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学生军-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秀学子加入咱们的队伍。咱们已经有了充足的兵源,只要稍加整合训练再配备相应的武器,就会成为一支强大无比的力量!咱们不能等,必须不断地战斗,把鬼子赶出山西,赶出河北,赶回到海上去!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全国百姓和学子的拥护,才能够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俗话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鬼子今日加诸于我地,咱必千倍百倍地偿还!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千千万万冤死地骨肉同胞!”
第四卷终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一章 基础建设
战火纷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
这期间,学生军发展得非常迅速。
当初,张野曾经建议西进拿下寿阳。然而当学生军兵临寿阳城下时,正如张野之前曾经预料的那样,鬼子早就逃之夭夭了!
学生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寿阳城,然后又无视近在咫尺的省城日军主力,直接进逼榆次城。
那个雄才大略的傅长官,果然极为默契地在学生军进兵的同时,大军抵近省城郊外,迫使省城里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俊中将不得不收缩兵力小心应对,从而减弱了对榆次城的控制。学生军趁此良机,一鼓作气强攻榆次城。
那一仗打得颇为惨烈。学生军和“忠义救国军”架起大炮,毫不顾忌地对着榆次城头猛轰了一天一夜,轰开一条血路,大军从缺口直拥而入。
张野很小心,他知道鬼子兵都有一种决死的狂热!比如后世的塞班岛之战,不论多强大的部队,都会为了在废墟中掏出那些老鼠而伤透脑筋。象打泉阳那样,他一直力图避免同鬼子进行残酷的巷战。学生军不可能为了这一座城而承受数千人的伤亡,所以他在战前就进行了专门针对城市巷战而设计的战术演练。
这个战术演练,自然又是张野根据前世那些残缺不全的二战电影电视记忆拼凑出来的。虽然极不系统,但是究竟也包含了许多在城市巷战中颇为实用地战术技巧。一路看中文网首发WWW.16K.CN
例如。部队进城应散开成散兵线,避免密集队列进入,如遇狙击则自动组成三五人的小组,分头突进;以手雷开路,破墙直入。不给对手伏击的机会;狙击手掩护,火箭筒近距离轰击;甚至于火焰喷射器的应用,等等感谢戴长官,就连这么个会喷火的小玩艺儿。也从美国人那里搞来了!
而在后来地实战证明,这其中最为管用的,其实还是张野鼓捣出来的火箭筒。那家伙打鬼子暗藏的机枪火力点最有效,简直是一炮一个,真他妈过瘾。
虽然张野地巷战演练并不规范,不过守榆次的鬼子显然也没有经过类似的训练,他们只是一板一眼地跟学生军硬抗对射,这就让战前受过紧急训练的学生军,在主攻时占了极大的便宜。
战后的伤亡数字大大低于张野事先的估计,令一直受张野危言耸听影响的学生军和“忠义救国军”高级将领们。也大大松了一口气。张野虽略显尴尬,更多的却是得意:这场城市争夺战尽管并不象想象中那样血腥残酷,但是自己事前的充足准备,却证明并不是无地放矢。
学生军和“忠义救国军”的官兵们,对于张军座的崇拜之情,再次达到了一个高峰!参战的将士们都心中有数:若不是事前经过专门的战术演练,并且攻城时又带足了相应的武器装备,部队的伤亡起码要增加好几倍呢!
拿下榆次城后,学生军不再进逼距离最近的省城。1……6……K与傅长官两面夹攻省城,而是调转头来,顺铁路南下。而一直在省城近郊耀武扬威的傅长官,这时也心有灵犀地暂时退开。
学生军挟大胜之威,一路横扫祁县、平遥、介休、灵石、霍县,直至临汾,与阎长官地晋绥军胜利会师。然后继续南下,至襄汾、曲沃。再折而向东,沿公路直进。至翼城、沁水、阳城,又与卫长官的国军主力会师。经短暂休整补给后,直下晋城,最后掉头北上,攻克长治,顺铁路而上。经沁县、武乡。返回榆次。
这一路绕遍了整个晋省的四分之一。路途虽长,但是由于中条山、浮山之战后。日军已基本撤出晋南地区,所以行程极为顺利。除了攻克长治遇到了日军较为顽强的抵抗外,其他城镇几乎都是闻风而降。即使是长治的日军,也并不象榆次的日军那样亡命,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军在榆次的血腥攻城手段,极大地震慑了守城的日军。
学生军兵锋所至,曾经遭受过鬼子荼毒的当地百姓无不夹道欢呼,倒履相迎。
各地地学生青壮踊跃参军,使得学生军的队伍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扩大至四万多人,四个旅升级成四个师!其中居多的,还是在临汾招收的那些随阎长官从省城南下,躲避战事的各大学校地师生。
就连一向以军统自居地沈最,也给他的“忠义救国军”招收了不少人马,部队从一万人增加到一万五千人。1^6^K^小^说^网
部队扩大虽然是好事,可随之而来地,却是后勤补给上的极大压力。
尽管在临汾与晋绥军会师时,得到了阎长官的全力支持,粮草供应问题基本有了着落,并且供应通道也完全打开了;而在阳城与卫长官的国军会合时,又得到了戴长官拨来的大批军火物资,新增部队目前的装备不成问题,可是后续的补充,暂时还是一个未知数。
阎长官虽然慷慨解囊,同意包揽学生军的粮草供应,但是张野却并不习惯将自己的命脉交给别人来控制。并且张野从阎长官的言谈举止中,也看出他对于学生军,其实是有着一点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他一边想要利用学生军出头抗日,一边又不欲学生军借机壮大队伍,与晋绥军分庭抗礼,所以张野对他就更增戒惧。
不过学生军这一路下来,控制的地盘增大了几十倍,已经基本可以自行征集补充给养。
学生军每到一地,都大力普及地道和地雷战术,组织当地青壮编练成地方保安民兵部队,发给武器进行操练,以应对主力部队离开后可能出现的严峻形势。
至于各地的政府机构,张野则仿照泉阳模式,由当地居民选拔推举产生。张野深知建立民主政体的重要性,所以不惜费心劳力,也要在学生军的控制地区宣传推广民主选举制度。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巩固了学生军的统治地位。
