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之北宋-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底平叛、击退李朝军队便有些力不从心。
赵佶和朝中诸臣从六月接到消息后就紧急商议着对策,原以为龙卫军前移就可化解这次战事,可后来的南方部族叛乱有些出乎意料,朝中一时间吵作一团,有提出安抚的,有提出派兵剿灭的,还有将矛头指向王麟的,说他提出的裁撤厢军造成军心不稳,兵力不足。
赵佶头大如斗,他不明白好端端的怎么一下子出了那么多事?急忙召见王麟,问他有何对策。
“陛下,参谋司可有推演?臣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赵佶顺手递过来一份文书,王麟接过仔细看了,然后端详了地图半天,不明白小小交趾为何敢来侵犯,至于南方部族叛乱,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要出动虎翼军一厢兵马,不出数月,便可天下太平,他担心的是这事件背后有没有其他yīn谋。
“陛下,臣以为朝廷切不可慌乱,参谋司的判断很准确,南方多丛林山峦,并不利于大军行进,龙卫军震慑住那些叛军没问题,只是区域过大,想要剿灭需要时间,关键是交趾李朝,臣不知他们意图何在?”
“陈述那里有没有什么消息?”赵佶烦躁道。
“陈述还没办法将眼线布置到交趾去,毕竟太远了!”
“总要有个办法才行!”赵佶不停的走来走去。
王麟笑了笑,“陛下莫急,参谋司提出派一军前往,与骁雄军共同反击交趾的进攻,臣以为派出水军便行!”
赵佶眼睛一亮,他只关注到6上派那支禁军增援,还没想到这个,如今的大宋水军可非同一般,以往发挥不出作用,他和朝中大臣就忽略了还有这么一支强大力量。
于是,一道急令从枢密院和兵部发出,着杭州府知府蔡攸将所有水军战船派往交趾,从海上进攻交趾,蔡攸接到文书,大喜过望,水军也是他心头的隐患,杭州府七成厢军都在他掌控之中,唯独这水军,名义上在他管辖之下,实际上出了赵佶、枢密院和兵部,他根本调动不了,而且水军是王麟组建,李琮大力扩建的,这支军队及其忠心,出了赵佶、王麟的话,谁也不听。
水军都指挥使常强早就对护航这种事厌烦了,海贼也被他平时训练弄得踪影全无,当年的同僚马建林毕竟还远征过美洲大6,他可是闷得慌,接到出兵交趾的文书,常强兴奋得连夜训话,要所有军士一天之内做好起航准备,军士也憋得慌,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没有升迁的机会,何况这次是作为主力单独出击。
才一天时间,杭州府近七十艘战船拔锚起航,从将领到军士都准备大干一场,王麟五艘战船征服扶桑的故事在水军中流传已久,他们这次可是七十艘!不打下交趾,都不好意思回来。
lt;/agt;lt;agt;lt;/agt;;
第二百五十九章 扶桑叛乱(一)
大宋国中动荡,让安焘等人看到了机会,在参谋司的推演中,他利用自己的职权,不断影响着参谋们的决定,按着谋断分离,从参谋司提出了派遣禁军的预案,本想趁着南方战事鼓动赵佶排出zhongyang禁军,最不济也要将虎翼军派出去,可王麟进了趟宫,赵佶居然同意只派水军,这让安焘有些郁闷。吕惠卿总觉得王麟是个麻烦,提出先将他刺杀,安焘不同意,这个太敏感了,万一失手,谁都逃不脱。商议的结果是想办法调开王麟,越远越好。几人思索了片刻,便同声说道扶桑!
仔细斟酌给扶桑堀河的信,安焘排出心腹之人,携带书信前往扶桑,把握他也没有,也就是试试看。
江南风云变幻莫测,西夏、辽国在一边观望着,两国朝中都有了对策,暂时不动,加紧备战,一旦大宋江南动乱一发不可收拾,两国便联手出兵,一举瓜分大宋天下。
陈述的国安司已经高度运转,rì夜在收集分析各地传来的消息,交趾国李朝大举进犯应该是个突发事件,但江南少数民族部族叛乱让陈述不敢大意,各方消息汇集后他发现这事件有人在背后推动,但令他奇怪的是这幕后推手好像没什么目的,也没有将这些叛乱部族联合在一起的后续cao作,就是鼓动造反,事情怪异,他不敢怠慢,紧急上报赵佶,赵佶找来王麟,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陛下,为今之计只能是静观其变,以静制动,眼下南方只要没变化,两卫和水军就能处理。”
赵佶没其他办法,只得按王麟说的,看看再说。
八月中旬,正当各地粮食开始收获,良都府八百里加急急报送到汴京,扶桑叛乱了!这消息顿时震惊朝野,赵佶一下子六神无主,这几年扶桑天皇虽说心中怨恨,但惧于大宋的强大实力和王麟的威慑力,一直都不敢挑衅,谁都没料到最不可能出事的良都府会有事。
自从被贬为国子监太学正后,王麟第一次参加朝会,丰稷将良都府文书通报后,殿中吵成一片,多数人主张派兵平叛,一举拿下扶桑。
王麟一直在思索,堀河突然做出这个举动必然大有深意,他敢挑战大宋必然有所持,是什么给了他底气?
“明之,你有何看法?”赵佶见他一直沉思,忍不住问道。“陛下,臣以为扶桑作乱不可怕,只要出动二万禁军,便可一扫扶桑!”
看来他是同意出兵的,主战之人松了口气。
“但是…,臣是担心这背后还有没有其他事。”
安焘闻言,有些心虚,插嘴道:“明之何出此言?”
“安相公,交趾李朝进攻大宋,应该是个突发事件,可后面的南方部族叛乱和扶桑叛乱就有些意思了。”
丰稷眼睛一亮,“你说说看!”
