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

第9部分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第9部分

小说: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就能看出一点,德国为什么对于石油如此渴求。这里多说一点,追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两年,德国经历过严重的石油短缺,惟一的来源是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鲁登道夫当时指出:“罗马尼亚石油乃重中之重,但很不幸,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不足以改变德国石油短缺的整体局面。”而英国人捷足先登,于1918年8月占领巴库,被鲁登道夫称为“对我们的沉重打击”。
二战前,纳粹上台第一年,经济战略专家便指出:一旦发生战争,对原油进口的严重依赖将是制约德国军事行动的一个关键瓶颈。1938年7月12日提出的“凯琳大厦计划”要求1944年初实现石油产量1100万吨,但希特勒显然等不到这个时间,他的战略是先通过储备打响战争,然后在战争中解决石油来源。1939年上半年,德国石油进口达到顶点,最大来源是罗马尼亚。尽管9月后欧洲以外的来源断绝,德国当年仍进口石油516。5万吨,比1938年全年还多20万吨。1940年5月27日,德、罗两国签订石油协定,当年德国进口的207。5万吨石油中有97。4万吨来自罗马尼亚,另外根据《苏德贸易协定》,进口近65。7万吨。1941年,从罗马尼亚的进口增至100。7万吨,上半年从苏联进口28。3万吨。
1936年下半年,希特勒采取一些决定性步骤武装德国,以便德国可为预计在1940年将发生的战争作好准备。他开始执行一项四年计划,其中有一个目标是通过新技术和化学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他在提出那项计划时说:“现在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德国的燃料生产。这项任务必须以作战时的同样决心来处理和完成,因为未来的战争行为有赖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他补充说:“这类原料的生产成本是无关紧要的。”
德国为此建立起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合成燃料工业。到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它已有十四家氢化厂全速运转,另有六家正在建设中。到1940年,合成燃料的产量已有急剧的增长——日产七万二千桶,占石油总供应量的64%。从军事需要方面来看,合成燃料的意义甚至更为重大。贝杰乌斯氢化法提供了德国航空汽油总量的95%左右。如果没有那些合成燃料,德国空军就无法升空。
尽管希特勒拥有战争机器的强大力量,也有日益增加的合成燃料可供使用,石油问题却从未使他感到放心。的确,那种担忧曾促使他形成以“闪电战”为基础的基本战略——集中机械化部队实行凶猛而短期的攻击,以便在燃料供应发生问题以前夺取决定性的胜利。最初,无论是1939年在波兰,还是1940年春季蹂躏挪威、低地国家和法国,这一战略都被运用得惊人地出色。西线战役实际上改善了德国的石油处境,因为德国军队掠取的石油储备大大超过了他们在侵略战争中所消耗的燃料。即使随后希特勒通过大规模空中轰炸征服英伦诸岛的企图在1940年秋季遭到了失败,德国看来仍然接近于称霸欧洲!
也正是1940年,罗马尼亚局势岌岌可危,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苏联都向其提出领土要求,苏联干脆于7月1日出兵强占了比萨拉比亚。11月23日,罗加入轴心国和《fan共产国际协定》,当年德国对罗的石油依赖量达到94%,到次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时,208。6万吨的对德石油出口比参战的100万罗军更有价值。
德国认为胜利得来不难。所以,当罗马尼亚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受到苏联威胁时,希特勒将视线向东转到他的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苏联。从巴巴罗萨开始,占领巴库和其他高加索油田就是希特勒心目中的俄国战役中心。一位历史学家曾经写道:“在经济领域中,希特勒的目标是石油。夺取高加索油田甚至比攻克莫斯科更加重要!对希特勒来说,石油是工业时代和经济力量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战争机器的血液!
谈完了石油,再来说说吃饭,德国东线每个步兵师每天消耗的补给为200吨,每个装甲师300吨,这是一天的消耗量,200吨的消耗有几十吨是食物和饲料,有1/3是燃料,其余的是弹药和汽车零件一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应该是战时的消耗,但肯定不是战斗消耗。
二战期间,每个步兵师每日消耗给养22吨,后勤部队供给能力为面包连:制作12000个面包,每个1。5公斤,肉制品加工站:每日处理15头牛或120只猪或240只羊,合计3000公斤香肠。军马饲料:战马:10公斤(5公斤燕麦,3。5公斤干草,1。5公斤秸秆),牵引用马:14。5公斤(6。5公斤燕麦,5公斤干草,3公斤秸秆),每个步兵师每日消耗饲料45吨。
回到王凡这里,王凡只是把大米、面粉、饲料运过去,那样最简单,但是饲料马匹可以直接吃,其他需要那边开火煮饭,不但浪费时间,火光容易引来炮击,而且1942年12月中旬后,那时的德国士兵的饮用水似乎只有靠吃雪了,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用来烧水的燃料物资。所以王凡同志决定好人做到底,一步到位,找了津海市周边的一些企业,下了大量的订单,每天生产大量的(实际估算是每天100万人份的量)的馒头、面包、火腿、腊肠、果酱、面饼、罐头等。此外王凡还订购了大量的冬季棉服(第六集团军很多士兵一直是单衣,被斯大林格勒的严寒冻死的),然后又在网上买了大量的出口型煤油取暖器,煤油炉灯这些极其实用的野外装备等等(煤油、59式坦克的柴油也进行了大量采购)。
最后是医疗器械、药品、医用消耗品,像脱脂棉、纯棉弹性绷带、网力弹性绷带、医用胶带、碘伏、棉签、酒精、葡头糖(粉末)、生理盐水、止血带、各式手术器械、烧伤类等各种药膏都比较好办,最大的问题是抗生素类药品因为传送后会被直接灭活,所以无法实用,且需要解决的是生产日期问题,因为许多生产包装上面都印有厂家的广告和生产日期,一旦被人看见,就露馅了(王凡在完成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有其他计划,一旦被认出是物资上有炎黄字体,会给后续计划带来许多麻烦),最后王凡打了一天的电话,从一些小药厂订购了大量的工装药品,并要求厂家把生产日期达到纸箱子上,这样里面的药品就没哟任何痕迹了,等物资运来后,再在仓库里把箱子换上没有标记的白色纸箱子(与雪地一个颜色,考虑炮击),配上A4纸打印的德文药品说明书,一切都OK了。药品目录方面,王凡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购买了大量的注射药物氯胺酮、异丙酚;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麻黄素;术前药物和短时手术的镇静剂:阿托品、咪达唑仑、吗啡和阿司匹林等。将这些统统存入戒指空间后,王凡开始了再一次的开始穿越。





