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在旁人眼中;沈瑾今年中了解元;不过是运气使然;可是沈全却知晓沈瑾底细。
早在沈瑾童子试中了“小三元”后;乡试便能一搏;只是弘治十一年那科是要给嫡母守孝错过;弘治十四年伤筋动骨。要不然说不得在三年前或六年前;沈家就能多一个少年举人。
连着错过两科;厚积薄发;沈瑾摘得解元也就是意料之中。
郭氏因沈瑞缘故;对沈瑾生厌;沈理自然也不例外。他虽是沈氏族人;近些年与二房、五房也走动起来;可对于松江族人依旧是冷清的很。就算松江来人;除非必要的往来应酬露个面;沈理也无心亲近。
就算知晓族弟沈瑾得了谢元;进京在即;沈理也无心搭理。
在谢氏询问他;可否要为松江那边的举人预备客房时;沈理摆摆手道:“谁耐烦招待他们;让他们自便……”
谢氏不免犹豫;道:“械大伯如今不在京中;尚书府那边怕是顾不上这个;剩下只有老爷与瑛大叔两家;老爷毕竟为长;到底有个解元在;外人都看着
沈理哼了一声道:“要是说的是沈瑾;那更不用人操心……此子心狡;不知怎糊弄了瑞哥;去年就打发人随瑞哥来京;如今在贡院外典了院子……”
“竟有此事?”谢氏十分意外:“是瑞哥说的?”
谢氏心里;因丈夫对沈瑞的看重;始终有忌惮。加上沈瑞幼年生活坎坷;少年老成;在谢氏眼中就成了有心机之人。只是她素来乖觉;在丈夫面前半点不露;对沈瑞反而越发亲近周全。
沈理道:“瑞哥原还要瞒着我;六月里沈瑾生母随着兄弟上京;如今就住在黄华坊……她叫人传话;想要见瑞哥一面。瑞哥拿不定主意;向我问询;我察觉不对劲;盘问了半响;才知晓此事……郑氏母子并不无辜;占了婶娘多少便宜;即便如今母子离散;也是自作自受;瑞哥还是心肠太软……”
谢氏点头附和;心中却不以为然。
沈瑞年纪不大;却是个有主意的;要是真无心泄漏此事;又哪里会主动提及?多半是不好推却沈瑾请求;又不甘心如此顺承了那边;让那边白占了便宜;才将此事揭开;里外都要落个好……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时不待我(一)
冬至前几日;沈沧一家从西山庄子回到京中。
沈瑾高中解元的消息;沈沧夫妇也知晓;却没有放在心上。解元也不过是头名举人罢了;就算春闱得了状元;也有沈理珠玉在前;没有什么可惊叹的。
尚书府这边;因沈瑞早有吩咐;过了九月二十就开始将地龙烧起来。等到沈沧等人回来时;正好屋子都驱完潮气;入住适宜。
“老二还没有消息么?”沈沧问起此事。
徐氏道:“当是在路上了;要不然早该打发人进京……”
沈沧点点头;眉头之间却带了几分急迫。他虽然安排的好好的;何学士也主动退让了一步;可南京国子监之事想要尘埃落定;还需在沈洲进京后。要是现下;沈洲进京;即便对他的安排有所非议;可最终也会听他这个哥哥的劝;万一沈洲迟了一步;真是……怕是没心情也不肯去谋南京的缺。
想到这里;沈沧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为了老二;让夫人都跟着为难;只希望他能明白我这一番苦心……”
徐氏安慰道:“姨老爷并不是那等小气的人;老爷想多了……只是等二叔回来;老爷还要好好说话;到底也是将五十的人……”
沈沧虽是为弟弟百般筹划;可到底沈洲只是弟弟;不是儿子;说不得有自己思量。
沈沧咳了两声道:“眼下是什么时候;留他在京里;能落下什么好?”
