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修正人生-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范学校教书。所以在家里,一直是这个陈阿姨在照顾陈婆婆和陈爷爷。
陈阿姨一脸好奇的看着我,“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
我笑着说:“陈阿姨,是我呀,林枫,三年没见认不出我来了吗?”
陈阿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钟灵的儿子林枫啊,啧啧还真没认出来,三年不见了啊,变化可真大。”
我往屋里望了望,“陈阿姨,陈婆婆在家吗?”既然来了,当然要先看看陈婆婆,上一世中,陈婆婆对我也还是很好的。
“在屋里呢。”陈阿姨说完,拉着我进了屋。边走边大声的喊道:“妈,你看谁来了。”
“谁来了呀?”屋里传来了一个让我熟悉的老年人的声音。
我加快了脚快,向着声音的方向走去,然后一个让我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陈婆婆和我上一世中记忆的样子差别不大,还是那样的和蔼。
旁边的陈阿姨说道:“妈,猜不到这是谁吧?他是周婶的孙子林枫啊,三年前可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天才呢。”
陈婆婆这才反应过来,惊喜的说道:“我还说是谁家的小孩子这么可爱呢,原来是小枫啊,三年不见已经长这么大了,快过来,让陈婆婆好生看看。”
我乖巧的叫了一声:“陈婆婆你好。”然后走到了陈婆婆身边。
陈婆婆慈爱的拉着我的手,问了好些话,基本上都是我这三年来在哪里,在干些什么。
和陈婆婆聊了一会儿,我才进入正题,“陈婆婆,怎么没看到小叔啊?”
“你小叔啊?”陈婆婆笑着说道:“他现在正在店里忙着呢。”
“店里?”听到陈婆婆这么一说,我的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难道小叔现在已经搞起游戏厅了?不对啊,在我的记忆里应该不是这个时候啊,难道是我记错了?又或者是因为蝴蝶效应,让小叔提前搞起游戏厅了?
这时候又听到陈婆婆说道:“小芳,你上班的时候去看看小强,看他把张家的那台电视机修好了没有,修好了就叫他关门回家,就说小枫来看他了。”
听到陈婆婆这么一说,我才想了起来,小叔这个时候应该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汗,把我吓了一跳。
说起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特别是近年来,黑白电视机,录音机什么的,也进入了普通家庭。虽然我们这里是农村,但是还是有些家庭先富了起来,我们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小叔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开起了家电修理店讨个生活。
“小枫啊,今天晚上就在我们这里吃饭吧。”
“好啊。”正好也想找小叔好好聊聊,听见陈婆婆这么一说,我忙答应了下来。
“那我先回去跟家里人说一下。”
“呵呵,小枫真懂事。那你快去快回啊,陈婆婆在家里等着你。”
跟陈婆婆打了一声招呼,我又赶回了家里。外婆和妈妈都在,却没有看见三姑父,我好奇的问道:“妈妈,怎么没看见三姑父啊?”
我妈妈回答道:“你三姑父啊,我叫了辆车送他去GH买火车票了。”
“哦……”说起来,马上就要开学了,三姑父当然得快点赶回去。
“妈妈,刚才我去了陈婆婆家里,陈婆婆叫我晚上到她家里吃饭。”
“哦,这样啊。”妈妈倒也爽快,立马答应了下来,不过还是加了句:“不要玩得太晚啊。”
回到了陈婆婆的家里,我和陈婆婆又聊了起来。陈婆婆似乎对我在苏州的生活很感兴趣,不停问这问那的,我也乐得回答,有时我也会问一下小叔现在的情况,慢慢的,从陈婆婆的口中,我也大概了解了小叔的近况。
不知不觉中,我和陈婆婆正聊的开心,只听屋外传来了一声叫喊:“妈,我回来了,听说小枫也来了啊。”紧接着我就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就是我的小叔陈强了,现在的小叔还很年青,说是一个愣个青也不为过。小叔留了一头短发,个子虽然不高,浑身却散发着一种朝气。在我印象中,小叔是一个很精明的人,要不也不会在后来大发其财了,虽然他的财来历都不大正当。从另一方面讲,小叔也是个不干寂寞,很有野心的人。
小叔看到我,好奇的问道:“你就是小枫?”
我笑呵呵的说:“是啊,我就是林枫,小叔你好啊,三年不见就认不出我啦?”
