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寒门天下-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番抨击。
骂他们只会求田问舍,不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而后又在文中恳切地表达了希望有才之士来出仕为官,造福苍生,一展所长,剖蚌取珠求贤若渴之心可谓诚挚至极。
在末尾,注明了腊月初十,大将军府恭迎有志才士前来应试。
腊月初十,成都大将军府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从议事堂外的庭院到府外宽敞的街道上,摆满了矮桌和坐席,每个座位上都坐着一人,大多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郎,他们手握笔杆,下笔如飞,在桌上的蔡侯纸上落下行云流水的笔墨。
这时纸张很贵,算是奢侈品,郭嘉自己收藏的书籍都是竹简落在一起的,平日手书也都是用竹简,但是今天,他却奢侈了一把,给这近千人的士子用上了蔡侯纸来答题。
郭嘉大方,因为这是不容儿戏的国家大事!
举孝廉发展下去就是民族隐患,所以郭嘉要推出科举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从郭嘉眼前出发,他推出科举制可以收揽天下寒门子弟的投效之心,因为他们的出身,别的诸侯太多都看不上眼,而郭嘉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你的才华。
这是收心之举,但对于推动民族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地方着眼,益州虽大,却远离中原,郭嘉希望科举制能够给关东枭雄们一个模范的作用,什么是于国有利,什么是于国有害,郭嘉相信,真正的雄主,会看清楚的。
而再将目光放远的话,郭嘉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谁能够令天下重归一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胡乱华还会不会出现!
历史上曹刘孙魏蜀吴到最后,却都归于司马晋,可那时中国还有多少人口?八百万都不到啊!而在几十年前的东汉,却有五千万余!
八百万的华夏子民,能够养多少军队?九品中正制下的官吏选拔制度又能让国家有多么强大呢?门阀强盛各为其主,八王之乱内耗严重,五胡乱华让华夏民族都有覆亡之危。
想要避免五胡乱华,不是苛求胡夷发发善心,而是自身强大,在封建王朝中,首要便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盛。
若是君主以及手下文武都向外敌奴颜屈膝,那整个民族还能指望谁来带领他们走上强盛?
先废举孝廉,推出科举制,郭嘉之后还要兴建学堂,再现百家争鸣,天下想要读书的孩子都可以读书,他不屑愚民政策,统治阶级的确喜得乐见百姓愚昧逆来顺受,可郭嘉不认同,这就和后世闭关锁国是一个道理,稳住一时的统治,却遗祸千秋万代!推动民族的进步才是一个华夏子民应有的觉悟。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郭嘉能够穿越到此,建一时之功,不如留万世之名!
倘若真能成就千古帝业,郭嘉也不在乎子子孙孙能不能守住家业,当他两眼一闭寿终正寝时,身后洪水滔天都已不重要了,一个后世人,若是还如始皇嬴政那般做着千代万代帝王美梦的话,那就真是疯子白痴了。
华服锦袍的郭嘉站在议事堂外的阶梯上,看着下面的少年郎认真作答,心中充满了喜悦。
今日来应试的士子有八百余,其中近两百是郭嘉在颍川数年教导的乡亲子弟,又有三百余是甄家数年来在冀州请先生教导的贫寒子弟,益州本土前来应试的人只有三百余,而其中又有多少是浑水摸鱼的,难以细说。
这里面,秦宓邀请好友彭羕一同来应试,面对考题挥洒自如,丝毫没有半点儿为难之色,定是文如泉涌,胸有成竹。
返回议事堂中,郭嘉自斟自饮,捧着茶杯,脸上浮现淡淡笑意。
戏志才跨入堂中,来到郭嘉面前,说:“主公,这科举制日后每年都举行吗?”
