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兴衰录 >

第56部分

大清兴衰录-第56部分

小说: 大清兴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庄是不把爱新觉罗家的血统改成蒙古血统誓不罢休啊!
  对于这位皇后,顺治谈不上喜欢,不过总算和多尔衮扯不上关系,所以也不讨厌。加上这个皇后的脾气比第一位皇后要好得多,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因为顺治的感情生活一直不太顺利,孝庄在皇后这个事情上又对他的干涉太多,所以他一度私生活比较放纵,随便临幸宫女。结果就是顺治一朝,时间不长,身份低微的后妃特别多,埋葬在孝陵就有十八个。据考证没有名分而又受过临幸的不知其数,最保守的数字是二十多个。
  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他遇到了这位后世称之为董鄂妃的女人。关于董鄂妃和顺治的爱情,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
  在说正题之前,先说点题外话。
  清朝女子的姓名很好玩儿,像康熙生母“佟佳氏”,实际不是确切意义上的名字,而是所有佟姓女子婚后都可以共享的指称,可识别性极弱,命名起来则极简约。类推之,张姓女即“张佳氏”,李姓女则“李佳氏”,赵姓女就是“赵佳氏”了,实际就是“张好人”、“李善人”、“赵美人”。比这种命名方式更简便的,干脆直接以先祖的部落为姓氏,且吝啬掉那个表彰性的后缀“佳”字。董鄂妃就是这样一个清朝女子,她出身于满洲董鄂部落一个功臣家族,所以叫董鄂氏,后世称之为董鄂妃。
  关于这位董鄂妃的史料多的出奇,光是董鄂妃的身世就有至少四种:
  一、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
  二、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
  三、正史说
  四、汤若望说
  后世已经证明,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纯属意淫,这个传说可能出自汉族人民的自我安慰:所谓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征服大清皇帝的终究是我们汉族女人。
  历史上董小宛的活动记载的很清楚,她比顺治大了十几岁。董小宛死的时候才27岁,也就是说,那个时候顺治才刚刚大婚的。更何况,清朝是相当看重出身的,普通的汉人女子绝无可能当上皇帝的妃子,别说妃子了,就算是宫女、地位低下的包衣都要是旗人家的孩子。虽然清朝的宫里面是有汉人女子当妃子的,比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则佟佳氏在后宫中地位比较低,二来佟佳氏更确切的讲是属于有汉族血统的旗人,佟氏家族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归顺了大清朝。他们自己恐怕都不认为自己属于汉族。康熙登基之后,更是把佟氏家族调为上三旗。
  所以董小宛虽然名气很大,但就她这个“小姐”的身份,就是嫁给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很困难,更不用奢望能给顺治当老婆了。最后经过千辛万苦,经过柳如是的介绍,才嫁了个复社名士冒辟疆。
  董小宛之说的漏洞太多,所以早早的被否定。
  其他三种说法,虽然都有点似似而非,但是综合起来看,恰恰就隐藏着真相。
  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据说,董鄂氏比较爱好学习,知识比较丰富,第一次婚姻是嫁给了一位满洲军人,由于满洲皇帝对于史料的兢兢业业地篡改,关于董鄂氏的初婚,具体嫁给谁,情境如何,已经成了一个谜。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董鄂氏的初婚是不太幸福的。要知道,满洲打仗的军人,文化层次是很有限的,所以爱好读书的董鄂氏和她这个前夫的共同语言应该是很少的。
  本来他们可能就这么貌合神离地过一辈子,可能某本不知名的书上会记载,董鄂氏,某某某福晋,某某某年挂了。
  不过可能历史这位编剧觉得这个年代太过血腥,战火纷飞,一定要弄点缠绵悱恻才过瘾。
  因此,历史这位好编剧利用一个习俗,整出了一场旷世爱情。清朝初年有个习俗,后、妃和公卿以上官员的夫人,可以享“受命妇更番入侍”的待遇。意思就是说,“公”这一爵位以下的贵胄夫人,要轮流进入宫廷或王府,侍奉贵妇或后妃(这也是董鄂妃不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夫人的主要依据,因为亲王夫人本身就是受“命妇”侍奉的对象,而不应成为入侍者)。
  可能某一天正好董鄂妃进入皇宫中走动,和皇后太后皇妃等人增进增进感情。
  无巧不成书,顺治正好这一天无聊,也跑到了同一个地方。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美女,自从被迫娶了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后之后,顺治的私生活是比较放荡的,所以顺治是比较好色的。
  看到这样的美女自然要上去搭讪(或者说是调戏),结果不搭讪还好,一搭讪,竟然发现两个人三观统一,兴趣爱好相同,都很喜欢读书。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来没有经历爱情的顺治久旱逢甘霖,竟然爱上了这位董鄂氏。于是就经常想方设法让董鄂氏进宫,这位董鄂氏也是感情长期压抑,遇到顺治也是干柴碰到烈火。表面上董鄂氏是和后宫的娘娘拉关系,实际上是董鄂氏和顺治谈恋爱。
  纸是包不住火的,这种事情,传播速度向来是比较快的(参见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所以一下子传到了董鄂氏的老公那边,要知道,在任何年代,男人都不太受得了老婆搞这种事情,即使老婆的偷情对象是皇帝。
