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话算是说在要害上了,方剑雄立刻清醒了许多。袁世凯是最大的对手不假,但只是在军事上的对手。平行历史上的宋教仁是怎么挂的?不就是国民党在大选之中获胜了。宋教仁赴京组阁遇刺么?
“以在下浅见,还是应当先采取分化瓦解各省内部,政治上扶持代言人。军事手段恫吓为辅助。先谋求四川加入联合自治区,进而谋取湖南。五省在手之时,闽浙就可以提上吞并日程。就是要抓住同盟会内部结构松散的弱点。逐步瓦解之。至于北洋,可以采取适当的军事手段,拿下河南后,进军山西。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只要河南、山西到手。这一半的天下也就到手了。到时候管他什么政治体制,天下谁能与大帅争锋?”蒋方震还是第一次展示他在这政治上的观点,总的来说,还是重视军队的作用为主。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看蒋总参谋长的办法好。联合自治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现行的各项政策有利于民生的恢复。可以断定,占下一个地方,政策推出之后就能得到一个地方百姓的支持。所以,以现有之根基,联合临时政府北伐,谋求短时间内击败北洋之举,实不可取。”韩衍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一个是郑权,此人素来稳重寡言,起身笑道:“可以答复南京,三日为北伐之最后期限。如清室宣布无条件退位,还可以清算满清贵胄为理由,让袁世凯下不来台。再不济,还有定都南京一事。袁世凯如不肯就范,出兵河南的借口就有了。”
谈到这里,方剑雄突然觉得,自己在这群人中间,确实是比较菜的一个。即便是蒋方震,也一套拖拖打打的战略构想。刚才拍脑门的想法,根本就是渣啊。
好在诸位都以为,方剑雄不是想的不周全,而是想看看大家的能耐。等大家都表现过了,方大帅正好展现他从善如流的一面。这是上位者常用的手段了,大家都比较清楚滴。
一番折腾,通电来往不断,最后与南京达成妥协如下。第一,通电全国,三日为最后期限,如清室不能无条件退位,则宣布北伐,啥时候出兵要看实际情况。第二,四川之事,以重庆为界,不再西进。南京政府电告成都,以原重庆军政府所部,整编后出川参加北伐。再,经南京调解,国防军交还重庆等地之政权,国防军驻防川东。第三,双方达成一致,要求清政府无条件退位,并清算满清贵胄之财产。如以上条件达成,则民国以南京为都。第四,南京放弃租借满洲一事,以参议院不能通过为由。第五,江南制造局、江南船坞划归联合自治区名下之企业,换取中国银行购买南京临时政府国债200万元,其中100万直接在芜湖采购军需,实物交付。
这五条最后达成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又耗时一夜。
方剑雄在达成这五点密约之后,不免仰天长叹:“难啊!”
为什么难?方剑雄没说,其实他脑子里想到都是YY小说里的段子,主角头顶光环,大杀四方。所到之处,王八之气横扫一些,各路大佬纷纷投靠。
YY小说,都是骗人的啊!(这也是作者的心声,大家看小说,别当历史看了。别动不动给作者上历史课,蒋方震没获得天皇赐刀什么的。这些不是作者编撰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编写的传记里出现的内容。不管真假,写在故事里总是很爽的,这是小说,不是历史教科书!)
芜湖的艰难之后,电报到重庆,开始了新一轮的艰难。
睡了一觉养足精神的胡景伊,看了芜湖回电之后,立刻起身回成都,这节骨眼上,电报已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了,必须回去当面说,不然方方面面的利益,根本无法平衡,还要做好继续吵架的准备。
胡景伊离开不久,高升接到情报,滇军缓缓逼近重庆,前锋已达永川,占据县城。高升叫来冷雨,一番商议后,决定由高升率部迎击,由冷雨守备重庆。最终确定,以特种作战部队一营为先锋,高升率第七混成旅随后。
国防军出兵川南之际,刘明昭也上了一艘货轮。上船的过程一切顺利,身穿国防军的制服,手里捏着介绍信,货轮上的人给安排了一个单人间。
刘明昭还挺好奇的问货轮上的军需官,为啥这么安排?军需官用羡慕的语气告诉他,这一趟去芜湖,要是能考上陆军大学,出来就是国防军排长,成绩优异,还能进总参实习,没准还能留在总参,那就更高了,直接就是副连级别的参谋,月薪五十块大洋的底子,补助啥的还不算。
提到总参谋部,这个军需官还挤眉弄眼的描述了一番,总参里头女兵多,还都是洋学堂里出来的女兵云云,反正是各种羡慕。
成都方面怎么吵,高升顾不上了,丢给赵迒去应付。
出了重庆,率部直奔永川而去,一路行军甚急,特种旅提前派出了一个连在前方侦查,随后还有一个营大部跟进,基本不用担心遭遇伏击。
一天一夜的行军之后,距离永川三十里外,遭遇前方的特种营的接应部队。
营长王麻子是冷雨手下的干将,这一次任务又落在他头上。见到高升,王麻子还是收起了匪气,很严肃的敬礼问候。
一番汇报,高升才获悉,滇军进驻永川的部队大约为三千人。按照滇军的编制,大约为一个梯团,也就是两个支队,相当于两个团的兵力。
