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
“梅大才子只得第二名?”
这个名次出来,很是引起好一阵喧哗,争议。等梅雪海的作品挂上去,众人近距离观赏。
其实这时候,大家的心思都有些变了,却是最为期待头魁的公布,好生要看看,究竟是孰人的作品,居然能压过梅雪海一头。
莫非是江南三大才子之最低调的杨江帆?似乎杨大才子也没有现身来。
“什么……”
雅间,梅雪海本来正优哉游哉地夹一块鱼肉塞进嘴巴里,听到结果进来,手不禁一颤,那块鱼肉“噗”的一下竟掉到了桌子上。
同席人,瞧着他渐渐变幻的脸sè,都不敢吭声。
谁都知道,梅雪海心比天高,来参加才子竞赛,就是为了夺第一。其他任何的名次,都是失败。
更重要的是,一连几天来,在众人的心目,梅雪海已是当今无愧的第一,奉承多多。
熟料现在这局面……
人不怕摔,怕就怕登高了再摔。
几呼吸间,梅雪海的面sè已不加掩饰地yīn沉,霍然起身,蹬蹬蹬,人已下楼去了。
他一走,其余的人也坐不住,立刻下楼,要去看那第一名的作品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把梅雪海给压下去了。
不说他们这一间,太白居上的雅间此刻十室空,人都顾不得身份面子,全部跑下去了。
诸人走得快,都还没有结账呢。若非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那掌柜都怕他们吃霸王餐,故意找个理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天下第一才子竞赛,第一名者,叶君生!”
老人家毕竟年老体衰了,气欠奉,念的声音不大,可听在人群却像炸开个响雷,嗡嗡作响,半天反应不过来,都是一副呆若木鸡的神态形sè。
“叶君生,怎么会是他?”
“不可能,我不服呀!”
“作弊,肯定作弊!”
这个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下一刻,叶君生的作品已被挂上墙壁,第一幅书法为对子,不少人早就看过,确实不俗;所以大部分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盯在决定胜负的丹青画卷之上。
山。
叶君生画的主题,果然是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两百四十四章:出海
山,好多山,好大的山!
雄山峻岭,层嶂重叠,一股雄浑高昂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一幅画,竟画出了山的神韵。画挂于墙壁,而山现于纸上。围观的众人看见,却感觉那山仿佛是真的。
笔墨淋漓,纵横交错,大开大合,采用的是写意之法,笔随意走,用墨极其大胆奔放。个别山体,简直就像是直接泼墨上去形成的。
固然如此,可轮廓线条,浓淡适宜,其有灵动之气,气韵飘逸,虚实之间的结合,几乎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
这些山形峰貌,高低不同,大小不一。更令人咄咄称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入目的情景感觉都不同,有一种云山雾里的感觉,非常惊奇。
当然,画上不仅仅只有山,其林木郁葱,怪石突兀,又有一道瀑布倾流而下,气势非凡。肉眼可见,甚至觉得那奔涌的水花都要飞溅出画纸之外;人们都能感受到瀑布冲击的巨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天!”
不知觉间,诸人心头上蓦然想起盛唐太白的诗句来。
这一道瀑布,恰好位于整幅丹青的央处,属于点睛之笔,从而让整副画的气势跃然更上一个台阶。
就见瀑布下面,水潭荡漾,潭边有亭台,台上可见一书生,青衫磊落,头戴儒巾,有衣带飞舞,似乎被瀑布冲击的气势所动,扬于脑后。极为生动。
丹青向来分南北,画法各个不同。然而这一幅画,隐然区别,把南北两派的风格都有融合进来,画风新颖,别开新面。
“我明白了……”
人群,李逸风一拍手。他突然明白过来,为何当rì时间紧迫叶君生还要换纸张,把幅换成大幅。
一般而言,大幅肯定比幅难画。着墨需求何止多了一倍。
然而恰因为如此,大幅空间大,却最适合叶君生这种殊不同常规的画法,双手齐下,几支笔墨飞舞,行笔勾勒,不拘小节。
这是典型的以势取胜,只要大势已成,其他一些细微的瑕疵就会被完美掩盖住。甚至直接融进了笔法之,瑕疵不再是瑕疵了。
不得不说。若论功力、笔法,叶君生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他很聪明地扬长避短,将长处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
整一幅画,胜在气势,胜在饱含激情,以及,胜在篇幅大。
大幅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相同水平质量之下,得分肯定会更高。皆因大幅更难完成。价值更高。
《庐山图》。
这幅画叫《庐山图》。
庐山乃天下名山,一向都是各大画家所最为喜爱的题材之一。
丹青右侧留白处,一首七绝笔走龙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这就是叶君生写出来配丹青的诗词,并不是这几天街坊传闻的那两句诗句。但毫无疑问,这一首七绝与整副画的意境配衬得堪称完美。尤其最后两句。貌似直白,却蕴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余韵无穷。
丹青上佳。诗词绝配,整体水平比之梅雪海那一幅桃花,端是胜过了好几筹去。
至此,再无疑问,就算梅雪海再不甘心,此刻也只能望画兴叹了。
“好一幅《庐山图》,好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一刻钟时间,画成诗就,那叶君生莫非是神仙?”
“曲星下凡?”
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
“哎哟对了,那叶君生没有来看结果,可有人通报去了?”