  董鄂氏的老公又是个打仗的出生,肯定是比较粗鲁的,可能进行了家庭暴力。顺治知道自己的情人竟然被家暴,怒上心头,把这个满洲军人招过来打了一记耳光。
  要说这位满洲军人,实在是心里素质不过关,竟然郁闷地死了,也有说法是迫于顺治的压力自杀。
  不管是怎么死的,这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我们的董鄂氏成了寡妇,或者说是恢复了单身。###第72章 董鄂妃
  至于皇帝,是天下最大的高富帅,单不单身都能继续娶老婆。顺治十三年(1656年)这一年是个不错的年份,这一年南明和满清朝都很消停,大家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顺治皇帝也完成了他的心愿,在1656年8月迫不及待地把单身寡妇董鄂氏娶回宫,一开始立为“贤妃”,一个月之后顺治就把董鄂氏立为“皇贵妃”,火箭都没董鄂氏升的快。这种升迁速度,如果是以当官做例子,好比前一个月刚中了进士,后一个月直接成了丞相。
  当年的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在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在那三千佳丽的深宫中,无数阴谋诡计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为了争宠、争权,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会变得比男子更加阴狠毒辣。
  事实上,也有例外,董鄂妃肯定就是其中之一,她能够征服顺治,靠的绝对不是什么阴谋诡计,她打动顺治的,恰恰是一般女人不具备的修养和胸怀。而她和顺治之间,可以用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来形容。
  顺治除了每天照例干活,晚上用功读书之外,他终于找到了感情上的寄托。他一改以前放荡的生活习惯,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好丈夫,每天晚上陪着董鄂妃。
  这位董鄂妃可谓知书达理,每天晚上,他们两个人都是一起读书,互相切磋读书心得。
  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往往也为他们说情。
  虽然受到专宠,但是董鄂妃并没有因此恃宠而骄。“孝惠皇后病危,董鄂妃亲自服侍,五天五夜没有合眼,时而为她诵读史书,或者谈些家常来解闷。顺治十四年春,永寿宫其他妃嫔有了疾病,董鄂妃又亲自服侍,三昼夜没有休息。她殷切关心帮助她们解除忧虑,事先都准备好,都像是侍奉孝惠皇后一样。悼念其他妃嫔去世的时候,董鄂妃悲伤之深切,甚而超过了她们的亲属。”
  董鄂妃还非常有才干,后宫的各种事务在她的调理下井井有条,使顺治帝摆脱了内政丛集、关系复杂的缠绕,专意治理朝政,确实是位贤内助。尤其使顺治帝感慨不已的是,董鄂妃从无丝毫嫉妒,其他嫔妃有优长处,她总是最先向皇帝禀奏称道;而嫔妃们有了过错又替她们遮掩。这使得顺治帝反倒对她一往情深,并把后宫所有事务都委托给她。
  这位董鄂妃的确是容貌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性格善解人意。
  要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女人,长得特别漂亮,还很有文化修养,不仅如此还很有能力,很有钱,每天还不断要求进步,而且从来不搞阴谋诡计。在这样的女人面前,其他女人想到的根本不是嫉妒,而是赞叹,惊为天人是对这种女人最好的形容。(参见金庸小说越女剑里面的阿青对西施)
  董鄂氏就是属于这种让其他女人完全没想法的那种人。
  可惜的是,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董鄂氏几乎拥有了一切,但她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健康情况不太好。
  和顺治结婚一年之后,1657年,本就身体不太好的董鄂妃生下一个儿子,这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由于董鄂妃身体不少,这个小孩自然身体也不太好,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
  本就体弱的董鄂妃,又经过丧子之痛的打击,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生病之后她又整整熬了三年,1660年,董鄂妃病逝。
  至于顺治本人,为董鄂妃可以说是要死要活。首先追封她为孝献皇后,顺治生前没给董鄂妃争到名份,死了也要给她争。还亲自写了怀念她的“行状”,虽然悲伤过度,万念俱灰,仍然坚持亲自为董鄂氏举行多种葬事活动。
  赞曰:董鄂妃以自己的努力和仁厚赢得了后宫上下所有人的心,她封皇贵妃数年竟无积蓄,她的爱不仅超越了男女之情,还予博爱、关怀于他人。这真是一位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东方女性的典型,她的情爱与贤惠已经全然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
  孝庄皇太后可以说是蒙古科尔沁家族利益的代表人物,对于董鄂妃的死,连孝庄皇太后都哀痛曰:“吾子之佳偶,即吾女也。”即又曰:“吾哀已释矣,帝其毋过伤。”然至今,泪实未尝少矣。
  至于顺治本人,为董鄂妃可以说是要死要活。首先追封她为孝献皇后,顺治生前没给董鄂妃争到名份,死了也要给她争。还亲自写了怀念她的“行状”,虽然悲伤过度,万念俱灰,仍然坚持亲自为董鄂氏举行多种葬事活动。
  本来顺治亲政的时候,实际年龄还不到十三周岁,而他面临的情况,正如他后来说的,“比年以来水旱频仍,干戈未靖,转输傍午,人不聊生,荡析离居,鬻及妻子,茕茕无告,辗转呼号”,为此他感觉自己责任重大,小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