闻言放下茶杯,郭嘉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如此,不可半途而废,取士之途,应是学而优则仕,任人唯亲乃取乱之道。”
戏志才脸色激动,他年少时怀才不遇,满腹才华却无机会一展所学,如今郭嘉推出的这个科举制,是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与豪门权贵子弟在才学上一较高下。
可是,戏志才却又沉思半晌,忽而问道:“主公,那这考题,出自何处?”
郭嘉耸肩随意道:“圣贤经传,诸子百家,无所不考。”
科举制也有弊端,最大弊端就是甄选出来的人才只会考试,不会做实事,郭嘉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千多年后这个弊端都还存着呢。
但是他可以避免士子们为了应试而读死书,如果说只考儒家典籍,恐怕没人会再去研读其他学派的知识,所以,考题范围要大,没有固定出处,换言之,综合型人才至少要比只能吟风弄月的人更有实干能力。
听到郭嘉这么说,戏志才也没意见,科举制只不过刚刚推出,他们属于拓荒者,也许完善和改进,只能交给后人了。
想起一事,戏志才忽然沉声道:“主公,今日来应试的人里,除了你特意请来的广汉秦宓,还有一位身份特殊,他叫张松,他的兄长张肃,是蜀郡豪族代表,上月末,刚刚被斩。”
张松?
郭嘉想了想,对这个人没多大印象,顶多就是他去见过曹操,曹操轻慢了他,然后又见了刘备,被刘备感动,迎刘备入蜀,后来谋事不密,哥哥张肃出卖了他,死在了刘璋刀下。
算个谋士吧,而且好像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气的曹操烧了孟德新书……
“派人暗中去探探张松家里是什么情况,按道理来说我斩了他兄长,他不恨我已经出乎意料,却来应试,非我小人之心,而是不得不防。”
郭嘉一说完,戏志才就抚须笑道:“我已派人去了。”
指着戏志才摇头轻笑起来,郭嘉算算时间,问:“时间快到了吧。”
戏志才跑出去看看天色,黄昏日落,回到堂内对郭嘉说道:“嗯,酉时将至。”
“那就收卷吧,把秦宓的答卷给我拿上来,其他人的糊上名字,对了,明日阅卷之时,你去请蔡公来,他是一代大儒,必定不会推辞,也让他看看益州士子们的才学如何。”
郭嘉下令之后,戏志才跑出去通知士子们停笔,待一切收拾完毕后,士子们有喜有忧地相继离去,路上都在讨论考题内容。
戏志才,徐庶,甄俨,甄尧,修齐治平四人也都相继来到议事堂中。
手中捧着秦宓的答卷频频点头,戏志才看完之后交给了徐庶,朝郭嘉说道:“主公,秦宓之才,令在下自愧不如啊。”
郭嘉呵呵一笑,也不说什么,才智分很多种,兵法,民政,权谋,政治,行商,做工,天文,地理等等,看待人才,不能在某一点上一较长短。
“最后一题,秦宓怎么答的?骂我了没有?”郭嘉笑意玩味。
最后一题,是对当今时事各抒己见。
甄尧捧着秦宓的答卷,环视众人后,朗声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第五十章 谨小慎微
益州府首推科举制的考试落下帷幕,应邀前来参加的秦宓离开大将军府后就与好友彭羕一同坐上了自家马车,朝邺县返回。
坐在车中身体晃悠的秦宓有些出神,脑海中还回想着考题,也在想着郭嘉此举的意义。
外人是不知道郭嘉要用考试的办法甄选益州新的官员,很多益州人都以为郭嘉是想用才学羞辱他们,所以有了考试,至于背后的原因,只有郭嘉与他的幕僚们清楚。
可是秦宓却看出了郭嘉的意图,同时内心轻叹:主公,如何收拾除去益州士族后的残局,你终于还是想出了对策。
而这个对策无疑是斩断了士族的生存之道,想要出仕为官,便需能者居其任,孝廉茂才之途已被废除。
“我还以为郭嘉出的考题有多难,不过如此而已,子勑兄,你对郭嘉甚为敬仰推崇,言过其实了。”
秦宓微微皱眉,对坐在面前的好友彭羕面带轻蔑,言辞对郭嘉深有不屑,让秦宓摇头不已。
深知这个好友也有才华,但却满心傲气,对谁都有几分轻视,唯独在自己面前心平气和,秦宓也闹不清楚原因是什么,或许年少成名令他先入为主地怀有敬佩吧。
“此言差矣,我主此次邀益州士子前来应试,并非有意刁难,意欲从中选拔出真才实学者,造福益州百姓,此乃大善之举。”
秦宓毫不避忌地称郭嘉为“我主”,实际上是对朋友的尊重,他认郭嘉为主,也光明正大,无须遮遮掩掩。
这番言语对郭嘉的推崇与维护让彭羕收起了轻慢之心,俊郎的面孔浮现一丝凝重之色,关切地说道:“子勑兄,你可知天下人会如何看待你?”
