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风流邪尊修仙记 >

第456部分

风流邪尊修仙记-第456部分

小说: 风流邪尊修仙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传来,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当今圣上一直在抓的就是这个清国酋首了,现在终于抓到了,那么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结束了,清国彻底的被灭掉了。这个在一众大臣心目之中是完全没有悬念的事情,只有早晚之别罢了,但早点结束对任何人都有好处!
随即一众大臣们纷纷看向龙椅上的常笑,这个消息对常笑来说其实也算不上是一个多好的消息,但还是叫常笑也如百官们一般松了一口气,常笑现在已经确实确定,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切都终将改变!
常笑对于改变历史总是有着一种很深的不真切感,在他的想法之中,历史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不将后世的大清朝彻底灭掉,常笑多少都会有些不安,清国的余孽依旧幸存,尤其是福临还活着,叫他感到一种危机感,怕忽然有一天早上醒来会发现世界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大清朝忽然出现在中土这片土地上,但是现在,这种感觉将不再回到常笑的心念之中,一切都将随着福临一起埋葬掉。这个世界那个历史终于被常笑终结了!
常笑面上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百官们齐齐再次松了口气,常笑这位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手段太辣,这一番火龙军出去,是遇城屠城,遇村屠村,基本上走的就是个寸草不留的路线,这样的手段实在是太可怕了,太伤天和了,对于他们这些文人来说,这样的血腥的事情,实在是不应该出现在天朝上邦的军队之中。
现在这一场战争彻底结束,那么这一场屠杀也终于应该停止了。
常笑随即摇头叹息一声,这一下一众官员们都纳闷起来,不知道皇上叹息什么?难到今天的消息还不有什么不完美的么?这可是灭国之功,不光为大汉收拢了大片的土地,最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大汉西边再无边祸,这可是千秋万代的功业啊,从此之后大汉江山至少能够有百年太平,这样的事情,应该举国欢庆才对啊。
他们却不知,常笑多少觉得皇太极和福临这一脉也算是人中豪杰了,最终却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实在是叫人惋惜。
强者才能够拥有同情心,胜利者才能够拥有怜悯,此时这两种情绪便在常笑心中油然而生,不过这些情绪也就是一瞬间罢了,随即常笑一笑开口道:“传朕旨意,福临和多尔衮的活人,不必押解进京了,派人将脑袋送过来就好了,还有火龙军大军原地休整,三天之后,向西南前进!”
啊?什么?
杀了多尔衮和福临送脑袋进境?这似乎不妥吧,对方怎么说也是一个皇帝,抓了大活人,押进境来当街游走,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盛事?然后再将福临圈禁在京师,彰显帝王的恩德慈厚这不是很好的事情么?相对于此,一颗人头便显得有些单薄了,这个倒也还容易理解,但大军休整三天朝西南行军?
这是个什么意思?
西南边还有什么值得皇上主意?西南一片太平啊?根本就没有任何冒犯皇上的地方,但联系到常笑方才的只要脑袋进京的言语,群臣敏锐的扑捉到了一丝东西,那就是灭了清国这种功业当今圣上完全没有放在眼中,显然皇上心中有着更大的目标,更广阔的野心,不然怎么会如此草率处置一国帝王?
更大的功业,更大的野心……
群臣互相对视一眼,随即看向常笑,常笑笑意盈盈的坐在龙椅上,根本看不出皇上有什么想法。
群臣心中立时生出一丝忧虑来,当今天下刚刚太平,正是时候稳扎稳打巩固江山。
大汉这五年时间虽然使得百业兴盛,民生好转,又得天之幸没有天灾降下,但终究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一一捋顺,实在应该好好休养生息,万万不能好大喜功,乱动兵剑!
常笑是武人出身,这个满朝文武都知道,群臣尤其是文臣们最怕的就是常笑轻视文臣,不过还好常笑似乎并没有这个趋势,对文武官员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这五年时间过去,文臣们才算是放下心来!
另外一个就是群臣怕常笑好大喜功,耗费兵力国力去做无用的讨伐征战,毕竟大汉国什么都有,称得上是富有四海,四周的那些贫瘠弹丸之地实在没有必要去争,争过来上面的百姓还要养活,还要派人去教化,费时费力又得不到好处,实在是大大的不值当,群臣之中有不少纷纷开口或明或暗的劝谕常笑,甚至已经到了群情激愤的程度,百官有一个共同的念头,那就是大汉刚刚好起来,一定要将皇上这好大喜功的念头压下去,不然以后还指不定要做出什么事情来,这便又是当初群臣对抗崇祯时的心态了,百官终究还是那个百官,骨子里面的东西并没有改变什么!约束皇权,有时候是百官觉得自己应该做的理所当然的事情!
常笑对此倒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这样的百官才是国家之幸,只要不用在无理胡闹上常笑是支持的,一言堂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对皇帝更没有好处!
面对群情汹涌的百官,常笑只是一笑,提了两个问题百官便全都没了言语。
第一个,火龙军会输么?
第二个火龙军消耗的粮草数量多么?浪费到国力了么?
不得不说,这两个问题一下切中要害,第一个不用问了,火龙军的强大,百官对此有着极其强烈的信心,灭强悍的清国都如屠狗一般,更何况其他地方的蛮夷之辈了!’
第二个,火龙军从出征清国开始便走的以战养战的路子,基本上没有耗用多少粮草,就算退一步来说,一万军卒的粮饷大汉就算再穷也挤得出来,供养他们十年二十年都不是问题。更不可能牵扯到什么国力。
也就是说,这火龙军出去打仗根本跟国内的民生等等完全没有关系,国内该干什么干什么,该休养生息就休养生息,完全与他们无关。
