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叔-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再次回到中军大帐,张郃、张辽禀明情况,徐庶大喜道:“两位来的正好,我正要用十面埋伏之计”
“听凭军师吩咐”张郃、张辽闻言,眼睛一亮,满脸兴奋,他们真没想到,才到徐庶麾下就有大战
“好诸将听令”徐庶站起身道:“明日,你们按左右五队,埋伏在河的两边左边:一队关羽,二队关平,三队张辽,四队张郃,五队张飞;右边:一队黄忠,二队黄叙,三队甘宁,四队周仓,五队马超。子龙随我诱敌至河上”
“末将遵令”众将闻令精神大振,各自回营休整军队,准备依计行事
次日,十队先行出营,在河的两岸埋伏已定。徐庶带着赵云,等到深夜,假装劫营。袁绍知道刘璋喜欢偷袭,所以刘璋麾下对劫营、夜袭有偏爱,他一直防着徐庶玩这一手。
当徐庶率兵到达袁军大营,刚搬开木栅,一声梆子响,袁军竟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徐庶见状大吼道;“众军听令,撤…”
徐庶率军撤离,袁绍自不会放过,他尽起麾下军队,尾随徐庶至河边。前有大河拦路,后有袁军追击,徐庶大吼一声道:“诸将士,前无去路,何不死战”
“死战”配合着徐庶,赵云也爆喝一声,一马当先,他将手中的银枪舞到极速,可翻来覆去,竟只有一招突刺,却无人能挡。没一会,赵云连续斩杀袁军大将十余员。袁绍自不能让赵云嚣张下去,又派出了大将颜良、文丑。
“该死”见赵云竟被缠住,徐庶心中大急。他算来算去,却忘记了袁绍麾下大将甚多。赵云被缠住,战场上竟呈现僵持之局,照这样下去,说不定败的人是徐庶
“没办法了”徐庶叹息了一声,命小校通知第一队的关羽、黄忠提前出兵。
接到徐庶的命令,关羽、黄忠率部从河岸边杀出,袁军被二人一冲,顿时大乱。袁绍知道自己中了埋伏,赶紧下令撤退,而徐庶则整军追赶
在颜良、文丑及袁尚的护卫下,袁绍跑了十余里,突然有两支人马从转角处杀出,赫然是关平、黄叙。若是平时,颜良、文丑遇见二人,早就将他们斩杀了可现在袁军溃败,颜、文不敢逗留,只能护着袁绍撤退。关平、黄叙趁势在后掩杀,杀的袁军血流成河。
又行了十余里,袁绍稍微松了一口气,还没等他安心,又有两支人马杀出,为首之人却是甘宁与张辽。袁绍认不识张辽,却识得甘宁。为了不被二人拖住,他赶紧率部往旧寨而去。
来到旧寨,天已经亮了。奔逃了一夜的袁绍,又饥又渴,他胆战心惊的命士卒埋锅造饭,不想张郃、周仓竟来冲寨。郁闷的袁绍欲率兵抵挡,可想想身后紧追不舍的徐庶大军,他只好放弃大寨,直奔苍亭。
可惜,袁绍还没逃到苍亭,张飞、马超又杀奔而至。前有拦路虎,后有追兵,袁绍大呼一声道:“诸将若不死战,我等遭擒矣”
颜良、文丑作为袁绍的亲信大将,自然要为袁绍搏得一条生路,二人一咬牙,分别冲向张飞、马超。一夫拼命,万夫莫当,虽然张飞、马超的武艺比二人高,但二人开始拼命,却也不是张飞、马超短时间能拿下
“父亲快走”见张飞、马超被拖住,袁尚护着袁绍杀出重围,身后的刘璋军紧追不舍。见袁绍越跑越远,张飞、马超大怒,二人奋起兵器,不要命似的往颜良、文丑身上招呼。颜良、文丑毕竟比二人差一点,没一会就被打的遍体鳞伤。
“走”颜良、文丑实在挡不住了,转身便逃,连方向都没有找对,张飞、马超的目标是袁绍,自不会去追二人。
徐庶统帅大军,汇合诸将向袁绍逃跑的方向追去,眼看就要追上了,前方却出现了十几万大军。原来是袁谭、高干、袁熙听说袁绍又与徐庶交战,便率军来援。可惜,由于袁尚作梗,他们没能及时得到消息,等他们率兵赶到,袁绍已经中伏兵败
