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第1部分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1部分

小说: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手机访问 m。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陈寅恪
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黄山书社
陈寅恪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
绳楠整理二合肥:黄山书社
本稿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当时名北平时,所作的笔记。整理时,参考了五十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老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述两晋南北朝史时所编的引文资料, 及一九八〇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拔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二 編》等有关的论文,力求符合陈老师的观点。虽然如此,本稿终究是一笔记,不能说是陈老师的著作。在本摘中,不符合陈老师观点甚至有镨误的地方,在所谁免。这要由我负责。
陈老师是我国史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陈老师的学问博大精深,兼解十余种语言文字,为国内外所熟知,无待我来讲。我当年感觉最深的是,陈老师治学,能将文、史、哲、古今、中外结合起来研究,互相发明, 因而能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新发现。而每一个新见解。新发现,都有众多的史料作根据,科学性、说服力很强。因此,陈老师能不断地把史学推向前进。那时我便想如果能把把陈老师这种治学方法学到手上,也是得益不浅的,更不消说学问了,
分析和集团分析(实际上也是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竟贯 穿在陈老师的全部讲述之中。第一箱便是《魏晋统洽者的社会阶级》。这可说明陈老师研究历史。在方法论上达到了何种高度。可以这样说:陈老师不仅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而且是资产阶级史学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史 的桥梁。我想这样说不为过分。陈老师在讲述魏晋南北朝史时,提出了许多新问;有些问睿缑褡逡晕幕侄皇且浴⊙撤郑鲁悄戏铰却戳⒌某悦褡迨贰⒔峡⑹贰〉难芯浚鹆思钤兜牟蕝取K缍海堋⑺镂狻⑽鹘摹⊥持握呤粲谕桓鼋准吨担昀匆惨鹗费Ы绲淖⒁猓唤杓⒃擞萌パ芯克镂獾睦贰N艺馕淖颈剩淙徊话殉吕鲜Φ木事凼觯灰蝗缡档胤从吵隼矗蚁胝獠勘始堑姆ⅰ”恚杂诔x究陈老师在边代史学上的地位与贡献,对干研究魏 晋痏北朝的历史,将起到它的作用。
在清华研究院时期,陈老师对教学的高度负责精神,也给 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时,陈老师的眼睹巳经失明,年龄也接近六十,可是每周如常授课。在我的记忆中,陈老师一堂课也没有缺过。对干能提出问题的学生,他非常欢害。学生如果 有一得之见,他总是热情扶植。陈老师说过:要多读书,基础一 定要厚;要会思索,发前人之未发。这些话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
这本笔记的盩理与出版,得到研究貌晋南北朝史的同志, 特别是武汉大学魏晋隋唐史研究室的黄惠贤同志的积极支持,还得到黄山书社的同志的积极支持,特此表示谢。
万楠
1986。 6, 23

目 录
第一;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附论吴、街) 
(一) 魏晋统治者社会阶级的区别 
(二) 司马氏的夺权斗争 
(三) 西晋政治社会的特征…
(四) 附论吴、蜀  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一) 从州郡领兵到罢州郡兵 
(二) 分封诸王  第三篇潸谈误国(附〃格义〃〉 
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赵王伦废立 
(二) 东莱刘伯根、王弥起兵, 
(三) 张昌起兵 
(四) 李特起兵 
第五篇徙戎问醒  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 
(一) 五胡次序 
(二) 羯族 
(三) 氐族 
(四) 鲜卑(释黄须鲜卑奴与白虏)  
(五:)卢水胡 
第七篇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一)胡族的汉化 
(二) 胡汉分洽 
第八篇發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彩响《附坞) 
(一) 人口流动的三个方向一东北、西北与南方  
(二) 北方胡族统治者的徙民与人民的屯聚问题
(坞壁及桃花源》 
 第九篇东管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二篇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一) 梁建业、江陵两大士族集团的灭亡 
(二) 陈与南方蛮族 
第十三篇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一) 北强南弱之形势 
(二) 北朝不能过早统一南北的原因
(附淝水之战〉 
(三) 南朝北伐何以不能成功 
第十五篇北魏前期的汉化(崔浩问题)  第十六篇北魏后期的汉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第十七篇六镇问《附魏齐之兵) 
(一) 六镇含义及北魏的设防问题〃 
(二) 北魏的兵 
(三) 六镇起兵的原因 
(四) 六镇兵的转手,北齐的建立 
(五) 北齐的兵 
(六) 杨陏、李唐非出自六镇 
第十八篇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北齐的鲜卑化 
(二) 北齐的西胡化 
第十九篇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一)北周统治者宇文氏之由来  、
二、东西魏的形势,府兵制的创立 
(三) 关陇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的形成 
一、 关陇物质本位政策(关于府兵与乡兵〉…
二、 关陇文化本位政策《关于行周礼)……