“还用说,你没看冀州的学政大人,欢喜得都满脸红光了。他底下学生惊才绝艳,一举夺魁,身为学政,政绩起码翻几番,说不定很快就会调遣入京,高升了。”
……
“君生呢,君生在哪里?”
“叶大才子快出来,你夺魁了。”
“你们不要吵,我哥哥还在睡觉呢。”
叶君眉气鼓鼓,柳眉倒竖,很不欢迎这些喧嚣的声响。
“呃,妹子还不快去叫他起床,你知不知道叶才子夺魁意味着什么?”
过得一会,进去报告的叶君眉出来了,一个人出来,道:“我哥哥说,‘他知道了’。”
啥?就这么一句话?
一众人大眼看小眼,几乎眼珠子都要掉了一地去。
尘埃落定,一切已成定局,后面的事情波澜不惊地进行着,至于圣上所赐的,写有“天下第一才子”字样的牌匾,却不是在扬州这边颁发,而是要奔赴京师面圣的时候再能拿。
由于叶君生再三坚持,这个领取时间定在明年乡试之际。
好在圣上在这方面并没有定死期限之类,估计他老人家也没想到有人夺魁,居然不心急第一时间去拿牌匾,实在匪夷所思。
这个决定,同样让顾学政等人急得直跺脚。
问及叶君生接下来要去干啥,叶君生回答说:“要出海。”
一群人为之扑街。
好吧,大家知道叶君生脾气执拗,劝不得,只好作罢。
揭过这一层,其余的庆祝娱乐可就无法躲过了。宴席餐饮,一rì好几顿,排得满满当当,预约都到十天之后了。
灸手可热势绝伦,不外如是也。
在此期间倒是发生了一件事情,平州才子古问道疯了。
有人说他受了刺激,导致jīng神失常;有人说在他返回平州所坐的船只上,发现一些奇离古怪的玩意,诸如符咒、小人之类,貌似请人做法云云。结果不知怎地,居然弄得自己疯了……
不过此事很快就风吹鸡蛋壳,再无人理会,扬州内,议论的焦点基本汇聚在叶君生身上。
名声扶摇,直达青云,就连江南三大才子都黯然失sè。听说梅雪海等,都悄然离开了扬州,奔赴京师而去,潜心准备明年乡试,要在科举金榜题名,重夺荣光……
半个月后,叶君生偕同妹妹登上了西门家的大船,扬帆启航,进行东海之旅。
此行出海,海路茫茫,准备经过大和国,然后再折返回来,送叶君生回京。
到那时,估计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本卷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两百四十五章:海上
“碧涛几万里,一舟出海时。今有风云见,我来浪cháo起!”
诗以言志,可以抒情。这一首五绝,可以说将叶君生现如今的情怀抒发得淋漓至尽。
等在一边的西门二公子眼疾手快,飞快地将笔墨还未干的纸张拿过来,呵呵笑道:“君生,此诗送给我如何?”
另一边的叶君眉嘴一撇:话说都紧紧拽在手里了,人家还能说什么?。。
腹诽之余,却是满心腹的欣喜。
若说以前在冀州,叶君生书法卖高价,还显得名不正言不顺,颇有些投机味道,那么夺了这个“天下第一才子”的无上荣光后,一切质疑都将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当rì最终结果揭晓,扬州纸贵,不知多少人争相抄写名列前三甲的书法,诗词,临摹丹青。
尤其叶君生的,被抄录得最多,随手可见。
《庐山图》大火,上面的题诗更是火得一塌糊涂。结句迅速被口口相传,时常可见一些读书人背负双手,目光深邃,非常深沉地与身边人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叶君生声名如rì中天,所带来的一系列效果更是惊人。。。
扬州细柳巷的笔墨店,好几家的掌柜扼腕叹息,跺脚不已想当初叶君生初到扬州,手头拮据,曾经到细柳巷卖字。不过那时候他要价一百文一幅,掌柜们嫌弃价格太高,拒之门外。
到了现在,莫说百文一幅。一字一贯都大有市场呀。
只无奈,叶君生离开扬州出海。去哪里找他写字?再说了,今非昔比。上门求字恐怕都难以成功了。
名家、大家,基本就不是金钱所能请得动的了,要等人家心情好,因缘际会才有机会。
书圣在京城的宅子,一天到晚都是围着百十号人,眼巴巴等着书圣家的下人倒垃圾,然后一哄而上,争夺垃圾,看里面有无一张半张书圣废弃的手稿。只要抢到一字半字的,拿出去都能卖钱。
可恨呀,在叶君生没有成名之前失之交臂,丧失了宝贵的机会。
未浓斋的老严掌柜也是懊悔不已,当初他倒是跟叶君生买了几幅字,可即刻又转手卖给郭三小姐了。
其实郭三小姐也在嗟叹之中呢,她对于那一幅《梅花图》依然念念不忘,对于那首《卜算子》早已背诵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只可惜,这一首如此配景贴心的词,不是写给她的……
前段时间,西门二公子倒是专门念了两句诗给她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思缠绵。刻骨铭心,不料就得这么两句。整篇无论如何都弄不齐全。
西门二公子曾好几次要请叶君生补全,叶君生只呵呵一笑:“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味求全,反而落于下乘。”
西门二公子听得直翻白眼:咱家宁愿下乘呀,总比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