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亚-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万人,就像我们以前在俄国干过的那样。”施佩尔刚离开,约德尔就来了。希特勒听完他关于西线之行的汇报,赞赏道:“你做得对,我的将军。必须坚持原进攻计划的目标和范围,坚决拒绝曼陀菲尔将军那个‘小满贯’的设想。”说着,他停住了,想了想继续说道:“当然,还要说服和鼓励那些将士,让他们打赢这次战役。可以考虑推迟一下攻势发起的时间。你安排一下,我将去西线和龙德施泰特和莫德尔元帅谈谈。”
“可是,这大危险,盟军的飞机每天都在轰炸。”约德尔担心希特勒的安全。
“不,就这样决定了!”希特勒固执他说道。他还要依靠他不信任的国防军去为他作战。
1944 年12 月11 日。
德军西线日集团军群的一大群高级指挥官被召到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的司令部所在地泽根堡。按计划,担任这次即将来临的攻势作战的师长级以上主要战地司令官,将分别在11 日和12 日两天受到元首的接见。
今天是第一天。主要高级将领几乎都到了:龙德施泰特、莫德尔、曼陀菲尔和迪德里希。
傍晚时分,所有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们在被搜取了腰间佩带的武器和手里的文件包后,登上了大轿车。汽车开上了一条专门用来使那些不熟悉这个地区的人迷失方向的“迷魂路”。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人们被弄得晕头转向。可实际上,他们只走了离出发地点几公里远的路程。
大轿车停了下来,这群通常是趾高气扬的人被人领着走进了一座很深的地堡。这里就是希特勒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泽根堡指挥所,人们称之为“鹰巢”大本营,1940 年,德军大获全胜的阿登战役正是在这里指挥的。今天,到会的大多数人将第一次听到只有少数参谋官一个月前已经知道的事:元首准备在4 天内在西线发动一次强大的反攻。尽管这次战役的形势和背景都与1940年那次大相径庭,然而战役的地点又一次是在阿登地区,战役的名称又一次叫“阿登战役”。也许这预示着这次战役有一个同样的成功结局。
将军们被人领进会议室后不久,凯特尔、约德尔和元首也走进了会议室。
希特勒首先向经受了战斗考验的两个师的师长——第9 装甲师师长哈罗德·冯·埃尔弗尔德少将和第116 装甲师师长齐格弗里德·冯·沃尔登堡少将致敬。他俩都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并应邀发表了关于部队状况以及对这次攻势的总看法。
举行这次会议的房间很大。大约有70 位军官参加了会议。希特勒坐在一张狭长的只有30 英寸宽的桌子旁边,他的右边是凯特尔,左边是约德尔。希特勒的对面坐着龙德施泰特,龙德施泰特的左边是莫德尔,曼陀菲尔则坐在莫德尔的左边。曼陀菲尔坐的地方离希特勒近在咫尺。
使曼陀菲尔震惊的是:希特勒本人看上去背已驼了,面色苍白,有些浮肿,好像是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他的脸色十分难看,双手发抖,与上一次在12 月初的会议上的模样相比,他显得更加衰老,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人。
在询问了部队的状况之后,希特勒开始发表讲话。将军们原以为最高统帅会给他们讲一讲反攻的全面军事形势,而元首却给他们谈了一通政治和历史的大道理。
他就政治形势问题讲了四五十分钟。他提醒在座的诸位注意普鲁士的胖特烈大帝在同各国联盟作战中所采取的战略和取得的胜利。
到会议结束时,会议室里30%的军官——其中许多人是一生中第一次见到希特勒——觉得,希特勒的身体极佳。
直到将军们散会时,这个动员演说还在他们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相信阿登攻势会成功,但是他们仍然决心尽最大的能力去执行元首的命令。
第二天,即12 月12 日,希特勒为那些未参加11 日会议的司令官们重演了这台怪异的戏,并把进攻日期作了最后一次推迟。
进攻日期定在了12 月16 日,这个日期以后再也没有变更。
第三章盲目轻敌酿灾难
乐观的大军
盟军强大的1944 年秋季攻势终于因后勤补给、伤亡增加等问题停了下来。百万大军北起北海、南到地中侮,沿数千公里战线排开,与德军对阵。他们需要休息补充,准备对德军最后一战。
12 月初,西欧又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阴云密布的天空中籁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茫茫的白雪。
几辆美式吉普车在这银白色的世界中疾驰着。车上坐着的是美国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上将,他要去前线视察他的部队。
布莱德雷是英国移民的后裔,童年时,家境贫寒。1911 年,他写信给咸廉·拉克州议员,请他推荐自己到免费的西点军校上学。拉克同情他,满足了他的要求。布莱德雷以优异的成绩于1915 年走出西点军校后,先后任过排长、连长、营长、教官、军校校长、步兵师师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最激烈的阶段时,他赴北非和西欧作战,先后任第2 军军长、第1 集团军司令。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为加强作战指挥,于1944 年8 月1 日设立了集团军群一级的指挥机构,他被任命为第12 集团军群总司令,指挥2 个集团军、7个军、28 个师,与雅各布·德弗斯的第6 集团军群和蒙哥马利的第21 集团军群在西欧大陆形成三把锐利的复仇之剑。
在这3 个集团军群中,数布莱德雷的集团军群作战能力强。他手下有两员大将,都是美军著名的将领。一个是第1 集团军司令考特尼·霍奇斯,此人冷静沉着,为人和气,精通战术。他的集团军辖4 个军、15 个师。另一个就是第3 集团军司令、大名鼎鼎的乔治·巴顿。