第十二章  与保卢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主位面事隔15天,穿越位面过去30天后,王凡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二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现场。此时,穿越位面的日期已经是12月20日,那先让我们看看小王同志不在的1942年11月20日到12月19日这段时间整个战场发生了什么改变:
11月19日当保罗斯第6集团军被粘在斯大林格勒进退维谷时,两路苏军会师卡拉奇,使保罗斯集团军陷入重围。这时,希特勒正在阿尔卑斯山的别墅流连忘返。面对第6集团军被合围,参谋总长蔡茨勒竭力主张保罗斯率部立即向西南突围。这在被围后的一个星期里完全能做到。蔡茨勒几乎已说服了希特勒。但这时偏偏蹦出个戈林来,他向希特勒信誓旦旦,他的空军每天可以给包围圈运送500吨作战物质。戈林如此不负责任说大话而贻误战机,原因是自不列颠之战以来,他的空军在希特勒眼里地位一落千丈,为了重新获得希特勒对自己的信任,戈林便想在斯大林格勒这样关键的时候“露一手”。最后希特勒命令曼斯坦因元帅组成“顿河集团军群”,统一指挥斯大林格勒战线。
11月20日,曼斯坦因接到命令,但他坐的火车被苏联游击队的地雷炸坏,延误了时间。直到11月24日,他才到达B集团军群总部斯塔罗比尔斯克。这时,苏军已完成对保罗斯的包围。因为第六集团军不允许突围,他不得不组织救援部队,而事实是德军极端缺乏预备队,所拥有的预备队4个并不满员的步兵师的兵力和一支免强凑足的装甲师的兵力和苏军包围圈里强大的160个师的兵力相比不值一提。无奈之下曼施坦因最后只能将现有兵力编成两个战役集群,即:以装甲第48军为核心的“霍利特”战役集群(位于距斯大林70公里的托尔莫辛地域)和以装甲第57军为核心的“霍特”战役集群(位于距斯大林130公里的科捷尔尼科夫斯基地域)。他计划分两路向斯大林格勒实施向心钳形突击,由装甲第57军实施主攻,装甲第48军担任助攻,对苏军实施合击,以求出其不意之效。然而,由于苏军在齐尔河地区从北面不断施加压力,“霍利特”集群已被牵制得无法动弹,实际上只能由“霍特”集群单独担负起援救任务,救整个援任务代号为“冬季风暴”。
但是,因为希特勒调集的援兵迟迟不能到齐,原定于12月8日发起的解围战被迫推迟,而第6集团军的处境日趋危急。12日,曼施坦因怀着沉重的心情,严令“霍特”集群冒着大雪发起进攻。(此时曼斯坦因已经得到报告,第六集团军内部仅剩31辆豹式坦克)此举冒着极大的风险,苏军一旦突破“顿河”集团军群侧翼的脆弱防线,就可以攻抵截断德军南翼两个集团军群的一切后方交通线的致命位置。为救出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已经是在拿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命运来做孤注一掷了,他自己称之为“生与死的竞赛”(曼斯坦因的回忆录详细地提到了此事,他彻夜未眠作出此决定)。
在最初一个星期的战斗中,曼施坦因进展顺利。霍特集群以230辆坦克为核心,突破了苏军防线,于19日攻抵梅什科瓦河畔,推进到距第6集团军只有54英里的地方。夜晚时分,被围部队已能看到大雪覆盖的草原那一边援兵发出的信号弹了。希特勒最高统帅部沉浸在一片乐观气氛之中。
然而就在这紧急关头,苏军统帅部果断地修改了原定战役企图,准备向罗斯托夫实施深远突击的西南方面军现在转过来对付曼施坦因。12月16日,瓦杜丁上将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主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部,共40余万人,1000余辆坦克,在空军两个集团军3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向负责掩护整个南翼德军,包括高加索方向德军深远后方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发起强大攻势。两天后(12月18日),由7个意大利师和1个德国师扼守的意大利集团军的整个正面都被突破了,意军丧失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而狼狈溃逃,苏军开始向德军的防御纵深挺进。
曼施坦因预感到这已是挽救第6集团军的最后一次机会了,遂鼓起极大的勇气,毅然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向保卢斯发出立即突围的命令。然而,性格软弱的保卢斯固执地按兵不动,放弃了这一线生机。曼斯坦因要求被围的保卢斯组织兵力向西南进攻,突破苏军封围,以求和“霍特集群”形成对进,共同切开一条“走廊”。但保罗斯电告曼斯坦因,汽油储存仅能使坦克部队行驶19公里,只有当霍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