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耽美百合电子书 >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 >

第32部分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第32部分

小说: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来到一处墓碑前,默立良久,这坟茔已被人修饰一新,坟头上插满花圈竹马,说来正巧,这正是萧剑父母的墓碑。
  乾隆默立,谁也不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在前知府的再三恳请之下,二人才离去。
  乾隆前脚才离去,接着又有两个女人相扶而来,待到坟前,上香,烧纸钱,其中年岁稍长的妇人口中说道:我们这一次来,是代表我那死去的姐姐前来谢罪的,她临死之前,嘱我代她来坟前谢罪,只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足不出户,这十八年来,一直未能如愿,我姐姐当时也是王命难违,她临终之前,一再忏悔,你们就原谅了她吧。
  另外一人劝道:嫂子,我们还是快些离开吧,万一被人知道我们来此,就不好了。那妇人点头称是,于是离开。
  话说那两个女人离开之后,从林中走出几个人来,却是五阿哥永琪,和李思凡,李思尘姐妹及她母亲。
  永琪为何和李家姐妹在一起?今天是清明节,李夫人领着俩个女儿,三人一起来到街上买了鞭炮烟花,纸人竹马,这是要去给早以故去的哥哥嫂嫂上坟,街上人潮涌动,较之往日更是热闹,李夫人正在同商贩讨价还价的时候,一个女孩子自眼前一晃而过,李夫人不觉心头一震,这女孩子大约十七八水,身材相貌跟早已故去的嫂嫂竟是十分的相像。
  哥嫂死于一场大火,侄子由他的叔父抚养成人,可侄女却是一直下落不明,因此凡是有长相相似的女孩,她总会上前询问一番。她也顾不得讨价还价,欲要上前询问一番,可今天街上的人实在太多了,那女孩一晃而过,再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就在李夫人四下张望的时候,却遇到了从京城来的艾公子,其实就是永琪了,永琪告诉李夫人自己认得扬州的官商江鹤亭,并承诺会帮助李夫人的儿子李思名脱罪,因此李夫人甚是感激不尽,没想到会在街上碰到,其实永琪也一直想知道李家姐妹的舅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何会有乾隆赠送的扇面?
  当得知李夫人这是要去给亡故的哥嫂上坟,便找了个理由一同前往,他本是和小燕子几个人一起出来游玩的,此时也来不及跟小燕子她们打声招呼了,便随同李夫人一起径直朝观音山而来,一路上,李氏姐妹你一言,我一语告诉永琪舅舅舅妈当年死于一场大火,就葬在观音山下。
  话说李夫人和永琪一行来到观音山脚下时,妹妹李思尘指着前方说道:妈,舅舅舅妈的坟前站着两个人。李夫人看了看,说道:是谁呀?妈看不清楚。一旁的姐姐思凡说道:妈,不认得,从来没见过这两个人。李夫人说道:那咱们等一会儿再过去吧。于是几人守在林下,这两人李家姐妹不认得,永琪却是认得,其中一人便是乔装之后的乾隆,也就是自己的皇阿玛。
  永琪当时就在心里面自言自语:这坟里埋着的女人,莫非就是姨母口中所说的扬州女人了?