(四)周武帝、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 
 第二十篇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一〉 南北社会的差异,  
(二)   南北学术的沟通  
第二十一篇佛教三题 
(一) 佛教之于中国(夷夏之辨) 
(二) 佛教之于道教 
一、 寇谦之的家世 
二、 佛教医药天算之学对寇谦之的影响……
三、 佛教律学对寇谦之的影响 
(三) 佛教之于四声 
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附论吴、蜀)
魏晋统治者社会阶级的区别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是不同的。不同处是:河内司马氏为地方上的亲族,儒家的信徒;魏皇室谯县曹氏则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魏、晋的兴亡递嬗,不 司马、曹两姓的胜败问题,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
按《晋书》一《宣帝纪》云:
〃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卬八世生 征西将军钩,字叔平。钩生豫章太守量,宇公度。量生颍
川太守偶,字元异。儁生京兆尹防,宇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据此可知河内司马氏自东汉司马钧以来,世代为将军、守、尹。司马懿(追溢为晋宣帝)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信仰的是儒教。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钩的事迹,略见于《后汉书, 西羌传》。祖父司马偶、父司马防的事迹,略见于《魏志 ,司马朗传》注引司马彪《序传》。兹引述如下,并略加铨释。
《后汉书》一一七《西羌传》略云:
〃安帝永初元年,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 掠。明年冬,(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司马钧率诸郡兵 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县名,属汉阳郡),尚军大败, 死者八千余人。于是滇零等自称天子于北地。元初二年 春,遣左冯翊司马钧行征西将军,督右扶风仲光、安定太 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师虎牙都尉耿溥、右抉风都尉 皇甫旗等合八千余人,又庞参将羌胡兵七千余人,与钧 分道并北击零昌。参兵至勇士 (县名,厲天水郡)东,为杜 季贡所败,于是引退。钩等独进,攻拔丁奚城,大克获。杜 季贡率众伪逃,钩令光、恢、包等收羌禾稼,光等违钧节 度,散兵深人,羌乃设伏要击之。钩在城中,怒而不救,光 并没,死者三千余人。钧乃通还,坐征,自杀。〃
《三国志,魏志》一五《司马朗传》裴注引司马彪
《序传》云:
〃朗祖父儁,字元异,博学好古,……乡党宗族咸景 附焉。位至潱ㄌ亍8阜溃罱ü湎芯友绱Γ∫遣贿Q藕谩逗菏椤访剂写硭惺蜓浴I偈酥荨】ぃ俑跹袅睢⒕┱滓弧咀铀涔诔扇耍幻
不敢进,不命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 肃如也。一…有子八人,朗最长,次即晋宣帝也。〃
然则,河内司马氏起家于司马钧的征西芜。司马 钧是武将,到司马儁〃博学好古〃,司马氏已成为士大夫阶级了。司马防〃父子之间肃如〃,是服膺儒教的一 种表现。
服膺儒教的豪族的出现,在东汉时代,是一个较 为普遍的现象,非止河内司马氏而已。例如汝南袁氏,《后汉书》七五《袁安传》略云: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 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 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三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
徒。〃
汝南袁氏自袁良以来,世传《孟氏易》,为东汉的名族。 再如弘农杨氏,《后汉书》五四《杨震传》略云…
〃杨展,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父宝,习《欧阳尚 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 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 子杨伯起。'。
弘农杨氏自杨宝以来,世传《欧阳尚书》,也是东汉的名族。
服膺儒教的河内司马氏,与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属于同一个阶级,他们都是地方上的豪族。汉、魏主要 的士大夫,其出身大抵为地方豪族。伹也有出身于小 族的,因为政治立场和思想信仰与豪族相同,可划为 一个阶级。如山涛,《世说新语政事类》〃山公以器重朝望〃条刘注引虞预《晋书》云〃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祖,本郡孝廉。父曜,冤句令。涛早孤而贫,少有器量,宿士犹不慢之。年十七,宗人谓宣帝(司马懿曰:'涛当与景(司马师〉,文《司马昭)共纲纪天下者也。'帝戏曰:'卿小族,那得此快人邪!'〃
山氏是河内郡的小族。山涛原好老庄,后来在政治上 依附司马氏,改变了思想信仰。象山涛这样的小族,可 视为与司马氏同一个阶级。
服膺儒教即遵行名教(君臣、父子等)。其学为儒 家之学。其行必须符合儒家用来维系名教的道德标准 与规范,即所谓孝友、礼法等等。《晋书》二〇《礼志中》 略云:
〃文帝之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撤膳。太宰司马孚等奏(请)敕 御府易服,内者改坐,太官复膳,诸所施行,皆如旧制。诏
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心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 孚等重奏(请)敕有司改坐复常,率由旧典。又诏曰:'三年之丧,自古达礼。虽薄于惰,食旨美,所不堪也。不宜
反复,重伤其心,言用断绝,奈何!奈何〃帝遂以此礼终三年,后居太后之丧亦如之。〃
《抱朴子,外篇,讥惑篇》又云:
〃吾闻晋之宣、景、文、武四帝,居亲丧皆毁瘠逾制, 又不用王氏二十五月之礼,皆行(二十)七月服。于时天下之在重哀者,咸以四帝为法。世人何独不闻此,而虚诬 高人,不亦惑乎?〃
上引材料可以说明晋皇室自司马懿〔宣帝)至司马炎 《武帝)都重孝,重礼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