因为选举建立的地方政府,都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开明绅士和知识分子组成,所以能够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和认同。由于这个政府是由学生军建立起来的,自然会坚决服从学生军的领导。并且,各地建立了政府之后,陪都方面或者是阎长官,即使想派遣官员过来插一杠子,也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更不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此外,建立了地方政府之后,对于组织当地的生产自救、恢复经济,以及学生军的后勤统筹都大为便利。
为了最大限度地杜绝贪污舞弊行为发生,张野在各级政府均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监督的目的。地方保安民兵队则直属学生军管辖,受学生军驻当地负责人指挥,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干预政事,但负有保卫本土安全的义务。
由于历史原因,晋省经济一直较为落后。而受到战乱影响,各地农业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停滞倒退。地方政权建立后,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张野大力发展辖区内的军火经济。
美国在二战中的经历证明,军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晋省由于农业经济经营周期较长,一旦荒废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起来,直接影响到很多百姓的生计。
但是晋省得天独厚,盛产煤铁矿产。尽管晋南不象晋北那样丰富,但也远胜其他省份。煤炭可以炼焦,进而土法炼制钢铁,煤炭还可提炼出硫磺,是制造黑火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另外两种原料硝石和木炭,在晋南各地都比比皆是。
在张野的号召下,一夜之间,晋南学生军辖区内就多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黑火药加工厂,紧接着,炼焦厂、炼钢厂也纷纷建立起来。这样一来,等于一下子多出无数的兵工厂!而这些工厂吸纳了大量本地的富余劳力,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对于当地工厂的合格产品,学生军全数采购,用于武装当地保安民兵队伍和学生军武器储备。这一切,都是严格地按照商业经营模式来操作的。
学生军原本就拥有颇具规模的兵工厂。并且在学生军内,有得是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在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流程上,均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难题。
赵之江老师带着一大群卧龙洞兵工厂的技术专家,奉命离开了卧龙山基地,成天风尘仆仆地到各地巡回指导,统一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监督产品质量,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分配安排生产和组装流水线,以确保生产效率最大化。
除了生产军火以外,还有军需用品。凡是学生军有需求的,不论是军服军鞋还是锅碗瓢盆,都要组织生产。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张野相信,学生军这么大的战争需求,绝对能够带动晋南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二章 普及教育
晋省不但经济落后,文化更为落后。
从后世过来的张野,当然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国内最高水准的军队,学生军一直具有远高于其他部队的综合文化素质。这一点,就连委员长的几大王牌部队也比不上。
要巩固学生军的统治地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思想熏陶。
所以普及文化思想教育,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学生军的领袖,张野在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同时,就把开展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他规定镇级以上政府,必须拥有自己的中学,村级机构也必须建立小学或私塾,市级政府则应拥有高等学府。
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学生军里多得是;房屋教舍也不是问题,经过战乱,空置的房子比比皆是;生源虽然不多,但是学生军推广的是免费教育,不分贫贱一视同仁,对穷苦人家的子女特别有吸引力;只是经费不丰裕,这个张野也没办法。发展经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就算之前学生军从鬼子手里抢了不少,还是连养活自己都远远不够。
正是因为经费不足,张野才不得不向戴长官伸手,向阎长官低头。并且他之前还不停地绞尽脑汁拚命创收,例如通过出售匕首和火箭筒、还有烟幕弹和催泪弹(实际上跟烟幕弹差不多,只是掺上辣椒末生石灰之类)的制造技术。http://WAP。16k。cN来换取美国地军火装备。
不过张野心里也清楚,之前困守在卧龙山区,时刻面对着鬼子的围剿,根本腾不出精力来搞经济建设,并且卧龙山地广人少。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供养学生军。
可是现在不同了。四分之一的晋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光人口就上千万,就算养活二十万部队都绰绰有余。虽然经过日寇地掠夺,暂时还十分贫困。但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运作,等自己的军火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一切自然会发生改变。
除了在地方普及思想文化教育,张野对学生军内部的文化教育同样十分重视。之前的指导教官制度,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已经逐渐显现出良好地效