  虽有些意外,却也不是完全出乎意料之中,紧接着又走来两个女人,可就大大的没有想到,这两个女人,一个是自己的姨母,一个是令贵妃。
  她们俩个来此干什么?永琪甚是疑惑。
  等到令贵妃和福晋两人离去,李家母女才引着永琪来到坟前,此时坟头上修饰一新,这时李思尘惊喜地喊道:哎呀,一定是表哥回来了。李夫人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思尘说道:舅妈生前最爱杏子花,只有表哥才会在舅妈的坟头上插杏子花的。
  李夫人听后,双手合十,口中说道:大哥大嫂在天有灵,保佑明儿平安无事,早日归来。说罢,嘱咐李氏姐妹给舅舅舅妈叩头,闲话不提。
  话说乾隆祭奠完毕,并未就此回到行宫,而是来到山上的大明寺拈香礼佛,大明寺又名西灵寺,也是乾隆二十年前和花杏邂逅的地点,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   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东有桧柏,西有黄杨,中有宝鼎两尊,出天王殿,经过一条花岗岩甬道,便是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前后回廊,释迦牟尼大佛居中而坐,阿难迦叶分列两厢,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两边是十八罗汉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装修,金光焕彩,法相庄严,游人如织,香火不断。
  乾隆今天乔装改扮,微服出巡,除了前任知府跟随左右,并没有引起任何骚动。
  乾隆拈香礼拜,口中暗自祈祷,无意之中,却瞧见一人也在佛前祷告,正是方才路上偶遇之人,此人便是陈家洛。
  话说陈家洛祭奠完结义兄长之后,也没有马上离去,而是来到大明寺礼佛。
  乾隆看见陈家洛的时候,陈家洛也看见了乾隆,两人此时近在咫尺,不由得彼此打量对方,越看越觉得亲近,乾隆先向陈家洛问道:这位兄台,你我一见如故,不知兄台尊姓大名,家乡何处,可否告知?陈家洛踌躇了一会之后,说道:小弟姓陈,名家洛,祖籍浙江海宁。乾隆听后,更加心头震动:海宁陈家。一个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地方。
  乾隆还是半大小孩的时候,无意之中听到先帝雍正和太后密谈,虽听得不太明白,但还是隐约听出是关于自己的真正身世来历,出自海宁陈家。从此便暗中将海宁陈家时刻放在心上,成为一个外人无从知晓的秘密。
  乾隆不动声色地说道:海宁陈家世代簪缨,科名之盛,海内无比。三百年来,进士二百余人,位居宰辅者三人。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真是异数。当朝陈阁老廉俭纯笃,若有民间水旱疾苦,必反覆具陈,或继以泣,实在是忠诚可嘉。
  海宁的确书香传世,两百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四朝三宰相,六部五尚书。
  陈家洛沉吟片刻,道:实不相瞒,陈阁老便是家父。乾隆又是一惊,道:然来是陈阁老的公子,贤弟现在在何处高就?可否求取功名?陈家洛道:曾经中过举人,后来无意功名,就没有再进过考场了,现在混迹江湖,谈不上功名二字。
  乾隆道:可惜可惜呀,贤弟谈吐儒雅,既已中举,何不在朝为官,将来必定大有一番作为,上可报效君王,下可荫妻封子,若是贤弟有意,愚兄在朝中颇有些人脉,可以举荐一二,贤弟以为如何。陈家洛哈哈一笑道:兄长所言甚是,只是人各有志,小弟生来闲云野鹤,当官的事情,小弟实在是做不了。
  乾隆颇为尴尬,哈哈一笑道:贤弟所言甚是,人各有志,不可勉强。陈家洛又道:还未请教兄长尊姓大名,可否告知?一旁的前任知府张口欲说,乾隆一摆手,示意他不用讲,那知府赶紧垂手而立,陈家洛拱手说道:兄长雍容华贵,不威自怒,想必是个大人物,请恕小弟冒昧了。乾隆赶忙说道:愚兄的姓名来历,现在实在不便如实相告,愚兄也不愿意拿谎话欺骗于你,等到机缘成熟,愚兄一定和盘托出,你可相信?陈家洛道:小弟相信便是。