依旧有官员心中存疑,小心谨慎的提到,大军派出去征战固然所耗不大,但是国内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后院着火的话,岂不是变生肘腋?这种问题十分敏感,敢说出来的都算是有勇气的,也就是常笑当朝,言风开放,换了别的时候是不敢提的。这种言语出口,皇上反问一句肘腋之患在那里?说不出来就是危言耸听,说出来就是血流成河!
常笑却一笑道:“朕大军在外节节胜利,你们这些文臣在内替朕修缮民生,文武交汇,各逞英明,朕又非是昏君无道,朕的政令通达四海,为什么还会有变生肘腋这种事情发生?”
那文臣一哑,不敢再接话,皇上都说朕不是昏君了,你若还是强说要有内乱岂不是再说皇上就是昏君?
不过这文臣虽然不敢再说,心中却是不服,有些时候肘腋之祸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够避免的。
文武百官们心中想的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
常笑一笑道:“诸位可知什么是民族自豪感么?”
百官一愣,这又是一个新词,但意思清楚明白。百官数年来已经习惯了常笑口中偶然蹦出来的新词,这些新词都是浅显易懂,并不难以理解。
常笑笑道:“朕现在要做的恰恰是凝聚人心,将所有的人的心全都凝聚起来,一个充满自豪感的民族是可以自己消弭祸患的,如果我们大汉率兵出征,走到哪里哪里便臣服,不臣服的就叫他们的城池化为齑粉,叫他们的子民沦为奴仆,叫他们的战士化为任我随意践踏的尸体,从而天下俯首,万国朝邦,那么,这样强大的一个国家的国民们自然而然的便会生出自豪感来,有了自豪感就有了认同感,有了归属感,有了这三样东西还会不会生出变乱来呢?”
“当然会,野心,人人都有野心,野心可以使得任何人化为疯子,使得强大的帝国化为齑粉,但在朕的这里,任何野心都可以得到满足,你若想要成为一国之主,没有问题,随着朕的军队去打仗,不管你是文是武,只要你有本事能够获取那片土地,那片土地就是属于你的,你就是朕的诸侯,当然你要是统治不了这片土地,朕还是要收回来的,朕的军队打到那里,那里就是朕的土地,那里就是你们实现野心和梦想的地方!”
常笑的言语就像是一颗炸弹一样落在了朝臣的心中,什么意思?皇上要重立诸侯?
要知道诸侯是千年之前的产物了,大明也有诸侯,只不过被称为藩王,是皇亲国戚才有的荣宠,大臣们是绝对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殊荣的,就算有,也是立下了泼天的功业,凤毛麟角之中的凤毛麟角,但是现在,常笑要重立诸侯,这个意思就是说,百官也有可能成为诸侯?
拥有属于自己的辖地?
第五百四十章阻力重重一个难题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样的道理谁都清楚,皇上重立诸侯的话,那么他们是不是也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
要知道诸侯基本上就是一国之主了,拥有强大的执行权,可以自己收税自己统养军队,除了对皇帝负责外,在自己的辖区之内简直就是为所欲为的存在,旁的不说,那可是世代流传的基业啊。
一众官员的心一下就乱了,但随即一个个生出莫名其妙的情绪来,这种种情绪最终齐齐生出一个念头来,那就是常笑这个皇帝似乎……有些不靠谱……
要知道,寻常帝王开国之后要做的全都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收敛权利,哪有如常笑这般往外撒权的?
权利这东西撒出去容易,想要收回来那就太难了,一个诸侯或许一张圣旨便能册立了,但要想将诸侯的土地收回来,诸侯的权势收回来,那就要血与火的碰撞,用生命的付出才能够做到,他们不相信常笑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却不明白常笑为什么要这么做。
百官齐齐看向常笑,眼神之中显现出来的意思十分复杂,诸侯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些太遥远,并且常笑允诺的诸侯肯定也是偏远地区蛮夷横行之地,这样的地方文官们是不大感兴趣的,事实上,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就非常满意了,荣华富贵这四个字完全可以形容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不用贪污弄权,就有足够的银钱使用,走出去受人恭敬,又各个都有自己的事业,那个书生没有一番抱负?他们现在虽然忙碌但相当充实,精神状态饱满的很,只要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便有升迁的可能,再也不必如当初那般遇到上官就要点头哈腰装孙子装狗,可以说,这样的日子他们过得舒心的很,实在是不想有什么改变了,他们甚至已经希望,常笑稳稳坐在皇位上,这样他们的舒服的生活才能得以延续下去,怎么这个皇上就这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番苦心呢?怎么就这么爱折腾呢?
常笑说得豪气,其实也是完全没有办法,这个时代,地球还很大,没有先进的联络方式,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没有人能够统御那么大的地域,就算是他常笑拥有道气境界也同样不可能!
常笑拥有超越这个世界文明的火龙军,想要开疆拓土很容易,但开疆拓土之后哪个来给他固守这片疆域呢?
当初蒙元之时,武力强横,占据了天下大片的土地,但最终结果如何?根本无法守住基业,这就是光拥有强大的军队却没有能够占据大量土地的人才的后果,或者说是扩张过快造成的人才链崩裂。
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不允许出现占据那么广阔的土地的国家的存在,所以元朝不过是昙花一现,辉煌过后便草草结束了。
在没有强大的信息交换设施,没有强大的交通工具的这个时代,常笑想要统御更大的疆域,就只能重新拿出诸侯分封制度来,这也是当初诸侯分封制存在的缘由所在。事实上大明对于周边那些毳毛如血的部落等就是这个策略,大明不可能派官员去管理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