不是他小瞧自己弟弟;只是沈洲的性子;却是不是个果决。真到了新旧更替之时;要是被搅合进去朝廷争斗中;沈洲很难独善其身。
王宅;书房;沈瑞与王守仁师生重聚;说的也正是此事。
“宫里传出的消息令人心惊;自太皇太后薨;皇上对丹丸越发依赖……早年还有皇后娘娘劝诫;如今帝后生嫌隙;竟是无人敢劝……”王守仁唏嘘道。
沈瑞皱眉道:“几位阁老呢?不是说皇上最敬重三位阁老?”
若非如此;也不会将政务全部相托。如今朝廷虽党政不断;可政治还算清明;就是因三阁老勤政爱民;称得上“良相”。
王守仁瞥了他一眼;道:“皇上的丹丸是宫里丹房练的;并不是太医院这边……就算是太医院这边敬献;也不是能拿到明面上说……几位阁老就算听到风声;知晓不妥;也无人敢犯这个忌讳……”
“窥伺帝躬”;这可是沾不得的罪名。
历史不可逆转?
沈瑞望向王守仁就带了担忧。
或许换一个人;会觉得王守仁在磨难中成长;可沈瑞却不希望他真的险死还生。
王守仁道:“如今不止刑部尚书出缺;南京几位尚书也陆续告老;我已经劝过父亲;让他谋一南缺……”
沈瑞迟疑道:“皇上会肯么?”
在世人眼中;南京六部可是养老衙门;都是失宠的臣子或是在党争中失败的臣子养老之所。王华虽不过是侍郎;却是皇上东宫时的老师;如今也是太子的老师之一。能被谢迁与李东阳忌惮;几次有入阁之声;可见王华不仅没有失宠;反而颇得皇上看重。
王守仁道:“祖母年迈;不耐京城气候;要是皇上不应;父亲就想要告退养亲……”
“恐有非议……”沈瑞皱眉道。
要是王华直接用告退“养亲”;还能博个孝子之名;可想要打着“养亲”的牌子外放南京;说不得两面不讨好。
王守仁叹气道:“祖母耄耋之寿;父亲早就想要回乡奉亲;祖母却是不许。京城离余姚委实太远;祖母早年也在京城生活过;到底是不习惯;才在祖父去世后回乡;一直不肯再来京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就。太淑人年将九旬;王华无法安心在京倒是也说得过去。
至于老人家不许儿子致仕;也是情有可原。王华是王家第一个进士;支撑门户;使得王氏一族换了门楣。如今除了王守仁;王家其他子侄也都是读书为业;王华在任不在任的区别就大了。
王守仁才回京城;沈瑞过来请了安;并没有久留;说完话就回尚书府去了
王守仁则是留在书房;沉思片刻;提笔写了一封信;唤了心腹过来;打发他出去送信;自己移步去了跨院。
何氏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个缝了一半的小棉袄;神色有些憔悴。她穿着宽松的衣服;不过七个月的身孕也显怀。
王守仁眼见妻子魂不守舍的模样;温声道:“在担心岳父、岳母?如今京中虽冷了;南边天气还宛若暮春;岳父、岳母这一路南行都是乘船;不冷不热却是正好……又有小舅子在身边孝敬;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江南学风鼎盛;有不少当世大儒;何学士就叫何泰之从县学办了游学手续;带了小儿子一起往杭州任上去了。
何氏撂下手中的针线;摇了摇头道:“我并不是担心爹娘;是想着姨母那边……”说到这里;带了犹豫:“小时我在常在姨母家;姨母与姨父向来视我如亲女;我受二老慈恩多年;却不得回报一二;心下实在难安……”
要是嫁给别人;因有沈珞这一茬在;何氏绝不会说这一席话;可嫁的是王守仁;夫妻三年;何氏已经知晓丈夫不是凡俗性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王守仁果然没有变脸;没有因何氏幼年曾养在沈家就心生忌讳;只摇头道:“不管怎么到底要想想你的身子;要是因思虑伤怀;才是不孝之前我没在家;你不好随意出门;如今我回来了;姨母与姨丈也从西山回来;等过了这几日;我带你过去探望就是……”
何氏听了;眸子雪亮;望向丈夫满是柔情蜜意。
王守仁并未看见;坐在妻子对面;眼睛黏在妻子的肚皮上。如今长子已经有了;这个不管是次子还是长女;都是欢喜之事。大哥儿今年才三岁;小的年底才能落地;可是皇上的身体还能熬几年?