  乾隆于是话题一转,说道:贤弟方才在佛前祈祷,不知所求何事,可否告知一二?陈家洛亦笑言道:兄长方才同样在佛前祷告,不知所求又是何事,可否也告知小弟?乾隆沉吟片刻,笑言道:还是贤弟先说。陈家洛亦道:还是兄长先说。一旁陪伴的前知府说道:这位先生和我家主人何不把所求之事写在手心,一起验证。乾隆和陈家洛同声说好,于是提笔将各自所求写在手心,待打开看时,两人手心上写的竟是相同的两个字:寻亲。
  两人的心中此时愈发激动,但彼此都碍于身份,不便过于表露出来,乾隆于是又说道:贤弟可是在寻找至亲之人?是何亲?可否告知?陈家洛略一迟疑,道:还是兄长先说。乾隆沉吟片刻,说道:愚兄自小和家人走失,只想有朝一日可以回家见到父母家人,贤弟,你现在可否说出你要寻找的是哪位至亲?陈家洛道:小弟父母已在多年前双双亡故,家母在弥留之际,告知小弟尚有一位兄长在世,兄长出世不久,便被一位王公贵族抱去,抱去时是个男孩,抱回时却是个女孩,家父不敢声张,嘱咐不可将此事张扬出去,家母临终嘱咐小弟一定要找到家兄,好令我一家团圆,只是。。。。。。。陈家洛话音至此,便略微停顿了一下。
  乾隆忙问道:贤弟为何不说下去?陈家洛道:家母弥留之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小弟亦是难辨其中真假。
  乾隆说道:愚兄交游甚广,不知贤弟口中的那位兄长身上可有什么印记,愚兄替你留意一下?陈家洛道:据家母所言,兄长左股上有一块榆钱大小的胎记。
  乾隆听罢一惊,自己左股之上的确有一榆钱大小的胎记,这胎记长大之后就消退了,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外人更是无从知晓,自己出自陈家,想必是错不了的啦,不由百感交集,悲由心头起,待到发觉时,为掩饰尴尬,一边用手帕擦去泪痕,一边说道:太感人了,太感人了。
  埋藏在乾隆心底几十年的猜测一朝几乎被证实,是悲是喜,真是五味杂陈,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晓。
  陈家洛在一旁察言观色,心中的猜测也有了几分印证,只是彼此尚未说破,此时的乾隆和陈家洛,倍感亲切,乾隆道:贤弟,你我一见如故,何不兄弟相称,贤弟以为如何?陈家洛闻言后,跪拜在地,口中说道:哥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乾隆连忙伸手把陈家洛扶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心情大畅,手挽着陈家洛走出大明寺,来到观音山的最高处,站在山巅往下看,脚下的的扬州城一览无余,扬州商贾云集,古来富庶,乾隆得意洋洋地说道:贤弟,你看,我大清朝自建朝以来;开疆拓土;威震四夷;如今己是国富民强;百姓安乐,比起大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贤弟以为如何?
  不想陈家洛却说道:番邦外族,侥幸得天下,又岂能长久?乾隆道:贤弟,此言差矣,天下者,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陈家洛冷冷一笑,说道:自满清入关;杀我百姓;辱我妻女;嘉定三屠;死人数十万;有何德可言?兄长以为如何?乾隆道:贤弟;一将功成万骨枯;哪朝哪代;不是用尸骨堆积起来的?贤弟出自名门,怎可与草莽为伍?何不求取功名,将来也可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你说是也不是?
  乾隆说完,见陈家洛脸色不好,便道:美景当前,不谈国事,不谈国事。我们去游山玩水去。
  说罢,挽着陈家洛走走停停,一路说说笑笑。不提,待到离别之时,两人约定五月端阳节那天在陈家后花园再把酒言欢。
  闲言勿絮。
  ?话说乾隆回到天宁寺行宫,正在伏案疾书,有人来报,大臣伊龄阿有事求见,据伊龄阿奏报,以江鹤亭为首的两淮盐商吁请筹建寺宇,为圣上祝寿,暂拟名:万寿寺,并附上简明图纸一份,在奏折中,伊龄阿用词极为婉转恭敬,说寺庙耗资并不大,仅“万寿寺一处、大殿一座、后楼五间、碑亭二座”,同时还说道,这是盐商和他的一片至诚孝心,工钱全部由他本人及盐商承担,伊龄阿还请求乾隆颁写碑文、寺名。
  ? 乾隆听后,龙心大悦,受用无比,御书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