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相徐阶传-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出知府李大人,还说请李大人训示,谁敢反对?李翔想,好你个小老乡,一脚把球踢到我这儿来了。事已至此,不讲是不行了。于是李翔清清嗓子说:“徐大人所言不错,天下百官为民办事有成,皆赖当今圣上恩泽施于民。但臣下有功,也不可不记。百姓赠碑,乃民心之所向,拒辞不妥。本府以为,此碑宜送入名宦祠。”言毕,众皆踊跃。
此去黄州,徐阶依旧是单车赴任。谁知一路上,时有吏民在路上设宴相送,好在徐阶酒量甚大,每处三大杯,不至于醉。风尘仆仆,一路趱行,刚出延平府界,到一驿站歇下,吏部的最新任命文书从延平追上来了。原来浙江一按察佥事丁忧回乡,改任徐阶为浙江按察佥事。大明朝在各行省设有按察使司,专掌行省刑名按劾之事。纠邪官,惩奸暴,平冤狱,激扬风纪,澄清吏治。设按察使一,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多人,正五品。佥事各有分工,叫提举,如提举兵备、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等。而徐阶是提学佥事,也就是提举(分管)浙江省学政。乡学、社学、县学、府学一应地方学校,全由徐阶负责。这对徐阶来说,实在是福音。徐阶与浙江的学子,就有了师生名分。不仅能培养人才,而且培养出来的举人、进士,都成了徐阶的门生。徐阶的人脉拓展了。俗话说,好事成双。徐阶履新前回了次家乡,母亲又为他说了门亲事,娶了弘治年间南京兵部尚书张蓥的孙女为妻。婚后八日,徐阶携母妻赴杭州上任。
大明朝各行省的军事、行政首长的设置为,分天下为十三道(行省),不设巡抚衙门,设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最高行政衙门;不设巡抚,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从二品,为行省最高行政首长。行省不设总督衙门,设都指挥使司,为最高军事机构;不设总督,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是行省最高军事长官。而中央其他一些部门,也都在地方行省有派出机构和人员,如都察院,在地方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专门纠劾地方官员;又如,十三道按察使司,掌一省司法领域的弹劾重任。六部在十三行省都有派出机构,叫清吏司,掌行省的各部事务等。所以,地方真正亲民官员,只有知府、知州、知县。
徐阶浙江按察佥事的职务,就是分管学校的教育、督察。当年浙江行省幅员西到开化(今属浙江),南至平阳(今属浙江,与福建交界),北至太湖,东至大海。有十一个府、一个州、七十五个县,户有一百五十四万,人口五百一十五万。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徐阶到浙江上任,衙门在杭州。徐阶上任仅一年,就跑遍了浙江的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考察学校教育、教官良莠、校舍优劣、学子状况。然后徐阶采取针对性措施,修缮校舍,增置学田,完全学政,严格学范。教育内容上,崇尚修身,强调务实,力倡经世致用。学术空气渐渐活跃起来。
徐阶平民式的态度,对莘莘学子也有鼓励。话说徐阶任职的第二年,恰逢乡试,试题为《学而时习之》。余杭县的诸生范轼,文中述及“时习之乐”中也有苦,引用了一句古典“颜苦孔之卓之至”,考官不知出处,正在为难。徐阶巡视阅卷场,见主试官凝眉悄言,就走近前去,看到“颜苦孔之卓之至”句,也觉得陌生。此时徐阶因这位诸生名“轼”而想起了当年苏轼试文中的杜撰,考官不知出处,信以为真而取为进士的典故。那还是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的事,当年苏轼二十一岁,应进士试,试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以忠厚立论,论述施行刑(罚)和奖(赏)应以忠厚为本。这年欧阳修是主考,梅圣俞是阅卷官。梅认为此文有“孟轲之风”,即议论像孟子口吻。为说明忠厚的重要,苏轼文中引一古典“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就是说刑官皋陶喊了三次“杀”,尧连喊三声“赦免”。不是很忠厚么?中进士后,欧阳修讨教苏轼这句话的出典,苏轼轻描淡写笑着回答说:“想当然耳。”苏轼靠想当然杜撰典故,得中进士,造成他此后的文词常有想当然之举,《赤壁赋》搞错古战场如是,《超然台记》更如是。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当时称密州),登山东诸城的超然台,可以“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郊……”其实穆陵关在湖北、河南交界之处,在山东诸城,目光能飞度万里关山望见吗?把两个穆陵又混为一谈了。徐阶认为“此风不可长也”,就在范轼试卷上批“杜撰”。
知情后,因徐阶为人平易,范轼也不怕,就当徐阶召见众人时,当众对徐阶说:“学生这是被杨雄耽误了!”徐阶当场找来杨雄的文章,从《法言·学行卷第一》,查到了这句话。杨雄这句话译成白话,就是颜渊(回)“学而时习”很快乐,但也有苦,苦在孔子的学问高深(卓)到极致(之至),想要领悟,必经苦思。徐阶恍然大悟,笑对范轼说:“本督学中进士太早,因而读书不多。”不仅当场纠错,而且把范轼的文章拔为第一。
由于徐阶走遍浙江,深入基层,处事务实,平易近人,且又不文过饰非,所以在浙江行省口碑不错。
虽主管浙江行省的学政,徐阶对朝廷的大事还是相当关注,并深为边境的安危担心。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京城传来的消息让他忧心,先是辽阳兵变,后是广宁兵乱,北方是济农的骚乱。济农是蒙语亲王的音译,史书上也称吉囊、吉能。济农屯兵十万于贺兰山,先后侵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大同又发生兵变,而鞑靼游骑扰大同,掠应朔,东南又有倭寇。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又传来辽东兵变、广宁兵乱、济农再犯大同的消息。凡此种种,引起了徐阶的深思,驻军为何哗变,御敌何以难奏其功?
