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梦-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已经不能往下再说了。再说就要牵涉到蒋介石。何应钦及时起立,把大家的情绪又引了回来:”各位!现在请居正先生同我们说几句话吧。他刚从溪口回来,知道一些蒋先生的看法。“
居正在旁人提醒中醒来,尴尬地起立报告道:”我,“他以浓厚的湖北口音为蒋介石作起居注道:”我们去看蒋总统,他身体还好。第一天,见他在清早六时起床,然后大便,祷告、散步、看电报、报纸、接见访客、处理公务;接着吃中饭。中饭之后睡午觉,起床、散步、接见访客、读电报、覆公事,然后晚餐。晚餐之后接见访客,读电报、听报告,覆公事,写日记、祷告,然后睡觉。
“我们在溪口第二天,见蒋总统在早上五点半起床,然后大便、祷告、早餐——”
居正的报告使举座为之愕然,张群忍不住,问道:“居先生,总统的生活我们大致知道一些,现在想知道总裁对您说些什么?”
“这个,”居正一怔:“这个,他没说什么,他说五项以则最重要……”
众人闻言几乎失笑。都知道居正等溪口之行是白跑的了。何应饮长叹道:“唉!好,现在请阎长官发表一些意见。”
居正也发觉众人对他的失望,灵机一动,结结巴巴起立道:“阎长官,我补充一些。我赞成’中常委‘关于和谈问题的声明。因为那个声明我也举了手。”说着说着,话题又拉远了:“我从杭州到奉化前,据浙江省主席周岩对我说:’去奉化这条路上,人少极了。沿路尽是警卫队,见到陌生人,恐怕查问得很紧,不如拿着我的名片,备而不用吧。‘我幸亏拿着他的名片,一路上才通行无阻的。
”到了溪口,蒋总裁的生活情形刚才己经向大家报告过了,为了避免重复,我不说了,不过可以补充的是,总裁曾经同我游雪窦寺。我们几个人在妙高台、千丈岩和隐潭等处玩了一天,当晚在雪窦寺遇雨,我们便在寺中寄宿。记得那天正是经国先生的四十生日,大家有说有笑,很高兴,嗯,很热闹。兄弟还做了一首诗。“众人实在没有闲情逸致再听吟诗,而居正也发现了大家坐立不宁、龇牙咧嘴的样子,才想起今天这个会不比寻常,于是连忙收篷道:”不过,这个,兄弟今天也不想在这里读了。“说罢坐下。
阎锡山一身是汗,众人也透了口气,当下见他一脸笑容地说:”各位,我们山西人是最会做生意的,这一点大家不会反对。譬如说,有一家店铺清早开门,碰上一个顾客上门买东西,店东讨价十块钱,顾客说了声太贵便掉头而去,店东一定会把他一把拖住,并装作非常肉痛地说:’您既想买,好,打个九折吧!‘顾客还在摇头,还想走;店主于是再说:’那么先生您也得开个价啊!‘这种场合任何一个客人,即使不买也会说个价钱的。假如这位客人开口还价五块钱,那是打了个对折,于是店主会紧皱眉头向他诉说五分钟的苦,不等他开口,自动打了个八折;假如这个客人还是不买,把脑袋摇得象个拨郎鼓一样,坚持五块钱,于是店主再自动从八折慢慢下降,最后见没希望了,便一巴掌打在大腿上,忍痛地说:’好,大清早开门第一件生意,贪个利市,卖给您罢,五块钱!‘“阎锡山这番话把众人弄得个莫名其妙,急上加急;愁眉苦脸,进退不得。
”阎先生究竟是什么意思?“
阎锡山这才提高声音说:”我刚才讲的不过是个比喻:我的意思是共产党的和平条件开得太高,而我们对和谈的还价又还得太大。用我们顾客的话讲就是太贵了。“
童冠贤忍不住起立道:”阎先生!可是目前的形势不是讨价还价的问题,而是无价可还了。“
何应钦心里烦透了,但又不能得罪这些元老。他站了起来,沉思了好一会道:”各位!时间已经不多了,离中共的最后期限,“他看了看手表,”只有两个多小时了,请简明扼要地提出意见和办法来。“
于是,会场上一片难堪的静默。在静默中,最难堪的还是代总统李宗仁。会议开了四个多小时,他一声都没有吭。叫他说些什么?吴铁城发言以后,局势已经基本明朗了:反对签订协定的占多数。尽管于右任、居正、阎锡山等人的发言离题万里,但他们也没有赞成签约。由他出面赞成签约?他凭什么赞成签约?他赖以支撑局面的白崇禧,早已翻了脸,不久前公然下令,只要中共坚持渡江,便不能接纳和议。这就是说,他已经决心和中共对抗到底了。除了白崇禧,他手里要兵无兵,要权无权,他能干什么?和广州、溪口一旦闹翻,他会落个什么下场?那么,他要是反对签约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说明你以前说的以中共的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的话,全都是欺骗?……
”各位!“何应钦站了起来,”各位已经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中共的八条二十四款,实在叫人难以接受。我是赞成中常委关于和谈的声明的,协定的前言,全属对政府和本党诋毁之词,等于对罪犯之判决,难道我等全是罪犯?就以改编军队一项而论,双方军队既罢战言和,自应同时改编,以实现军队国家化之原则,而该项协定,把属于政府的一切武装力量,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宪兵部队、地方部队均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是对民主原则的背叛……“
”是的!敬之兄说得对极了。“吴铁城点头称是。
”还有,“何应钦说得口沫横飞,”关于决定国家人民命运的政治协商会议,照协定条文第二十三款规定,政府参加政协,须俟中共考察政府执行’和平协定‘之成绩,认为满意始允负责提议,以待批准;又照协定,政府即获’批准‘参加政协,而能否参加联合政府,仍须等共党之提议……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那么,敬之的意见是……“