王麟摇摇头,“丰相公,我还拿不准,不过我敢问各位大人,南方部族和扶桑天皇那来的胆子和大宋叫板?我觉得这背后有yīn谋,在一切都不明朗之前,禁军不能动!”
赵佶闻言一呆,“那良都府怎么办?”
是啊,良都府怎么办?王麟也很为难,安惇见安焘使了个眼sè,稍事整理,出班奏道:“陛下,良都府有四万兵,抵挡住扶桑的进攻应该没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别吞吞吐吐的!”赵佶有些火大。
“只是这四万军士中,扶桑人占了一半多,要是这些人参与叛乱,那…”安惇没继续往下说。
赵佶心中一紧,光想着扶桑了,都忘了良都府是扶桑人居多,要是一同叛乱,良都府定然不保!
安焘轻咳了几声,出班道:“陛下,安尚书的顾虑不容小视,不过臣知道只要有一人坐镇良都,谁都翻不起天来!”
赵佶连同殿中所有大臣都齐刷刷的看着王麟,没错,只要王麟坐镇良都府,就是不派兵,堀河也没有任何办法。
该担当的时候一定会站出来,这是王麟的原则,这个做法他想到了,化解良都府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亲自去一趟,只是不知为何,他心里总有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陛下,臣愿前往良都府一趟。”
赵佶舒了口气,“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的。你准备带多少人去?”
“臣带护卫去就行。”
赵佶眉头蹙了起来,带的人少,他压力自然低,可王麟真出什么意外,有些得不偿失。
丰稷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出班奏道:“陛下,明之不可不带一兵一卒,臣以为,可派一万禁军跟随他前往!”
一万人?少是少了些,不过不论是赵佶还是殿中诸臣,这个数字都是可接受的,至少在赵佶心中,这一万人保住王麟xìng命应该问题不大。
“就按相之说的定,孝奕,你从zhongyang禁军中挑选一万人,交给明之。”
赵孝奕躬身道:“臣遵旨。只是陛下,明之前往扶桑,需要名分,是否可恢复他大将军身份?”
这个建议得到殿中大臣附和,总不能是八品太学正领兵出征吧?赵佶从善如流,立刻恢复了王麟怀化大将军身份,加良都节度使,全权处理良都府一切事宜。
回到驸马府,五位娇妻都已知道他将领兵征战良都,平息叛乱,戴玉琳有些担心,“三郎,扶桑叛乱不好对付吧?”
王麟沉声道:“扶桑作乱我还没放在眼里,不知怎的,我就是有些不安。”
“我要随哥哥出征!”
王麟一瞪眼,“云慧你别胡闹,你走了,孩子怎么办?”
“玉琳姐姐可以帮我带,特里姐姐和灵儿姐姐也行,家里这么多人,还照顾不了一个孩子?”宋云慧反驳道。
其实几人都想陪同前往,只是这话就不用说了,王麟会同意才怪。见王麟又要发火,赵云灵起身道:“三郎听我说,云慧跟着去三郎担心,可三郎想过没有,我们在家中是何心情?都随三郎去说不过去,带上云慧总是可以的,能有个人在你身边管着你,提醒你家中还有亲人等着,三郎就不会去做无谓的事。”
一席话让王麟哑口无言,半响道:“行,云慧随我前往。”
zhongyang禁军集结是非常快的,何况赵孝奕在,出征准备不需要多长时间,这个当口王麟理了下思绪,生怕有遗漏之处,觉得没什么不对的,可还是有些心慌。想不清楚他便找些事做,先是去了趟国安司,叮嘱陈述一定要关注各处异动,尤其是西夏和辽国。随后又找了萧玉儿,反复强调汴京城的重要,若有问题,核查清楚再做决定。
回到家做了会还是心神不定,又去找了苏玲玲和苏涛,他想加紧赶制新型火炮,并由苏玲玲负责制作一批新火药,以防临时要用。
做好这一切,他心中才稍稍安定,静下心来和几位妻子相处几rì,看看自己的几个儿女。
八月二十三rì,一万禁军随同王麟前往良都府,禁军统领是zhongyang禁军都虞侯种浩,王麟定的计划是从登州府上船,为加快速度,赵孝奕做了个壮举,他让萧凌风带着一万骑兵跟随,王麟这一万人全部骑马,等到了登州后,萧凌风在让他手下这一万人将两万匹战马一同带回汴京。至于物资,早在禁军准备前,战备司就将一万人所需物资起运登州,三分后勤的优势十分巨大。
仅用了四天,王麟便rì夜兼程赶到登州,禁军军士都累坏了,不过这没关系,上船后有的是休整时间。登州府已接到八百里加急文书,早早就准备着海船,整个港口的商船几乎全部都被征用,一开始商户们非常不满,吵着要上告朝廷,等知道是驸马大将军急用,需要出兵良都府时,多数人二话不说,腾船,并自掏腰包将淡水等物资备好,登州知府见状大为感叹,这就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在。
一万人连同物资,近一百艘大小商船从登州府启程,王麟带着种浩、宋云慧和主要的护卫已经上了最快的一艘船,他准备提前到良都,其他商船则一起编队,紧随而来。
九月十二,王麟抵达良都府,刚进海湾,种浩就吃惊的指着远处的山说道:“大将军,你看那雕像!”
王麟早就看到山上自己那巨大的雕像,大岛樱子曾说过这事,他根本没想到这雕像会这么大,足足有五丈多高,是将石山的一面完全劈开雕筑而成,宋云慧看到良都府为夫君做了这么大的雕像,尤感自豪。
“哥哥好威风!”
张正站在王麟身边非常郁闷,王麟雕像旁李勇的身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