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

第6部分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第6部分

小说: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这规矩,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多少行才换一次韵呢?随便,每两行一换,可以。每四行一换,可以。两行一韵,然后又八行或十行一韵,也可以。全篇一气,始终不换韵,还是可以。快板是流口辙(俗话管“韵”叫“辙”),怎么变换都可以。只须留神:两行必押一次韵,不可以三条腿儿。什么叫三条腿呢?就像:“张大嫂,李大嫂,

  还有张哥和李哥,

  都上南洼摘豆角。”

  这不像快板,唱着唱着就找不到辙了!Qī。shū。ωǎng。

  问题来了,怎么辨别平仄呢?

  有个很容易的办法:凡是能够拉着长声念的就是平声字,像“王”、“唐”、“狼”、“风”、“书”、“秋”……拉着长声念这些字吧,您有多长的气,它们就有多么长的音儿,像火车的汽笛似的,能够一气响好久。这些是平声字。反之,凡是不能够拉长声的,像“作”、“小”、“热”、“半”、“硬”等字,不管你怎么使劲,也拉不长;这些便是仄声字。

  找几个字念念看,就用“我,去,参,观”吧。“我”、“去”两字,一念就完,拉不开,一定是仄声。“参”、“观”两字要多长有多长,一定是平声字。

  辨别清楚字的平仄声有些用处。一句话里的平声字太多或仄声字太多,或平仄调配得不好,念起来就绕嘴,不好听。快板绕嘴非变成慢板不可!旧诗里用平仄有一定的格式,就是为了克服绕嘴,使诗能吟唱的办法。四句的七言诗(名叫“七言绝句”)里有这么一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举个实例:

  天门中断楚江南(“中”是平声,不犯规矩,句中第一第三第五三个字可以平仄随便。)

  碧水东流向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出本是仄声,北方人把它念成平声了)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咱们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看,写得多么美,声音多么好听!这里平仄字的安排是按照上列的格式那么办的。

  我们写快板不必严守七言旧诗的规矩,可是得留点神,别教一句里平声字或仄声字太多了。看:“老李老宋不想去”

  这一句吧,七个字都是仄声,念起来没劲。要是一气儿有这么好几句,听的人就快睡着了。若换上两个平声字,把它改成:

  “老李老王(平声)都(平声)想去”

  可就响亮的多了。

  一句全用平声字,也不好,像:“三千军人登高山”

  这么一句,念着可真费劲儿!若换上两三个仄声字,改成:“三千战(仄)士(仄)上(仄)高山”

  可就容易念,而且好听了。

  快板的一句里应有几个平声字或几个仄声字,没有一定的规矩,只须注意调动,有平也有仄,教句子有些音乐性。本来嘛,数唱快板既没有复杂的腔调,若再不把平仄调动好些,怎能教人爱听呢?平仄字的安排和句子的音乐性有很大的关系。语言的音乐性应在快板里尽量发挥。

  押韵的时候也顶好用点心思:把同音同声的字用在一起就好听,随便凑字就不好听。看吧:“张大嫂,李大嫂,

  都上南洼摘豆角。”(“角”京音读如“脚”)(奇*书*网。整*理*提*供)

  很对劲,因为“嫂”和“角”是同一个音,同一个声——都是第三声。(北京人嘴里,一字只有四声,像:汪、王、往、望。)

  咱们若是把它改成:

  “张大嫂,李大嫂,

  都上南洼去割草。”

  也还对劲。因为“嫂”和“草”又是同音同声——第三声。若把它这么一改:

  “张大嫂,李大嫂,

  都上南洼去逛庙。”

  可就不那么好了。因为“嫂”是第三声,而“庙”是第四声。这虽然也勉强说得下去,可是究竟不如“摘豆角”和“去割草”那么自然顺嘴。所以,押韵的时候,顶好把同音同声的字放在一块,以便真能作到顺口溜。咱们想起个“王”字,就顶好把“长”、“娘”、“房”、“洋”、“常”、“羊”、“妨”、“强”、“忙”……放在一起。同样的,用了一个“巧”字,顶好就把“鸟”、“小”、“找”、“老”、“考”、“跑”、“倒”、“岛”、“草”、“脚”、“吵”……放在一起。

  “小二哥,你别忙,

   等我告诉你的娘。”

  一定比:

  “小二哥,你别忙,

   等我告诉马大方。”

  要好听的多。

  这么说,写快板不是很麻烦么?我说:既要写,就别怕麻烦;只有不怕麻烦,才能把它写好。再说,这并不太麻烦。咱们说话的时候,本来“忙”和“娘”是一个音一个声,为什么写快板的时候不设法把它们俩放在一起,教句子叮叮当当地有劲又好听呢?只要多想想就是了——天下哪有不假思索就能写出好东西的事呢?我提到的这些办法都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巧,而是我们人人会作的。我不愿增加谁的负担,教人为难。反之,我倒要求您尽量运用您本来知道的东西。您知道:

  “你就说,巧不巧,

   三哥踩了二哥的脚。”

  是最通俗的话,“巧”跟“脚”押在一起是最自然的事,那么干什么不这样去写呢?人人说“满头大汗”,您干嘛单说“全头大汗”呢?难道您故意躲着现成的话吗?那有什么好处呢?快板的言语,快板的韵,和它的平仄,都在您的心中与口中,好好地想想,仔细地安排,您就能写出好的快板来。写完了,大声地念两遍,您自己就能找出缺点来,加以修改。不要教我说的格式呀、韵呀、平仄呀,把您吓住。这些东西您本来都知道,我不过提醒您一声罢了。

  好吧,就说到这里为止吧,至于快板里应写什么思想,什么事情,您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就不多说;我在这里只说了点技巧上的事儿,希望能够帮助您把您的好思想,好事情,更好地用快板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了。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小说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