一天,徐阶在随从的陪同下祭拜杭州岳王庙。没料想,这一拜却拜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那天苍穹布满了阴霾,大地披上灰暗的色调。徐阶一行来到栖霞岭下的岳王庙西侧的岳飞墓地,只见四周古柏森森,墓前有照壁,上刻“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墓前分竖两个望柱,上有一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令判伪真。”在墓阙之下,有四尊铁铸跪像,细看乃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呙。抬头又见墓阙上的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墓地本就压抑,又逢四布阴霾,徐阶心头肃穆、敬仰的情绪夹杂着一缕凄然。一代名将出师未捷身先死,官场的险恶不言而喻。他想起了当年壮游时妙高台岳飞详梦,他想起了各处的兵变,想起了没完没了的边患,想起了岳飞“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的名言,不禁感慨万分。
正在感慨之时,见一老者匆匆赶来,连称:“来晚了!来晚了!”一问,才知是岳王庙的庙祝,须发皆白。徐阶笑说:“不妨事,不妨事。本就不想惊动。”那庙祝缓了口气说:“徐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有罪!有罪!”说完便热情邀徐阶一行去庙内小坐,说有件镇庙之宝,请徐大人过目。何物为 镇庙之宝呢?徐阶心中诧异,就说:“那就多有打扰。”在庙祝的引领下,徐阶一行向右穿过甬道,来到了一排三楹的屋子前,徐阶脚刚踏上其中一间的方块地,顿感有一股霉陈气味扑来,这屋子太逼仄了,更兼天色不好,屋内皆暗,六七个人一站,便显得拥挤。那庙祝很狼狈,赶紧指挥两个老汉,往大门口搬桌子、条凳,向徐阶说:“屋内昏暗,只能在门外鉴赏了,只是委屈了列位大人。”
众人围着四方桌,在条凳上刚坐下,庙祝捧着一卷宣纸来了,边说徐大人请看,边摊开宣纸。说来也怪,那卷着的宣纸缓缓摊开,便顿觉眼前一片光明,那阴霾的天空,霎时云开日出,阳光普照。
惊异之余,徐阶和众人低头看时,阳光之下,只见头里三个大字:“满江红。”细看内容:“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读完全词,在场者人人血脉喷张,齐声叫好!再看那落款:“恭录岳武穆遗词提调浙江学政按察佥事赵宽敬书壬戌秋六月。”
这是惊人的发现,原来是湮没了近四百年的岳飞的词作。原来这赵宽还是徐阶的前任先辈,赵宽恭录这首词的岁月,比徐阶来到人间还早了一年。
这是不意的收获。徐阶的脸上现出了灿烂的笑容,一直苦思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边患不断,烽烟四起,不就少了岳飞这样的良将,岳飞精忠报国这样的爱国激情,岳飞这样不怕死,视死如归的武将么?
倒是应该好好传播!徐阶想。当场取过文房四宝,也恭录一纸,向岳祝连连道谢。
回府后,徐阶找来岳飞*昭雪以后,其孙岳珂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编定的《金陀粹编·岳王家集》(这是世上第一部岳飞的文集),翻阅一遍,未见《满江红》一词。岳珂搜集其祖诗文不遗余力,怎么不见呢,不会是伪作吧。徐阶走访了岳飞家乡汤阴县。在汤阴县岳飞庙中,有一碑林,其中一碑刻有岳飞《满江红》词。书写者为岳飞同乡、秀才王熙,刻碑时为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
徐阶如释重负,终于找到了旁证,而且此碑较杭州岳王庙藏文《满江红》还早四十四年。在汤阴岳飞庙,徐阶还喜出望外搜集到岳飞的其他遗文。
风尘仆仆回到杭州,徐阶又从南宋陈郁《藏一话腴》中,读到岳飞“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这样的文字,陈郁虽未录全词,不也是一证吗?终于,他放下心来,这《满江红》词,当为岳飞所作无疑。从此,徐阶就开始编纂岳飞遗文。他把这件事当做实现教化的大事。他一边利用主管全省学政的资源全力搜集,哪怕是踏破铁鞋,一边字斟句酌,校核文字,精心编纂。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初,徐阶把搜集到的岳飞遗文二十八篇、诗四、词二,编纂成册,定名《岳武穆遗文》,以自己的俸金在杭州府学刻板,印制成册,广为散发。至此,弘扬爱国精神,砥砺民族情操,令人荡气回肠的《满江红》首次出现在书册中。此后,明代李桢、单恂转刻发行,也收录《满江红》。清代黄祁宁、梁玉绳刻印《岳忠武王文集》也如法炮制。终于,湮没了近四百年的《满江红》重见天日,传遍天下。
次年朝廷内阁变动,因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四月张孚敬致仕,内阁由李时任首辅,夏言荣升次辅并兼任礼部尚书。徐阶则经过三年一度的吏部例行考核,一纸公文晋升为江西按察副使,从正五品拔擢为正四品,成了朝廷在地方的大员。
杭州官邸书斋。入夜待母妻睡后,灯下徐阶百感交集。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可久青丝,对着它喃喃细语:“你我伉俪情深,谁知天不假年,朝犹哺儿,暮成永诀!遵你遗言,携你青丝度关山万重,延平赴任。有你相伴,因祸得福。外放七年,官拜四品。今我奉母命续弦,万望谅鉴。此去江西,前途难卜,望你依然相我,平步青云。”看来徐阶内心建功立业的渴望还是很强烈的。
来到江西南昌的按察使司,徐阶拜上司,会下属,都把一卷《岳武穆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