巴顿是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生于1885 年11 月11 日,先后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学习,任过副官、营长、装甲旅旅长、装甲师师长、装甲军军长、集团军司令。他为人豪放,具有进攻精神,精通他那个时代的一切作战方法,在北非、西西里和西欧大陆屡立战功,成为德军眼中的“瘟神”。他生前又是美军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他性格粗暴却易受感动而流泪;他笃信宗教却又亵读神灵;他最推崇进攻却又小心谨慎,不冒不必要的风险。
巴顿指挥着3 个军、11 个作战师的兵力。就是这样一支大军,自8 月1日组建以来横扫法国,直逼法德边境。在11 月份的攻势中,布莱德雷的集团军群仅俘敌就达6 万人,相当于5 个师的兵力。布莱德雷和他的官兵们对战争形势极为乐观:德军每天伤亡约9000 人,每个星期损失约5 个师的兵力,这种兵员消耗是惊人的,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也会变得力量枯竭。而且,德国同时在东线与苏军作战,在那里遭受的损失更为惨重。此外,盟军的战略和战术轰炸机一直在不停地轰炸德国腹地的重要军事和工业目标,沉重打击了德国的战争潜力。
“战争很快就要结束,或许用不了两个月,德国人就会第二次成为战败国了。”几乎每个美军官兵都有理由这样认识战争形势。
但是,在这支乐观情绪弥漫的大军中,却有少数几个人头脑保持着冷静,其中之一就是第1 集团军情报处处长本杰明·迪克森上校,正是他提交的一份情报才使得布莱德雷顶风冒雪驱车到前线视察。
情报官的推断
美国自从在珍珠港吃了因情报不准而几乎葬送整个太平洋舰队的大亏后,便极为重视无线电情报侦听工作。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美国人凭借他们先进的工业技术,很快掌握了破译敌方无线电机密的手段。布莱德雷任第1集团军司令时,集团军无线电破译队曾在诺曼底登陆时,成功地破译了德军兵力调动的无线电密码,立了大功。破译队的队长名叫威廉·杰克逊,原是一名律师,后随军从事情报工作。战后,他帮助创建美国中央情报局,并任副局长。杰克逊的主要助手有:亚历山大·斯坦迪什,来自波士顿的一位投资分析专家;小塞缪尔·奥尔,来自洛杉矾的一位电子工程师:查尔斯·默宁,来自弗罗里达州的一位律师;阿道夫·罗森格顿,来自费城的一位律师。他们均由情报处长迪克森领导。
10 月1 日,杰克逊从德军无数的电报中,破译出一个情报:
立即从第7 集团军中抽调坦克后送,具体数字稍后即告。
约德尔(签字)
这份貌似正常兵力调动的电报实际上正是希特勒在下令为他新组建的第6 装甲集团军拼凑武器装备。杰克逊没在意,随手交给译电员存档。
可是,在后来的几天中,类似内容的电报越来越多,从而引起杰克逊的警觉。他以律师所具有的填密逻辑思维方式分析,目前盟军正在发动秋季攻势,西线德军兵力本来不足,他们为什么却要抽调部分装甲部队回撤?一个可能是东线吃紧,德国人要抽兵东援,另一个可能就是他们还有更大的企图。
很快,杰克逊从另一封破译的电报中找到了答案。这份由希待勒亲自签发的电报,命令莫德尔把从各部队抽调的坦克开到威斯特伐利亚集结。他从这份电报中首次见到“第6 装甲集团军”的字眼儿,而在盟军的情报室中还没有这个集团军的任何材料。
敌人一定是编成了一个新的装甲集团军——杰克逊判断出了敌调集坦克的真实目的。
然而,敌人在那里组建第6 装甲集团军的目的是什么就不是该杰克逊操心的事了,他只是把材料汇总,报给了迪克森处长。
迪克森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父兄均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他只在西点军校办的一个短训班受过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迪克森考虑到和平时期提升机会少,遂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常到国外旅行,通晓法语和德语。
1940 年10 月,他应征重新入伍,到情报部门任上尉军官。1942 年6 月,他随布莱德雷指挥的第2 军开往非洲。由于他在地方和军队中有丰富的阅历,使他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军官,深得布莱德雷的信任。当布莱德雷从第2 军军长晋升为第1 集团军司令时,便把他从地中海带到了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司令部。布莱德雷接到担任第12 集团军群总司令命令后,临行前又把迪克森提为情报处长,并嘱咐他的继任者霍奇斯:“给你留下一个耳朵,好好地使用他。”
迪克森上校接到杰克逊送来的这份情报,起初也没重视,因为半年前他就侦知德军克卢格元帅企图组建一支装甲后备部队,由于英军和加拿大军队在卡昂周围的进攻而挫败了这个企图。所以,敌人准备组建某种形式的装甲预备队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他没有把这份报告送给霍奇斯,因为他认为,一名情报军官的工作不是充当追寻某一目标的警大,其主要的任务应是把敌人的作战能力告诉司令官,如果可能,还要提供关于敌人最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的情报估计。而现在这份报告却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他知道,情报军官只有在他能够向司令官提供根据具体观察而做出的判断并准确得足以影响自己部队的部署时,才真正有用。可是,他现在却没有充分理由肯定这份报告的价值。这件事大约过了两个月,迪克森从公文中看到了第3 集团军情报处报送的一份文件:
作战的战略性命令
一、第6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
1.一位持合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