滇军在川南名声很臭,王麻子很容易就打听到,这一部滇军的指挥官为梯团长李鸿翔。进驻永川之后,滇军戒备不严,只是在城外一处山上,布置了一个连的兵力。
即便是这样,王麻子也没敢轻易的有动作,小心的退后,等待高升率主力来到。也不是说王麻子转了性子,而是滇军入川的部队为两个梯团,大约为两个旅的兵力。
胆子再大,王麻子也不敢以手下五百人去打一个有两千多人守备的县城。
高升立刻往前来,寻了一个高坡,举起望远镜观察前方。以此同时,前方的某个山坡上,李鸿翔也在举着望远镜看前方。
滇军之所以牛,那是有原因的。这得感谢云贵总督锡良在云南时采购军火大手笔,一次性就在光绪末年采购了德国新式退管山炮五十四门,每炮一千发炮弹。马克沁机枪四十九挺,新式五子步枪一万多支,盒子炮一千多支。
所以说,滇军穷归穷,那也是赶上过好时候的。锡良这个前云贵总督打下的底子,平行历史上,一直到护国战争期间,护**还有能力跟北洋军用山炮对轰。
加之滇军训练程度远远高于川军,装备又好,自然敢于欺负川军。眼下一看国防军偷袭重庆,滇军这边两个梯团一商量,干脆不走了,就在四川扎根吧。地盘扩大到永川,应该没事啊。于是便电告昆明,要求增援,以便在四川扎根。
平行这个历史上,滇军还真的统治过四川一段时间,滇军对四川的野心,那是从来都没减少过的。一直到唐继尧挂掉,滇军才算老实了,关上门在家慢慢发展。(未完待续。感谢关注
正文 第三十五章交涉
第三十五章交涉
时间已经是正午,作战会议的焦点还是滇军的炮兵放在城里,要想断掉难度很大。一是很难找到准确位置,二是不可避免的伤及无辜。
两个步兵团长和炮营的营长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方主张士兵的生命更重要,伤及无辜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炮营必须全面起到压制对手炮兵的作用。不然这新式的75山炮,就是摆设。另一方则坚持,县城这种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不适合进行炮火压制,国防军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打仗,难道要用炮弹去证明这个?
高升一直没说话,听这两边在吵。转过头看看押送来的两个俘虏,没有立刻搭理,继续看这两边对喷。争执了一番之后,前者还是妥协了,决定顶着伤亡也要拿下永川县城。
两个滇军俘虏多少有点脑子错乱的感觉,几个绿皮军官,为了要不要拿大炮轰击城防吵了个面红耳赤,这个太假了一点吧?要命的是,最后还吵出一个不用大炮的结果!
高升等他们吵完了,这才让人把俘虏押过来,面带杀气道:“说吧,知道什么说什么。”
两个俘虏互相看看,年长那位上前,习惯性的跪下说话:“长官……。”
“停,先站起来,然后再说话。我们这没跪下说话的规矩!”高升开口打断,跪下的老兵面露迷茫,看看几个军官都是一脸严肃,下意识的站起来道:“各位长官。我们就是大头兵,上官派出来侦查的,知道的不多。”
“知道多少说多少。”
“哦,城里有一个梯团,一个机炮营,57炮12门,机关炮9挺。满打满算。有三千人。最大的长官是梯团长李鸿翔,在泸州还有一个梯团,人数装备差不多。梯团长叫谢汝翼。”这老兵还挺内行,知道要说点啥。
高升挥挥手,打发人把俘虏带下去。回头对一帮属下道:“大家都听到了,说说吧,该怎么打?”
高升的搭档是参谋长杨瑞,也是教导队一期毕业,两人之间相处融洽,高升说完了,杨瑞便笑着摊开地图道:“都别楞着了,看看地图想点办法。拿人去拼城墙,肯定是不可取的。滇军一个侦察班对特战旅一个排,打了十分钟。造成一死三伤。枪打的很准啊,王麻子正在跳脚呢,这说明滇军的训练水平很高。”
高升道:“我插一句,根据军情局的情报显示,云南讲武堂开办的很早。规模大班次多,培养了一大批军官。大家不要以为我们看着是一度打败了北洋,就能轻松的战胜任何对手,轻敌是要吃亏的,王麻子就是教训。”
嗯,特战旅的人吃了亏。其他部队的人不说高兴,至少是肯定心里平衡了一些。
李鸿翔带着两个支队长,在城墙上找个隐蔽的地方也开了个小会,各种情报反应,对面的国防军不是一般的难弄。前后派出去三批人侦查,回来的不到十个人。也就是说,对面已经把永川县城外头给看死了。
搞不到情报,这个仗就难打了。就目前掌握的情报看,最要命的就是那个75炮营了,从阵地的布置来看,射程至少是7公里以上。也就是说,梯团所属的57炮,根本就不能随便暴露,压制对面的炮兵更是做梦了,只有被打的份。
“要不,派人去跟对面接触一下?”一个支队长小心的提出建议,李鸿翔听了不由皱眉:“双方都接上火了,接触能有用么?”
“管用不管用,至少能看到点什么不是?总比现在成了瞎子聋子好。”
高升这边的作战会议还在继续,杨瑞提出了一个建议,干脆对永川围而不打,留下一个团和炮营牵制对手,主力悄悄的往泸州去,争取打泸州一个措手不及。泸州拿下了,永川之敌的退路就没了,到时候估计不用打,劝都能劝降了。
这个建议引起大家的兴趣,正在讨论可行性的时候,前方传来消息,永川县城里来人了,举着白旗,骑着矮小的马,正在往这边过来。
高升宣布会议暂时终止,先看看滇军在搞什么名堂。
来的是一个滇军中尉,而且此人是主动请缨而来。此人叫范石生,平行历史上也算是很有名气,少年学医,中过秀才,1909年入讲武堂。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