闻言淡淡一笑,秦宓面不改色说:“世间毁誉,个人荣辱,不足为道,我欲助主公成大业安天下之心,山岳不移。”
彭羕面露愧色,秦宓的志气令他自愧不如,但还是诚恳地陈明利弊。
“子勑兄,郭嘉若败,你成天下笑柄,自身难保。郭嘉若成,在你身后无数心向汉室的遗民会对你百般唾弃,甚至子子孙孙都遭牵连。”
这个道理,秦宓又怎能不明白呢?他是第一个投靠郭嘉的士族子弟,不管将来是不是有更多的士族子弟归附郭嘉,他始终都会处于风口浪尖,忠于汉室的人会骂他与郭嘉是一丘之貉,君臣父子,仁孝礼仪,秦宓,是天下人眼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就算郭嘉成就帝业,可后世儒家学者,还是会批判他秦宓此时率先投贼的行为。
秦宓默不作声,心志已明,无须再言,但是彭羕却以为秦宓无言以对,于是继续劝诫。
“子勑兄,以你之才,若离开益州投奔袁绍或袁术,青史留名,不在话下。郭嘉杀了你的长辈,你却投效了他,于情于理,都令人费解啊,于公,郭嘉是朝廷钦犯,汉室逆贼,于私,郭嘉与秦家有血海深仇,你投效郭嘉,他会重用你吗?”
秦宓不以为意,淡然道:“姑且不论我主应不应被天下人讨伐,秦家煽动百姓作乱,事成事败,都有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秦家之罪,非与我主,而在苍生,我主网开一面只诛首恶而宽恕旁人,是不愿再遭杀孽,宽慈仁厚令我感激不已,袁绍,袁术?呵呵,难道还有人看不出袁家野心是要一统山东自立为王吗?与我主又有何分别?天下人两年多以前被我主与甄家骗了,如今,却又被袁家骗了,可袁家是骗得天下啊。”
此时山东是指崤山与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与关东诸侯的关东类似。
彭羕面露震惊,经秦宓这么一提,似乎很多解不开的困惑都有了答案。
为何关东联军声势浩大却最终也没能剿灭董卓,为何董卓迁都后关东联军就偃旗息鼓,只有孙坚还在司隶地区与董卓部将鏖战。
野心,都是狼子野心之辈,与郭嘉又有何不同?就连汉室宗亲刘焉,入主益州后名为州牧,实则僭越坐上了土皇帝,四世三公的袁家难道真的会为了匡扶汉室而不遗余力吗?
无声一叹,彭羕面带忧色地问秦宓:“子勑兄,郭嘉会重用你吗?而你,难道真的可以放下与郭嘉的家仇私怨?”
秦宓呵呵一笑,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我主待我已是情深意重了,天下分崩,乱世苍生,倘若忠孝不能两全,我也只能为我主尽忠而不孝于秦家。”
过了半晌,面带敬重之色的彭羕朝秦宓一拜,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