两军遭遇,再次混战了一番,各自收兵回营。可是这一次,袁绍的兵力完全逊于徐庶,差点就被击溃。混战中,袁绍的三子一甥身受重伤。待徐庶退去后,袁绍与他的三子一甥抱头痛哭
“噗…”袁绍哭了半晌,突然嘴里喷出一口鲜血道:“我纵横半生,经历大小战役数十场,不想今日败得如此狼狈,不仅损兵折将,连颜良、文丑也不知所踪,恐怕二人凶多吉少我儿,你们各归本州,再整兵马,我要在邺城下,与刘璋决一死战…”
第三百三十九章十面埋伏再破袁
第三百三十九章十面埋伏再破袁,到网址
第二卷天下初乱第三百四十章父病危二袁争位
第三百四十章父病危二袁争位
西楚霸王项羽勇悍若斯,遇见十面埋伏之计也得兵败,更别说袁绍了。几个月内,袁绍被贾诩打击到连吐几口血,回到邺城便一病不起。不过,贾诩并没有趁势进攻,因为拿下冀州,那冀州百姓就归刘璋负责了。
广宗城被烧,袁军军粮损失殆尽,袁军士卒到处劫掠百姓粮草,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都跑到了刘璋治下。据情报,贾诩得知长安存粮严重消耗,而晋阳的粮草都是军粮,谁也不敢擅自分发给百姓
虽然粮草不够用,但贾诩深知刘璋的心思,他没有置冀州百姓不顾。徐庶在苍亭大胜,兵锋直指邺城,贾诩命其,将麾下军队化为小队,绕过邺城巡视冀州。凡是发现军卒抢掠百姓,一律杀无赦
百姓都是有良心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拥护谁。秋毫无犯的刘璋军与如同盗匪的袁军一比,冀州百姓心中立刻有了计较。一些受兵匪之患比较重的郡县,竟有乡老来请刘璋军接管。不过,担心粮草的不够的贾诩,很客气的谢绝了乡老的请求。
乡老们带着失望离开了刘璋军大营,他们真的很希望刘璋能接管冀州。要知道,冀州与并州相邻,而并州是出名的穷乡僻壤,冀州却是一等一的富庶上州。可是,自从刘璋接管了并州,冀州人突然发现,并州人竟然富裕了起来,这让作为邻居的冀州百姓羡慕不已。
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者,自古都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成优点冀州百姓看见并州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了自己,他们岂能不考虑原因?再加上刘璋与袁绍对待百姓的态度,以至于除了世家大族,冀州百姓都开始往刘璋这一方靠拢
当然,其中也有贾诩等人的功劳,他们让手下的情报人员渗入冀州。一些原本就是冀州出身的情报人员,在本地还有亲人、乡邻。这些人回到家乡,把刘璋辖下政策一说,一传十,十传百,若非古人安土重迁,说不定在很早以前,冀州就出现百姓大逃亡了
对于情报人员的宣传,自有百姓不信。要知道,汉末诸侯混战,农税非常沉重。十税五六已是平常,像曹操的军屯、民屯更是苛刻。若说起历史上的三国群雄对百姓的态度,袁绍治下可以说是生不如死,曹操治下勉强过活,只有孙权治下略好一些,毕竟江东地广人稀,人再多一些,还能去交州至于刘备,前期还好,有刘璋打下的底子,后期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面有菜色
刘璋麾下的情报人员入冀州宣传,袁绍自然命人打听过刘璋的政策。只是袁绍十分不解,刘璋花了那么大力气,把治下世家大族的土地都没收了,分发给百姓。在农税上,刘璋却只根据农田的肥沃程度,收三十税一到二十税一不等。这么低的农税,刘璋如何养兵。