虽说子不语乱语;可是对干沈瑞的话;王守仁却是始终铭记在心。
从宣宗皇帝重用内侍开始;阉人与文官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是罢官还是流放;搁在以前王守仁都不会在意。
士大夫操守不可弃;否则成了佞臣之流;遗臭万年;自己都没脸去见祖宗。可是换了眼下;想到娇妻幼子;王守仁的菱角也平了几分。虽无心曲意奉贼;但也不打算就这样“束手就毙”。
刘忠那里;到底欠了一份大人情;即便沈瑞没有这场;这该谢还是要谢的
之前王守仁不在京;沈瑞一直侍疾;也顾不上这个;如今王守仁回来;也该有所表示。
不提王守仁回京如何交接差事;如何走亲访友;沈瑞自打从西山回京;除了往侍郎府见了一次老师之外;就一直闭门不出;连杨家那边也没顾得上去拜见;只因沈沧的病情恶化了。
在西山的一个月;沈沧每日带了妻儿或是钓鱼;或是吟诗作画;日子过得悠哉。要不是身形越老越瘦;精神头就不像是个病人。
等到回到京中;沈沧就坚持不住;次日就开始卧床不起。
被病痛折磨半年;沈沧已经瘦得皮包骨。徐氏一日三餐地安排滋补;可是沈沧的肠胃已经彻底坏了;除了米粥与清淡的汤水之外;什么都受不了。
沈沧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不过清醒的时候不忘叫人取了纸笔;亲笔写了折子;恳请再辞刑部尚书一职。除了辞官之外;沈沧每日都要念叨一遍:“老二怎么还不到京……”
南京国子监的缺空了两个月;不会一直空着。虽说沈沧已经打通好关系;可是沈洲迟迟不到难免发生什么变动。
徐氏不愿丈夫担心;也盼着沈洲早日到京。原本徐氏还盼着毛迟也早日回京;先前去西山前也打发沈瑞往毛家去旁敲侧击过。想的就是要使毛迟能早一步回京;就将玉姐儿嫁了。就算仓促些;或许有不足;也比让玉姐儿等三年要好。
不过眼见丈夫一日日憔悴;徐氏晓得;来不及了。
九如居中;三老爷皱眉;带了怒色道:“二哥真是的;大嫂七月初就给他去了信;结果回来一封信后就没了音讯;如今这都三个月;倒是累的大哥跟在悬心……”
沈瑞算了算南昌到京城的距离;若有所思道:“要是中秋后启程;走水路许是还有些日子;要是走陆路;约莫也要倒了;要不要打发人去迎一迎?”
三老爷听了;道:“怎么迎?水路、陆路都打发人去?”
“不用。二叔收到母亲的信;应该会陆路进京。”沈瑞道。
三老爷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水路虽舒坦;可要是赶时间;还是陆路上便宜。
济南府;官驿。
沈洲面色赤红;道:“不许再耽搁;今日就启程”
“二叔……”沈玲满脸担忧道:“就算是担心京中;二叔也要保重身体啊……烧了整整四日;如今才好些……”
沈洲摆摆手道:“将药带了;在路上吃就是。离京城还有八百多里;不能再耽搁……”
沈玲还要再劝;沈洲已经冷了脸道:“勿要再啰嗦”
叔侄相处几年;沈洲还是头一次这样冷着脸;沈玲就算心中再担心;也被唬的噤声……
第四百二十六章 时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
乾清宫;东暖阁。
弘治皇帝盘腿坐在罗汉榻上;面前是一叠司礼监送来的折子。待看到刑部尚书沈沧因疾告退的折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