋士在身边的他只能就着油灯,自己提笔起草。乌拉草糊泥的土屋春上时透出一股朝气,这股朝气不但会有一种朴实的泥味,还会伴随着虫蚁的躁动。第一奉诏人是史文清,狄阿鸟让他带上各地府库的数据,以配合自己;第二奉诏人郭嘉,这位个人参谋熟悉政体运转,可以拟发王室命令,并知道送到哪里符合东夏朝廷的程序……大王短时间出门还行,长时间巡游,需要朝廷上能将各处的奏报通过一定渠道传送给自己,更需要一个与中枢阁臣们进行联络的联络官,好随时接收呈上的案牍。
天快亮了,他才甩着划酸的手腕,吹干最后一篇文书,卷了床臭被褥,倒头睡觉。
然而给他借住房屋的房东们感到奇怪了。
就见为首的那年轻人灯一直亮,亮到半夜,被安排住处的手下还留好几个,站外边给他把门,不时还会有人牵马出门,连夜走个不见,吵得人不安宁还真让人不敢多说;而快天亮了,有人跑来就替他要吃的,他吃完,大爷一样躺在自己家里睡觉去,手下还得替换夜里守门的人继续给他把门。
房东不敢说什么。
他把这些心里话说给箭长,箭长其实也没见着人,只判断说这可能是朝廷上的大官,至于有多大,自然不清楚。
快中午了,狄阿鸟才起床。
他牵着马出去活动、活动,吃完午饭,先跑去乡里看看,再跑到田间看看,傍晚去窜门,把一个箭走完了,不是问人家几口人,就是问人家收成,不是问人家收成,就是问人家生活上有哪些问题,连几家寡妇都不放过,问她们怎么没有再嫁,周围有没有男人未娶。箭长自称是跟着大王打过仗的,还真跟过,受了伤,腿有点跛,昨日没见到,今天见他之后立刻多出几分不安,回到家就让自己的侄子起码去乡里找马丞。
马丞天黑摸来了,听箭长一说,心里也没底,怀疑是大王,但不敢当面去看,就说:“说是大王吧,不太可能,说不是,问这问那岂不是别地儿来的奸细?但听你说他问的内容,不像奸细,我看就算了,你当你什么都没看到,最近别干出格的事儿。”说了之后,自己又连夜溜走。
狄阿鸟在这留了两三天,这就又去县里。
到县里一打听,他才知道这县官是梁大壮媳妇的族兄王茗,此人师从花山学派,是后来慕名来投,他给梁大壮完婚时,梁大壮引荐过,不过他觉得自己立了选拔的规矩,就让这王茗去选学司接受考核。虽然不知道考核得怎么样,但他对这个人有不错印象,就在县里驿站住下,让人去请了一趟。
少时,王茗来见。
他一见狄阿鸟干脆就懵了,好一阵子语无伦次。
狄阿鸟一再要他反应当地情况,并问他府库有没有什么问题,每次上报的数据是否真实,他这才多了些底气,开始与狄阿鸟交谈。
他反映了当地的几个问题,和狄阿鸟的观察相一致。
首先,他们县的府库没有问题,但多数家庭粮食吃不完,粗细粮一起卖,县里去收,但钱不够,东夏才刚刚铸币两年,钱数不够,一到收粮季节,没有那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的仓库,最后只好紧急去建,收一回粮食建一回仓库,因为钱币不够,只能等到上级调来银两和钱币才能继续收,于是只好收收停停,买买再收;这个问题摊到狄阿鸟面前,狄阿鸟就知道国家的商业还不完善,起码遇到几个问题,第一,国家仍处在钱荒中;第二,正因为钱荒的存在,国家收取多余的粮食用于储存,或者统筹好之后卖给草原部族,但是因为钱币支付不出来,不但使收购缓慢,还造成流通的困难;第三,似乎东夏的粮食商人还没有普遍存在,至于是不是该让他们存在,还有争议,争议的来源是朝廷上认为粮食也是战略物资,应该由国家统一收购,靖康的城市时不时粮食上涨,就是因为这些商人囤积太多的粮食,至今也没争出个结果。
其次,耕牛不够,农具不够,铁器不够,男丁解放不出来;再次,农田水利建设不够,湟西、北平原的雨水虽然不少,但因为荒地多,百姓分到的都是大块地,再因为农业的不断改善,不指望靠天吃饭,多数引渠灌溉或者排涝,但是配套的水利建设却不够,于是水资源显得缺乏,被百姓们争来争去,若不是朝廷具备控制力,怕早打得狼烟遍地;最后,东夏民风彪悍,以箭为单位的户众为了争抢灌溉用水,为了争地,斗殴成风,地方县里又没有能力制止,只能求助于军府,而军府和地方上的马丞,箭长又千丝万缕,往往一碗水端不平。
狄阿鸟让身边的人把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然后询问王茗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王茗也是一筹莫展,只是说:“荒地太多,分地时按人相分,一人十几、几十亩的田地,又有官府的人督责耕种,太学中又有农授,到处讲学,国家现在不缺粮食,反倒是粮食太多,盈余过甚,就怕越来越不值钱。”
建国初期,东夏国粮食就没宽裕过,没想到三五年过去,东夏国面临粮满为患,要不停盖仓库。
狄阿鸟陷入沉思。
粮食的储存充足,国家统一收购有利于战争的一方面,但别的各个方面就成了掣肘,这几年来,丁壮们因为自家繁重的劳动和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