”我的意见很明确,“何应钦接着说,”对于这个协定,我们当然不能签字……“
”我赞成敬之兄的意见。“
”事已至此,只能再拼一下了。“
”不过,这样一来,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代总统有何意见?“何应钦”将“了李宗仁一”军“。
人们的眼光”刷“地一下射向了李宗仁。李宗仁心里好不尴尬。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宁当断头将军,不当投降将军“,在他的灵魂深处起了作用。他顿了顿脚,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我没有回天之力。是战是和,我无能为力。如果广州和溪口的意思是,要和共党决一死战,那我也没有办法。“
”司徒大使有何消息?“
”我已经去过了,“李宗仁摊了摊手,”他说现在这个局面,已使美国心寒。他们正在编写白皮书,说是局势全让我们弄糟了。“
事情已经无可挽回。行政院秘密会议也只能不了而了。离中共限定的最后时间还有几十分钟。李宗仁、何应钦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命人起草给北平的表示和谈决裂的”卯号电“。
电文如下:
限一小时到。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张首席代表治中并转邵、章、李、刘诸代表钧鉴:黄代表绍竑、屈顾问武返京备述和谈进行经过,并携回中共代表团所提出之《国内和平协定》全文得悉。今日国家破残如此之甚,人民痛苦如此之深,在八年惨烈抗战获得光荣胜利之后,国际地位反一落千丈,此皆由于战乱之所致。但求能彻底消弭战祸,实现真正和平,使人民获得休养机会,国家进入建设途程,吾人自应不惜一切牺牲,以促其成,庶几毋背革命之初志;上可以对中华民族之列祖列宗,下可以交代后世子孙。政府方面,自蒋总统之元旦文告倡导和平,以迄宗仁、应钦等主政后之一切措施,无一非遵循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之意旨,以国家人民最高利益为前提,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开诚布公,苦心谋和。蒋总统之毅然引去,与宗仁前效毛泽东先生卯阳电,即在欲牺牲一己,以成大局。耿耿此心,宜为全国同胞所共鉴。乃纵观中共所提之协定全文,其基本精神所在,不啻为征服者对被征服者之处置,以解除兄弟阋墙之争端者,竟甚于敌国受降之形式。且复限期答复,形同最后通碟。……
李宗仁的”卯号“电很长,下面在逐条批驳了协定的有关条款外,最后表示:”……希望中共方面,确认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之原则,对此项协定之基本精神与内容,重新予以考虑。……兹为培育祥和空气,极盼能即日成立临时停战协定,借以表示双方谋取真正和平之决心与诚意,俾和谈得以顺利进行。特电布达,希即将上迷各项意见传达中共方面,并复为盼。李宗仁、何应钦卯号印。
历时二十天的和谈,至此宣告完全破裂。
南京在紧张,溪口也在紧张。溪口电台和长途电话在彻夜不停地工作。人影憧憧,紧张忙乱。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的最后几个小时,这个小镇之夜是如此的不平常。凄凉的、黑漆漆的夜幕,给蒋介石的心灵上涂上了一道浓浓的暗影。他几乎连吃饭的时间和心情全都忘记和消失了。在和谈协定的最后时刻里,他表现了异乎寻常的“镇定”和“从容”,他忽然不骂人,不打人,不踢人,对侍卫也“亲热”起来了,他忘记了喝白兰地,忘记了睡觉,忘记了在庭园里“散心”。他正在为安排后事而忙碌着。
“告诉汤恩伯!让他给我好好打。”
“是的,领袖。”
“告诉白崇禧!和谈已经破裂,华中地区全靠他了。”
“是的,领袖。”
“告诉宋希濂,西南半壁河山就靠他支撑了。”
“是的,领袖。”
“告诉孙立人,新兵训练得怎么样啦?要派新兵的用场,叫他立刻组织……”
“是的,领袖。”
“陈仪还在衢州?”
“是的。”
“把他押送到台湾去。”
“好的。”
“杨虎城还在重庆?”
“还在。”
“不能让他落在共产党手里。”
“是的。”
“南京的撤退工作准备好啦?”
“好啦!”
“谁负责?”
“荆有麟。”
“他行吗码?”
毛人凤道,“他一向混在一批文化人里面,万一南京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是决不会怀疑他的。”
“电台武器都给他了。”
“都给了。”
“我要召见他,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你把他带来吧!我一两天就要离开。”
“敌后的安排都准备好了吗?”
“都作好了。”毛人凤道,“每个地区都已经去了电报,要他们在离开前,把监牢里的东西,全都打扫干净。”
“好的。”
“一个也不许放走。”
“是的。”
“特别是重庆,那几个老家伙一个也不许直着出门。”
’是。“
”告诉江防部队,共匪说今夜限期已到,不能保险他们没有这个企图。要海空军在江边等候,给他们来个片甲不回。“
”好的。“
蒋介石交代完了后事,心里反而平静了。一个不祥的念头,突地涌了出来,党国难道真的就此完了吗?我蒋介石难道也真的完了吗?他忽然感到浑身发冷……
”领油该休息了!“毛人风见状功道,”由它去吧!反正我们戡乱到底,共匪决不会过江的。“
蒋经国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