小叔也笑着说:“当然认不出来啦,那时你才多大点啊,现在已经长这么高了。你现在才七岁吧?呵呵,可真看不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已经十多岁了呢。”
小叔说的到是实话,一嘛我的基因本来就比较优良,个子比较高,二来因为长期的锻炼,身子的发育也比同龄的人来得快,所以虽然才七岁,个子已经长得很高了。
和小叔又聊了几句,小叔对陈婆婆说道:“妈,我带小枫出去玩玩,在家里可没什么好玩的。”没想到小叔会这么说,不过也正好合了我心意,倒不是我想出去玩,再说了,就S村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也实在想不出这里有什么好玩的。我只是想趁我和小叔出去玩的时候,顺便可以探探他现在的想法。
陈婆婆点了点头,“带小枫出去走走也好,不过早点回来。”
小叔“唉”了一声,便拉着我出去了。
******************************
一本书出来,有人喜欢,就会有人唾骂,这是很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这个我也有心里准备。而且就现在我的书评当中,还没有读者是真正带着恶意骂我,虽然有些看起来很刺眼,但我相信这些读者还是希望我能把书写得更好才那样说的。
虽然如此,有些话我还是想说说,首先,我这本书肯定是YY的,既然是YY的,那肯定就会有脱离现实的情节出现,如果大家太过深究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当然我会尽量写得合情合理,但是,YY毕竟就是YY,在合情合理的东西深究下来也是不现实的。再说了我还是新手,有些情节还把握不太好,出现硬伤还希望大家谅解一下。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给我提意见,好听的也罢,难听的也罢只要不是带着恶意的就行,必竟这样有利于我的提高。
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三十九章 钱从何处而来?(一
跟着小叔沿着街一直走着,不一会儿便走出了大街,来到了一片田野上,田野旁边有条小河,而三五个十多岁的小孩子正在小河边兴奋的捉着鱼。这个时代的水还很干净,远没有以后污染那么重,河流里还生活着许多的小鱼虾,而捉鱼则是现在这个年代、农村小孩子的乐趣之一。
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我的心也悠然神往起来。虽然重生的我,对于现在小孩子玩的一切已经毫无兴趣,但是并不妨碍我那颗怀旧的心。曾经何是,我在上一世那么大的时候,也像他们一样,在河里面捉着鱼,在烂泥里翻着泥鳅、在田里捅黄鳝……
小叔拉着我,走到他们身边,感兴趣的问道:“喂,捉到鱼了没有?”
呵呵,看来现在的小叔还没有脱离玩耍的年级。我看见这群小孩子已经用泥把河流从中截了一段出来,此刻正在奋力的把中间的水,用脸盆等物给淘出去,等水淘干了,就可以很轻松的把鱼捉住。上一世中,我跟着曾天虎小哥哥,也经常这么干。
听到小叔问起来,一个稍大点的小孩子说道:“捉啥子哦,水都没有干。”
小叔笑着说:“那你们加点儿劲三。”
有时候看别人捉鱼也是件很有趣的事,小叔和我看着他们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忍不住就留了下来,想看看他们的成绩究竟如何。
趁着这个时候,我心里酝酿了一下,开始试探起小叔来。
“小叔,你知道街机不?”
“街机?”小叔讶异的望了我一下,“当然知道啊,听说现在城里面很火呢。”可能我是小孩子的缘故,小叔并没有怎么掩饰自己的眼神,当我提到街机时,我看见了小叔眼中冒出的精光。
果然如我所料,现在的小叔已经有了要做街机游戏厅的打算。
我感慨的说道:“是啊,在苏州可是有很多学生玩这个呢,现在S村还没有人开游戏室呢,如果能有人开一家,估计会很赚钱吧。”
小叔听到我这么一说,眼中精光一闪,随后又黯淡了下来,叹了口气说道:“想开一间游戏室可不容易呢,那可要花很多钱呀。就说开一个最小的游戏室吧,再怎么也得要五台机器吧?一台机器加个游戏板面,再怎么也要千多,五台就要近八千的钱,就算再少点,只要三台机器吧,那也要近五千块钱,唉……”
现在这个年代五千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也难小叔唉声叹气了。再说了,如果一家游戏厅才三台机器也实在是太不像样子了,看来想搞一家游戏室前期投入还真的很大。从小叔的话中,我知道小叔想搞个游戏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连机器的价格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了。至于进货渠道什么的,我估计小叔也调查的很清楚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就让我来吹这东风吧……
我笑着说道:“怎么?小叔想在S开个游戏室啊?”
小叔苦笑了一下:“我到是想啊,可惜我没钱。”
我安慰的说:“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
小叔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估计他现在的心情很郁闷,而且我现在已经了解到我想要的信息了,所以岔开了话题,又和小叔聊起眼前的小孩子捉鱼。
看时间差不多了,我和小叔回到了小叔的家中,吃过晚饭,和陈婆婆一家人打了一声招呼,便早早的回了家。
现在的家中,根本没什么娱乐活动,什么?你说不是有电视吗?拜托,先不要说我喜不喜欢看电视,现在的电视用的都是室内天线,根本收不到几个台,而且唯一能收到的几个台,又都是上演一些老掉牙的节目,是你,会看吗?
更不要说VcD什么的,那可是要好些年后才会出现的东东。而且这个年代电影都少得可怜,就算有也是一些老掉牙的革命片,在上一世我就看得想吐了。
所以无聊的我只好思索起钱的事来。很显然,向家里借钱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家现在有点钱了,但要一下子拿出万把块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家一年的收入恐怕也没这么多钱,再说了,家里的香肠加工厂是贷款开的,大部份赚来的钱都用在了还款上面。抛开不能动的一切资金(包括流动资金),余钱能有两千块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钱的来源只有自己想办法了,好在我早有了准备,之前也没想过向家里要钱。我这三年来在苏州学习音乐也正是为了这一步。
大家猜得不错,就是卖音乐版权赚启动资金。好在上一世在起点中文网中的那些重生的大大学了一手,要不我现在非得抓破头皮不可。
至于什么音乐,我早已经有了谱,虽然我上一世,从高中开始就不怎么喜欢流行音乐了,甚至到了后来,连红极一时的超女,除了李宇春之外,其它的一个不知。说起来我能认识李宇春也不是我喜欢她,而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意外。
李宇春唱过一首叫《Zombie》(行尸走肉)的歌,这首歌的性质相当于中国的《九一八》,本来这是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