其实,不仅袁绍不解,就连刘璋麾下众人,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很不解。自古以来,君主都希望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以至于太过依赖土地,甚至产生了思维定式却不知,土地只能养活人,却无法使国家富强刘璋将世家大族的土地收归朝廷,并不是想用土地发财,而是想让百姓有田可种。
百姓人人有田种,自然人人有饭吃,但凡能活下去,就不会有人造反。百姓安稳了,税赋、兵源也随之稳定。内部安稳,才能迎击外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恰似其理。只不过,人人都懂大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贾诩的前期宣传,刘璋军士卒的秋毫无犯,让袁军的处境越来越窘迫,甚至一些袁军士卒,在家里父母兄弟的劝说下,都开始脱离军队。不能脱离者,便偷偷逃走。相持一月有余,袁军光斩杀逃兵就有千余
袁绍比曹操大了好几岁,比刘璋更是大了近二十岁。已经五十多岁的他,连续几次战败吐血,再听说冀州百姓多数支持刘璋,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归西。虽然没死成,但据医者说,他已经病入膏肓了
十数日以后,袁绍急病交加几度昏迷。看见这种情况,逢纪知道时不我待,立刻将守在冀县的审配找来,商量着推袁尚上位。辛毗由于之前的行为,也成功的混入了袁尚一党,逢纪自不会忘记他。
可惜,辛毗是奸细,当他知道逢纪与审配要推举袁尚成为冀州之主的时候,立刻通知了辛评。辛评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的送往青州。袁谭得信立刻调集军队,往邺城而来。袁尚势大,袁谭担心自己不是其对手,便通知了幽州的袁熙与高干。
高干、袁熙正与刘和打得不亦乐乎,却接到了袁谭的通知。说实话,对于袁熙来说,无论是袁谭,还是袁尚,谁做冀州之主都没什么分别。可袁尚年轻气盛,很看不起袁熙这个二哥,而袁谭对袁熙却非常照顾。
见袁尚对自己不尊重,袁熙虽然没有做冀州之主的希望,却也不会拿热脸去贴对方的冷屁股。如此一来,袁熙便成为了袁谭一党,也正因如此,袁尚虽得袁绍宠爱,却一直没能夺嫡成功听闻袁绍病危,袁尚想要趁机夺位,袁熙与高干一商量,决定由袁熙率兵五万前去支援袁谭,剩下五万精兵则由高干率领,与刘和继续僵持
袁谭与袁熙率兵而来,自然瞒不过袁尚。为了不让二人耽误了自己的大事,袁尚与逢纪、审配商议,趁袁谭、袁熙还没到,将冀州之主的大位确定下来。逢纪、审配跟随袁尚已久,也不想功亏一篑,便与袁尚一起来到袁绍的病房。当然,来之前,袁尚命人把冀州文武,基本都叫来了正巧,此时的袁绍竟清醒着。
“我儿,你等来此作甚?”袁绍虽然清醒,却由于生病,无法大声说话。坐在榻旁的刘夫人〃》,看见袁尚与逢纪、审配联袂而来,不由皱眉道:“你父身患重病,若无生死存亡之事,自己解决便是,何必来叨扰你父亲?”
“母亲,非是我想叨扰父亲,而是此事我无法解决”袁尚苦笑道:“虽然父亲甚爱我,也曾说让我继任冀州之主,但我毕竟是老三,二位兄长并不会听我的命令。如今,知道父亲病重,两位兄长担心父亲,已经率兵而来,我实在无法让他们退去…”
“啊…唔…”不知道袁绍是不是中风,他嘴里发出声音,却不知道在说什么,刘夫人〃》把耳朵凑在袁绍嘴边不住点头,似乎能听懂他的话。
“你父亲说了”待袁绍停下来,刘夫人〃》转头笑道:“既然你说名不正,言不顺,那从今日起,便让你名正言顺”
“父亲的意思,让我继任冀州牧?”袁尚闻言大喜,却装作为难道:“虽然父亲有命,但孩儿毕竟是老三,二位兄长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